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婚姻冲突对高中生友谊质量的影响:多重中介作用

作者: 彭晶 黄喜珊

父母婚姻冲突对高中生友谊质量的影响:多重中介作用0

摘要:基于家庭系统理论的溢出假说,探讨父母婚姻冲突对高中生友谊质量的影响及作用机制。通过方便取样法收集1093名高中生对儿童对婚姻冲突的感知量表的冲突属性分量表、父母情感温暖量表、青少年人际交往效能感量表和友谊质量问卷的评定数据,数据分析的结果显示:(1)父母婚姻冲突、父母情感温暖、人际交往效能感和高中生友谊质量两两呈显著相关。(2)父母婚姻冲突对高中生友谊质量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3)父母婚姻冲突通过三条路径影响高中生友谊质量:父母情感温暖的单独中介作用;人际交往效能感的单独中介作用;父母情感温暖和人际交往效能感的链式中介作用,即父母婚姻冲突可以通过父母情感温暖(家庭因素)和人际交往效能感(个体因素)对高中生的友谊质量产生影响。

关键词:父母婚姻冲突;父母情感温暖;人际交往效能感;友谊质量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25)04-0009-06

一、引言

高中阶段是个体社会化的关键期,这一时期的学生更依赖于与同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友谊质量是衡量同伴间情感联系强弱的重要指标[1],对青春期个体的心理社会适应至关重要。人际交往效能感是个体在与他人进行交往活动前,对自己的交往活动所能达到何种水平的判断[2],人际交往效能感更高的个体会表现出更为积极主动的交往态度、更高的交往卷入度以及更好的沟通技巧[3]。

父母情感温暖是指父母能够给予孩子关爱和支持,以积极的情绪和行为来表达对孩子的认可,面对孩子的需求,有敏感的反应和及时的反馈[4]。

研究表明,父母情感温暖与儿童的孤独感水平呈显著负相关[5]。父母情感温暖对青少年同伴关系存在显著影响,感受到更多父母情感温暖的子女会表现出更高的人际交往主动性[6]、更高的人际交往效能感[7]以及做出更多的亲社会行为[8]。这可能是因为在积极温暖的教养方式下,子女感受到来自父母的肯定与支持,从而增强了自信心。

父母婚姻冲突是指子女感知到父母对某些问题产生了不一致的意见,在意见沟通和说服的过程中产生了打骂和推拉的行为[9]。

研究表明,父母婚姻冲突与子女的问题行为之间存在密切相关,父母婚姻冲突作为一种压力源,对青少年社交焦虑存在直接影响[10],并加重其社交障碍的风险[11]。同时,父母婚姻冲突使子女较难与他人建立信任关系[12],更容易遭受同伴拒绝和欺负[13]。

根据家庭系统理论中的溢出假说,父母的婚姻关系质量会溢出到亲子互动中,对相应的教养方式产生影响。子女感知到的父母婚姻冲突水平越高,其亲子冲突就越频繁[14]。

一方面,由于受到婚姻中产生的积极或消极情感的迁移,父母会改变抚养目标和行为,进而造成亲子关系的不适和紧张[15]。

另一方面,冲突中的父母把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夫妻双方的争吵和矛盾上,对子女的需求不敏感,不能给予其温暖的回应[16]。子女在父母婚姻冲突中感受到较少的温暖与爱护,接受更多的冷漠、拒绝、否认、惩罚等,必然会影响其自身的发展[17]。若父母之间时常产生矛盾与冲突,子女则很有可能因为担心在人际交往中受到伤害而对一般人际交往产生消极预期,并且这也会使得他们消极解释和应对自己与他人的交往情境[10]。

综上所述,本研究推测,子女从父母婚姻关系中形成自己对人际交往的态度及预期,习得并掌握相应的人际交往策略,并对自身的友谊质量产生进一步的影响。以往关于青少年友谊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少关注家庭环境系统中的父母关系对子女同伴关系发展的影响,也尚未发现关于父母婚姻冲突、父母情感温暖、人际交往效能感和青少年友谊质量四者关系的研究。

