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学科德育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
作者: 庄婷婷
摘 要 英语是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沟通工具。小学英语学科德育具有促进学生加快自我成长、增强文化自信、拓展国际视野、提升文明素养等价值意蕴。在简要分析小学英语学科德育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德育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路径,即榜样示范,德育引领;吃透教材,德育渗透;创设情境,德育影响;把握契机,德育在场;多元作业,德育丰盈。
关 键 词 小学英语;德育教育;学科德育;学科育人
引用格式 庄婷婷.小学英语学科德育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J].教学与管理,2024(02):41-44.
英语是当今世界公认的第一语言,是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沟通工具。《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强调:“英语对中国走向世界、世界了解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作用。”[1]同时,新课标还进一步提出学习和应用英语要有助于“树立国际视野、涵养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1]等新要求。在英语教学中,教师既要把英语当成了解不同文化、比较文化异同、汲取文化精华的媒介与载体,又要落实新课标要求,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推进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爱国情怀。
北师大版小学英语(三年级起点)教材是一套非常契合新课标理念的教学用书。它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主线,以全方位贯彻现代语言精神为核心,采用“话题—功能—结构—任务”相结合的编排体系,从听、说、读、写入手,突出内容的浅显易懂,每一个故事、每一幅插画和所涉及的每一个话题都蕴含西方优秀教育理念和丰富的德育知识,是对学生开展德育的极佳教材,具有独特的育人作用。英语教师应适应新课改要求,转变观念,不能只关注学生英语知识的学习,更应重视和加强学生德育意识的培育,使学生通过学习不仅仅收获英语知识和技能,还能逐步形成“在复杂多变的情境下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价值观念”[2]。
一、小学英语学科德育的价值意蕴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曾说过:“教学中如果没有进行德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3]任何教学都应承担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任务,纯知识的不涉及德育的教学是不存在的。但现实中,仍有不少教师片面认为,德育是班主任的主要职责;就学科而言,德育是语文、道德与法治的事,与其他学科没有关系,尤其是英语学科,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没有必要承担德育这一任务。事实上,作为跨文化教育的英语课程,其德育功能不可或缺。从某种意义上说,英语学科更需要融入德育,英语学科德育更具丰富的价值意蕴。
1.促进学生加快自我成长
坚持立德树人,培育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是小学教育教学的核心理念和基本原则。小学是学生学习英语的最佳时期和接受新鲜事物的最好阶段,在些阶段进行英语学科德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教材中每一册每一单元都体现追求高尚情操、遵守行为规范等社会正能量方面的内容。在这一背景下,教师在英语教学时应注意深挖课文中的思想内容,细致分析课文中所蕴含的德育元素,用心把德育思想融入英语课堂中,通过德育引领,帮助学生在增强跨文化意识的同时,净化心灵、完善人格和提升道德修养,使自己快速地成长起来。
2.促进学生增强文化自信
中西方文化在许多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区别。虽然在全球化背景下提倡不同文化间和谐共处、取长补短,但前提是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认同感、自豪感和自信心。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对中西方文化差异进行对比式教学,让学生更好地领略中华文化的优势和魅力。例如,教材里介绍了许多诸如万圣节、圣诞节、感恩节、复活节等西方节日。在教学时,教师既要让学生了解异国节日文化和习俗,又要注意融入我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和传统习俗,让学生感受到中华传统节日历史悠久、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这是西方节日无法比拟的。
3.促进学生拓展国际视野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其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内容富有时代气息和现实温度。针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面临的困难挑战,将德育寓于英语教学之中,不仅有利于通过设计跨学科学习任务,引领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开展英语阅读,增强学生公民意识,提升学生文化理解水平,更“有助于学生拓展国际视野,提升跨文化合作能力”[4],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如“对话协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赢、交流互鉴、绿色低碳等”[5],使学生在幼小的心灵萌发和平、发展、开放、合作、团结、公平的思想意识,学会“尊重”“理解”和“包容”。
4.促进学生提升文明素养
文明素养是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养成基本的文明素养是德育的首要任务。小学英语教材富含文明礼仪元素,是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的最佳工具。例如,四年级上册Unit 1 Signs Lesson 1,通过故事中描绘Mocky的一系列行为:过马路想闯红灯、乱扔垃圾、想要在河中游泳,以及后来知错就改、将垃圾扔进垃圾桶、劝阻他人不要抽烟等,让学生作出判断,提醒学生在公共场合要遵守公共秩序,乐于助人。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教材中的文明礼仪用语和实践案例应用到生活中,进行学习模仿,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文明素养。
二、小学英语学科德育的实践路径
在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中,长期的“应试教育”只重视传授知识,而忽视发展智力,轻视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严重忽视德育,导致学生综合素质难以得到全面发展,并呈现出“短板效应”。新课标特别强调课程教材要体现国家意志,发挥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作用。但是,对于小学英语教师而言,依据课程目标开展德育,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目前,一些教师对于如何进行学科德育并没有深入思考和探究,在德育融合上出现偏离课标要求、内容浮于表层、隐性资源挖掘不够等问题。在新课程理念引领下,要提高小学英语学科德育效果,使德育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闪光”,需要在德育的实践路径上下足功夫。
