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科考旅游的潜力挖掘、面临挑战及实施策略

作者: 孟金霖

摘 要:本文探讨了科考旅游在杭州的发展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机遇,提出了促进科考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策略。研究发现,科考旅游以其独特的教育和探索特性,能够为杭州旅游市场引入新的增长点,同时能促进环境保护意识和文化尊重感的提升。通过对杭州旅游业的深入分析,本文提出了一系列推动科考旅游发展的策略,包括加强市场推广、优化服务、建立资源整合平台、制定和实施支持性的政策及规划。

关键词:科考旅游;可持续发展;资源整合;旅游管理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2022年,杭州全年接待的旅客人数为8 058.3万人次,而在2023年,全年接待的旅客增加至11 269万人次,实现了39.0%的增长率,反映出杭州旅游市场的快速复苏和强劲增长势头。同时,杭州旅游市场也面临了愈发明显的饱和问题,2023年杭州市旅游投诉处理机构共接到各类涉旅投诉案件998件,比2022年(265件)增长了约277%,投诉主要集中在景区交通严重拥堵、旅游项目同质化严重、游客游览体验不佳等问题。相比于旅游人次的增长,投诉的增长呈指数级上升,从侧面体现了可能的传统旅游市场边际效益。考虑到当前杭州旅游庞大的游览人次,针对游客反映的这些问题,是较难在短期内改善的,甚至这些问题在下一年度可能会因旅游人数的进一步增长而加剧。据此考量,杭州旅游市场的经济效益的新增长点应逐步从“寻量”向“增质”转变。

一、科考旅游的内涵与价值

科考旅游是一种结合科学考察与旅游体验的活动,旨在通过实地考察,让参与者直接参与科学研究,增进其对自然环境、生态系统、地质构造、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面的了解和认识[1]。这种旅游形式强调对目的地的尊重和保护,倡导可持续旅游理念,通过实践活动提升公众的科学知识素养和文保意识,同时也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实地数据和观察机会[2]。科考旅游不仅适合科研人员和学生,也越来越受到追求深度体验和知识增长的普通游客的欢迎。

科考旅游在国内是一项新兴的细分旅游类型,与传统旅游方式相比,科考旅游的客单价较高。“中国国家地理科考旅行”公众号上发布的信息显示,6天5晚的国内科考旅游路线收费标准平均为16 800元/人,而国外科考路线的收费则更高,价格基本超过36 800元/人。特别是南极科考旅游路线,其价格更是高达10万元/人。尽管科考旅游的客单价较高,但却对环保观念的宣贯非常重视,带队学者与教授在旅行的过程中经常向科考旅游的参与者推广环保理念,如减少塑料使用和保护野生动植物等。通过SWOT优势分析,可以判断出该地是否适合发展科考旅游产业之一[3],科考旅游可以帮助山区的群众脱贫,是未来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4]。经过近年来国内市场探索和验证,作为旅游行业的一个新兴分支,科考旅游已经显示出巨大的市场潜力。

二、杭州发展科考旅游的既有优势

杭州独特的自然风光为科考旅游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被《世界遗产名录》收录的西湖风景区,以“人间天堂”的美誉而享誉世界。钱塘江潮的自然奇观是研究海洋和河流现象的绝佳地点之一。西溪湿地的生态多样性为生物科学研究提供了天然实验室。大奇山的原始森林和独特的地质结构是自然科学研究的宝贵资源。

凭借深厚的人文历史底蕴,杭州一直是热门的旅游目的地。杭州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遗产为科考旅游增添了独特的人文维度。古代水利工程遗址、历史悠久的古镇以及宋代以来保存下来的众多文化遗迹,为研究我国古代社会、历史和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实地考察机会。此外,杭州的传统技艺,如丝绸织造和茶文化,不仅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研究我国传统手工艺和农业历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这些人文资源的整合为游客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选择。因此,杭州基础雄厚的人文旅游资源充实了自然科考的内容,拓宽了科考旅游的领域,使之不仅限于自然科学的研究,也包含了对人类社会历史和文化的探索。这样的深厚人文基础使杭州在开发科考旅游市场时拥有独到的优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亚运会的成功举办进一步提升了杭州旅游的知名度。根据官方数据,在亚运会期间,杭州市接待了国内旅客2 000万人次,外国运动员、官员和游客超过20万人次,这一盛大的国际活动不仅提升了杭州的国际影响力,也给杭州的旅游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杭州市政府高效的执行力在升级旅游产品中发挥关键的作用,政府通过有效地整合本地优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资源,不仅促进了科学研究的发展,还将这些研究成果与旅游业紧密结合,进一步丰富了科考旅游的内涵。这种深度融合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元和富有教育意义的旅游体验。

三、杭州发展科考旅游面临的挑战

在杭州科考旅游的发展过程中,尽管利用丰富的自然和文化资源吸引了不少的游客,但也遇到了一系列挑战。首先,需要在旅游开发与资源保护之间找到平衡点,确保在提供深入探索体验的同时,不破坏脆弱的生态系统和珍贵的历史遗址。其次,科考旅游产品相对单一,缺乏创新和专业深度,这限制了其吸引更广泛游客群体的能力。此外,科考旅游在杭州的宣传和市场推广仍然有限,许多潜在游客对这种旅游形式知之甚少,未能充分地认识到参与其中的价值和乐趣。这些挑战需要通过创新的产品开发、有效的资源管理和高效的市场推广来克服,以促进杭州科考旅游的持续健康发展。

