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园里挖一条曹娥江

作者: 许雯 陈彩娣

在幼儿园里挖一条曹娥江0

在幼儿园里挖一条曹娥江可行吗

曹娥江是浙江省级风景名胜区,是上虞的母亲河,始于2003年的“一江两岸”景观工程使之成为最能展示上虞形象、最具上虞辨识度的地标性景观。孩子们经常和家长一起在曹娥江边休闲、游玩。有一天,大班孩子提出要在幼儿园里挖一条曹娥江,经了解,有这样想法的孩子还不少。我们该支持孩子这么做吗?在幼儿园里挖一条曹娥江可行吗?大班教研组长召集大班教师进行了讨论。

王老师:在幼儿园里挖曹娥江会破坏幼儿园的环境,很多树木、草皮、花草都要移栽,我不赞同。

陈老师:幼儿园的环境是为孩子的生活、学习服务的,如果环境改变能促进孩子的发展,我们就应该支持。

殷老师:现实中的曹娥江有丰富的自然和文化资源,孩子们就生活在曹娥江边,他们熟悉、热爱曹娥江。支持孩子在幼儿园里挖曹娥江,能帮助他们了解更多关于曹娥江的历史、风貌及周边的自然和文化,而且在挖掘过程中,孩子们能积累方方面面的经验。

金老师:我们一向践行陈鹤琴先生“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的教育理念。我想,把曹娥江引入幼儿园课程也体现了陈先生的这一教育理念。

徐老师:如果要在幼儿园里挖一条有一定规模的曹娥江需要很长时间,而且是一项比较大的工程,孩子们能行吗?他们使用那些铁制的挖掘工具存在安全隐患。孩子的兴趣可能只是一时的,不如就让孩子们挖一条小溪沟满足一下愿望算了。

陈老师:那不行,要干就要真刀真枪地干,让孩子获得真实的体验。安全问题确实存在,我们要切实做好防范。

经过讨论,大班组教师决定支持孩子在幼儿园里挖曹娥江。随后,教师让孩子们讨论“你心目中的曹娥江是怎样的”,孩子们纷纷说:“在我们挖的曹娥江里要有水,它的两岸要有各种景观。”“要有各种桥,有木头桥、水泥桥、石板桥等。”“可以行船,我们可以坐在船上唱歌、看两边的风景。”“要养很多小动物,有鱼、虾、乌龟、泥鳅……”

在教师的引领下,孩子们对幼儿园里挖曹娥江进行了设计、规划、选址等一系列前期工作。

一起挖曹娥江

一切准备就绪后,孩子们很快投入挖曹娥江的工作。可没过几天我们发现,因为体力等原因,孩子们每天只能挖一点点泥土,有石头的地方就更难挖了,孩子们挖得很累,挖的进度也很慢。为了给孩子们鼓劲,教师组织他们讨论“挖曹娥江很累、很慢怎么办”,孩子们纷纷表示要加油、要坚持,有些孩子还说两三个小朋友合作能比较快地挖出地底下的石头。坚持了十几天后,挖掘的进展还是不大,孩子们的热情逐渐减退了,孩子们说:“我们挖得那么累、那么久,还只挖了一点点。”“我们只能挖上面的泥土,下面有很多石头,我们根本挖不下去。”“小孩子是挖不了的,我不想挖了。”

这时,雯雯说:“我爸爸工地里有挖掘机,可以请我爸爸帮忙。”大多数孩子表示想请雯雯的爸爸帮忙。接下来该怎么办?大班组的教师又进行了讨论。

陈老师:坚持挖曹娥江是培养孩子毅力、让孩子接受劳动教育的好机会,应该鼓励孩子继续用人力挖掘。

金老师:看现在的情形,孩子们确实有点疲惫了,光靠孩子们的努力是很难挖出一条他们想要的曹娥江的,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挖好,说不定江还没挖好,孩子们已经毕业了。如果雯雯的爸爸愿意,我想可以考虑请他帮忙。

朱老师:我同意金老师的想法,孩子们也说了,凭他们的力气无法把江挖大挖深,需要大人帮忙才行。再说,使用挖掘机可以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现代化工具带来的便利,体会现代科技给人类社会进步带来的影响。

最后,教师们达成共识,请雯雯的爸爸帮忙。雯雯的班主任与雯雯爸爸联系,雯雯爸爸表示非常愿意帮忙。

几天后,挖掘机进场了,挖掘机的威力果真大,不到一天时间,一条长50多米、宽2米多、深0.8米的曹娥江就挖成了。孩子们高兴得奔走相告,纷纷说:“挖掘机太厉害了!”“挖掘机果然威力无比,我们可能一年都挖不成的曹娥江,它一天就完成了。”“我以后要造出更厉害的机器,能做更多的事!”

