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点与光芒:个性重构的力量
作者: 佘璇关键词:心理辅导;叙事疗法;自我接纳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5)08-0079-02
一、被“黑点”困扰的来访者
萌萌(化名)初次来接受辅导时,正受一位边界感模糊的女孩困扰,对方总是爱触碰她,让她以为对方喜欢自己,但直白地询问后却又会得到明确的反驳。她很苦恼,认为自己太过于敏感,于是更加自责,甚至夜不能寐。经过两次辅导,她开始认识到边界感是问题的根源,并慢慢走出困境。在最后一次辅导快结束的时候,她向我提了一个问题:“老师,我觉得敏感的人在生活中真的好难,每次都能感觉到周围人情绪不好,然后不得不设法让对方情绪变好,这样子好累。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摆脱敏感呢?”我笑了笑说,“他们的情绪好不好是他们的事,你要不要去帮他们才是你的事,你的敏感不过是帮你收集了‘情报’而已。”萌萌恍然大悟,“噢,我明白了!老师,你是说敏感是我的能力,只是看我要不要用这个能力去帮他们。”我笑了笑,没有说话,萌萌整个人突然焕发了新的活力,向我道谢后就结束了最后一次辅导。
三年后的我仍在辅导室里忙进忙出,这三年来我也见过不少“萌萌”,他们似乎总是困于自己的某个“黑点”,认为这个黑点污染了自己的整个人生,让自己的生活变得一团糟,有时这个黑点是控制欲强的母亲,有时是焦虑情绪,有时是自己讨好的个性。
二、学会与“黑点”共存
小的时候我上过一堂课,课上老师让我们写下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鼓励我们多发扬优点, 尽量避免缺点影响自己。我当时写了很多缺点,但总是写不出来什么优点。在我回想过往的时候,这一情景会时不时涌入脑海。我突然有个疑问:人为什么会有缺点?缺点就不可饶恕吗?难道缺点不能……转化为优点吗?
我脑海中冒出了一个又高又瘦的身影,是辛辛(化名)。辛辛长相清秀,性格温婉,从不主动和人发生冲突。刚开始的时候,很多同学都爱和她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渐渐开始疏远她,甚至传她的谣言。她自己不知道为什么,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便找我求助。我安抚了她的情绪后,慢慢了解了她的家庭背景。她生活在一个五口之家,爸爸工作不稳定,常常不在家,妈妈负责照顾孩子们,包括她的姐姐和弟弟。在辛辛的眼中,妈妈是个控制欲很强的人,家里所有的事情都得按照她的节奏来,如果不如她的意,就会被骂被打,她和姐姐都被打过,姐姐被打得更惨。因为姐姐总是会反抗妈妈,会顶嘴和反击,妈妈就会更生气,打得更凶。辛辛很害怕像姐姐一样被打,所以在妈妈生气的时候会选择忍耐,并反过来逗妈妈开心,以避免被骂。谈到这里,我特意让辛辛先停下来,思考自己在与妈妈互动过程中的反应,并对比姐姐与自己的反应差别,辛辛觉得自己和姐姐很不一样,姐姐性子直,遇到不喜欢的就直接怼,但自己会为了过得更好一点而讨好身边的人。
同时,她也发现自己在和同学相处的过程中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也是同学们疏远她的主要原因。原来同学偶尔会向她吐槽周围人的某些行为,比如某某今天值日又不倒垃圾。辛辛听到之后,会不自觉地迎合对方,赞同对方的话,即使她自己根本不知道真相如何。这些对话不知怎的传到了这些同学耳中,同学很生气,跑过来找辛辛对质:“你明明知道那天不是我值日,你凭什么说我?”辛辛一下子慌了神,说自己没有说这些话,是某个同学说的,等等,结果两方都得罪了,谁都不愿意和她玩,认为辛辛两面三刀,面上一套背地里一套。
辛辛的讨好似乎一直都在给她带来麻烦,小时她会不自觉地讨好妈妈,现在对于同学提出的不合理要求,即使她很不愿意也拒绝不了。辛辛曾经也尝试过让自己过得开心一些,但失败了,因为她会不自觉希望得到其他人的认同,“得到他们的认可就是我的使命。”
