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心理效应,优化班级管理
作者: 彭妙如心理效应是社会生活中常见的心理现象和规律,是人在社会认识过程中,对人或事所持有的特殊反应效果。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在具体的班级管理工作中,应该正确把握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巧妙利用学生的心理效应,优化班级管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一、利用“首因效应”,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
人与人在第一次交往时给对方留下的印象往往会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主导地位,这种效应即为“首因效应”,通俗地称“第一印象效应”。
许多管理者善用“首因效应”进行管理,便有了“新官上任三把火”,使被管理者约束自己的行为,保持良好的“第一印象”。班主任也要善用“首因效应”,打响班级管理的“第一炮”。新班主任在开学之前要用心构思,为学生开展别开生面的第一课。
初见学生,新班主任应该重视为人师者的仪容仪表,力求做到庄重又不失活力。自我介绍时,可以采用嵌名诗、藏头诗等方式。这样别出心裁的自我亮相,能博得学生的好感,拉近师生距离,为班主任实施有效的班级管理奠定基础。
二、运用“门槛效应”,制定合理的班级目标
“门槛效应”指的是人们为了保持他人对自己认知上的协调统一,给他人留下“前后一致”的良好印象,在接受了他人低层次的要求后,往往会在有意引导下,逐步接受更高层次的要求。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依据班级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和心理承受能力,与学生一起制定合理的、有层次性的班级发展目标。首先,制定容易达成的小目标。小目标达成之后,班主任就要给予相应的鼓励和引导,让学生体验“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成功的喜悦。其次,循序渐进地制定稍有难度的中期目标。班主任引导学生“迈开步子,再登上一级台阶”,迎难而上。最后,设定班级发展终极目标。
三、借鉴“破窗效应”,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破窗效应,指如果有人打坏了一间房子的窗户,而这扇破损的窗户又没有得到及时的修补,那么别人也许会从这扇破窗户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从而去破坏更多的窗户。这反映出环境会对人们心理造成暗示性或诱导性的影响。
班主任要避免“破窗效应”带来的不良影响,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接手新班级时,班主任应当在开学之前,将教室旧貌换新颜,把新书整整齐齐地摆放在干干净净的课桌上。如果是春季开学,班主任还可以在课桌里放红包,红包里放新年祝福卡或小礼物,营造井然有序、温馨有爱的班级氛围。
在班级管理中要预防“破窗效应”,班主任还应以“零容忍”的态度面对有碍于班级整体发展的事情。因为小学生辨别是非、自控能力不强,假如班级事务中的“破窗户”没有得到及时修补,错误很有可能会不断扩大,进而在班级管理中产生“破窗效应”。
1.小学班级管理制度要精细,利用精细的制度来“保窗”
《小学生守则》具体化是行为习惯养成的第一步,可以根据该守则制定具体可行的班规,让学生明白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小到书本摆放、站坐的姿势,充分关注细节。
2.引导班级学生齐心协力,共同监督,努力“护窗”
班主任要善用班干部,引导他们各司其职,团结合作,做好榜样示范作用。接着,通过开展班级长线活动,规范内化学生的行为。例如开展“我是班级小主人,我爱我的家”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设定“班级无借口日”,约束学生行为,善意提醒学生履行职责,不找任何借口,促进学生养成自我反思、团结互助的习惯,营造和谐共进的班级氛围。
3.严格执行制度,及时教育,及时“补窗”
班级管理只有落到实处,才能有效地预防“破窗效应”。当第一扇“窗”被打破时,班主任就要及时从严处理。例如当发现学生在课堂上玩电话手表时,班主任就应该按照之前制定的班规,及时处理。否则,其他学生很可能也会开始违反课堂纪律。严格执行、及时教育是防止“破窗效应”的关键。只有及时修补好每一扇“破窗”,才能不断规范学生的行为。当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在班主任持续的“补窗”过程逐渐培养起来时,班级也就能迎来崭新的面貌。
四、巧用“鲶鱼效应”,营造良好的竞争氛围
在海运中,沙丁鱼常常会因窒息而死亡。为了让沙丁鱼存活,挪威渔民将沙丁鱼的天敌——鲶鱼,一起放进同一个运鱼舱中。鲶鱼的到来,引起了沙丁鱼的恐慌,它们四处游动,搅动水流,获得充分的氧气,得以存活。这种现象被人们称为“鲶鱼效应”。
智慧的班级管理是将激励与期待注入班集体,借助班集体中的正能量来影响每一个学生。当班级学生干劲不足时,班主任可以引进“鲶鱼”,刺激学生。在适度的紧张中,学生会更好地发挥能力,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竞争氛围。
首先,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和培养“鲶鱼”。“鲶鱼”可能是各方面积极向上,勇于竞争的学生,不一定成绩优异,但特别活跃,在班级当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其次,班主任要努力挖掘“鲶鱼”的优点,有意为他们选择适当的竞争对手,营造良好的竞争氛围。
此外,还可以利用“鲶鱼效应”,优化学生的座位编排、小组合作。班主任可以对每个学生进行分析:按个性特点、基础好坏、上进意识等,进行有机组合。实践证明,那些积极发言的“鲶鱼”,往往能够带动沉默不语的“沙丁鱼”举手发言,使得课堂逐渐活跃,竞争氛围良好。
了解经典的心理学原理,不断地探索和发掘各种心理效应给班级管理带来的启示,有利于班主任提升自身素养,提高班级管理能力。班主任应从学生的心理需要出发,认真分析和运用心理效应,根据学生心理变化、发展规律,找准着力点,科学高效地管理班级,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