给曹娥江蓄水

幼儿园里的曹娥江挖好了,孩子们试着往里面灌水,可是半个多小时过去了,水一点都没有蓄起来。怎么办呢?

教师组织孩子们进行讨论,分析无法蓄水的原因。经过讨论,孩子们认为“是泥土把水吸进去了”“水漏到泥土里了”。随后,教师让孩子们讨论“用什么办法可以不让水漏下去”,孩子们说“用不会漏水的材料铺在江的底部,水就不会漏下去”。经过讨论,孩子们觉得用下面五种材料铺在江的底部就可以阻止水漏下去:雨伞布、木板、塑料膜、体操垫、混凝土。这样真的可行吗?教师让孩子们找一个小坑分别试一试(混凝土等材料是教师帮忙准备的),并把结果记录下来(见右表)。

通过试验,孩子们发现用塑料膜和混凝土蓄水的效果最好。但拌混凝土很麻烦,于是他们选择用塑料膜蓄水。要买多大的塑料膜呢?孩子们进行了一番测量,最后买了一块宽3米、长50米的塑料膜。他们分工合作,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将塑料膜铺在了江的底部,还在边上压了大石头。但在蓄水过程中,孩子们发现水又漏了。经过仔细观察,他们终于找到了原因,原来塑料膜只盖住了江的底部,水是从江的两侧漏出去的。因此,孩子们认为用塑料膜蓄水不是最好的方法,最终他们决定用混凝土浇江的底部和两侧来蓄水。教师在附近工地买来了混凝土,并在工人的帮助下在江的底部和两侧浇上了混凝土。

终于可以给幼儿园里的曹娥江蓄水了,但水从哪里取呢?大班组教师又进行了一次讨论。

周老师:幼儿园的曹娥江边上有个水龙头,把它直接接到江里放水就可以了。

顾老师:放满这么长一条江需要很多水,这太浪费自来水了。找找是否可以用其他水源。

朱老师:我们每幢教学楼的边上都有雨水收集器,可以用收集来的雨水。

周老师:雨水收集器离江至少有100米距离,孩子们运水很辛苦的。

杜老师:打开自来水龙头往江里灌水,简单、省事,但这样孩子们就无事可做了。让孩子们去100米以外运雨水,不但可以节约自来水,他们还可以做很多事,也能学到很多东西,如用什么工具运水、怎么运水又快又省力,这肯定比直接用自来水更有意义。

最后,教师们决定用收集的雨水给幼儿园里的曹娥江蓄水。孩子们一听说要往曹娥江里运水,便从家里带来了塑料瓶、脸盆、水桶等工具,还在幼儿园里找来了独轮车、三轮车,他们有的用手搬、有的用肩扛、有的两人合作抬、有的几人合作用三轮车拉,齐心协力往曹娥江里运水。有一次,虞永平教授来我园指导,听了这个故事后,他说虽然远距离运水比较麻烦,但是孩子们从中可以获得学习的机会,如他们需要商量、合作等。

造船、划船

幼儿园里的曹娥江蓄水成功了,孩子们想在江里划船,那就要先造船。要造什么样的船呢?教师又一次组织孩子们讨论。可可说:“要造可以坐人的船。”乐乐说:“要造可以行驶的船,这样我们就可以坐在船上游玩了。”同伴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用什么材料造船呢?”教师追问。仔仔说:“用铁造船。”香香马上表示反对,说:“不行,铁会沉下去的。”仔仔说:“铁可以用来造船的,我叔叔的运货船就是铁造的。”晨晨说:“大的船是可以用铁造的,它是用机器开动的。我们的船要用能浮起来的材料造。”这下,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要让船浮起来,可以用木板造。”“可以用泡沫板。”“用塑料板。”“用塑料瓶。”……最后,孩子们选择用矿泉水瓶和泡沫板来造船。

经过孩子们一段时间的劳作,两艘矿泉水瓶船和两艘泡沫板船造好了。孩子们迫切地想去江里划船,他们把船搬到幼儿园的曹娥江里。谁先来试划呢?仔仔说:“我不敢,万一船沉下去,我会被淹死的。”依依说:“我很重的,坐上去船肯定会沉下去的。”铭铭说:“最轻的小朋友先去试试。”个儿最小的佳佳说:“我害怕。”孩子们对船能不能承受自己的体重不确定。这时,教师提醒大家:“你们想想,怎样才能确定船的载重量呢?”过了一会儿,有孩子说把石头放到船上试试,或者用野战区里的沙袋试试也可以。芮芮说:“我们不知道石头的重量,还要用秤来称。沙袋太重了,我们扛不动的。”仔仔说:“可以用班里大桶的矿泉水,两个小朋友能扛得动,并且我们知道它有10斤重。”于是大家就用10斤重的桶装矿泉水做试验,并记录了试验结果。

