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道而得道,猎德而得德
作者: 陈蓓蓓 莫枫 符静思教育部等多部门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指出:“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1]幼儿园教师是幼儿接触社会的第一任教师,他们的言行举止、情感态度都会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和人格塑造产生深远的影响。一个具备高尚师德的幼儿园教师,不仅能够为幼儿提供安全、温馨、和谐的成长环境,还能够通过自身的行为示范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高素质专业化幼儿园教师队伍是新时代幼儿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内涵式发展的关键。加强幼儿园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不仅是贯彻落实国家政策的需要,更是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幼儿园这一特定环境中,师德师风可细分为:为人之德,即教师的个人品行修养;为学之德,指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应遵循的准则;为事之德,强调教师在服务和回馈社会等方面展现的道德风范。这三者共同构成了新时代幼儿园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的全新内涵。广州市天河区珠江新城猎德幼儿园(以下简称“幼儿园”)坐落于猎德村—一个拥有900年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岭南水乡古村落。猎德幼儿园充分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环境资源,为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学习和交流平台,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标准,提出党建强德、制度明德、文化养德、幸福促德的建设主线,并开展了师德师风管理机制建设、教师育人方法提升等一系列实践探索。
一、坚持党建强德
教师是一个重要的政治群体,其政治素质和思想品德直接影响教育事业的发展。党建强德,即教师以智识育信念,在教书育人中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一是“将支部建在连上”[2]。幼儿园坚持“双培养”机制,即将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党建工作的核心任务之一,将业务骨干与党员培养双双结合,让业务骨干成为党员,更将党员培育成业务骨干,以“双培养”机制吸收积极分子,增强党的组织优势,引领道德之风。
二是学思践悟,提高政治素质。幼儿园将思想道德教育作为“主题党日”“三会一课”的重点,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四史”学习作为全体教师“必修课”。建立思政教育学习常态机制,针对幼儿园教师有艺术专长的特点,灵活运用大家喜闻乐见的教育资源,发挥艺术熏陶作用,创新开展了“寻觅艺术宝藏·邂逅百年历史”主旋律艺术鉴赏及“品读党史故事·致敬百年风华”读书会等活动,引导党员学思践悟,做到知行合一。
三是把握师德内涵,坚持立德树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幼儿园党支部善用“大思政课”铸魂育人,通过推进师德建设主题教育月活动,开展优秀典型先进事迹宣传学习。幼儿园不断发掘身边的师德典型,收集、讲述自己的师德故事;注重对新入职教师和青年教师的指导;支持教师参加志愿服务、教育帮扶、关爱特殊儿童等活动,不断强化师德意识。以2022年为例,党团联动开展师德建设主题教育10场,参与总人次达362人。这对仅有6人的幼儿园党支部来说,实属不易。
四是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幼儿园先后主动接收了两名特殊幼儿,在繁重的工作之余,每周末由骨干教师送教上门。教师边学习边实践,对学生的身体、心理、认知、行为习惯予以跟踪指导。从2017年3月至2021年6月,送教上门合计131次,电话访问、沟通指导60次,直至学生顺利升入广州市康复实验学校和猎德学校融合班。此项举措不仅促进了特殊儿童的全面融合发展,更将党和政府的关怀播撒在百姓心间。
二、坚持制度明德
幼儿园师德师风建设的评价标准模糊、监督机制不明或不力,导致教师行为无法得到监督、已出现的不良行为无法得到纠正,甚至可能出现教师的“破窗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幼儿园高度以制度建设夯实发展之基,组建了一把手负责的师德师风建设领导小组。在相关政策指引下,明确师德监督评价目标路径和实践依据,结合幼儿园自身发展需要,不断完善《猎德幼儿园教师违反职业道德处理办法(试行)》等制度,既注重师德高位引领,又划定行为底线要求,为师德师风建设提供指引及依据。
三、坚持文化养德
师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反映了教师的知识水平、文化素养和道德风范,文化涵养师德是一个润物无声的过程。
