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藏于心不在冠

作者: 张德良 许可达

清代廉吏汤金钊一生俭朴。有一次,有一名从外地来的官员到访,衣着华丽,头上的冠饰满珠宝。汤金钊见他这身打扮,便指着他冠上的珠宝故意问道:“这是什么?”

“是宝石。”

汤金钊摇摇头说:“宝当藏之于心,不在冠。”

官员听后羞愧不已。

在汤金钊看来,“宝”应该是藏在心里的美德,而不是外表闪亮的珠宝。

汤金钊为人正直,宽厚爱民。据传,有一天,他坐车经过宣武门,车撞倒了一个卖菜老汉的担子,菜倾满地。老汉不认识汤金钊,把仆人从车上扯了下来,要求赔钱。

汤金钊掀起帘子探头问道:“多少钱?我照赔。”

老汉说:“一贯(一千文)。”

仆人非常生气:“这些菜不过几文钱,你简直是在敲诈!”

老汉怒骂:“就是值一文钱,我也要你们赔一贯,你又拿我怎样?”说着火气又上来了。

汤金钊示意仆人不要动怒,并对老汉说:“我身上没带钱,你跟我到家去取钱,怎么样?”

老汉死活不肯,还说他为人不正派,要给就现在给。这让汤金钊十分尴尬。

这时,南城兵马司指挥正巧经过这里,见是汤金钊,赶忙上前请安,又看了看老汉,准备把老汉带回去处理。老汉见此情形,顿感不妙,赶紧求饶。

汤金钊对兵马司指挥说:“不用了,你借一贯钱给我,赔给他就行啦。”

兵马司指挥说:“您只管先走,我给他钱就是了。”

汤金钊没有答应,还是先借了钱,亲手交给老汉。老汉此时害怕得发抖,不敢接钱。汤金钊便把钱塞到他手里。

汤金钊担心兵马司指挥找老汉麻烦,便故意停在那里跟他闲聊了好一阵子,等老汉走远了,才上车离开。

这也许只是一个民间传说而非历史事实,但民间传说往往更能反映百姓对一名官员的看法,由此看来,汤金钊的忠厚仁善在当时人尽皆知。

汤金钊逝世后,朝廷赐其谥号“文端”,一个“端”字重千钧,也是对其为人为政的恰当评价。

(摘自《思维与智慧》)

上一篇:
下一篇: 习近平的乡土情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