本研究以高中生为研究对象,选取上述四个变量,探讨影响青少年友谊质量的家庭因素,并假设各变量间存在两两相关的关系,且在父母婚姻冲突对青少年友谊质量的影响路径中,父母情感温暖、人际交往效能感起中介作用。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通过方便取样法,在广东省揭阳市四所高中抽取1200名高中生为被试,剔除漏答、一致反应的无效问卷后,回收有效问卷1093份,问卷有效率为91.08%。其中,女生584名(53.4%),男生509名(46.6%)。

(二)研究工具

1.儿童对婚姻冲突的感知量表

采用池丽萍和辛自强[18]修订的儿童对婚姻冲突的感知量表,该量表共40题。参考田微微、杨晨晨和孙丽萍等[19]的划分标准,选取其中的冲突属性分量表测量高中生感知到的父母婚姻冲突,该冲突属性分量表分三个维度:冲突强度、冲突频率和冲突解决,采用4点计分法,1=“完全不符合”,4=“完全符合”,平均分越高说明个体感知到的父母婚姻冲突越强。在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05。

2.父母情感温暖量表

使用中文版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量表中的父母情感温暖分量表[20],共7题,分为父亲问卷和母亲问卷,采用4点计分法,1=“从不”,4=“总是”,将父亲问卷和母亲问卷的平均分作为父母情感温暖量表总得分。在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34。

3.青少年人际交往效能感量表

采用青少年人际交往效能感量表[3],共36题,分为交往策略效能感和交往能力效能感两个维度,采用5点计分法,1=“完全不符合”,5=“完全符合”。在本研究中,两个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785、0.861,量表的 Cronbach’s α系数为 0.883。

4.友谊质量问卷

采用友谊质量问卷[21],共38题,由冲突与背叛、亲密袒露与交流、陪伴与娱乐、肯定价值、信任与支持五个维度组成。采用4点计分法,1=“完全不符合”,4=“完全符合”。在本研究中,该问卷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48。

(三)数据处理

使用SPSS 22.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并应用PROCESS插件进行中介效应分析。

三、研究结果

(一)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本研究采用自我报告法收集数据,可能会存在共同方法偏差。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Harman单因素检验,结果表明,特征根大于1的因子有17个,且第一个因子的方差变异解释率为20.08%,小于40%的临界标准,说明本研究不存在严重的共同方法偏差。

(二)各变量间的相关

皮尔逊相关分析的结果显示,高中生感知到的父母婚姻冲突与父母情感温暖(r=-0.464,p<0.01)、人际交往效能感(r=-0.199,p<0.01)、友谊质量(r=-0.158,p<0.01)之间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父母情感温暖与人际交往效能感(r=0.283,p<0.01)、友谊质量(r=0.271,p<0.01)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人际交往效能感与友谊质量(r=0.453,p<0.01)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方差分析表明,性别和学校类型对友谊质量有显著影响,故将性别和学校类型作为控制变量,采用Hayes提出的中介效应检验的非参数百分位Bootstrap法,具体应用SPSS宏程序的Model 6,设置Bootstrap抽取5000次,置信区间为95%,检验父母情感温暖和人际交往效能感在父母婚姻冲突与友谊质量之间的多重中介作用。

父母婚姻冲突对友谊质量的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见表1),父母婚姻冲突显著负向预测友谊质量(β=-0.19,p<0.001)。

中介效应分析结果显示,父母婚姻冲突负向预测父母情感温暖(β=-0.56,p<0.001),父母情感温暖正向预测人际交往效能感(β=0.19,p<0.001),父母婚姻冲突负向预测人际交往效能感(β=-0.08,p<0.05)。

