女性感情悲剧的性格特征分析
作者: 王建华
关键词:女性;感情悲剧;性格特征;《半生缘》
引言
在中外文学领域中女性的感情悲剧描写非常多,无论是外国著名文学家莎士比亚、雨果,还是国内现当代作家张爱玲、王安忆等,对于女性感情悲剧的撰写都非常丰富、深刻,其中比较经典的就是张爱玲的《半生缘》。女性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无论是在旧社会背景下,还是在新社会发展中,女性都容易处于弱势,女性的感情状况可直接地反映当时社会的生活状况,因此可通过对女性感情悲剧深入分析,窥探出当前社会女性生活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矛盾,进一步引发对女性社会问题的思考。[1]对于女性感情悲剧的研究,邹婧婧在《书写女性与女性书写》一文中,对五四时期的郭沫若剧作与女性作家剧作进行了比较分析,概括出郭沫若剧作中反映出的女性的感情悲剧以及生存状态。[2]近几年,女性感情悲剧成为研究的热门课题,从情感角度、背景角度等多个方面对女性的感情悲剧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但是现有研究还不能够囊括所有的研究范畴,为此笔者提出对造成女性感情悲剧的人物性格特征进行分析,并以张爱玲文学作品《半生缘》为例,从性格角度出发,探究女性感情悲剧,把握女性的感情状态和心理状态。
一、《半生缘》的女性感情分析及悲剧色彩解读
张爱玲的文学作品《半生缘》主要讲述了顾曼桢、顾曼璐、沈世钧三个人的情感故事。小说主人公顾曼桢与妈妈和姐姐顾曼璐一起生活。为供养妹妹顾曼桢在上海读书,姐姐顾曼璐放弃学业,并与男友分手,到风尘场所中做起了舞女,后来结识了比较有钱的祝鸿才,并与祝鸿才结了婚。顾曼桢毕业后到一家纺织厂上班,在那里认识了来上海工作的沈世钧,在工作和生活中两个人逐渐产生了感情,建立了恋爱关系。姐夫祝鸿才长期觊觎顾曼桢的美色,姐姐顾曼璐又为结婚到现在一直没有孩子而感到愧疚,在祝鸿才的劝说下同意将曼桢骗到家中。[3]在二人的密谋下,曼桢被姐夫祝鸿才强暴并生下孩子。曼桢没有脸面再和沈世钧在一起,在姐姐临终时答应与祝鸿才一起生活抚养孩子,而沈世钧也在家人的劝说下娶了与自己没有感情的石翠芝。十多年后顾曼桢与沈世钧在上海相遇,此时早已物是人非,二人相互诉说了发生的故事,尽管彼此还爱着对方,但是已经回不去了。
小说全篇充满了悲剧色彩,原本相爱的两个人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在一起,小说的结局也让人感到遗憾和悲凉。顾曼璐为了家人牺牲自己,又为留住丈夫而牺牲了妹妹,最终悲惨离世;顾曼桢在姐姐和姐夫的阴谋下脱离了自己的人生轨迹和美好设想,最终无法和自己相爱的人在一起;石翠芝嫁给了对自己毫无感情的沈世钧,并生了孩子。三个女性的感情悲剧让人不禁感到惋惜和同情。整篇小说对造成女性感情悲剧的细节描述得非常仔细,展示了不同女性的不同悲剧命运。在女主人公顾曼桢的身上体现了感情与宿命的冲突,感情悲剧充满了无限的伤感和遗憾,顾曼桢代表着具有知识和文化的时代女性,但是也仍然没有办法摆脱命运的悲剧。张爱玲通过三个女性的感情悲剧线索,表达出对世俗社会的无奈与不满、对爱情和自由的向往以及对婚恋的深沉思考。
二、女性的感情悲剧分析
女性的感情悲剧可分为亲情悲剧和爱情婚姻悲剧两条主线,《半生缘》中对于女性的亲情悲剧和婚姻爱情悲剧都有详细的描写。在感情悲剧中,女性的爱情婚姻多表现为畸形,女性的亲情悲剧多表现为自私、冷漠、麻木。以下将结合张爱玲文学作品《半生缘》的具体故事情节,对女性感情悲剧(分成爱情婚姻和亲情两个类型)进行详细分析。
(一)畸形的爱情婚姻
