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活学课堂 提高核心素养

作者: 王贺

构建活学课堂 提高核心素养0

2021年11月始,笔者参加教育部港澳台办和澳门教育暨青年局合作实施的“内地与澳门教师交流及协作计划”,与来自全国各地的7名数学教师奔赴澳门,深入学校进行教学交流与指导。

在为期半年多的交流中发现,澳门地区的学校类型多元,对教材版本和教学形式的选择,学校有更多的自主权,因此其教育也呈现缤纷多彩的样貌。从前期访校,到驻校与澳门教师们交流;从阅读澳门教材、参加集体备课,到走进课堂听课、评课;从组织校本教研培训,到指导澳门教师担任区域公开课……笔者不断深入了解澳门的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基本情况,发现澳门地区教育同行注重在课堂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基本学力,让学生在互动中经历真实的学习过程、发展思维、提高核心素养。

据澳门教育暨青年局介绍,“基本学力要求”指的是学生在完成幼儿、小学、初中及高中各教育阶段的学习后,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既包括基本的知识、技能、能力;亦涵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它一方面指导着学校、教师组织和实施教育教学,设计各学习领域及科目的课程,另一方面也保障了学生获得基础性和全面性的培养,提升人才的素质。

多彩游戏,发展应用能力

爱“玩”是学生的天性,尤其是低年级学生,难以长时间专注于单一的学习活动,因此,很多澳门教师致力于在课堂上创设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例如,教学《澳门新思维数学》二年级下册第32课“行走路线”,在前期共同备课中,澳门教师提到,想通过“走组”的游戏形式,加深学生对四个方向的理解。笔者建议课堂可以分为两部分,前半段通过回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唤醒学生的旧知,引入本节课的学习;接着引导学生就平面上的线路图进行行走路线的描述,深化理解;最后通过有序的走组游戏活动进一步建立方位感,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经过反复推敲和改进,形成了最后的教学设计并实施于课堂教学中。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游戏,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描述行走方位,用肢体动作演示行走路线,建立四个方位的方向感,真正将数学知识用于解决现实生活问题中。

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几分之一的大小比较”,教师引导学生角色扮演唐僧师徒四人分西瓜,直观理解“分得份数越多,每份的量越小”,又通过写“”并将小组内几个学生写出的分数排序,进一步体会和感悟“当分子相同时,分母越大,分数越小”。

精选教具,打开数学思维

数学具有抽象性的特点,在教学中能让学生真正理解知识、体会和感悟数学思想并不容易。因此,澳门小学数学教师会精心选择教具用以辅助教学,师生互动更加立体饱满,并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自然地激发小学生的直观想象,引发学生真实的学习。

教学《澳门新思维数学》四年级下册第36课“升和毫升”知识点,教师选择了丰富的教具,包括量杯、量筒、注射管、量勺、豆奶包装盒、酸奶瓶、果汁包装瓶等。学生动手操作,发展量感。“用注射管测量1ml的水,并把它滴在手心观察。”“小组合作,探究利用1ml、10ml、100ml的容器,怎样能快速把1L的容器装满水?”通过这些活动,化抽象为直观,让学生建立表象的同时感悟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时,教师选择橡皮泥、烧杯、梨、苹果、土豆等实物教具,学生动手实验,探究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经历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拟订方案→合作探究→交流汇报→形成方法→回顾反思”的全过程,以问题解决为载体,结合操作理解“捏压法”“排水法”的原理,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巧制学具,积累活动经验

除了精心选择实物教具,创意无限的澳门教师还善于针对具体学习内容,动手制作有趣又有启发性的学具,引发生生互动的探究性学习,实现“真参与”“真思考”。例如,教学《澳门新思维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7课“比大小(一)”,教师制作了“侦探鉴别镜”,用它对着纸上杂乱的彩色数字照一照,就能看到一个隐藏的数;还制作了数位表和移动数字卡,供学生自由组成不同的三位数,为本节课研究三位数的比大小做足准备。

教学《澳门新思维数学》二年级上册第23课“制作棒形图”时,教师自制了棒形图制作的学具:可擦统计板、可擦统计表、分类盒、各种用于分类的小模型等。创设了“二年级学生最喜欢的零食种类”“二年级学生最喜欢的花朵种类”等统计活动,课前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调查。课上学生在小组内先动手分一分,得到数据,填写统计表,再根据统计表动手绘制棒形图(即条形统计图)。做完还要在组内互相说说,棒形图的每部分分别表示什么含义,应该怎样画,画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并根据统计的结果给学校的小超市提一些进货建议。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借助学具,自主经历了真实的数据收集(课前)、分类、数据整理、绘制棒形图、数据分析等全过程,在现实情境中产生“真思考”,进一步体会棒形图能直观比较数据的优越性,感受统计知识对实际生活的作用。

应用科技,丰富课堂互动

澳门有部分学校引入了电子白板和iPad。学生通过iPad完成练习后,教师可以有选择地推送练习到白板上进行讲解。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上传自己的研究内容到系统中,完成研究的学生可以欣赏其他学生的研究成果,与自己的成果进行对比、给予评价,让生生互动的范围不再局限于同桌间和小组内。游戏环节开展知识竞答,以同桌PK的形式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巩固本节课所学。课后,学生在iPad上做作业并提交,系统自动批改,后台会给做错的学生自动推送相关练习进行补充,一人一案,针对性强。

使用Quizizz和Kahoot等软件后,学生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游戏对战,检测知识,每道题结束后在大屏上能实时看到自己在班级中的得分情况,还能看到题目的正确答案,既增加了学生挑战练习的积极性,也能及时巩固课堂所学的内容。有些平时在班上看起来能力中等、成绩普通的学生,却能在挑战中遥遥领先,可见适当引入信息技术进课堂,确实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澳门还有学校通过Plickers的软件实现师生互动,主要用于课堂中以判断题的形式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无需为学生提供移动端,只需给每个学生发一张选项小卡片,课堂互动时,学生举起自己的选项卡,教师用手机扫一扫,即可实现课堂互动,快速分析学生的答题情况,能够迅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所在,及时在课堂和课后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澳门与内地的教育一脉相承、理念相通。如何构建学生“真参与”“真互动”“真思考”的数学课堂,把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学习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是数学教师应该不断研究的课题。

责任编辑 魏文琦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