第一,确定课程建设方向,打造教师文化底蕴。在教师队伍建设中,文化养德能够让教师更好地理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而增强自身的文化自信和作为教育者的责任担当。自2014年建园伊始,幼儿园就确定了挖掘社区文化资源、开展基于地域文化精髓的课程建设方向。
第二,挖掘习俗课程内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耕道、猎德、尚美”办园理念引领下,幼儿园将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为重要职责,撷900年猎德本土文化精髓融入幼儿一日活动,从民俗节庆、民俗工艺、民俗文学和民俗游戏四个方面提炼符合幼儿能力水平、丰富多元的课程内容。沿袭民俗文化节日的时间脉络,幼儿园开发了“猎德娃娃话新年”“春暖花开话清明”“猎德娃娃话龙舟”“感恩孝亲敬重阳”“猎德娃娃乐中秋”五大民俗文化主题活动。
第三,申报项目课题,开发与实践民俗课程。2020年11月,幼儿园以“基于地域民俗文化的幼儿园—社区融合课程建构”为题,成功申报广东省教育厅学前教育“新课程”科学保教示范项目。作为项目领衔园,协同11所公民办及国际化幼儿园,形成学习共同体联盟。不同文化背景的联盟园聚焦民俗文化课程开发与实践,通过各幼儿园民俗节日的课程联动,引领猎德这个国际化社区的文化航向,用民族的文化语言与世界对话,践行着“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的文化自信。
第四,针对性帮扶贫困地区园所,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幼儿园相关原创课程获得广州市“文溪雅荷”场景化课程设计特等奖、广州市教学成果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可持续发展优秀案例一等奖等殊荣。自建园以来,幼儿园接待了深圳、佛山、厦门、成都等地区同行来园开展“影子学习”,还对广西隆安、马山,贵州纳雍、荔波等地区展开帮扶,为4所幼儿园提供长达5个月的挂职跟岗,积极助力的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理化苗族彝族乡中心幼儿园、大方县中心幼儿园分别被评为市级示范幼儿园和贵州省省级三类示范幼儿园,大幅提升了帮扶幼儿园课程质量。
四、坚持幸福促德
教师的幸福感来自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自身职业发展的满意度。提升教师的幸福感,需要倾听教师隐藏在心灵深处的声音,如被尊重的需要、对自我实现的期盼以及全社会对幼儿园教师职业身份的认同。以尊重包容的正面心态,以真诚欣赏、知人善任的知遇之情,给予每位教师以尊重、支持与关爱。通过“压担子”“赋责任”“严监督”等方式,构建幸福园所文化环境,激活青年教师的内驱力。
以园为家是幼儿园教师职业的特殊情怀。幼儿园有一支以园为家的教师团队,才会有爱幼如子、爱园如家的思想境界;才会有无私奉献、不辞劳苦的精神追求。在幼儿园这个拥有89位家庭成员的大家庭中,近六年来,我们已经输出3位正职或主持全面工作的园长。幼儿园宽严相济促年轻人成长,心甘情愿为他们铺就台阶,互相温暖,成己达人,这种心安便是我们这个大家庭的幸福。
幸福教育是幼儿园教师职业的必经之路。在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幸福初心教育”创始人文东茅教授的亲自指导下,幼儿园组建了“幸福教育工作坊”,开展读书打卡、书写幸福日志、小班会、大家庭会等多种活动,把幸福教育落实到全体师生及每个家庭中。2023年9月,笔者带头参加了为时百天的北京大学“幸福亲师”培训,百日培训书写了66217字的教育笔记,让教师团队对于师德养成有了更为深刻的自察和内省—“道”在人心,修身为本、至诚无息方可力量无穷。只有达到不断向上向善的心安,才能更好地成为可亲可敬、可依可靠之“亲”和传道解惑、立德树人之“师”。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根本,在快速发展的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工作,其师德师风建设是教育改革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党的二十大给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方向、新任务。幼儿园师德师风建设,不仅需要教师从自身做起,不忘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提高个人专业素养,为幼儿树立榜样;也需要幼儿园营造幸福文化环境,从制度上保障教师权益,从文化上感染教师,达成幼儿获得发展、教师同步成长、幼儿园提高社会影响力和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等七部门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的通知[EB/OL].(2019-12-06)[2024-10-08].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02/201912/t20191213_411946.html.
[2] 三湾改编“支部建在连上”[N].人民日报,2006-08-02(2).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珠江新城猎德幼儿园)
责任编辑: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