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在瓷源茶乡的教育引路人
作者: 王锋旗 王进冬
白居易名篇《琵琶行》中的“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使得浮梁和浮梁茶声名大噪。浮梁县新平镇在东晋时就已设置行政区,可谓历史悠久。
在浮梁县教育系统,说到叶平生,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在浮梁县的西湖中学、鹅湖中学、浮梁县第三小学(以下简称“浮梁三小”)都担任过校长。2021年,叶平生来到浮梁县新平中学担任党委书记。在他的带领下,全体教师默默奉献,辛勤耕耘,百年老校焕发新风采。叶平生在2023年获评江西省中小学“最美书记校长”。
做温暖的教育
初见叶平生,他衣着朴素,和蔼可亲。
叶平生说,他出生于农村,由于家里兄弟姐妹多,所以他选择读师范。1993年,叶平生从景德镇师范学校毕业,18岁的他便来到当时浮梁县最偏僻、最艰苦的勒功中学,走上了平凡而神圣的三尺讲台。
在勒功中学,他一待就是13年。这13年,他一直坚守在教学一线,既担任学科老师,又做班主任,多次被评为浮梁县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
2006年8月,叶平生来到西湖中学担任校长。
新平中学教研处副主任施雪陵回忆说:“我大学毕业之后就在西湖中学教书。当时的西湖中学管理比较混乱,学生斗殴、抽烟、谩骂老师等现象时有发生,学校教学质量每况愈下。”
为了扭转这种局面,叶平生及时与师生交流,了解情况,征求他们对学校发展、教学改革的建议。短短两年,在他的带领下,学校建好了停车棚、文化长廊,校园做了绿化,路面得到了改造。一座投资达百万元的集多媒体教室、阶梯教室、学生食堂为一体的多功能大楼在学校拔地而起,面积达5000平方米的运动场和实验楼建成并投入使用,一个环境优美、设施相对完善的农村中学打造好了。
叶平生对师生关怀备至。
得知学生王桂香(化名)父母双逝,叶平生资助她完成了学业。学生王学成绩曾一度落后,叶平生多次找他谈心,鼓励他坚定信念、刻苦学习。2008年中考时,王学不负众望,中考成绩在浮梁县名列前茅,后来以优异成绩被浙江大学录取。王学说:“如果没有叶校长的鼓励,就没有我今天的成绩。”
在西湖中学时,学校老师病了,叶平生会到病床前慰问。为留住骨干教师,学校安排他们优先入住教师公寓。2010年暑假,张爱华等6名骨干教师搬进了教师公寓。
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师生们都说:“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学习,心情舒畅,再苦也不觉得苦,再累也不觉得累。”
2008年、2009年,西湖中学中考成绩总评连续两年位居全县前列;2010年,中考成绩总评再创新高,跃居景德镇市前三。三次优异的中考成绩成为西湖乡群众的美谈。“学校由此获得了浮梁县师德示范学校、人民群众满意学校等荣誉,成为浮梁县甚至景德镇市的农村窗口示范校和品牌学校。”施雪陵激动地说。
2016年,为化解县城小学大班额问题,浮梁县委、县政府在城郊新建了浮梁三小。当时,预分流到三小的学生家长对新学校的交通和师资等格外担忧,都不愿意让孩子前往就读。
危难时刻显担当,叶平生毅然接受了组织安排,担任浮梁三小首任校长。一到浮梁三小,叶平生就马不停蹄地召集大家商议,号召全体教师要“守住乡村教师的清贫,扛起城里教师的压力”,发扬拓荒者的精神,埋头苦干,砥砺前行。同时,学校创新工作思路,在开齐开足国家课程基础上,创新实施校本课程建设,构建了机器人、铜管乐、现代舞、跆拳道等丰富多彩的社团课程,赢得了家长的广泛认可和赞誉。“短短一年时间,我们就扭转了家长不愿送小孩到新学校就读的窘境,慕名来浮梁三小就读的学生络绎不绝。2017年12月,浮梁三小接受国家县域义务教育均衡督导检查评估,受到督导组专家的一致好评。”叶平生说。
来到新平中学后,叶平生一如既往地关心师生。
操丽玲是2019年刚从乡镇学校选调到新平中学的老师。她家住景德镇市区,每天上班来回奔波很不方便。由于担心影响工作,有一次,她鼓起勇气找叶平生问询,学校能不能帮她解决住宿问题。叶平生了解实情之后,妥善地安排了一套周转房,帮她解决了后顾之忧。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发,操丽玲一个人待在学校,吃饭成了大问题。她买了一箱方便面,准备餐餐吃方便面。叶平生得知情况后,主动带她加入社区志愿者队伍,既解决了吃饭的问题,又能为社区群众服务。“在这样的集体里,我感觉特别温暖,到处充满浓浓的爱。”操丽玲动情地说。
