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教师教研员双向流动通道

打通教师教研员双向流动通道

教研制度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优良传统,教研员是我国特有的教学质量保障人员,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保障基础教育质量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打通教师与教研员的职业流动通道,是新时代提升教研员队伍建设总体水平的重要改革举措,是保障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益尝试。首先,基于我国基础教育的现实需求,以及教研员队伍建设的专业化发展目标,从教学能力、研究能力、管理能力、专业视野、思维品质等维度,确定教研员遴选标准,最大程度上保障教研员队伍的基本素质。其次,为适应教研员岗位职责的特殊需要,应面向教研员的能力标准框架,围绕教研员的能力短板开发相适应的主题培训项目,提供针对性的专业支持。最后,按照教研员的“研究”与“教学”两个序列,结合教研员的不同成长阶段,设置与不同序列能力要求、岗位职责相匹配的多层次、多类型评价体系,帮助教研员明确自身定位与发展方向。(金晨)

开好“四扇门”打造更多思政“金课”

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思政课建设,要坚持以小见大的原则,不断以“思政小课堂”融入“社会大课堂”,打造情理并重、学理交融、明理力行的“大思政课”精品。具体而言,要开好“四扇门”。其一,打开知识大门。面对思政课中存在的说不透、说不清、说不深等问题,教师在讲授具体知识内容时,既要说理清晰,以前沿性理论成果反哺课程建设,又要依托实践,打造“沉浸式”课堂。其二,联结社会大门。“大思政课”不能只在课堂上讲,要与社会发展实际以及各种现实情况相连,不断回应社会关切与时代之问,实现课堂建设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其三,拓展网络大门。收集汇总网络思政资源,借助互联网平台搭建思政云课堂,实现线上线下同步教学互动,打破课上课下的时间限制,跨越校内校外的场域划分,为建设思政课“大平台”增添时代注脚。其四,扣响人生大门。德育工作要致力于以立德树人为教育的内核与精神纽带,将“大思政课”作为个体表达自我的窗口与载体,在日常生活中找寻“大思政课”的育人出口,用润物无声之法帮助广大青年明确人生价值、实现人生目标。(张敬文)

警惕长时间屏幕暴露伤害儿童

打通教师教研员双向流动通道0

国内外有相关研究显示,长时间屏幕暴露与儿童早期认知和语言发展呈负相关。在临床工作中,有医生经常遇到2—5岁的儿童由于过度屏幕暴露而导致语言发育迟缓、沟通兴趣不高等一系列生长发育问题。

婴幼儿时期的屏幕暴露习惯不仅会影响语言及社交能力发展,这种习惯也可能延伸到学龄期甚至成年期,并对其生长发育和生活方式产生深远影响。近年来,儿童屏幕暴露已被列为儿童健康管理的重要目标。家长应成为儿童屏幕使用的指导者,并且严格把关屏幕暴露时长。建议家长在合理屏幕时间内选择高质量节目与儿童共同观看,积极进行回应性照护,激发儿童潜能,同时培养儿童合理使用屏幕的自控力。(王琪)

编辑:徐春霞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