美好的爱情和婚姻是众多女性所向往的,但现实社会中,在追求美好爱情和完美婚姻的过程中免不了出现一些令人难以承受的痛苦。从现实生活中女性的爱情婚姻悲剧可以发现,一些女性因为失败的婚姻和爱情在现实生活中逐渐堕落和迷失自我,一些女性因为生活所迫选择没有感情的婚姻。[4]在这些感情悲剧中,很多女性的感情观和世界观是畸形的,这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令人深感惋惜。在《半生缘》中,姐夫祝鸿才和顾曼璐妹妹顾曼桢的婚姻爱情是畸形的,顾曼桢接受过高等文化教育,对自己的爱情和婚姻有着强烈的独立愿望,她是新时代女性的代表。她遭受到姐夫的强暴后,发现自己有了姐夫的孩子,并且受到姐姐临终嘱托,同时自认为爱人沈世钧不可能接受不完整的自己,被迫无奈下与姐夫结婚。在顾曼桢的心里,祝鸿才既是自己的姐夫、自己孩子的父亲,又是曾经强暴自己的人,极大的矛盾令其无法接受祝鸿才,两个人的婚姻有名无实,这样畸形的婚姻注定以悲剧收尾。女性在这种婚恋中心灵和肉体都承受着巨大痛苦,这种感情悲剧状态、悲剧心理渗透到女性的日常生活中、情感层次中,影响着女性的悲剧命运。
(二)冷漠麻木的亲情
一提到亲情就会让人感到温暖和温馨,可是在女性感情悲剧中,女性的悲惨遭遇不乏亲情的缺失,一些亲情甚至达到了冷漠麻木的状态,温暖亲情的缺失也是造就女性感情悲剧的关键之所在。张爱玲文学作品《半生缘》中,女主人公顾曼桢的感情悲剧形成与姐姐顾曼璐有直接关系。姐姐顾曼璐发现曾经的恋人也喜欢妹妹曼桢,自己是被人嘲笑和瞧不起的舞女,而妹妹却是清纯、美丽、有学识的大学生,这种鲜明的对比和反差让姐姐产生了强烈的嫉妒心理,让姐妹之间的感情逐渐疏远,直接引发了祝鸿才强暴妹妹曼桢的悲剧。[5]姐姐对妹妹的感情不再是亲情、呵护、温情守候,而是冷漠和麻木,不禁让人深思曼桢遭遇强暴时是何等的无助和悲伤。《半生缘》所表现出的女性的亲情关系,无论是姐妹间还是夫妻间,都显现出冷漠与麻木的感情悲剧状态。
三、造成女性感情悲剧的人物性格特征分析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无论是女性亲情悲剧,还是女性爱情婚姻悲剧,都与女性的性格特征息息相关,女性的性格决定女性的命运,不同的性格造就了不同的命运。对于女性来说多变的性格状态、深层的女性心理对女性生活甚至命运的影响都是不容忽视的,以下对张爱玲文学作品《半生缘》中女性感情悲剧进行分析,探究造成女性感情悲剧的人物性格特征。
(一)软弱卑微的性格悲剧
人的性格有内向、外向之分,也有卑微和坚强的区别,女性作为社会弱势群体,如果过度软弱卑微就注定会给女性带来感情悲剧。在《半生缘》中,女主人公顾曼桢是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是一个个性坚强的人,对于男权主义社会她没有顺从,而是勇敢抵抗,但是多次抵抗最终都是以失败告终。[6]在整篇小说当中,顾曼桢一直都处于这种矛盾状态中,一方面顾曼桢坚决抵抗男权主义社会,另一方面无法改变男权主义社会垄断,最终造成了自己的感情悲剧。她的感情悲剧形成不仅是受到当时社会背景的影响,最主要的原因是顾曼桢实际上并不是一个勇敢的人,她软弱卑微的性格造成了她的感情悲剧命运。比如在遭受姐夫肉体上的侵犯后,顾曼桢选择了隐瞒和原谅,并没有将祝鸿才强暴自己的事情告发。在面对自己所爱的人求婚时,顾曼桢考虑到自己的家庭情况配不上沈世钧,拒绝了沈世钧的求婚。顾曼桢虽然接受过高等教育,但是她的内心仍然有封建社会门当户对的思想,这种思想让她的内心不够强大,在遭受到不幸时她没有勇敢面对,并且没有作出坚强正确的抉择,最终选择了已经成为她孩子父亲的祝鸿才。顾曼桢一次次的退让造就了她感情的悲剧,软弱而卑微的性格也使她的感情悲剧色彩更加浓厚。
