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让每个孩子享受高质量的学前教育

作者: 姚鑫淼

努力让每个孩子享受高质量的学前教育0

近年来,德清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学前教育,通过优化园区布局、合理配置资源、强化队伍建设、提升教育内涵,有力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努力保障每一名适龄儿童都能享受到平等优质的学前教育。通过三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德清县形成了“公办为主、公益普惠、优质均衡、特色发展”的学前教育体系。学前教育补短提升工程获省政府督查激励,首批通过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创建省级评估。德清县全力推动农村学前教育高水平普及普惠发展的做法,获得省领导批示肯定。2023年,德清县成功入选全国“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保障机制实验区”,并被认定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

一、政策上全力支持,启动学前教育发展“新引擎”

德清县政府将学前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城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根据“中心城市按服务半径配置、乡镇集中设置”的原则,逐步形成“县直属幼儿园—乡镇(街道)中心幼儿园—村教学点”体系,统筹规划和建设城乡幼儿园。

1.组织领导有力度

成立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保障机制工作领导小组,县委、县政府相关领导为组长,县教育局主要负责人为副组长,县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县发展和改革局、县财政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部门相关领导以及各镇(街道)分管领导任组员,明确部门职责(县财政局定向拨付,年初做好预算,2023年、2024年用于学前教育的专项资金均达到1亿元以上,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优先安排幼儿园教师编制,盘活全县教师队伍,确保“两教一保”的师资配备),强化协同与配合。各镇(街道)成立相应的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保障机制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属地幼儿园工作落实,构建协同推进工作机制。德清县还制定了《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认定及扶持实施办法》,落实学前教育专项经费保障政策,年均专项补助经费4000余万元。2023年,县级财政性教育经费为21.47亿元,县级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为2.8亿元,占比13.04%。

成功的战略不在于谋一时一地,而在于谋全局长远。德清县自2011年开始实施第一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到现在已是第四轮。德清教育人始终坚持教育为民的信念,在“八八战略”指引下,秉持“实干”精神,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建功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持续推进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

2.资源规划有精度

结合县域总体规划,制定幼儿园专项布局规划,在全省率先启动“园舍安全工程”“乡镇中心幼儿园改扩建工程”。自2011年以来,德清县高标准启动四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累计投入近5亿元,新改(扩)建、置换城乡幼儿园37所,新增学位4550个,确保所有适龄儿童从家到幼儿园的距离在2公里以内,平均距离为1.3公里。目前,全县在园幼儿15117人,其中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14851人,占比98.2%,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13485人,占比89.2%,省一级、二级幼儿园在园幼儿12495人,优质园在园幼儿占比达82.7%,占比排名居省市前列。

德清县作为全国县域中首个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地理信息产业成为该县新兴的支柱产业之一。近三年,新建启用的天安云谷等13所幼儿园都是依托地信测绘技术和大数据分析,科学谋划、精准布局,以满足“家门口上好园”的需求为标准建设的“最优解”幼儿园,得到家长和社会的普遍认可。例如,远望幼儿园祥和园区离远望幼儿园主园的距离较近,通过大数据测算发现,远望幼儿园主园的学位资源已能充分满足祥和园区周边幼儿的入园需求,所以在做好园区幼儿分流的基础上将祥和园区办成了整体托育部,为满足周边2—3岁婴幼儿入托提供了优质资源。

3.服务区招生有温度

招生服务区制度建设是实现幼儿就近入园、资源优化布局的有力举措,也是近年来学前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容。根据《浙江省学前教育发展第四轮行动计划(2021—2025年)》,遵循“就近入园”原则,优化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布局,合理划分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招生服务区,逐步制定完善幼儿园招生服务区制度,以及《湖州市学前教育发展第四轮行动计划(2021—2025年)》中提到的“到2025年实现普惠性幼儿园服务区全覆盖”的要求,结合近年来本县人口出生率逐年下降等情况,2024年幼儿园阳光招生将实行服务区制度,在向兄弟县区学习招生服务区制度实施的基础上,细化实施方案,进一步优化幼儿园招生政策。

以德清县的机关幼儿园为例,以前90%以上的招生名额主要面向机关事业单位员工子女,后来逐渐调整为预留较大占比的学位数给其他适龄儿童,如该园城东园区所有学位均面向社会招录,中南林樾园区在满足小区业主子女就近入园的基础上,剩余学位全部面向社会招录,从而扩大优质资源的服务面。

