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缠怨:欧罗巴足球恩仇录
作者: 江澍欧洲杯硝烟已散,但如果我们深入发掘埋藏在欧洲足球土壤下的故事脉络,便会发现欧洲足球与其政治、宗教及文化有着深厚的渊源。因此,足球为我们了解欧洲的政治人文生态,提供了一个独特又有趣的视角。
现代足球发展到当前阶段,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大运动,也逐渐成为了特定人群表达其群体诉求、民族情绪乃至政治立场的重要平台。这些态度及情绪,会通过球迷群体的立场、运动员的行为以及足球媒体的声音,得到充分展现。
“不列颠德比”
6月19日欧洲足球锦标赛(简称欧洲杯)上,“三狮军团”英格兰队在伦敦温布利球场与苏格兰队狭路相逢。苏格兰球迷群体大规模南下,将伦敦城变为一片高地军团的蓝色海洋。
苏格兰球迷群体大规模南下,将伦敦城变为一片高地军团的蓝色海洋。
由于苏格兰及英格兰两地在足球领域为多年宿敌,且近年来苏格兰地区独立思潮再度盛行,新仇遇上旧恨,“不列颠德比”显得火药味十足。
苏格兰与英格兰代表队间的对抗之所以别具意义,正是由于两个地区在政治、民族及体育领域的长久恩怨。虽然苏格兰地区目前仍为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的一部分,但历史上苏格兰地区曾长期作为一个独立王国存在,并和英格兰有悠久的政治、民族矛盾。
而在足球领域,这对冤家间的对抗更可谓“最古老的德比战”。英格兰足球总会与苏格兰足球总会作为现代足球发源地英国的代表,同为国际足球协会理事会的元老成员—该组织拥有讨论与修改国际足球规则的权力,是足球领域的权威国际机构。
苏格兰足球总会成立于1873年,是世界上诞生时间第二早的国家足球协会,仅次于英格兰足球总会。而国际足联官方承认的第一场国际足球比赛,也正是1872年于格拉斯哥,由苏格兰队对阵英格兰队。
多年来,双方的比赛从来都火药味十足。1977年,当苏格兰队在英国本土四角锦标赛上战胜英格兰队后,疯狂的苏格兰球迷们甚至将温布利球场的球门都一并拆走留念。1996年的欧洲杯小组赛期间,保罗·加斯科因则灵光一现,用最具艺术性的手法完成了对苏格兰队的复仇。
“老球会对抗”凸显宗派主义
在豪门林立的欧洲足坛,充满历史沉淀的“俱乐部德比”数不胜数。但能被尊称为“老字号”(The Old Firm)的德比战,却只有流浪者队对阵凯尔特人的“格拉斯哥德比”。
格拉斯哥流浪者俱乐部及凯尔特人俱乐部,是苏格兰足坛最为成功的两家俱乐部。两队合共赢得过106次苏格兰顶级联赛冠军,至今依然是苏格兰超级联赛的两大巨头。
两个宿敌间的每次对抗,都异常火爆。甚至根据相关统计,每逢德比日,格拉斯哥城的医院门诊人流量都会有所上扬。但两队的历史恩怨,却远远超越了体育领域,牵涉到了极为复杂的宗教、族群及政治问题。


凯尔特人俱乐部成立于1887年,其创始人是天主教会的爱尔兰裔修道士沃尔弗里德。沃尔弗里德修士创立俱乐部的初衷,是筹措资金缓解格拉斯哥东部地区的贫穷状况,并资助其本人设立的慈善机构。故而,凯尔特人足球俱乐部在创立之初,便具有浓厚的天主教及爱尔兰移民色彩。
据称,创始人沃尔弗里德修士为俱乐部取名凯尔特人(Celtic),也是为了体现俱乐部的爱尔兰及苏格兰身世。流浪者俱乐部则于1872年由四位苏格兰本土青年成立,支持者很多来自本土新教徒群体。
每逢德比日,格拉斯哥城的医院门诊人流量都会有所上扬。
因此,“老字号德比”除了体育竞技因素外,还牵涉到了宗派主义矛盾。更为复杂的是,双方的分歧还不止于宗教领域,且涉及族群及敏感政治议题。比如在支持者的族群背景上,凯尔特人俱乐部的传统支持者很多是爱尔兰裔苏格兰人,且在北爱尔兰地区有一定球迷基础;但流浪者队球迷则主要是本土苏格兰人。


