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中的板块整合

作者: 吉广利 张海燕

摘 要 新课标倡导统整单元文本资源,加强单元教学的整体性。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中的板块整合基于学生认知逻辑和生活经验,对单元不同内容板块进行必要的融合或重组,凸显英语课程的创新实施以及课程育人整体目标的达成。板块整合需要遵循统整性、关联性、延展性等原则,以单元话题为中心,以文化异同为联结点,以故事元素为切入点,从主题意义、文化意识、思维方式等视角引领单元教学的文本解读与重构,进而形成单元整体教学有效实践策略。

关  键  词 单元整体教学;板块整合;文本重构;课程育人;小学英语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版新课标)指出:“推动实施单元整体教学,教师要强化素养立意,围绕单元主题,充分挖掘育人价值,确立单元育人目标和教学主线;深入解读和分析单元内教学资源,结合学生的认知逻辑和生活经验,对单元内容进行必要的整合或重组,形成具有整合性、关联性、发展性的单元育人蓝图”[1]。小学英语教学强调单元整体教学观,教师围绕单元话题、文化差异、故事元素等链接点,对单元教学板块内容进行优化组合,能够实现单元板块间概念点的融会贯通,促进英语课程育人目标的达成。

一、小学英语教学中板块整合的误区

1.单元板块整合采用逐一排序的教学方式

小学译林版英语教材自实施以来,一些青年教师缺乏对教材内容安排进行深入思考,直接把每一单元内的板块按照从头到尾的顺序逐一讲解,或按照单元所呈现的顺序两两搭配,这样的板块整合方式显然与新课标所推崇的教学理念相悖,其结果是课堂教学效果欠佳,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大打折扣,严重制约了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2.单元板块整合出现“随机摸奖组合”现象

一些老师在既没有深入研究教材,也没有了解本班学情的前提下,随机抽单元中的两个或三个板块进行整合教学。这样的板块整合方式随意性大,单元教学整体性不强,造成单元板块间的随意拼凑,其结果不仅教学效果不佳,同时也降低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及新教材的可信度。

在单元整体教学中,教师应对教材单元中语篇教学、语法知识、句型教学、语音教学、中西文化、阅读教学、巩固练习、自我评价这八个板块根据其内容、目标、功能不同,寻找板块间可融通的链接点,进行板块间的优化组合,指向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发展,逐步形成单元整体教学的统整观,达成小学英语课程整体育人的目标。

二、小学英语单元板块的功能及链接点

在单元整体教学中,教师应对教材单元中八个板块,根据其内容、目标、功能不同,寻找板块间可融通的链接点,对单元内容进行必要的整合或重组,逐步形成单元整体教学的统整观,达成小学英语课程整体育人的目标。

1.板块功能分析

在单元整体教学的统整观下,教师首先要对整本书、整个单元进行深入了解,分析单元主题和各板块内容,明确单元中各板块之间的关联。如将单元中的语篇教学、语法知识、句型教学、语音教学、中西文化、阅读教学、巩固练习、自我评价这八个板块围绕主题进行重新组合,形成一个有逻辑的整体,这样的整合重构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的连贯性和整体性。

Story time板块是语篇教学,通过对话、故事等形式,能够发展学生英语看、听、说、读、写技能,初步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Grammar time板块是语法教学,通过对本单元主要重点句型以表格式呈现,能够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语法运用规则。Fun time属于句型教学,通过趣味性的语言实践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本单元所学句型和日常用语。Sound time属于语音教学,通过歌谣能够引导学生了解字母在单词中的读音,以及拼读规则。Culture time属于中西文化学习,教师应注重中西方文化对比,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Cartoon time属于阅读教学,通过趣味卡通故事,能够帮助学生强化语言知识,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Checkout time属于巩固练习,通过形式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能够考察学生对所学语言知识的掌握情况,培养学生语言改编创新的能力。Ticking time属于评价环节,通过让学生自我评价,用不同的星级标准去鼓励学生,能够增强学生英语学习的信心。

2.板块整合的链接点

在小学高年级英语教学中,通过对教材单元的板块内容及其功能的深入分析,可以发现不同板块之间可抓住以下概念链接点进行有效整合。

(1)主题内容。以常见的生活场景,如学校、家庭、购物等为切入点,以相同或相似的主题为线索,将涉及该主题的词汇、对话、阅读等板块内容整合起来,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主题内容具有育人性,可以为写作板块提供语言素材和表达思路。

(2)故事线索。如果教材中有连贯的故事内容,可以沿着故事发展脉络(故事人物、故事情节、故事续编等)对单元中的各板块进行整合,增强学习的实用性和情境性,同时为写作提供内容与篇章结构的借鉴,让学习更具趣味性、连贯性和整体性。

(3)文化差异。文化差异是指因地区异同,各地区人们所特有的文化产生的差异。译林版教材中的文化板块学习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更好地进行其他板块的学习,为对话、写作等增添文化色彩与深度。

依托新课标进行单元整体教学,以每个单元板块间的相关元素作为链接点,实现单元板块间的深度融合,形成了科学、可操作的单元整体教学,利于儿童高阶思维的培养,实现英语课程单元整体育人目标。

三、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中的板块整合策略

基于单元整体教学观实施小学英语教学,可以将单元话题、文化背景、故事元素等作为链接点,优化板块整合内容,重构教材文本内容,确保单元整体教学知识板块间的逻辑性与衔接性,逐步建构和生成围绕单元主题的深层认知、态度和价值判断。

