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提质,打造教育新生态
作者: 眭萍露 郑家森 温春平
“我特别喜欢上军事类课后服务课,它不仅强健了我的体魄,还锻炼了我的意志,让我更加坚强、勇敢。”
“我们的作业比以前更少了,加上有课后服务,大部分作业都可以在学校完成。”
“我在学校就可以参加周末校内托管的兴趣班,我报了书法课和古筝课,一个学期下来才几百块钱,比在校外上兴趣班便宜多了。”
……
经过两年多的“双减”工作后,笔者走进赣州市部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听到的是孩子们一阵阵的欢声笑语,见到的是一张张天真灿烂的笑脸……笔者不禁感叹:“双减”,还给了孩子一个快乐的学习生活。
“近年来,我校严格贯彻落实‘双减’政策,积极加强学生作业研究与管理,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丰富课后服务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赣州市赣县区城关第四小学党总支书记钟丽丽说。
“双减”是中共中央、国务院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双减”政策实施三年来,赣州市认真落实“双减”工作决策部署,紧紧扣住减负和增效两条主线,扎实做好“五红培根铸魂”“五育融合并举”两篇文章。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明显减轻,课后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校外培训更加规范。2023年,赣州市“双减”办随机对503名学生、426名家长、292名教师发放“双减”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有95.2%的学生、91.1%的家长、89.7%的教师对“双减”工作成效满意。
高推进,强治理,构建“双减”新格局
建章立制成体系。赣州市出台《关于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做好全市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的通知》《关于印发赣州市校外培训违规行为红黄牌惩戒制度的通知》等配套文件50余个,初步构建赣州市“双减”工作制度体系。
严格执法强治理。打出一套“六严”组合拳,全面整治校外培训机构,让学校教育“归位”。即严把校外培训机构准入关口、严控“教培进校”、严查隐形变异学科类培训机构、严管校外培训机构“钱袋子”、严控校外培训机构安全、严防意识形态风险。在这套“六严”组合拳下,赣州市校外培训机构“杂、乱、多”的现象得到全面整治。赣州市极大压减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机构,实现了“学科教育回归学校、非学科类培训市场更加规范”的目标,有效减轻了家长教育经济负担、学生校外培训负担。
强化督导优管理。明确学科类、文化艺术类、体育类、科技类培训机构的主管部门,建立成员单位和领导挂点联系制度,将“双减”工作纳入教育督导的“一号工程”,安排1504名专(兼)职督学督导“双减”工作。宁都县通过构建“督导员挂牌管、网格员常态管、警务员重点管”的“三员三管”立体化监管体系,纵深推进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工作,强化过程监督;将全县划分为36个片区,对校外培训机构实行网格化管理;县公安局成立教育警务室,增强教育执法力度。
减负担,提质量,促学生快乐成长
校外培训减负担、降成本。赣州市学科类培训机构从282家压减至2家,压减率99.3%;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从1531家压减至978家,压减率36.1%;42所学校甄选引进55所非学科类的优质校外培训机构;有关部门查处学科类违规违法培训126起,退还学费73万余元。学科类校外培训市场空间大幅压缩,非学科类培训市场得到有效规范。各县(市、区)对校外培训机构开展年检考核,通过公布校外培训机构“白名单”,透明化合规机构,引导学生及家长选择合法合规机构。赣州市非学科类培训平均价格大幅度下降,有48%左右的家长选择让孩子参加学校课后服务兴趣班,有效降低了家庭教育经费的支出。
作业管理提质量、增效率。目前,赣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均实行作业公开公示制度,严格将学生作业总量控制在规定范围内。教育行政部门常态化组织教师深入开展教学研究,大力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在课堂上“吃好”“吃饱”。赣县区中小学学生作业施行“七化”管理(作业管理工作规范化、作业要求精细化、作业研究科学化、作业考试底线化、督查管理常态化、问题整改过程化、接受监督社会化),成效显著,学生普遍反映作业更少了、书包更轻了、学习更快乐了。
课后服务扬个性、乐学习。赣州市各县(市、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根据各地各校资源特色,创新开设科技类、体育类、艺术类课后服务项目,形成“1+N”课后服务模式。如章贡区打造“社团+拓展”“校内+校外”“便民+高效”的课后服务体系,建立章贡区特色类课程和师资库名录,引进戏曲、陶艺、纸雕、人工智能等176个特色专业课程,仅2023年就吸引老艺术家、社会能人、各领域人才等专业师资506人次参与课后服务,深受广大学生和家长欢迎,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生课后服务参与率达82.86%。
科学教育培素养、活思维。赣州市教育行政部门从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抓好条件保障和试点学校建设等方面入手,纵深推进科学教育工作。江西省科学教育试点学校——南康区唐江红旗学校在全国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教育竞赛活动总决赛江西选拔赛中获得4个一等奖、5个二等奖和中学组综合团体第一名。章贡区阳明小学“以‘四融’策略点亮小学科学之光”、上犹县第一小学“创新‘1+X’科学课程体系”入选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优秀案例。
减焦虑,增幸福,得家长高度认可
守牢安全底线。赣州市把校外培训安全同校园安全同谋划、同部署、同检查,主要领导亲自督导培训机构安全工作,全面及时排查、整治校外培训机构安全隐患。三年来,赣州市在全省率先完成776家非学科类培训机构重新审核登记工作,筑牢校外培训安全底线。在“拆牌破网清通道”行动中,共拆除校外培训机构广告牌81块,拆除防盗网8433.7平方米,清理消防安全通道107个,发现整改消防安全隐患560起,开展应急演练1106次。
维护群众利益。赣州市培训机构线上支付开通率和通过平台实现购课机构比例均达100%。全南县为防止资金体外循环,将机构资金管理情况与年检挂钩,从严查处不按规定退费等问题,其预收费资金监管做法在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应用培训会上作经验交流。
探索家校共育。赣州市中小学构建校家社共育体系,举办家长课堂、家长沙龙、家庭教育读书会等活动,引导家长主动参与学校活动,成为“双减”工作的参与者、合作者、支持者,更好地为学生减负。石城县2023年先后举办3期家庭教育宣讲进社区、4期家庭教育示范培训班,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共培训家长1366人、教师1296人,覆盖所有乡镇学校和大部分城区学校。
赣州市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推动教育综合改革,为赣州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贡献力量,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不懈奋斗。(作者单位:赣州市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