在《半生缘》中姐姐顾曼璐软弱卑微的性格更加突出与明显。顾曼璐的一生都笼罩在自己舞女身份的阴霾下,在小说中张爱玲将顾曼璐的人物形象描绘成一个样貌美丽的女性,她经常穿着漂亮的衣服出入名流场所,这与她软弱卑微的性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顾曼璐对自己舞女的身份非常痛恨,母亲和妹妹的不理解以及周边其他人的厌恶,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顾曼璐软弱自卑的心理,她不惜牺牲自己为家人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但是没有得到家人的理解,她的自卑使她放弃了与自己青梅竹马的恋人,最终选择了样貌丑陋的祝鸿才。[7]在后来的婚姻生活中,她并没有得到预期的疼爱和尊重,她内心的软弱自卑与仇恨如泉水般喷涌而出。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软弱与卑微是造就女性感情悲剧命运的主要因素,作为新时代女性应该在性格方面保持坚强和自信,做任何事都要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并要有强大的内心世界做后盾。
(二)偏执疯狂的性格悲剧
偏执和疯狂是一种极端性格,性格上的疯狂和偏执与女性的感情悲剧命运的形成有着紧密的联系。《半生缘》就是一篇典型的女性性格偏执疯狂的悲剧文学作品。小说中姐姐顾曼璐偏执疯狂的性格最为明显,她的这种性格不仅导致了自己的感情悲剧,而且还间接造成了妹妹顾曼桢的悲剧人生。顾曼璐年轻漂亮,由于生活所迫,主动抛弃了与自己两情相悦的爱人,沦落到风月场所当起了舞女。偏执的她认为自己所有遭遇都是妹妹造成的。如果不是妹妹,丈夫祝鸿才也不会嫌弃和羞辱自己,自己就可以和丈夫过上幸福的生活。这种偏执的思想使顾曼璐做出了疯狂的举动,帮助丈夫强暴自己的亲妹妹,这件事使顾曼璐一直没有办法释怀,最终含恨离世。她的偏执和疯狂让人不禁对她感到同情,因为她本身并不是一个坏人,但是她的偏执疯狂的性格却毁了自己妹妹一生的幸福,造就了自己和妹妹两个人的感情悲剧。
(三)缺乏主体意识的性格悲剧
主体意识是人本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性格特征,是了解自己在客观世界中的作用和价值的基本方式。女性感情悲剧命运的形成除了因为女性的软弱卑微、偏执疯狂性格以外,还在于女性缺乏主体意识,奴役性、附属性、寄生性等错误意识是造就女性感情悲剧的主要原因之一。《半生缘》中顾曼桢深受封建社会思想的影响,她认为婚姻和爱情要门当户对,因此在爱人沈世钧向她求婚时选择了拒绝,这就是缺乏主体意识的表现。同样在封建时代“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思想背景下,姐姐顾曼璐认为自己没有为丈夫生下孩子是自己的过错,愧对丈夫祝鸿才,在这种思想影响下设计了借腹生子的阴谋,因为姐姐缺乏主体意识,断送了妹妹一生的幸福。在封建时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思想影响下,石翠芝按照父母的意愿嫁给了不喜欢自己的沈世钧,虽然两个人结了婚,也生了孩子,但是石翠芝自始至终都没有得到过沈世钧的爱。以上三个女性的感情悲剧命运的形成与其缺乏主体意识的性格有着直接的关系,她们对自身的身份认知是模糊的和混乱的,她们对于女性身份和自身价值的错误认知,直接影响到了她们对于爱情和婚姻的自由追求。由此可以看出女性自我主体意识的重要性。作为新时代女性,不仅要具备自信、坚强、勇敢的性格,还要在自己的内心不断肯定自我,从而避免女性感情悲剧命运的产生。
四、结语
笔者此次结合相关文献资料,以张爱玲文学作品《半生缘》为例,从软弱卑微、偏执疯狂、缺乏主体意识三方面入手,分析造成女性感情悲剧的人物性格特征,对当代女性具有一定的警示作用,同时对新时代社会女性的迷茫、矛盾等问题的思考也具有一定启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