四、杭州发展科考旅游的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市场推广

市场推广的核心在于通过社交媒体平台来提高杭州科考旅游的可见度和吸引力。具体而言,可以设计一系列富有创意的宣传材料,包括但不限于宣传短片、互动网站和科考体验的虚拟游览等,旨在通过故事化和情景模拟的方式,让公众亲身体验科考的魅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此外,结合杭州丰富的文化和自然资源,可以计划举办一系列科考主题活动,如科学节、公众开放日和科考体验营,邀请科学家和研究人员与公众面对面交流,分享科考故事和成果。这些活动不仅能够增加公众对科考旅游的认识,还能提升科学知识的普及率。针对学校和青少年群体,开发专门的教育课程和实践活动,如校园科考俱乐部和科学探索竞赛,鼓励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和环境保护项目。这将有助于培养下一代的科学兴趣和责任感,同时为科考旅游培育潜在的参与者和支持者。

为了确保这些策略的有效性,需要建立跟踪和评估机制,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数据分析等方式,定期收集反馈信息,评估宣传活动的影响力。基于评估结果,不断调整和优化策略,以更好地满足公众的需求和期待。

(二)优化科考旅游服务

优化科考旅游的服务是提升游客体验和推动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首先,需要强化对自然景区和人文遗址的基础服务设施与科考设备设施建设。这包括改善通往科考地点的交通路径,确保旅途的便利性和安全性;在关键地点设置合理的指示标识和休息站,提供充足的饮水和紧急救援设施,以保障游客的基本需求和紧急需求得到满足。同时,基于科考旅游的教育和互动特点,应在景区内设置专题解说站或互动展览,通过图文并茂的展板、多媒体展示甚至增强现实(AR)技术,使游客在游览过程中能够直观地了解地区的自然特征、生物多样性、地质历史或文化背景,从而增强科考旅游的知识性和趣味性。针对带队学者/科研人员的培训也至关重要。他们不仅需要具备与科考路线相关的专业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知识背景,更应掌握生存技能、急救知识和客户服务技巧,能够在保障游客安全的同时,提供丰富的信息解读和互动引导,使游客的每一次科考之旅都成为一次深刻的学习和探索经历。此外,开发多样化的科考旅游产品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也非常关键。这包括短途的自然观察之旅、为期数天的深度科考探险以及专为学校和科研机构设计的教育考察项目,每一种产品都应结合目的地特色,提供独特的科考主题和活动安排。

(三)建立科考旅游资源整合平台

建立资源整合的平台是推动科考旅游发展的关键举措。通过打造一个综合性的协作平台,可以最大化地利用各方面的优势资源,共同促进科考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首先,该平台应作为信息共享的中心,集中展示科考地点的详细资料、带队学者/科研人员信息、旅游产品和服务信息等。这不仅便于游客获取一手的科考旅游信息,也为科研人员和旅游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提供了便利。例如,科研人员可以通过平台发布最新的研究项目和成果,吸引旅游企业开发相关的旅游产品,同时也为游客提供深度的科学教育内容。其次,该平台应设立项目协调和资源调配机制,以解决跨部门合作中可能出现的资源重复或利益冲突问题。通过建立明确的协调流程和决策机制,确保各方资源得到高效的利用,同时平衡各方的利益需求。此外,平台还应支持创新的科考旅游项目的孵化和推广,鼓励个人和团队在平台上提交创新的科考旅游项目或服务概念,通过专家评审和社区投票等方式筛选优秀项目,并为其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如资金援助、专业指导和市场推广等。为了增强平台的互动性和参与感,还可以设立在线论坛和工作坊,定期举办线上线下的交流活动,促进科研人员、旅游从业者和游客之间的互动交流,收集各方的反馈意见和建议。

(四)制定和实施支持性的政策及规划

为了进一步促进科考旅游的繁荣发展,制定和执行一系列支持性政策和规划变得至关重要[5]。这一策略的目标在于为科考旅游创造有利的政策环境,激发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从而推动杭州科考旅游向更高水平的发展。政府应起到引导和支持的作用,通过出台具体的激励措施来鼓励科考旅游产业的发展。这可能包括提供财政补助、税收优惠、研究资金和市场推广支持等。特别是对于那些能够有效地结合科研、教育和旅游的创新项目,更应给予充分的政策支持和资源倾斜,以促进科学研究和知识普及的深度融合。此外,制定长期的科考旅游发展规划同样重要。规划应明确科考旅游的发展目标、重点项目、关键任务和实施时间表,确保科考旅游的发展方向和步伐与地区整体发展战略相一致。同时,规划中还应考虑资源保护和环境可持续性,避免科考旅游活动对自然和文化遗产造成负面的影响。在执行政策和规划时,强化监管和评估机制也十分必要。应建立完善的监督体系,定期检查政策执行情况和项目进展,确保政策措施得到有效的落实。同时,规划中还应考虑资源保护和环境可持续性,注重生态保护,避免科考旅游活动对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造成负面的影响[6]。

五、结语

本文探讨了杭州科考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其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促进其可持续发展的策略。科考旅游不仅给杭州带来了新的旅游增长点,也提升了公众对环境保护和科学研究的认识。展望未来,随着政策支持和市场推广的加强,杭州科考旅游有望吸引更多具有环保意识和科学兴趣的游客,成为推动地区经济和文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 曹诗图,鲁莉.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探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9,25(4).

[2] 毛剑梅,杨世瑜.地质资源旅游开发:基本类型及产业化问题研究[J].云南社会科学,2015(2).

[3] 汤焰,王磊,代勋,等.三江口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SWOT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21).

[4] 韦跃龙,陈伟海,罗书文,等.乌蒙山区岩溶景观特征及其旅游扶贫潜力分析和模式[J].热带地理,2020,40(1).

[5] 高小华.安徽省绿色旅游发展模式构建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14).

[6] 谢小康,薛华军,刘远清.凉伞屻丹霞地貌及其周边的旅游开发[J].嘉应学院学报,2012,30(5).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