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引领劳动教育新时尚

作者: 金建松 钱海英

通过“一生一楼一社区 垃圾分类齐步走”“和雅振兴红领巾垃圾分类劳动争章”“红领巾助力垃圾分类劳动有考评”“四全行动”“小手拉大手”“红领巾再生源”等活动为载体,将垃圾分类教育工作做细做实。

兰溪市振兴小学致力于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基,以“遇见更好的自己”为办学理念,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劳动教育纳入学校教育全过程,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紧密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学生生活实际,努力探索劳动教育新途径。通过“一生一楼一社区 垃圾分类齐步走”“和雅振兴红领巾垃圾分类劳动争章”“红领巾助力垃圾分类劳动有考评”“四全行动”“小手拉大手”“红领巾再生源”等活动为载体,将垃圾分类教育工作做细做实。实践证明,垃圾分类教育工作让学生了解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劳动教育的行动中来,促进了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一、基础建设标准化

(一)设施建设标准化

学校建有兰溪首个标准化“一站一室一坊一公园”垃圾分类站点,分别是垃圾分类总站、垃圾分类工作室、红领巾再生源坊、垃圾分类主题公园。垃圾分类总站配有分类投放区、空桶放置区、可冲洗式标准清洗系统等。学校专门成立垃圾分类专项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垃圾分类工作室,由校领导、教师、学生大队部等组成。红领巾再生源坊配有纸类打包机、称重系统、园林垃圾堆肥处理点等。学校给每个教室标准化配置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桶,每一楼层配置易腐垃圾桶,专门用于瓜皮果壳投放。学校在学校大门口设置大LED屏幕,每天滚动播放垃圾分类知识;设置垃圾分类宣传栏,定期更换张贴垃圾分类的宣传稿、宣传画;每个楼层及显眼处设置垃圾分类宣传标语,使垃圾分类入眼入心,营造人人参与垃圾分类的浓厚氛围。

(二)制度建设标准化

为使学校垃圾分类工作有规可依,学校制定并完善有利于形成垃圾分类环境的各类制度方案。如《振兴小学垃圾分类工作方案》《垃圾分类工作室制度》《振兴小学垃圾分类志愿者值日值周安排》《振兴小学校园环境卫生红黄旗考评机制》《振兴小学“红领巾再生源”活动方案》《振兴小学卫生管理制度》《振兴小学卫生保健工作职责》等。相关制度的制定,提高了垃圾分类工作的效率,使垃圾分类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保证此项工作顺利开展。

二、日常监督规范化

(一)“两定四分”保监管

学校是兰溪市首个实行“两定四分”模式的垃圾分类示范学校,制定了详细的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确保学校的垃圾分类落到实处。根据学生的作息时间科学合理制定垃圾分类投放时间。学生发展中心成立“垃圾分类值周老师突击队”、“文明小纵队”、“环保小卫士”、垃圾分类教师志愿者、垃圾分类学生志愿者,并定期召开垃圾分类知识培训,每日分时段对全校班级进行垃圾分类专项检查。根据日常垃圾分类工作开展情况,从各个班级评选出优秀垃圾分类志愿者,把各班垃圾分类情况纳入文明班级考核,对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成绩显著的班级和个人给予表彰。

(二)“红领巾再生源坊”助环保

学校成立垃圾分类工作室,值周老师、大队部干部和红领巾志愿者们一起探讨垃圾分类工作、汇总各类数据、进行校园失物认领等。垃圾分类工作室下设“红领巾再生源坊”,每周五中午12点,来自红领巾学院的劳动生产大队干部和劳动生产小队先锋、志愿辅导员、劳动骨干教师都会早到候场,72个劳动生产小队都会把积攒起来的塑料瓶、纸板箱、废旧纸张等可回收物送过来,进行分拣、上称、称重、记录、整理和打包等处理,进一步提高劳动环保意识。

三、学习教育常态化

(一)融入日常课程

在垃圾分类劳动教育过程中,我校坚持全方位、多渠道实施环境教育。学校专门设置了垃圾分类劳动课程和《兰溪市振兴小学周劳动作业及社会实践自选清单》,依托兰溪市自编的《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校本教材,融入儿歌、案例、故事等元素,系统全面地讲解垃圾分类知识。