叶平生常说:“我就是个‘后勤部长’,为老师做好服务,老师就能为学生做好服务。”
永远在路上
在新平中学的图书馆,八年级学生朱佳冰高兴地告诉记者:“有时我们中午在图书馆总能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那就是叶书记也在那里认真看书。”
在师生眼中,叶平生喜欢读书是出了名的。在校党委委员朱立成看来,叶平生不仅爱读书,更善管理、重实干。
新平中学是浮梁县城唯一的初级中学,也是浮梁县的窗口示范学校。作为学校的党委书记,叶平生认为,学校发展必须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要把全体师生凝聚在一起。他到新平中学上任伊始,坚持把“党支部建在年级上,党小组建在学科上”,深度实施“党建领航·融合发展”品牌构建,高效推进学校党建工作,成效显著。2021年7月,新平中学获评“景德镇市教体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
为更好推进学校的“养正毓德”教育,叶平生提出将班级工作量化、细化,推动制订了《班级工作量化考评细则》(以下简称《细则》)。
“我们学校的《细则》比较全面,有上课出勤情况、学生寝室内务、班级卫生环境等内容,几乎涵盖一天从早到晚的班级管理工作。每天由值日校长带队,各班级学生代表给各班量化打分,每月一小结,评选出文明班级和文明寝室。通过评比,班级之间的竞争意识极大增强,从而形成了‘人人都管事,事事有人管’的良好局面。”学校行政办主任曹毅杰说。
校党委委员左秋英接着告诉记者:“新平中学通过长时间抓‘养正毓德’教育,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学质量有了质的飞跃,到学校来参观考察的领导和同行都给予了一致好评。”
为落实“双减”工作,新平中学守正创新,构建了“4+2”课后服务模式。“4”指的是加强宣传引导、落实减负措施、形成特色办学、加大督查力度四项举措,使“双减”工作高位推动、高效落实;“2”指的是“走班培优”和“社团活动”两类课程。课后服务遵循“学校有条件、教师有特长、学生有兴趣”的宗旨。2022年,新平中学被评为浮梁县“双减”工作先进集体,被认定并命名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浮梁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为挖掘浮梁深厚的文化内涵,新平中学坚持“以德立学,以文化人”,叶平生带领学校班子成员充分利用三贤湖畔地理优势,深挖“三贤文化”内涵,群策群力构建“三廊二墙一广场”特色文化圈。八年级学生王义轩高兴地说:“学校的校园文化特色鲜明,我们在氛围浓厚的文化浸润中提升核心素养、在学习中收获成长和快乐。”2021年11月,学校被评为“江西省文明校园”。
为建设一支学习型、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队伍,叶平生开始狠抓教师学习培训,充分利用各类网络资源平台,组织开展“业务大培训、能力大提升”活动,成效明显。
叶平生注重培养青年教师,通过“青蓝工程”,全面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快速提高青年教师业务素质;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邀请知名教育专家、学者到校开展培训,提升教师队伍综合素质;安排专项经费,组织教师外出参加各类教育论坛、培训班、跟岗学习等,不断开拓教师视野。为强化培训学习成效,叶平生要求外出学习的教师不断总结学习经验,将学到的先进教学理念传授给全体教师,带动大家整体提升业务水平。
叶平生笑着告诉记者:“‘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一生献身教育事业的真实写照,其实也是我的座右铭。”每到一所学校,叶平生都倾力打造以“学校用心、教师舒心、学生开心、家长放心”为特质的新样态学校,他先后获得浮梁县优秀校长、景德镇市劳动模范、江西省十大榜样校长等荣誉称号。2018年,他成为景德镇市“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
三十多年的风雨沧桑,叶平生依然牢记教育初心。站在瓷源茶乡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他眺望远方,坚守自己的教育理想,努力实现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