我重复了她的这一句话,“得到他们的认可就是你的使命,这似乎有种浓浓的宿命感,你似乎没办法摆脱掉讨好这个特点与寻求认可的本能。”辛辛点了点头,看起来很沮丧。我继续说道:“这么说,你似乎有一种能力,你更容易知道周围人想要什么,并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满足对方的需求。”
辛辛低着头回应:“对呀,总是取悦别人,想改都改不了。”我笑着说,“这有时候确实给你带来了一些麻烦,但似乎又给你带来了不少便利。”辛辛愣了一下,很疑惑地看着我,我继续说,“你讨好妈妈之后发现妈妈变得不一样了吗?讨好同学之后,同学似乎对你也跟对别人不一样。”辛辛似乎有些反应过来了,回想起妈妈每次在她逗乐时都会给她买东西,无论是零花钱还是自由时间,她获得的都比姐姐多;而同学虽说会因为自己的“背刺”感到恼怒,但当她给他们送一些他们很喜欢的手办时,也会愿意再给她一次机会。这么看来,讨好似乎并不总是黑点,并不总是带来麻烦。
讨好本质上是为了得到对方的认可,按照对方的要求去做某些事。寻求认可是一种本能,不需要抨击,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也提到个体对归属感及爱的需求,这会让我们不自觉地想要靠近团体,希望获得团体的认可。而在辛辛的家庭中,妈妈是家庭团体中的核心部分,讨好她能获得更多的好处,那么从这个角度看,讨好也能利他利己,让对方开心,自己也开心,并不需要纠正。
听完我的分析,辛辛静静地坐在辅导室的沙发上,有些愣神,似乎陷入某种回忆中。我没有出声打扰,静静地陪着她。过了大概5分钟,辛辛转过头,对我说:“老师,我好像知道为什么我总是改不过来了,毕竟我每次都能拿到好处。”
“但你不需要觉得羞耻,这是你‘努力’所得,也许未来你逐渐成长,变得更加独立,慢慢会不需要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获得资源,讨好就只是陪你走这么一段路,它是你在尚弱小之时拥有的生存方法,不如先学会与它共存。”
辛辛点了点头,然后离开了辅导室,后面我们又聊了几次,她说和妈妈相处没那么难受了,也不会总是抱怨妈妈的控制欲,现在她准备好好学习,考上一个好的大学。我看着她满含光芒的眼睛,不自觉地笑了。后来,辛辛没再来找我,据她班主任说,辛辛现在学习很努力,和同学的关系也不那么僵硬了,会和一两个关系不错的朋友一起玩,似乎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三、拥抱黑点,绽放光芒
每一个人的个性特点都具有两面性,因此我在心理课上从来不会让学生去找优点和缺点。我很喜欢叙事疗法的重构理念,通过重新叙述那些人们自己所构建的负面或限制性的生活故事,我们可以重新定义自我,获得新的力量和可能性。任何出现在我们身上的特点都是有意义的,它不会只是一个单纯给我们带来麻烦的小黑点,它亦可能是带我们走向幸福人生的小光芒。
在心理辅导的旅程中,个体的每一个特征,无论是敏感、焦虑,还是讨好,都不是问题的源头,而是通往自我理解和成长的重要钥匙。正如萌萌和辛辛所经历的,转变的过程并非易事,但每一次对自我的重新认识都是一种力量的积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学会了接纳自己,也意识到这种特征为我们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能力。敏感的人可以成为更好的倾听者和支持者,讨好的人或许能在未来学会更好地界定自己的边界,每一个曾经困扰我们的黑点,都是通往自我发现和自我接纳的起点。
让我们以开放的心态拥抱这些特征,探索它们背后的价值与意义,学习与它们共存,借助它们引导自己走向更美好的人生。正如叙事疗法所倡导的,通过重塑我们的故事,我们不仅可以解放自我,更能开启一条通向内心和谐与幸福的新旅程。
编辑/张国宪 终校/黄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