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新“答卷”
作者: 奂文俊 丁文元合作市建市20多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来抓,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从长远谋划、从关键处突破、从核心提升,持续加大资金投入,深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办学水平、师资队伍、基础设施、教育管理、教学质量等方面持续“升级”,教育事业呈现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良好势头。通过一系列举措,实现了从学生“上学难”到“有学上”“上好学”的跨越,从9年义务教育到15年教育基本免费的跨越,从实现“两基”到均衡发展的跨越,从幼儿“入园难”到学前教育快速发展的跨越,各方面教育工作迈上了新台阶。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不断完善均衡发展机制
2017年,合作市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验收,被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授予“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为进一步巩固提高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成果,合作市制定出台了《合作市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规划(2021-2029年)》。
在具体落实中,合作市持续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力度,市级公共财政预算中教育经费逐年增加,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经费和公共财政预算公用经费比例逐年增长。不断完善教育顶层设计,先后制定出台了《中共合作市委合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合作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见》《中共合作市委合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合作市推进集团化办学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于2021年,落实“教育高质量发展市长奖励资金”79.8万元。全面落实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县级领导包校、职能部门联系帮扶学校制度、乡镇(街道)和职能部门教育工作目标管理制度、人大、政协调研年度教育工作制度,上下协调联动、合力助推教育事业发展的良好态势逐步形成。
狠抓城乡学校基础建设办学条件整体改善
“十几年前,学校只有几排平房,校园场地没有硬化,下雨后,场地十分泥泞;学校没有学生宿舍,也没有食堂。当年我在这里上学,每天要走十几公里山路,中午吃口干馍或炒面,还有人在校园里搭建了简易窝棚当宿舍,冬天靠烧煤炉或烧牛粪取暖。一些学生在学校周边租房子,自己做饭或家长陪读。现在,学校的各方面条件都这么好,管吃管住,孩子们上学太幸福了。”合作市第四小学学生的家长才让扎西说。
通过实施各类改善办学条件的教育项目,合作市加快了中小学标准化建设进程,学校规模逐年扩大,功能更加齐全,全市中小学生均图书册数、师机比、生机比、仪器设备全部达到标准要求。乡中心以上学校实现了宽带网络校校通,班班通和电子白板实现了城、乡、村三级学校全覆盖,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达100%。

据了解,2017年以来,合作市累计投入3.45亿元,新(扩)建学校12所、幼儿园16所,新增校舍面积4.40万平方米,新建塑胶运动场5处、新增学位4250个。2018年,合作市中学顺利实现初、高中分离办学,使合作市区的学校布局进一步合理。四年来,合作市统筹协调各方资金5978.3万元,为各级各类学校配备了教学设备、办公设备、食堂设备等,购置幼教一体机83台、智慧黑板249套,设置云课堂教室2间、纸笔互动教室3间、Steam智能创客教室11间、录播教室8间、书法教室6间、围棋教室4间、航模科技教室1间、科学探索教室1间,改造LED教室护眼灯178盏,建成教育信息指挥中心1个、智慧校园4个,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实现了提档升级,极大地改善了办学条件。各乡镇尤其是农牧村真正实现了“最好的房子是学校,最美的环境在校园”。
深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进一步优化办学体制
“合作市紧扣重点扶持、试点先行、阶段推进的工作思路,在全州率先启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试点。”合作市教育局负责人如是说。
为了落实好相关改革工作,合作市统筹规划城乡教育发展,有效利用城区教育资源,优化乡村小规模学校、寄宿制学校和完全小学布局,着力提高乡村教育质量。同时,改革教育评价制度,构建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科学评价体系,树立全面的教育质量观,坚决克服“五唯”痼疾,扭转教育功利化倾向。
不仅如此,合作市还制定出台了《合作市推进集团化办学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激发了教育改革内生动力。在学前教育集团化办园和义务教育一体化办学的基础上,改革重组,扩容增量,重新组建了6个学前教育集团和3个义务教育集团,将全市所有幼儿园、义务教育小学阶段学校全部纳入了集团化办学框架;每年向各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集团分别拨付相关经费10万元、20万元,全部用于集团发展;赋予集团总校对成员校执行校长的初始提名权、中层干部任免权、集团内部教师交流权等职权。以“打造区域优质学校群,让老百姓家门口都是好学校”为发展目标,合作市还提出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以强带弱、共同发展”的教育集团发展理念,有力推动了义务教育向优质均衡发展。
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构建教育发展新格局
在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方面,合作市持续开展“丝路行”“读行北京”等研学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自理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开展系列活动,全方位展现广大师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依托东西部协作、高校与地方战略合作机遇,与天津滨海新区、西北师大签订《人才交流与培养框架协议》,引进全国教师培训机构发展联盟、重庆树人教育研究院等第三方专业机构,助推合作市教育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同时,改革重组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采用“公益+提升”的联合办学模式,整合现有资源,引进第三方教育服务机构,最大限度发挥特色课程优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形成“集团+基地+工作室”的“G.B.S”教育科研模式,每年向3个义务教育集团、6个学前教育集团、8个学科研修基地、11个“三名”工作室及领衔人拨付工作经费(津贴)共217.64万元。创新推广“121”“以文代文”等课堂教学模式,有序推进“羚城教育大讲堂”、教研员主题日活动。充分发挥乡村少年宫的育人功能,通过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公益课程进校园、“学校一把手社团”等载体,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2017年以来,合作市教育系统在省级规划课题项目中共立项98项,结题54项;2019年以来,合作市教育系统在市级规划课题项目中共立项192项,结题19项。
