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高考命题改革中立德树人的体现与落实

作者: 张元芳

【摘要】高考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手段和载体。高考英语在英语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正向价值引导作用,笔者围绕核心素养和教育根本任务的落实,对2023年高考英语全国乙卷试题进行评析,发现2023年高考英语全国卷试题立足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必备关键能力,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选拔理念。试卷结构层次清晰,难度设计合理,基本落实了高考评价体系的总体要求,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现提供人才支持。

【关键词】高考英语;立德树人;核心素养;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3)20—0124—05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英语课程应遵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人才为中心目标[1]。立德树人强调将道德修养、人格塑造与知识技能培养相结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术成就,还要注重培养其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在我国立德树人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对立德树人的论述系统地回应了新时代关于培养何种人、如何培养以及为谁培养的核心问题,这为我们在新时代有效开展立德树人工作,推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提供了科学的指引[2]。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融入思想道德、文化知识、社会实践教育,并贯穿基础教育至高等教育各领域[3]。这表明以立德树人的成效来衡量学校工作已成为当前教育建设的核心标准。《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普通高中英语课程重要的育人功能,应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应当培养出扎实的语言运用能力,树立对多元文化的认知。故本文以2023年高考英语全国乙卷为研究对象,分析试卷命题内容与立德树人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而为优化高中英语教学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

一、立德树人视域下英语高考试题内容分析

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要求高考评价体系从过去“知识立意”和“能力立意”为主导的模式,转向更加强调价值引导、素养培养、能力重要、知识基础的新方向。2023年高考英语命题充分体现了高考评价这一转变,试题从以往单一的“内容考查”发展为对内容、要求和载体的综合评价。以价值为导向的高考命题改革有助于实现立德树人使命,发挥高考在推进素质教育方面的促进作用[4]。

1.指向立德树人的学科核心素养体现。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四者相辅相成。2023年的高考英语全国乙卷试题立足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具体来看,试题通过听说读写看等方面考察了学生的基础语言知识和能力。比如高考英语全国乙卷试题的听力中提到a bookish child以及求职面试官让对方sell yourself等地道表达;听力最后一段材料增加了语音之间的连读;全国乙卷的C篇选自英国大使馆的英语教学刊物Teaching English,并利用语篇考察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包括细节理解,逻辑推理,文章主旨,段落主旨以及词汇或句子在不同情景下不同的指代和不同的功能。

高考英语试题导向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注重考察学生在理解、分析、比较、批判、评价、创造等方面的层次和水平。2023年全国乙卷D篇阅读提到要了解历史,“We have to read not just the texts,but the objects”,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善于搜集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和判断,学会用客观的眼光全面看待事物。在B篇阅读中通过设问“How does the author deal with the challenge as a landscape photographer in the Mid? west?”来启发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课标II卷应用文写作要求考生给外教写邮件说明学生课后随机分组练习口语做法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强化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考英语语篇导向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高考全国卷涉及到对中外文化的介绍,如Eric Weiner的The Socrates Express一书,涵盖跨文化和人类心灵的探索,借助旅行、哲学、历史等元素,探讨生活的意义和幸福感;全国乙卷完形填空A Very Long Journey Was Very Swift讲述了一名非裔美国女性在华人教练的培养下,最终拿到奥运奖牌的故事。这些语篇的文化意识导向有助于学生汲取文化精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构建文化意识。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整体。语言能力是核心素养的基础和关键要素,包括理解和表达能力,涵盖听、说、读、写、看等方面,这种能力是基于语境和语篇,并整合语言知识、文化知识和学习策略的综合体现。文化意识则体现了核心素养的价值观,同时,英语学习中跨文化的语言行为为学生提供了打开国际化视野的机会,有助于培养学生开放的世界观。彰显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不局限于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的高维突破。思维品质能够反映个体思维层次的逻辑能力、批判能力和创造能力。学习能力是发展条件,作为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英语学习的始终。总体来说,语言能力在引领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和情感态度的培养,从而影响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塑造。

2.指向立德树人的文化育人落实。2022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十分重视英语学科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根据课程标准,学生的文化意识包括跨文化认知、态度和行为选择等。高考评价过程中也应关注学生感知和理解不同文化差异的能力,最终塑造其健全的个性,培养自我文化认同感和适当的跨文化交际技能,这对于学习作为国际通用语言的英语具有重要意义。

高考英语试题注重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从而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厚植学生爱国情怀,加强国家和民族认同。试题通过把中国文化融入到试题材料中,在阅读中达到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如全国乙卷的语法填空讲述了一位外国摄影师眼中的北京,并称北京为“a city bridging the ancient and the modern”“A Harmony of Old and New”.在这位外国摄影师的镜头下,北京作为中国的古都显露出一种独特的魅力,古老的建筑、文化遗址和传统手工艺等,都在无声地诉说着北京悠久的历史。

