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觉之花

作者: 祝勇

听觉之花0
杏花图 吴昌硕

吴昌硕是一个会画声音的画家。《杏花图》里,那一树缤纷的杏花,光影迷离,我们几乎可以听见花瓣在春光里颤动的声音。《天竹图》里,叶子在风中飞舞,与空气发生摩擦,声音窸窣而怡然。《紫藤图》里,藤蔓在春风里轻舞飘动,他题识云:“花垂明珠滴香露,叶张翠盖团春风。”

那声音非常微弱,自画家的笔下传来,却足以抵达今天,岁月丝毫不曾降低它的分贝。响是动态的,只有动,才能响,因此我们才说响动。但有些时候,吴昌硕笔下的花卉是不动的,仿佛时光已经驻足,一如那幅《瓶花菖蒲图》,安然如佛,静美如诗。但那寂静里,其实也包含着“动”,因为有汁液在叶脉里悄然流动,光合作用缓慢地进行,细胞没有停止生长,尽管生长的过程用肉眼分辨不出来。

它们在肉眼看来不动,但在意念里是动的,让我想起哲学著作中说: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永恒的。也有人说,只有“动”是“不动”的。同理,从声音的角度来说,安静只是相对的,响动则是绝对的。

任何事物都会发出它的响动,我们置身的这个世界,其实就是声音的容器,或者,一个巨大的音箱。我喜欢南朝宗炳的名句:“抚琴动操,欲令众山皆响。”悠扬的琴声,可以激发出众山的声音,作为回应。因此我理解,古人为什么喜欢在山里抚琴,因为山不仅是一个音箱,能让琴声更美、更悠长,而且山本身也是一个发声器,里面包含各种各样的声音,可以为琴声伴奏。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世间万物皆有声音,但我们并不觉得喧闹,因为那些声音是自然、悦耳、和谐的,从不挑战我们听觉的极限。明人陈继儒历数:“论声之韵者,曰溪声、涧声、竹声、松声、山禽声、幽壑声、芭蕉雨声、落花声、落叶声,皆天地之清籁,诗坛之鼓吹也。然销魂之听,当以卖花声为第一。”声能销魂,可见声音之妥帖,足可抚慰我们的灵魂。

(兰桂齐芳摘自辽海出版社《月枕山河》一书,本刊节选)

上一篇: 一万种时间掠过
下一篇: 第二滴眼泪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