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数学课程思政实践探索
作者: 姚兰琴【摘要】随着新时代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融合思政教育是数学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小学阶段学生心智不成熟,价值观念容易受外部因素影响,开展数学与思政融合教育,能更好地为其传授知识,引领价值导向。文章首先分析了农村小学数学课程思政融合教育的现状,然后围绕教学情境的真实性、方式多样性、内容丰富性、活动实践性四个维度提出了农村小学数学课程思政实施策略。
【关键词】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课程思政;现状;意义;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4)22—0031—03
思政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在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具备基础能力、形成较高水平的综合素养等方面,小学数学这门学科的作用极其重要。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好教书育人的总体方向,认真贯彻落实数学课程与思政的融合教育理念,利用农村本土地区教学资源开展教学工作。一方面,要正向传输数学课本上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利用数学手段解决各类问题,真正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另一方面,要善于发现数学课本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发挥思想价值引导作用,以达到教书育人的教学效果。
一、农村小学数学课程思政现状
现阶段,部分农村地区经济不发达,尤其是偏远地区,学校师资力量仍处于薄弱环节,加之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在素质教育过程中过于追求学生考试成绩,因此,将精力主要放在传统数学课的教学任务上,对思政教育投入较少,导致思政教育融合力度不足,影响了思政教育的教学质量。此外,一些小学数学教师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政专业能力仍存在不足。在农村地区仍有一些教师很少学习甚至是从未系统学习过相关政治理论知识,同时,学校缺乏组织思政专业能力相关培训,导致教师思政理念不能与时俱进、不能及时更新陈旧落后的观念[1]。因而,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对数学教材的理解也就容易出现偏差,无法找准与思政教育的“切入点”,也很难将思政理论讲深、讲透。
二、农村小学数学实施课程思政的意义
1.知识传授方面的意义。数学作为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融入思想教育开展育人工作十分重要。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设计,应该充分考虑思政教育的融合方式[2]。在数学基本知识点的讲解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教材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只有同时深入理解了数学知识和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学生才能围绕所学知识开展深度思考,数学体验才能更加充实、真切,并促进数学科目的更好发展。
2.价值引领方面的意义。当前社会快速发展,各种网络信息量增大,涌现出不同的思想和观点,小学阶段的学生辨别能力低,无法准确判断网络空间释放的各种信息,容易受外部环境影响,沉迷于虚幻的网络世界,无法承担个人肩上重任。因此,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更应开展思政教育,着重突出思想性、政治性和教育性,引导学生塑造正确的思维与思想,帮助其通过学习找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数学教学与思政教育的融合,要求将思想教育元素与数学教学活动有机结合,通过融合教育的模式,敦促学生自觉学习,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和义务,逐渐形成优秀的品格,自觉践行中华传统美德,不断提高综合素养,努力当好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农村小学数学课程思政实施对策
1.把牢思政方向,坚持教学情境真实性。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学活动的设计环节,应准确把握思政教育总体方向,借助现实生活情境,加强学生数学学习和实际生活的联系,帮助学生感知生活、感悟世界。教师在课堂上要正确引导学生学习数学基本知识,提高学生利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带动其思考数学问题背后所蕴含的思政知识,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人生哲理和价值观念[3]。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性锻炼,自身经验得以丰富,眼界得以拓宽,综合素质能力得以增强。例如,在开展“量一量、比一比”课文学习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个人真实生活经验,让学生对教室内的不同物体、不同方向开展实际测量,同时,对身体各个部位进行比对,领会毫米、厘米、米单位的不同,加强学生对生活环境的认知。在图形认知相关课文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要教学生正确认识圆形、三角形、四边形等不同图形,引导学生根据图形轮廓讲述生活中看到的物品所呈现出的形状。