这样的族群背景差异,也导致了在部分政治议题上,两队球迷常常站在不同的立场。比如在苏格兰独立问题上,凯尔特人球迷被认为整体上更倾向于支持独立,而流浪者球迷则有相当比例是统一主义者。
而在北爱尔兰问题上,两队球迷的态度同样差异甚巨。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在苏格兰独立运动风起云涌的这几年,流浪者队的球迷看台上不时会出现整齐划一的英国国旗方阵,以示球迷们对于统一的支持。而在另一端的凯尔特人公园球场,爱尔兰三色旗出现的概率却远远高于英国国旗或圣安德烈十字旗。
正是由于两家俱乐部的恩怨涉及盘根错节的宗教、族群及政治因素,“老字号德比”背后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越了体育竞技本身,成为了一个社会性话题。随着时间推移,不同社群之间的融合加深,有很多研究者认为,当今的苏格兰球迷群体,更多已经根据地域而不是宗教或族群来选择自身所支持的俱乐部。
而且在俱乐部支持者内部,对于政治及宗教问题的态度,也呈现出了更多的差异化及多样化。但不可否认的是,“老字号德比”为人们了解苏格兰社会乃至苏格兰近代历史,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观察视角。

“欧洲火药桶”引爆绿茵场
在欧洲大陆,种种地缘政治及民族矛盾同样也深深埋藏在足球土壤之下,错综复杂。北京时间6月14日,欧洲杯小组赛阶段,奥地利3∶1击败北马其顿的比赛,便出现了尴尬的一幕。
为奥地利打入第三粒进球的前锋马尔科·阿瑙托维奇,在得分后情绪激动,并且口中念念有词。据欧洲媒体赛后报道,阿瑙托维奇在庆祝进球时,涉嫌使用带有种族意味的词汇辱骂对手,其矛头指向北马其顿后卫阿里奥斯基。
欧足联其后对阿瑙托维奇实施禁赛一场的处罚。而阿瑙托维奇本人也公开道歉,并表示自己不是种族主义者。阿瑙托维奇的冲动背后,牵涉到前南斯拉夫地区的政治恩怨,而科索沃问题便是导火索。
奥地利球员阿瑙托维奇的父亲来自塞尔维亚,而效力于利兹联的北马其顿球员阿里奥斯基,则拥有阿尔巴尼亚血统(阿尔巴尼亚族是北马其顿的第二大民族)。因此,阿瑙托维奇的敏感言论,有其特殊的政治历史背景。
科索沃问题已不是第一次在欧洲足球大赛上引发矛盾。早于2014年的欧洲杯预选赛上,一场阿尔巴尼亚对阵塞尔维亚的比赛,就曾经因为科索沃问题出现严重冲突。在这场欧洲杯预选赛激战至临近上半场结束时,一架挂有宣扬大阿尔巴尼亚主义旗帜的无人机,突然出现在球场上空。
塞尔维亚后卫斯特凡·米特洛维奇见状,一怒之下将旗帜连带飞机一把拽下。而阿尔巴尼亚球员则立刻上前试图护旗,双方迅速纠缠在一起,并发生激烈的肢体冲突。部分现场球迷也参与缠斗,现场事态进一步升级。最终,比赛在漫天的烟火和一片狼藉中被迫提前终止。
近年来,各国际足球管理机构都在尽力让足球与政治保持距离,并且在进行国际赛事时,会充分考虑两个代表队间的政治关系。例如,欧足联会为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塞尔维亚与科索沃这样有直接政治冲突的代表队设置回避安排。
但是,欧洲政治问题错综复杂,民族宗教矛盾盘根错节,不是简单的直接回避便能杜绝矛盾的。足球作为欧洲一个重要的社会情绪表达平台,注定恩仇依旧,绵绵无绝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