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容提质: 广东奋力推进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

作者: 韦英哲

扩容提质: 广东奋力推进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办好学前教育”,把实现“幼有所育”作为“七有”民生问题之首。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和“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保障机制”的要求。广东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以“5080”攻坚工程和科学保教示范工程为抓手,扩容提质并进,奋力推进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打造让人民满意的学前教育。

办好民生实事,夯实普及普惠基础

近年来,广东持续实施了三期发展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和促进学前教育普惠健康发展行动方案,统筹各部门、各地市加大力度增加学前教育普惠性学位供给,初步建立起公益普惠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2017年至2020年,全省学前教育财政性经费分别为85.20亿元、101.00亿元、125.06亿元、231.41亿元,年均增长39.53%,在各级各类教育投入中增幅最大。2021年,学前教育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最低标准达到500元/人,比2020年提高100元/人,全省下达学前教育生均拨款补助资金达5.55亿元。

2020年和2021年,省政府将“增加学前教育公办学位供给”“促进普惠性学前教育扩学位、提质量”列入省十件民生实事。出台《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省政府关于推动基础教育深化改革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增加幼儿园中小学学位和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把学前教育扩容提质放在重要位置,不断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

2021年,全省新增学前教育公办学位28.84万个,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学位42.51万个,公办园在园幼儿占51.97%(含购买学位),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幼儿占86.63%,基本实现“5080”目标,积极破解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入普惠园难、入优质园贵”的难题。

扩容提质并进,提升科学保教水平

在扩容的同时,广东不断提升学前教育质量,实施学前教育科学保教示范工程,全面提升科学保教水平。一是培育“新课程”科学保教示范项目,建立省级幼儿园课程资源体系,打造面向全体幼儿园的优质课程;二是实施幼儿园游戏活动质量提升项目,依托安吉游戏推广国家级实验区和广东省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实验区(岭南自主游戏项目),探索安吉游戏本土化路径,构建适合岭南地区幼儿园的游戏实践模式;三是实施科学幼小衔接项目,广东省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实验区(幼小衔接项目)试点和逐步推广,搭建幼小衔接桥梁。

打造优质课程资源

“新课程”科学保教示范项目旨在促进教育部门、教科研机构和高校、幼儿园合作开展课程资源项目研发共建,建构广东省学前教育“新课程”资源体系。

省教育厅基信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新课程”资源体系以“生活·生长、自主·自由、发现·探索、自然·生态、幸福·共生”为导向,坚持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整合渗透和课程方案的系统建构。

为充实专业力量,2019年5月,省教育厅成立首届广东省学前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建立专家智库,跟进指导学前教育质量提升和“新课程”科学保教示范项目培育工作。

2020年,立项135个“新课程”科学保教示范项目。全省各市县和各幼儿园以极大的热情投入项目的建设中,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开题和教研活动。

其中,区县项目共7项,分别为佛山市禅城区教育局的区域学前教育德育课程资源建设项目,广州市番禺区、天河区教育局、深圳市罗湖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区域幼儿园课程质量系统提升项目,深圳市龙岗区教师进修学校和珠海市斗门区教育局的区域教育部门支持幼儿园游戏活动科学开展项目,清远市教育教学研究院的农村与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课程建构项目。通过区域教育部门带动各幼儿园开展体制机制、实践研究、课程资源研发、评价优化等多方面实践,形成区域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政策和资源体系。

清远市教育教学研究院以农村乡镇中心幼儿园为抓手,着力构建贴近幼儿生活和体现区县资源优势的农村和少数民族幼儿园体系,将农村乡土资源和区域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建设,尤其在自然教育、田园课程、劳动教育等课程中的操作材料来自于自然及教师、幼儿、家长的制作,凸显生态教育与幼儿动手和创作能力的培养。

广东省育才幼儿院一院领衔“基于关键发展性指标的幼儿园区域游戏实践与探索”,从支持幼儿游戏发展角度,形成了11个特色游戏区域的关键发展指标,并提炼了教师前(区域游戏创设)、中(游戏过程的观察预接入)、后(回顾评价与过渡辅助活动)支持策略,解决了在幼儿区域游戏中教师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要做的问题。