此外,近三年,通过特岗招教、政府购买服务、“三支一扶”和人才引进等方式,为全市初、高中学校招聘教师160名,全市教师紧缺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调整63名市属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岗位,补充中层管理干部185名,学校发展动力更加强劲。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698.53万元,落实班主任津贴357.49万元,全力保障一线教师待遇。坚持职称评聘向基层一线倾斜,全市教育系统累计评聘中级职称教师166名、高级职称教师132名、正高级教师6名。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核心,邀请省内外知名教育专家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开展中小学校长能力提升、学科研修基地秘书长能力提升、全市专兼职教研员业务能力提升、专兼职督学业务能力提升、学校课程与学校文化建设等培训,累计参与市级及以上各类培训达5800余人/次,实现了各学科、全学段教师培训全覆盖。

不仅如此,合作市还采取优化结构配足乡村教师、提升农村教师整体水平、开展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加强教师交流学习、提高乡村教师待遇等措施,将国培、省培等教师培训计划向农村学校倾斜,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形式加大全科教师培训力度,有效提高了乡村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强化教育教学主阵地聚力巩固控辍保学成果
“我们要一手抓减负,一手抓提质。”合作市教育局负责人如是说。为了落实“双减”政策,合作市坚持“减负不减质、减负要提质”原则,制定下发了《合作市关于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实施细则》《合作市中小学作业管理“十二项”规定》《合作市民办学校和校外培训机构招生简章和广告备案审查及管理办法》等文件,重点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行为,为教育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为了积极稳妥地推动“双减”工作落地见效,合作市及时成立工作机构,引导家长正确认识“双减”政策,鼓励学生从事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开展体育锻炼、阅读、社会实践及文艺活动,避免了“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现象。并指导教师树立新理念,举办线上线下培训,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信息化应用、课后服务和家庭指导等方面能力,学生作业实现从“多难繁”向“精而准”的改变。
通过一系列举措,合作市学校“双减”工作全面落地、全面见效。目前,全市各学校共有创客、机器人、足球、群文阅读等学生社团243个,校园处处充满活力。为了加快形成教育“好生态”,合作市发挥督导职能,把落实“双减”工作情况及实际成效,把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作为治本之策,打好“双减”组合拳,着力构建良好教育环境。
为了巩固控辍保学成果,合作市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任常务副组长,26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的控辍保学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6个专责组,及时解决控辍保学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严格执行《关于进一步加强控辍保学工作的意见》《切实提高保学质量的实施办法》等。同时,全面落实控辍保学主体责任,深入实施“双线四包”责任制、“三报告”制,完善“一生一案”,加强教学条件、课程实施、师资队伍、教材使用、评价体系等方面好政策的落实,扎实推进义务教育有保障冲刺清零后续行动,对巩固控辍保学成效实行挂牌督战。
合作市还建立完善的学生资助体系,实现学前教育到高中阶段免费教育,确保不让一名学生辍学。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学杂费、书本费”实现全免,寄宿生生活补助全面落实。按照应贷尽贷原则,为贫困大学生发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按照标准落实学前幼儿免保教费、高中国家助学金、高中免学费补助、省内高职建档立卡户学生免学费补助、营养改善计划专项补助等教育惠民政策,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大幅提升。
各项核心指标达标义务教育校际间趋于均衡
通过多年的努力,合作市学前教育实现了幼儿园数、在园幼儿数、教职工数、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优质示范园数、经费投入的“六个翻番”,义务教育实现长足发展,进入全面推进优质均衡时期。目前,全市学前三年毛入学率达97.13%,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9.76%,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4.28%。全市16所义务教育学校12项核心指标和28项普通指标中,除班额、生均用地面积等个别指标稍有差距外,均达到或超过相应指标要求。体育运动场地、教学仪器设备、教师学历职称等均达到省定标准;县域义务教育小学、初中校际间均衡差异系数分别为0.34和0.148,均小于省级规定标准。对照《甘肃省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督导评估标准(试行)》中的29个C级指标逐条进行自查,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省定评估标准。根据《甘肃省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公众满意度调查工作实施方案(试行)》要求,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动员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网上公众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满意度投票,满意度达89.67%。
合作市副市长刘洋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合作市今后将继续紧盯全州教育总目标,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把“双减”作为“一号工程”,实现校外治理与校内提质联动、制度建设和监督检查并进,确保党的教育政策落地见效。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逐步完善相关制度措施,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以强化教育管理职能为重点,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为手段,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基础,引进优秀教育人才,化解教师编制难题。全力推进集团化办学模式,持续完善教育集团管理机制,建立健全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科学评价体系,推动全市教育事业科学健康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
编辑:彭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