同时,通过垃圾分类随堂测试、垃圾分类情景剧展演等浸润式教学,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根植低碳环保理念。学校每周一利用“国旗下微课程”之垃圾分类我先行活动,传递“小爱”,汇成“大爱”,让学生懂得作为一名小学生应当有家国情怀,要学会爱国、爱党、爱家乡,这不仅是一种情感、一种信念,更是一种行动。和雅学子们朝着理想努力的行为是爱国;队员们分类投放垃圾让环境变美的情景亦是爱国,在生活中的时时处处,我们皆可将爱国之志变为爱国之行。

(二)开展“光盘行动”活动

除知识教学外,学校还将垃圾分类教育整合到各个学科,注重知行合一,结合学科特点,将垃圾分类教育落实到“光盘行动”“变废为宝”等具体活动中,组织学生开展垃圾分类综合德育实践活动,对校园垃圾减量起到明显效果。

上个学年,学校为了更好地营造大德育氛围,倡导劳动创造美,将“光盘行动”进行到底,为每个中队配备了节俭桶,每个桶子侧面都有一条鲜明准确的刻度线,大桶分别是3、5、9升,中桶分别是2、4、6升,小桶分别是1、3、5升,每班的例行节约守护员每天都会对浪费行为进行引导,并如实记录班级剩饭剩菜情况。当班级剩饭剩菜持续一周不超过5升,班级节俭桶就可以从大桶换成中桶,持续一周不超过4升时,就可将中桶换成小桶。班级之间根据剩余饭菜数量及持续时间进行等级评定。

学校各中队辅导员参照“光盘行动”公约,根据学生表现在“光盘行动”每日打卡表上及时评价,进行红领巾争章系列活动。比如,一周在校用餐5天“光盘”全勤者可评为“食尚周达人”,获得“红领巾尚美章”;一个月20天在校用餐“光盘”全勤者可评为“食尚月明星”,获得“红领巾先锋章”。这样一来,班班有衡量、生生有评价、日日有记录、周周有对比、月月有激励,极大提高了师生参与“光盘行动”的内驱力和荣誉感,让真善美大实践在全校火热开展。

四、成效做法亮点化

(一)亲身入情境,实践中学习

学校通过“一生一楼一社区,垃圾分类齐步走”活动的顺利开展,鼓励一个孩子带动一条楼道,多条楼道汇聚带动整个社区,让全校2,600多名队员化身垃圾分类宣讲员、导行员走进社区各个楼道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普及工作,让社区居民真正参与到垃圾分类工作中,形成一个广泛的辐射圈。学校率先以金信村的学社工为试点,开展入户宣传和实践,每个学生负责一条楼道,每周至少开展三次入户宣传活动,记录好每一次宣传实践的具体时间,将垃圾分类落实到位。每周三晚上,党员老师也走进社区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工作,有效推进垃圾分类落实落户。四至六年级各中队垃圾分类小管家轮流执勤,每日执勤时间为上午7:20~7:50,现场引导居民垃圾准确投放。垃圾分类的宣传和执勤活动能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劳动体验,收获劳动技能,赋能学生成长发展。

(二)多活动联动,家校社共建

学校通过“和雅振兴红领巾垃圾分类争章”“红领巾助力垃圾分类有考评”“四全行动”“小手拉大手”等活动有效促进了居民将生活垃圾进行正确分类,减少食物浪费,从而达到源头减量,促进垃圾分类工作的有效落实,为切实建设大美兰溪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学校通过随机抽查社区楼道,将71条楼道评为“红领巾示范楼道”,达到垃圾分类全动员、全覆盖、全监控、全考评的目标。学校开展的垃圾分类活动成效显著,不仅有效达成了垃圾源头减量和正确分类,还带动了家庭成员和社区居民共同参与到“建设美丽兰溪、创造美好生活”的“两美”兰溪建设活动之中。学校通过活动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在社会大环境中亲力亲为,感知新时代劳动的价值,培养劳动情感、提升劳动技能,增长劳动知识,培育卓越的未来城市建设者。

德育的初心是为了让青少年在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假期德育实践活动是振兴小学的传统项目,也是我校的特色项目。如寒暑假期间,在校长的带领下,联村导师、学生家长一起带领队员走进社区,走向社会。学校组建市容市貌护绿保洁红领巾劳动生产队小分队,开展分发各类传单、清除牛皮癣、倡导垃圾分类、评选先进等一系列主题活动,深受社区及家长好评。“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今后振兴小学将会把垃圾分类工作进行到底,为探索劳动教育的新载体、新模式而不断努力。

【金建松,浙江省兰溪市振兴小学校长,高级教师;钱海英,浙江省兰溪市振兴小学学生发展中心主任(德育主任),一级教师】

责任编辑︱赵 庭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