广州市第一幼儿园领衔“基于深度学习的幼儿园生态课程建构与实践”项目,建构了绿色低碳、自然生态、生命世界等多个生态场景,支持幼儿通过“问题-体验-探究-获得经验-迁移到生活中”的深度学习模式,让幼儿在直接感知、实际操作、深度探究中习得保护生态环境的好方法、好习惯,同时还将其应用到生活中。

华南农业大学幼儿园领衔的幼儿园劳动实践课程,把劳动教育纳入育人全过程,以生活为主要场景、以自然为主要场域、以资源为主要载体,实施“走进生活、走进自然、走进社会”的劳动教育,为幼儿开拓在劳动中自我创造的时空。

深圳市第十一幼儿园领衔的幼儿园问题式学习课程,坚持“探索是幼儿学习的根本方式”理念,将学习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真实的问题情境中,以游戏为基本方式,引导幼儿通过解决真实的问题来学习,促进了幼儿在创造力、想象力、团队合作等方面获得优质发展。

深圳市南山区蓓蕾幼儿园领衔的无边界学习——支持幼儿主动学习的游戏课程,打破时间、空间、学习内容、课程资源的限制,以大时间观为指导,以家园社联动为场域,以分时共享自主游戏为主要载体,教师通过观察与倾听、还原与回应支持幼儿在自主游戏中实现深度学习。

提升游戏活动质量

安吉游戏2002年发源于浙江省安吉县,它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探索以儿童发展为本的保育实践。2021年1月,广州市白云区和清远市连州市立项为安吉游戏推广国家级实验区。

白云区教育研究院学前教研室负责人刘洪玉介绍,白云区充分调动园长、教师、家长三方力量:首先,通过会议发动、颁牌仪式、理论考查、培训学习等唤醒园长;其次,在主题沙龙、输出式培训、观摩研讨、专家面对面等活动中,激发教师的专业情感和教学改革的自觉性;第三,做好家园共育形成教育合力,举办沙龙研讨,分享园所经验,开展安吉游戏安全事故研究,同时组织家长体验、观摩感受儿童游戏的乐趣,发现孩子的学习与成长,从而充分肯定游戏的价值。

为支持儿童游戏,白云区将试点园游戏环境打造与“百园环境提升工程”结合,加大投入,全力打造自然野趣、材料丰富、探索空间无限的游戏环境。

以广州市培英中学附属幼儿园游戏环境改造为例,在环境改造前,该园地形特征单一,主要是塑胶场和水泥地;沙池太小,没有水源,无法将沙水结合;山坡地势太低,没有山洞,无法给予幼儿挑战性的环境。针对上述问题,该园增加具有自然元素的草地、石地、沙地和鹅卵石地等,在后操场铺上悬浮地板,同时,改造沙水池,提供数量充足的水龙头,并加高山坡和增加山洞。环境改造后,幼儿在室外游戏时具有更广阔的游戏空间。

安吉游戏倡导以游戏为抓手,引导教师观察了解幼儿的行为,正确解读幼儿游戏行为所反映的经验与水平,并抓住教育契机给予幼儿适时、适宜的回应与支持,推动幼儿高质量的学习与探究。

“安吉游戏中,教师要清晰认识自身所扮演的角色,随时观察,大胆下放游戏权利,成为幼儿游戏的忠实伙伴。”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实验幼儿园健康城园区教师黄佩贤分享道,“大一班的菲菲是一个可爱、聪明、活泼的女孩,平时她总是默默无闻、乖巧听话。一开始,我对她的了解比较粗浅。在户外冒险区,有很多大型、丰富多样的游戏材料,孩子们都很喜欢,特别是新加入的安吉大木箱,他们纷纷争抢着玩。但是,玩滚筒的却寥寥无几,其中就有菲菲。只要我们在这个区域游戏,她就会玩滚筒,一玩就是整个户外自主游戏的时间。在玩滚筒和跳大绳游戏过程中,菲菲从一开始在滚筒上摔落而嚎啕大哭,到现在无论是摔倒,还是被绳子绊倒,都勇敢站起来继续游戏,我发现菲菲具有不畏困难、坚持学习的毅力,看到了一个不断成长的菲菲。”