二、财政上大力扶持,注入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新动力”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对于一个地方来说,教育既是发展的基础,又是发展的未来和希望。德清县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牢固树立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理念,紧盯基础教育发展“堵点”和民生“痛点”,大刀阔斧、闯关夺隘,不断提升教师待遇、为家长减负等教育项目投入力度,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夯实教育发展基础,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更好的教育。

1.保障教师福利待遇

德清县先后出台《德清县公办幼儿园劳动合同制教职工管理办法(试行)》《德清县公办幼儿园劳动合同制教职工薪酬管理办法(试行)》,明确劳动合同制教职工岗位薪酬标准实行动态调整并建立稳步增长机制,执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按国家有关规定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医疗、生育、工伤、失业等社会保险,缴存住房公积金,退休后按所缴纳养老保险类别享受退休工资待遇等规定。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保障民办幼儿园教师薪资待遇不低于当地社会平均工资水平。全面落实幼儿园编外教职工社保政策,通过县政府对各镇(街道)教育工作目标考核、学前教育专项补助政策等举措,目前已实现公办幼儿园教职工、民办幼儿园专任教师社保政策100%覆盖。以德清县下渚湖街道三合幼儿园编外教师狄老师为例,2013年她的工资收入为3.5万元,2023年她的工资收入为9.5万元。这是该县编外教师的缩影。目前全县编外专任教师有1016名,全年财政投入为1000余万元,且每年以2.5%的比例逐渐提升。

2.完善成本分担机制

德清县出台并完善《德清县关于推进落实公办幼儿园成本分担机制实施意见》,科学核定办园成本,合理确定成本分担比例,动态合理地确定公办幼儿园收费标准,统筹考虑本县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和群众承受能力,确定全县公办幼儿园保教费占保教成本的比例不高于40%,确保学前教育服务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制定并完善生均经费标准、公办幼儿园生均财政拨款标准,不断健全“政府投入、社会举办者投入、家庭合理负担”的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该县幼儿园保教费实行按等级收费,按学期收取。具体而言,公办幼儿园中省一级幼儿园收费为650元/生·月,省二级幼儿园收费为550元/生·月,省三级幼儿园收费为450元/生·月,准办级幼儿园(含村教学点)收费为350元/生·月。

3.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

继续完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认定和管理办法,科学核定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生均成本,合理确定财政分担比例,提高财政扶持力度,推进普惠性民办幼儿园高质量健康发展。通过购买服务、综合奖补、减免租金、师资培训、教研指导等方式,支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发展,将办园质量作为奖补和支持的重要依据,逐步实现同级公办幼儿园、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等价收费。建立民办幼儿园收费监管机制,通过开学工作检查、责任区督学定期督导、年检等形式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民办幼儿园的保教费收入及财政补助等经费主要用于教师工资和幼儿园运转。将民办幼儿园收费纳入经营服务性收费管理。民办公助的保教费实行最高限价管理,保教费收费标准新生允许在同级别公办幼儿园收费标准基础上上浮(不超过75%),其他民办幼儿园根据办学成本和投资者的合理回报,其保教费实行市场调节价管理。

以德清县回龙小区幼儿园为例,2023年保教费收入53万余元,年末政府补贴15.15万元,有效保障了教师的工资待遇。在特殊期间,受新居民子女减少、停课时间较长、管理成本增加等因素影响,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普遍生存困难,为此,县教育局为12家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分类补助近300万元,用于改善办园条件和提升管理质量。同时,针对部分民办幼儿园办园条件差、招生不足等情况,关停振兴幼儿园等3所,通过“严管厚爱+优胜劣汰”的管理模式,不断提升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整体办园水平。

三、管理上聚力加持,打造德清学前教育“新名片”

幼儿园教育质量的“蝶变”是德清教育对老百姓“幼有优育”热切期盼的最强回应。近几年,通过盘活资源、派驻骨干力量、培训教师,以及通过集团化办园发挥品牌幼儿园的示范辐射作用等多种形式,德清县实现普惠性幼儿园广覆盖,成为推进共同富裕的金字招牌。

1.实施幼儿园教师提升工程

以德清“教育创强”为契机,落实教育高层次人才引育新政,大力实施学前教育高素质人才引进工程,充分发挥幼儿园用人自主权,构建人才招引直通车模式,提高学前教育人才招引质量。启动教育人才“十百千”计划,建立学前教育骨干教师培育机制,对县级教育教学骨干给予1万元一次性工资外津贴。截至目前,成立县级以上名园长工作室3个、名师工作室6个、名班主任工作室2个,培育后备人才近200名。

