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学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实践与探索
作者: 崔海利随着新课标的落实,小学英语更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2022年版新课标的“教学建议”部分也强调,秉持英语学习活动观组织和实施教学。笔者认为,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实施路径概括起来就是“做中学”。要通过多样课堂活动,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体验,直到实践运用。英语学习活动主要有三种。
学习理解类活动。主要包括感知与注意、获取与梳理、概括与整合等基于语篇的学习活动。
例如,与本课主题相关的话题讨论、能够了解学生原有语言水平的师生问答、师生对话或者生生对话,通过图片、问题等形式进行读前预测,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文本。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获取与梳理、概括与整合等活动,学习和运用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从语篇中获得与主题相关的文化知识,建立信息间的关联,形成新的知识结构,感知并理解语言所表达的意义。比如,教师引导学生通过Watch and Answer、Read and Order、Read and Tick等多种形式,获取和梳理文本的关键信息,理清文章脉络,将碎片化知识进行整合等。
应用实践类活动。主要包括描述与阐释、分析与判断、内化与运用等深入语篇的学习活动。
例如,Act in Roles让学生把课文内容表演出来,这是对语言形式的实践和巩固。Retell the Story用自己的语言把课文内容讲给其他同学听,这属于描述与阐释活动。教师针对文本内容提问,让学生分析和判断并重新整理信息进行观点表达,实现语言的内化和运用。
迁移创新类活动。主要包括推理与论证、批判与评价、想象与创造等超越语篇的学习活动。
例如,Discuss and Say.让学生回答“What do you think of...?”“ If you were..., what would you do? ”之类的问题,表达观点,历练思维。比如,外研版六年级下册Module7 Unit1的 “He spent about twenty-one hours in space”教师提问:“What do you think of him?”“ Is he a good father?”班里可能会出现两种观点,一种说“他”很伟大,是孩子的好榜样;另一种则认为,“他”经常不在家,怎么能是一个好父亲?此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自由表达,然后再追问:“What about your father?”“Are you proud of him?”教师可以先示范,讲述自己对父亲的情感,再引导学生讨论表达父爱的平凡而伟大。教师要善于联系生活实际,围绕主题设置真实活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和价值判断,促进能力向素养的转化。
总之,以上三个层次的活动各有重点,又相互关联、层层递进,引导学生逐步从基于语篇的学习,走向深入语篇的理解,从而实现知识向能力、能力向素养的转化。
(本文系2024年度洛阳市基础教育科研课题“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LYKT2409011)
(责 编 东 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