为了让教师深入学习和理解安吉游戏课程的理念和经验,连州市出台《连州市安吉幼儿园推广试点园教师培训计划》,以“放手游戏    发现儿童”为主题每月组织开展教研培训活动,推动实验区试点园教师开展持续的研修,如分析环境创设案例,解读环境的教育价值,依托游戏案例研修,提升教师的游戏观察解读能力。

连州市星子镇中心幼儿园是新改建的一所乡镇中心幼儿园。安吉游戏的到来,让幼儿园的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发生本质转变。园长黄翰兰直言,作为推广安吉游戏试点园园长,这无疑是一场挑战。“首先我担心安全,老师放手了游戏安全有保障吗?其次我疑惑,习惯了什么都管的幼儿园教师可以做到不打扰孩子游戏吗?第三我很纠结,幼儿园现有的游戏材料能保障孩子的游戏正常开展吗?”

在一次次观察孩子以及和教师交谈后,黄翰兰选择相信孩子。“原来孩子不是我们想象的什么都不会,我为自己以往剥夺了孩子的自主和创新机会感到愧疚,放手后孩子每天都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惊喜。”她说,“在一年的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推广安吉游戏不是盲目的模仿,而是借鉴安吉的经验和理念。乡镇幼儿园有沙、水、石、泥、树等得天独厚的资源,这些是儿童最喜欢、最具探索性、成本相对较低的游戏材料。践行安吉游戏的过程更是全园教师蜕变的过程,我们将继续深入探究游戏,开展课程改革。”

除了白云区和连州市正在大力推广安吉游戏,各地也在积极探索,聚焦解决实践问题,转变观察儿童视角,提高教师游戏观察水平。广州市南沙区教育发展中心组织核心教研组成员,以游戏观摩、案例分析、专家讲座、交流研讨等形式,开展为期4天的“看见儿童”“看见教师”的系列研训活动;深圳市宝安区实施“岭南幼儿园自主游戏模式构建、教师专业发展机制研究、区域教研工作方式创新”三大任务;东莞市长安镇以片区为基本单位,协同联动,构建区域框架范式、打造区域学习共同体、搭建区域课程游戏资源生态链、形成多维立体的评价机制。

为不断丰富幼儿园游戏环境与提升儿童自主游戏水平,广东省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实验区立项25个岭南幼儿园自主游戏项目,推动试点园探索岭南幼儿园玩教具资源开发利用与幼儿自主游戏活动实践模式。

佛山市高明区项目试点园围绕岭南游戏课程构建、环境创设、教师培训等方面积极推进立项工作,促使项目有效实施。其中,高明区机关幼儿园努力挖掘岭南幼儿园自主游戏的教育价值,开展幼儿园特色户外混龄游戏活动,并将本土文化和粤语元素融入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日常开展粤语早操和“粤语日”活动;三洲机关幼儿园实施“1+N”岭南游戏大本营,通过每周1天玩转混龄游戏+N个岭南融合大本营,让岭南文化渗透在游戏活动中,目前形成了包括岭南饮食营、佛山民俗游戏营等12个岭南游戏营地;经委幼儿园、英豪幼儿园、信鸿实验幼儿园围绕岭南文化规划空间,以创建室内外岭南游戏和民俗活动方式,创设氛围推进项目开展,探索民间游戏新玩法。

清远市清新区的试点园因地制宜,完成了幼儿园的环境规划,为幼儿打造具有岭南特色、自然、挑战的游戏场所。其中,清新区第二幼儿园开展了“鸟笼世界”的主题活动,并让幼儿通过自主游戏活动感受清新本土文化和特色手工艺制品的魅力。

潮州市湘桥区中心幼儿园在潮州工夫茶活动中以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形式,围绕茶文化开展特色区域活动,将茶文化融入幼儿角色游戏中,根据幼儿兴趣点,有针对性地投放活动材料,促进幼儿认知能力、动手能力的发展。

搭建幼小衔接桥梁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