1.榜样示范,德育引领
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向师性,甚至对教师产生一种崇拜心理。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论正确与否,都会成为他们学习或模仿的对象,且影响十分深刻和持久。俄国卓越的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因此,要提高小学英语教学的德育效果,要求教师以身作则,把自己积极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道德修养通过教学行为、言谈举止、兴趣爱好乃至气质、风格等外化表现出来,耳濡目染地熏陶学生心灵,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道德建构力和社会行为力的发展。
在小学英语课堂中,问候语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功。它不仅可以用于英语课堂上的交流,也是日常生活中与外籍人士交流时的基本礼仪。为使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的礼貌用语,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每次上课前,笔者都会用“Good morning/afternoon,boys and girls!”(同学们早上/下午好),“Welcome to my class.”(欢迎来到我的课堂),“Nice to see you.”(很高兴见到你们),学生则会起立回应:“Good morning/afternoon,Miss Zhuang!”(庄老师好!)。在上课过程中,笔者也常常把文明用语和积极的评价语言挂在嘴边,如“Good job!”(好样的),“Great/Wonderful/Excellent!”(太棒了)“Can I help you?”(我能帮助你吗),“You're welcome.”(不客气)等,让学生明白文明礼貌用语是人与人交往的润滑剂,也是一个人的“修养名片”。实践证明,时刻注意以自己的良好言行潜移默化地去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和熏陶学生,可以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到文明礼貌用语“既是西方文化的基本构成,也是国人品格、修养的组成部分”[6]。这不仅有助于增强英语课堂的教学效果,还有利于学生养成文明礼仪的习惯和提升思想道德修养。
2.吃透教材,德育渗透
“教材是英语课堂上德育渗透的有效媒介。”[7]小学英语教材三至六年级共八册,每一册书中都有六个单元,可以说每一个单元都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德育资源和智慧的价值观。以四年级上册为例,笔者在备课时立足教材、深挖教材,致力将每一单元中的德育因素找出来,然后进行情感升华和德育渗透。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有的单元德育因素比较明显,但也有些单元的德育因素比较隐秘,这就要求英语教师有较扎实的人文基础,善于深度挖掘教材,在发现德育因素后抓住时机,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使德育教育自然巧妙地渗透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以Unit 3 Uncle Booky's Study为例,这一单元主要讲述了Mocky带着Ken和Ann到Uncle Booky家的新书房,帮助Uncle Booky整理了书房里的物品,使“What a mess!”(一团糟)变成了“What a tidy and clean study!”(多么整洁的书房啊)。基于此,教师一方面可以将这个故事放在现实生活中,引导学生养成收纳整理、保持整洁的良好习惯;另一方面,还可以从Uncle Booky的角度出发,组织学生深入“空巢老人”家庭,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和生活情况,并伸出援助之手,为其提供力所能及的生活照料服务和精神慰藉,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到社会责任感。这样的教学方式既升华了教学主题,又有效提升了德育渗透力。
3.创设情境,德育影响
学习语言不是孤立的,都是与其独特的社会文化、背景相联系,因而必须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之中,去体验语言的产生过程,德育也是如此。英语学科德育只有在真实的语言情境中进行,才能让学生在语言训练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强化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获得真实的人生感悟与影响,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小学英语教材从第五册到第八册的每一单元都有一个“重点词汇和句型”的教学板块。如果对这一板块只单纯地进行知识的传授和灌输,无疑会使英语学习过程变得乏味和无趣,更别说通过“重点词汇和句型”的教学来进行德育影响。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以立德树人为宗旨,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既能掌握英语知识与技能,又可真切地感悟学科德育的人文价值。
五年级上册Unit 2 Animals Lesson 2这一课,主要是学习“I (don't) like...because…”等一些重要句型和一些新的词汇。在教学时,笔者在词汇教学板块以爱护、保护小动物为主题,设计了逼真的森林情境,让学生在小组协作表演中,能基于原有的故事情节和教学内容设计出自己的对话或歌曲,然后让学生各自说说自己最喜欢什么小动物?它有什么特点?这一教学方式,既让学生亲身体验到英语的魅力,又使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向的价值观,即懂得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拥有独特的天赋、技巧、优点和梦想,要以平等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个体,做到互相包容,尊重他人。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创设学科德育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热情,更好地理解知识与掌握技能,还可以让学生更有效地接受德育熏陶与德育教育。
4.把握契机,德育在场
面对当今飞速变化的社会,英语学科德育也要与时俱进,善于抓住每一个契机和实施机遇,做好德育宣传工作。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一些看似平常的词汇、句子或故事情节背后潜藏着许多有关儿童德育的教育契机,若运用得当可以发挥事半功倍的成效。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寻找德育的突破口,思考德育的方法和策略,使德育效果更加直观、有效,起到真正的引领作用。小学英语教材中有不少表示颜色的词汇,如red,blue,green,yellow,black,brown,white,以及运用句型“What color is it?It’s...”。这些词汇和句型看似普通、简单,但却蕴含着内涵丰富的德育因素,它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描述周围的世界,有的甚至还闪耀着沁人心脾的育人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