高考英语作为学生接触外部世界的窗口,通过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有助于使英语学习更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全国甲卷的书面表达要求考生以一位中国历史人物为题写一篇英文短文投稿,引导考生用英文表达中国历史人物的故事,这一活动不仅培养了考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而且激发了大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与认知,更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新课标I卷语法填空讲述中国有名的美食小笼包的美味和制作过程,让学生在深入了解中国美食文化的同时学会如何向世界介绍中国,弘扬中国文化。全国乙卷完形填空A Very Long Jour? ney Was Very Swift讲述一名非裔美国女性在华人教练的培养下,最终拿到奥运奖牌的故事。新课标II卷语法填空选自文章How do You Teach Eng? lish to Pandas?文章讲述中国的大熊猫作为连接中德两国之间友谊的桥梁被送到德国,这些语篇充分体现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和影响,培养了学生跨文化沟通和传播中国文化的能力。

高考英语选用的语篇材料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解题过程中,学生需要将语言知识与文化背景相结合,从而更好地理解和传达文化内涵,这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认识和理解中国文化的独特之处,从而形成自己的文化观,同时也增强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考生阅读这些语篇材料,将会在语言、文化、认知和情感层面得到丰富的体验和提升。

3.指向立德树人的五育融合旨归。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指出,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以及劳动教育的有机融合,全面提高学生的意志品质、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等多方面的素质,提升身心健康水平,培养胸怀民族复兴使命的新一代[5]。

2023年高考英语试卷试题深切体现出“德、智、体、美、劳”五育整体融合育人的特点。如新高考I卷完形填空,原文Runner Carries Injured Competitor over Finish Line讲述越野赛跑运动员在比赛中将一名受伤的运动员背至终点就医。语篇导向了积极的体育精神,教学生如何做人,体现高考试题对于学生德育的积极引导。在渗透劳动意识方面,全国甲卷B篇讲述作者Terri的DIY经历和DIY给她的生活带来的好处,新课标Ⅱ卷B篇Growing Vegetable Lovers讲述Jaramillo和另一位教师在学校开设劳动课程,带领学生养花种菜的经历及其对学生身心健康产生积极影响的故事。在注重德育和智育评估的基础上,秉持德智体美劳五育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促进原则,更加强化体美劳教育引导,推动学生全面成长,鼓励他们在实践中付诸行动。

除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能力的培养之外,高考试题坚持知识落脚到现实生活,将理论结合实际,使用贴近社会和生活的素材,创造真实情景,以达到在真实或接近真实的语言情境中考查能力的目的。比如新课标卷应用文写作中,外教准备将学生随机分为两人一组,让大家课后练习口语,要求考生给外教写邮件说明这样分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以此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全国乙卷B篇阅读中通过设问来启发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考英语也强调创新性和创新思维,比如独立思考能力、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全国高考卷中的熟词生义、逻辑推理都需要学生在掌握基本语言能力的基础上,在特定语境下进行创新性分析。比如全国乙卷34题根据句子“If we are to find the other half of that conversa? tion,we have to read not just the texts,but the ob? jects.”来设题:What does“conversation”refer to?这样的设题很考察学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性分析的能力。

二、落实立德树人的高中英语教学建议

1.立足立德树人,重视学科育人导向作用。高考强调个体全面素质的养成,五育并举强调德智体美劳这五方面的全面培养。五育并举乃至融合的理念使得高考不再只是对学科知识的测试,更是对学生全面素质的考量。学生需要在多个方面展现自己的优势和特点,从而在综合评价中脱颖而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依托语篇素材的选取,以科学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将立德树人贯穿于平时的教学中。英语高考的育人导向启示我们,在平时的语篇教学中要注重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语言能力是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语言的能力;学习能力的提升能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应用自己的学习策略提升学习效率和学习意识的能力;思维品质的培养指向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文化意识是培养学生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鉴赏的能力,这有助于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兴趣,促使考生对中国传统价值观和哲学思想产生认同感。

因此,在语篇阅读中可以选取具有育人功能的文本,兼顾核心素养和立德树人内在成分,以问题串的形式启发学生深度思考。比如,在以音乐为主题的单元中,可选择一些有意义的阅读材料,比如音乐的价值、种类,中外音乐赏析等,选择Heal the World,《光辉岁月》等音乐进行鉴赏,并挖掘其背后的故事和育人价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歌曲背后反映的社会现象和矛盾,以及相应的解决办法。甚至指导学生改编一首歌,利用歌词创作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或当代社会现象。整个过程的完成需要以学生的语言能力为基础,以学习能力为发展条件,最终促进了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正确的价值观念的形成。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