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从“心”发力

作者: 陈艳伟

暑假是孩子发展自主学习力的最好时机。2024年7月25日,第五期“江教沙龙”邀请华东交通大学心理素质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舒曼、莲花县甘祖昌红军小学校长周金怡、上饶市广信区德爱学校校长戴如、新余市渝水区松山小学家委会主任刘桂英走进直播间,与一线教师在该期话题讨论微信群,一起畅谈“暑期从‘心’发力”话题。

家长对孩子要做到“三管”“三不管”

“对孩子来说,孩子在暑期的变数很大。”刘桂英认为,在暑期,有的孩子选择“解放自我”,有的孩子选择“奋力赶超”,有的孩子选择“安排得当”。

“对没有内驱力的孩子来说,暑期就是玩。在玩的过程中,容易染上不良习惯。”周金怡认为,心理动力强的孩子在家长的引导下,能够规划好暑期生活,把暑期当作提高身体素质、提升学科素养的关键期。戴如则以其所在学校提出的“用自己的力量成长”与大家分享。她认为,引导孩子“用自己的力量成长”,可以让孩子不仅在校,而且在家都能正确面对学习、面对生活,在没有约束力的情况下获得内驱力。

舒曼直言,暑期是孩子的重要成长期。他提出,家长要尊重孩子,科学调配好孩子的暑期计划,做到“三管”“三不管”。 “三管”即管学习安排、管运动安排、管电子产品使用,“三不管”即孩子的份内事不管、兴趣爱好不管、能自己做决定的事不管。

让孩子“听自己的话、执行自己的计划”

孩子为何会在暑期缺乏动力?周金怡认为有多方面的原因,既有假期心理与放松需求、娱乐方式多样化的影响,也受家庭、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在刘桂英看来,激发孩子的长足动力,需要家长带着孩子共同制订暑期的目标计划,让孩子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下按照自己制订的目标计划去执行。

“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最主要的是帮助孩子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戴如说,其所在学校通过印制《幸福成长手册》,让孩子每日记录幸福日志,不断记录、积累在学习生活中的正能量事例,从而拥有积极的心理品质,学会正面看问题。

莲花县花塘小学校长刘樱莲提出,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利用暑期进行简单的心理训练。比如,让孩子每天早晨起床后对自己说一句鼓励的话,或者每天写一篇感恩日记,记录一天当中值得感恩的事情。这些小习惯,可以帮助孩子保持积极的心态。安福县城北学校校长周田华认为,应让孩子学会自我探索,培养兴趣,增强自信,提高社交能力。

“相信就会被看见,要让孩子有实实在在的成就感、幸福感、安全感。”舒曼提出,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关键是相信孩子,多身教、少言教,让孩子“听自己的话、执行自己的计划”。

“赢得孩子,而非赢了孩子”

作为家长,刘桂英坦言,要想持久地激发孩子的学习斗志,并非易事。她认为,家长应放平心态、放慢节奏,对孩子多鼓励、少责罚,告别“自家孩子这不行那不行”的批评式教育。

周金怡提出,在暑期,教师要加强与孩子的有效联系,让孩子感受到虽然放了假,但依然在被关注。例如,教师在暑期家访时,要了解孩子的在家表现,对闪光点要及时点赞,以激发孩子的内驱力。

“赢得孩子,而非赢了孩子。”戴如认为,父母要尊重、支持孩子的兴趣培养,要允许孩子的不完美,做到静待花开。萍乡经开区光丰小学校长叶应徵提出,在让孩子真切感受父母无私的爱的同时,应适当地给孩子“留白”,让孩子获得“家庭因我的存在而更加美好”的感受。

舒曼认为,每名孩子都是自己的“专家”。家长要换位思考,做孩子学习生活的“服务员”,让孩子在生活上没有后顾之忧;做孩子心理健康的“保健员”,为孩子提供安全感;做孩子幸福成长的“领航员”,引领孩子走好人生路。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