1.以单元话题为中心点,实现“主题意义”引领文本重构

2022版新课标提出:“主题具有联结和统领其他内容要素的作用,为语言学习和课程育人提供语境范畴”。因此,在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中,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安排要以主题为引领,实现主题意义的单元板块整合性重构,形成单元整体教学的效果,达成英语学科整体育人的目标。

(1)在新授课型中,童趣化整合语篇板块与歌曲板块

在小学英语高年级的单元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秉持以语言学习为核心的大观念,深入探索这一大观念如何有效地整合课程内容,促进语言技能的提升与主题意义的深入探究相互融合,从而全面贯彻落实英语学科育人的整体观念,为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奠定坚实基础[2]。

通过巧妙地将课文板块与歌曲板块相结合,可以为学生们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语篇学习情境,让学习过程充满童趣。这种做法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深化语言学习,实现单元内容的无缝衔接与整体教学的深化,最终达到文本的重构与主题意义的升华。

如译林版教材六年级下册Unit 8 Our dreams单元中,以“我们的梦想”这个话题为统整点,可将本单元中的story time与song time两个板块进行趣味整合。上课初,先让学生唱一首歌曲《我是一名小老师》,继而追问:“What can you hear from this song? What do you want to be in the future?”从而引出单元话题,巧妙有趣地整合两个板块内容。

以单元中可挖掘的共同话题作为两个板块的链接点,实现故事教学与歌曲教学两个板块的整合,这样的趣味化整合方式,符合儿童年龄特征和认知属性,以相通的生活主题达成育人目标,实现两个板块的无缝对接,为学生提供更优质、更有效的英语学习体验,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小学英语课堂的趣味性与实效性。

(2)在练习课型中,语境化整合语法板块与句型板块

在小学高年级英语教学中,语法板块属于单元中较难理解的教学内容,如何在语境中讲解语法知识,在语言交流中使用语法知识,对语法板块和句型板块进行语境化整合,需要适切的话题为统整点,实现语法教学与句型教学两个板块的有机整合。

如译林版教材六年级下册Unit 4 Road safety单元主题内容是讲述有关交通安全的话题。在学习Grammar time和Fun time两个板块时,以操练这个句型“How can you cross the roads safely?”为板块间的联结方式,在教室内创设学生上学过马路相关场景,既在假设的情境教学中渗透练习Grammar time的语法内容,又为学生提供较为真实的语言环境,在实际生活中活用英语语法知识,达到了与Fun time板块的巧妙整合。

所有学科的练习课一般都是枯燥的,乏味的。在练习课中,以适切的生活主题为切入点,挖掘其育人价值,创设与主题相近的语言情境,把适用于这些生活场景的各板块知识融合,能够增强学习语言的实用性和情境性,使语法知识内容生活化、表象化,实现两个板块的无痕过渡,深度达成单元整体教学的效果。

2.以文化差异为联结点,实现“文化意识”引领文本重构

不同民族在风俗习惯、社会规范等方面存在一定的文化差异,为了增进对中外文化的深刻理解,把握中西文化的独特韵味,教师可以巧妙利用东西方文化差异作为教学的切入点。译林版教材以其独特的编排逻辑,注重学生思维模式的渐进构建,为我们提供了由简入难的教学路径。教师应积极探索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巧妙融入英语教学之中的策略,引领文本内容的重构与创新,让学生在对比与融合中,深化对多元文化的认知与尊重。

(1)以中西方完整文化为着力点,优化整合语篇板块与阅读教学板块

2022版新课标指出:“在英语教学中培育文化意识,了解不同国家的优秀文化成果,比较中外文化异同,发展跨文化沟通与交流能力;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树立国际视野,坚定文化自信。”英语语言与汉语语言同样重要,都是一种文化的体现。让学生在英语教学中感受到中西方的文化差异,进而实现有效融合,体现语言教学的文化魅力。

以译林版教材五年级下册Unit 7 Chinese festivals为例。本单元Cartoon time板块中的Mother’s Day其实最早来源于美国,这个节日弘扬了母爱的伟大,提供了一个机会让人们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与爱意。在我国,母亲节更是融入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成为一个重要的公众节日。

基于这样的中西方节日文化差异,优化整合Story time与Cartoon time,注重对中西方文化的完整认识,逐步帮助学生建构节日类的知识框架,能够拓展学生的跨文化国际视野。让学生得以用英语思维去了解东西方节日文化的内在联系,同时领略多元文化的独特风采,此方法不仅提升了教学效率,简化了学习过程,同时实现了知识点的延伸。

(2)以中西方多元文化为联系点,系统重构文化板块与练习板块

译林版教材注重中西方文化的完整认识,能够帮助学生逐步建构节日类的知识框架,培养学生对中西方的文化意识与文化认同。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重点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让学生打开课本即可以看到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译林版小学英语高年级教材单元中的Culture time板块,重点对中西方多种不同文化背景进行对比讲解,拓展学生国际化视野,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可以将中西方多元文化作为联系点,辅助以练习板块的优化组合,系统重构Culture time与Checkout time两个板块。

以译林版教材五年级下册Unit 7 Chinese Festivals为例,当探索Culture Time板块中西方万圣节(Halloween)的独特魅力时,教师可引领学生走进这一美国传统节日的奇幻世界。万圣节之夜,家家户户张灯结彩,人们精心装扮共同庆祝,其中,“Trick or Treat”的要糖果仪式尤受学生青睐,成为点燃他们无限好奇与参与热情的火花。这一环节巧妙地将学生的角色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探索,他们不仅是在学习英语知识,更是在体验文化的碰撞与融合,自发地踏上了一场文化发现之旅。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