通过试验,孩子们发现1号船能装9桶矿泉水,2号船能装5桶矿泉水,3号船能装10桶矿泉水,4号船只能装2桶矿泉水。通过换算得出,1号船和3号船大概能坐2个小朋友,2号船能坐1个小朋友,4号船1个小朋友都坐不了。通过比较,孩子们明白了:船的载重量与船的大小有关,一般来说船越大它的载重量越大,船的底部越大,它与水的接触面积就越大,载重量也就越大。

了解了船的载重量后,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想坐到船上去划船。有的孩子趴在船上用手划,有的孩子在后面推船。泽泽说:“我在坐乌篷船的时候,看到船夫是用船桨划的,我们还需要做船桨。”

孩子们又是一番忙碌,用木棒、雪弗板等做了船桨。终于可以划船了。孩子们穿上玩水的连体衣,有的两个人一只船,有的一个人一只船,玩起了划船游戏。可是,划着划着,船一直在原地打转,没有前进。这是怎么回事呢?孩子们不停地调整划船的姿势,还是不行。有些孩子有点泄气了,不想玩了。这时,在现场的3位教师凑在一起讨论如何帮助孩子,他们认为要让孩子明白船无法前进的原因。于是他们带孩子们回到活动室,给孩子们播放了手划船的视频,如绍兴的乌篷船、帆船、龙舟等。看完视频,教师组织孩子们讨论。孩子们纷纷说出了解决办法:要制作一个尖尖的船头,船才能前进;用力划船能前进;一个人用左右两个船桨划船能前进;两个人左右两边同时划船能前进。教师让他们用自己的方法进行尝试,并记录结果。孩子们发现,安装船头后船果然能前行了;不改变划船方式,即使用力划船还是会在原地打转;一个人用左右两个桨划,船前进了;两个人两边同时划,船也会前进。

后来,孩子们对如何划船能快速前进做了进一步探究,他们觉得有了船头更像船了,也更容易前进了。睿睿一个人左边一下右边一下划着船,小船顺利前进;健健和尚尚用赛龙舟时喊口号的方法使两人划船的节奏同步,小船就能快速前进。

建造百官广场

在幼儿园里挖曹娥江的工程基本完成了,孩子们想模仿建造江两岸的建筑物,他们首先想到的是要造百官广场。静静说:“真的百官广场是我妈妈工作的地方,很高很高的。”依依说:“真的百官广场是我们上虞区最高的房子呢!”为了在幼儿园里建造百官广场,孩子们在周末自发组队去实地参观、调查了现实中的百官广场,当了解到建造百官广场需要砖块、钢筋、水泥、石子、沙等材料,以及水平锤、砌墙刀等专业工具时,孩子们犯难了,回来向教师求助。其实教师对建筑工程了解得也不多,如何支持孩子的活动呢?大班组教师开展了研讨。

徐老师:之前挖曹娥江、浇混凝土都是请家长或工人师傅帮忙的,这次也可以求助外援。

金老师:这次孩子们想亲自动手的愿望很强烈,我们班的孩子多次表示过这一愿望。我们还是要尽量满足他们的愿望。

王老师:我们班的孩子也很想亲手建造百官广场,我也很想帮助他们实现愿望,可我自己都不懂,怎么帮助孩子呢?

顾老师:教师是孩子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参与者,虽然有些东西我们也不懂,但是我们可以学习。

周老师:我很赞同顾老师的想法。我们可以跟孩子一起学习,与孩子共成长。

睿睿的爸爸是建筑工程师,教师请他做导师和顾问,和孩子们一起学习如何在幼儿园里建造百官广场。过程中大家碰到的第一个问题是,砌地基用的混凝土怎么配制?睿睿爸爸告诉大家,混凝土需要用水泥、石子、沙、水混制,配制的比例是1∶2∶3∶1。地基砌好了,接下来要砌墙了,教师与孩子们一起观看了建筑工人砌墙的视频,教师先向泥水工学习砌砖刀、锤子的使用方法和砌砖的手法等,然后在现场指导孩子砌砖,砌着砌着,孩子们发现砌好的砖块松动了,这是怎么回事呢?于是,大家咨询了睿睿爸爸,原来是水泥、沙子、水的配制比例有问题,孩子们知道了水泥与沙、水等的配制比例不同,其黏合度就不同,用途也不同。例如,水泥、沙、水按1∶1∶1配制适合砌砖,水泥、沙、水、石子按1∶3∶1∶2配制适合现浇。在睿睿爸爸的细心指导下,大家还学会了平砖顺砌、侧砖顺砌两种砌砖方法,知道了平砖顺砌适合砌地基,侧砖顺砌适合砌墙体。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