教师在补充讲述时,可以适时引入国徽是圆形的,红领巾是三角形的,国旗是四边形的,并详细讲解相关知识,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样既拓宽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又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对祖国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2.立足育人目标,坚持教学方式多样性。数学科目的学习,主要教学目标是育人,因而教师在开展相应教学活动时,要充分保证教学方式的多样性,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加强他们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多样性主要体现在表现形式和学习方式上。在表现形式上,教师可以选择图片、表格、文字、交流、游戏、实际物品等方式中的一种或多种结合进行展示,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记忆。在学习方式上,可以将课程分为五类,分别是数学游戏类、操作体验类、调查分析类、方案设计类和实验研究类。课程类型不同,则教学的侧重点也不同。比如,数学游戏类,主要针对课程内容设置一系列数学相关小游戏,由此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进而主动探索数学世界。比如,在学习“元、角、分”的课程时,学习完相应课程内容后,可以设置一元五角的数学小游戏。游戏规则设定为女生代表五角,男生代表一元,组织学生顺时针绕圈移动,学生要根据教师口令中的金额在最短时间内组成一个小团队。例如,教师喊出“两元”,则可以为两男、四女、一男两女的组合形式。通过数学游戏,使得学生对元角分的概念更加清晰,同时也能拉进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
3.知识综合应用,坚持教学内容丰富性。基于思政教育模式下的数学教学,不是一味地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是更加强调知识之间的综合应用能力,在思政教育的积极影响下,理解数学、认知世界,提高教学效率。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可以体现在同一学科的不同领域、不同学科、不同资源之间。第一种是数学本科目内的不同领域之间的知识能够共享互通、上下衔接。例如,在“图形的运动”一课中,学生需要有对图形与几何的基础认知,认识平面图形的特征并有一定的空间概念。通过观察、动手操作、联想,学生要正确识别判断轴对称图形,在图形制作与欣赏的过程中感知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对称现象,领会图形的对称美,提升审美能力。第二种是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融会贯通。比如,在学习“测定方向”课程内容时,教师可以延伸学习指南针的形成历史,了解到古代四大发明,进一步增强其民族自豪感,这充分体现了数学课程思政与历史学科的融合。第三种是不同资源之间的相互融合。数学学科与生活经历、社会环境等资源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在学习“比和比例”知识时,要求学生准确把握比和比例的关系,教师可以在教学正式开始之前安排一个贴近农村生活的调研活动,借助现有知识获取渠道,了解当前所在地区的城镇和农村人口数量。在上课期间,让学生计算出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的比、农村人口占本地区总人口的比例。学生能够依据所学知识,了解到农村地区的真实发展状况。通过思政融合教育,教育学生要努力学习改善农村面貌,为祖国乡村振兴事业贡献个人力量。
4.强化价值引领,坚持教学活动实践性。教师是学生成长过程的引路人,影响着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强化价值引领,重视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自主创造和主动参与,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进步,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以采取主动思考、动手实践、对话交流、实地参观等方式,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实践活动的机会,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综上所述,在农村小学地区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融合思政元素的教育模式值得推广和应用,在此模式下,学生将进一步提高综合素质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但广大数学教师也应注意,小学阶段的学生普遍理解能力有限,尤其农村地区还有一部分学生为留守儿童,学习基础薄弱,家庭关爱缺失,对社会的认知不够全面,因此,在实际开展中教师要选择其中具有代表性、指导性、教育性的元素加以应用,完成数学课堂思政教育的教学任务,让学生感知数学的重要意义,提高其思考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许华庚.“课程思政”视域下的小学数学思政元素融合育人研究专题(二)——思政课程与小学数学课中的课程思政[J].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21(12):06-07.
[2]沈润邦.农村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探索——以庆城县为例[J].甘肃教育,2023(02):40-43.
[3]杨玮刚.基于课程思政视域下的小学数学思政元素融合育人研究[J].吉林教育,2023(28):79-81.
(本文系2023年度甘肃省“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课题“农村小学数学课程思政的知识传授及价值引领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23]GHB1207)
编辑:赵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