当把父母婚姻冲突、父母情感温暖和人际交往效能感同时纳入回归方程时,父母婚姻冲突不能显著预测友谊质量(β=-0.04,p>0.05),但父母情感温暖(β=0.13,p<0.001)和人际交往效能感(β=0.45,p<0.001)仍能显著正向预测友谊质量,且中介效应的置信区间不包括0。

表2表明,父母情感温暖和人际交往效能感在父母婚姻冲突与友谊质量之间起中介作用,总的中介效应值为-0.15,占总效应(-0.19)的78.95%。具体来看,总的中介效应由三条路径产生的间接效应组成:

(1)通过父母婚姻冲突→父母情感温暖→友谊质量的途径产生的间接效应a(a=-0.07);

(2)通过父母婚姻冲突→人际交往效能感→友谊质量的途径产生的间接效应b(b=-0.03);

(3)通过父母婚姻冲突→父母情感温暖→人际交往效能感→友谊质量的途径产生的间接效应c(c=-0.05)。

三个间接效应的Bootstrap 95% 置信区间均不包含0,效应均达到显著水平,间接效应a占总效应的36.84%,间接效应b占总效应的15.79%,间接效应c占总效应的26.32%。

根据上述中介检验的结果,绘制出四个变量间的中介模型(见图1)。在父母婚姻冲突对高中生友谊质量的负向影响中,父母情感温暖和人际交往效能感起多重中介作用。具体而言,父母婚姻冲突通过三条途径影响高中生友谊质量:父母情感温暖的中介作用,人际交往效能感的中介作用,以及父母情感温暖和人际交往效能感的链式中介作用。

四、讨论

(一)变量间的相关关系

本研究结果验证了父母婚姻冲突与父母情感温暖、人际交往效能感和友谊质量这四个变量两两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高中生感知到的父母婚姻冲突与其友谊质量呈负相关,即高中生所感知到的父母婚姻冲突越强烈,其友谊质量越差,这一点与前人研究一致[22]。社会学习理论强调个体的行为产生于直接学习和模仿学习,父母婚姻冲突会使个体形成解决人际问题的错误方式,并将其应用到人际交往中。因此,父母关系不和谐会导致子女的友谊质量低下。根据家庭系统理论中的溢出假说,频繁产生冲突的父母会较少采用积极温暖的教养方式,冲突中的夫妻很可能无暇顾及子女的需求,导致提供给子女的温暖和支持变少。

父母婚姻冲突与人际交往效能感呈负相关,即父母婚姻冲突越强烈,高中生在人际交往方面越没有信心。父母婚姻冲突对子女来说是一种消极的、失败的人际互动经验,导致其在人际交往方面没有信心。

父母情感温暖与友谊质量呈正相关,这表明虽然高中生主要交往和依赖的对象是同伴,但父母仍然对其存在着重要的影响。父母情感温暖使得个体形成安全的依恋,为友谊关系的良好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基础,从而对高中生友谊质量产生积极的作用[4]。

父母情感温暖与人际交往效能感呈正相关,即父母采取温暖、支持的积极教养方式,子女在人际交往方面会更加有自信心。父母的情感温暖和理解关心能为子女提供更多的信任和安全感,使子女对自己有正确的认知,并且充满自信[23]。温暖支持的教养方式为子女提供了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模式,同时在正向关注、鼓励支持的氛围下,其在人际交往中会有更加积极的自我评价和正向预测。

本研究发现高中生的人际交往效能感正向预测友谊质量,这与以往人际交往效能感和人际关系水平密切相关的结果一致[1]。作为一种对自身能力的预测与判断,人际交往效能感能够影响高中生对人际交往行为的选择,人际交往效能感更高的个体会对自己的人际交往结果更自信,对自身交往能力的判断更乐观,交往行为会更加积极有效,最终获得更高质量的人际关系。

(二)父母婚姻冲突对高中生友谊质量的影响及父母情感温暖、人际交往效能感的中介作用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