2020年以来,县教育局成立“三名”工作室,打造集学习、教研、培训等职能于一体的成长共同体。例如,德清县第二实验幼儿园的园长成立了自己的名园长工作室,通过公开招募、择优组队,形成园长领衔、10位学员参与的定期研修模式。工作室以构建优秀人才快速成长平台为依托,聚焦幼儿园校园文化凝练、园本课程建设、保教质量提升、师资队伍培育等管理能力,有效实现了专业引领和协同发展。

2.实施保教质量提升工程

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在全县常态化开展室内外自主游戏的基础上,60个自主游戏试点园(2个省级、58个市级)深入开展游戏研究。调整保教质量考核方案,引导幼儿园持续关注村教学点质量提升,以优质普惠为目标,精准补短、提质共富,率先实现“湖州市美丽乡村教学点”全覆盖。例如,2006年设立的三合幼儿园杨坟教学点,因办学条件与中心幼儿园相差甚远,村民们舍近求远把孩子送到4.2公里之外、条件相对优越的中心幼儿园。依托乡村振兴战略,德清县着力推进学前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2020年投入近160万元对教学点进行改造,同时依托县内幼儿园片区联盟的互助力量,杨坟教学点的硬件环境和师资水平实现了质的飞跃。随着生源回流,教学点升格为园区,设置标准化小、中、大班各1个。2021年11月,园区成功创评省二级幼儿园,成为全县首个属地为村级的省二级幼儿园。

积极申报浙江省学前教育“金名片”培育项目,在“人有德行,如水至清”的县域文化背景下,谋划打造学前教育“德润童心”的县域品牌,以课程实践、课题研究双线并进为抓手,丰富德育课程内容、拓展德育实施路径、提炼学前德育策略。全县100%的幼儿园开展课程园本化实践,7所幼儿园的园本课程在获市一等奖的基础上入选“浙江省幼儿园精品课程”,入选率居全市第一,课程建设成果结集出版。比如,德清县阜溪实验幼儿园秉持“始于好奇,成于点滴”的办园理念,经过多年实践形成“泡泡乐园”游戏课程品牌,该课程成功入选浙江省第三届幼儿园精品课程。近三年来,该园接待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等专家和同行70余次,课程建设经验及成果多次在新疆、四川等地交流分享,辐射近万人,并多次被学习强国、人民网、中国网等媒体报道,成为德清县众多的“窗口幼儿园”之一。

3.加强督查实绩考核行动

全面构建实验区建设考核评价体系,对实验区建设目标完成情况进行督查和考核,将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保障机制工作纳入县委、县政府年度考核和县教育局对各镇(街道)的考核内容。建立德清县学校安全稳定工作沟通会商机制和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协调机制,县教育、公安、生态环境、交通、住房城乡建设、卫生健康、市场监管、应急等各相关部门在审批、年检和日常管理中均能落实检查与指导,每学期初和重大安保时段各部门以“三张清单”的形式加强对校园的安全监管。出台《德清县幼儿园规范办园行为督导评估工作实施方案》,建立三年一轮覆盖所有幼儿园的办园行为督导评估制度,全面落实幼儿园责任督学挂牌督导。

全县所有园区和村教学点均配备2名责任督学,通过定期指导和不定期督查,幼儿园管理能力与保教质量切实得到提升。地处县西部山区的筏头幼儿园规模小、基础弱(主园4个班69人,3个村教学点16人,在园总人数85人),责任督学在指导该园一日活动组织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发现该园的师幼活动富有山区生态特色,于是联系行政和教研管理人员,并召集片区课改联盟的骨干力量,多次开展实地指导。同时,主动对接争取属地乡镇的支持,短短一学期,园区的软、硬件面貌焕然一新,生态系列活动提亮增色,2024年2月被成功认定为省一级幼儿园。

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保障机制,是德清县委、县政府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根据国家和省工作要求做出的重要部署,更是德清县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幼有所育、学有优教上持续用力的具体行动。德清教育将抓住国家发展学前教育的重大机遇,谋好思路的“上半篇”,做好落实的“下半篇”,塑造“教育创强,优学在德清”学前教育新示范,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公平和高质量的学前教育。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