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跨学科融合教学的策略研究
作者: 赵莹凤【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跨学科融合教学的教育价值逐渐显现。初中语文教学肩负着夯实学生文化基础、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职责,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必不可少的部分。教师要将跨学科融合教学融入初中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综合性特点,整合多学科知识,帮助学生深入阅读文本,锻炼阅读、学习能力,增加学科知识储备,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文章简要分析语文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内涵,并从四个方面探究初中语文教学中跨学科融合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跨学科融合
作者简介:赵莹凤(1981—),女,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第二中学。
随着知识时代的到来,教育领域需要增强课堂的针对性、深刻性,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出现为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提供启发。通过跨学科融合教学,语文学科可以脱离仅依赖文字开展教学活动的窘境,协调其他学科构建课堂,在多学科知识的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下,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教师要充分分析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内涵,以此为立足点,探究初中语文教学策略,推动学生能力的综合发展。
一、语文跨学科融合教学内涵分析
跨学科融合教学是打破学科间的隔阂,将不同学科知识基于连接点融合,整合两门及两门以上的学科开展的教学活动。语文学科相比其他学科,更具综合性、系统性、整体性,跨学科融合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落实,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能够充分发挥教材阅读板块的教育价值,拓展语文课堂内容,提升学生的思维深度、广度,增强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新课标中没有对跨学科融合教学进行明确界定,但基于对学习任务群的分析可知,跨学科融合教学将课内外教学信息整合,用于解释语文学科知识,对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具有重要推动意义。跨学科融合教学需要教师基于学生学情,运用生活中有意义的话题拓宽语文教学范围,促使学生更加有序、深刻地阅读文本,形成运用多学科知识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实现学科知识的融合。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跨学科融合教学的策略
(一)以“以德明理”理念为线索:贯穿课堂,提升阅读深度
“以德明理”理念是指语文学科与政治教育间的融合,其目的是以语文知识学习为立足点,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政治素养[1]。初中语文教材的难度和广度随着学生年龄增长、能力发展不断提升,对道德知识、品格的诠释更加深刻,主要通过人物品格、行为、冲突等方面的描写凸显道德品质,对学生人际交往、处世原则、思想道德观念等方面的发展具有导向价值。教师在初中语文课堂上落实跨学科融合教学时,可以“以德明理”理念为线索,将其贯穿课堂,提升阅读深度。
以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纪念白求恩》的教学为例。这篇文章是一篇结构清晰、思维严谨、论证明确的议论文,彰显了白求恩的共产主义精神。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引导学生将文本分为四部分进行阅读和分析,并提炼出各部分的主要内容,明确白求恩的品质,意识到当下的发展是由无数个“白求恩同志”共同奋斗而来的。此时,学生对文本中提及的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的品质处于了解、认识层面,教师可以此为基础,融合道德与法治学科,让学生分析怎样在当今国际形势下践行白求恩精神,思考中华民族要想持续发展,青少年需要做什么。由此,学生可以结合道德与法治学科中蕴含的思想、素养和语文文本内涵畅谈推动社会发展的理想和行动。
语文学科以阅读文本为立足点,通过阅读、分析、探究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丰富其情感、认知上的体验,对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具有推动作用。教师遵循“以德明理”理念,将语文和道德与法治学科结合,整合文本中蕴含的精神品质、道德素养,将其与现代社会或政治事件建立联系,不仅能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还能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发挥跨学科融合教学的教育价值[1]。
(二)以学生多元发展为目标:拓展思维,多视角阅读
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基于跨学科融合理念设计初中语文教学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认知情况和发展需求,基于学生视角开展有针对性的语文教学,为学生的多元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基于教育改革需求,初中语文教材中增设了综合性学习、名著导读等板块,其目的是推动学生多元发展。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各板块知识,寻找语文与其他学科间的连接点,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初中语文跨学科融合教学活动,有效锻炼学生分析、理解、阅读、归纳、总结等方面的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以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板块中《昆虫记》的阅读为例。《昆虫记》是具有科普性质的作品,由法布尔所著,记录了各类昆虫的形态、生活习惯、习性、饮食等方面的内容。教师在开展导读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从科学角度出发,探究《昆虫记》中记载的昆虫。例如,“切叶蜂能够不凭借任何工具,精准地‘剪’下大小适当的圆叶片来做巢穴的盖子……”中不仅蕴含浓厚的文学色彩,还准确地描写出切叶蜂的特点和习性。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等方面探究昆虫的实际情况,从而发挥名著导读的育人价值。最后,教师需要带领学生回归语文教学,从写作风格、写作手法、修辞等方面探究《昆虫记》中的遣词造句,明确将昆虫信息描写得清晰、生动的方法,从多个角度进行导读,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获得认知、情感、知识等,推动学生的综合发展。
教师以学生多元发展为目标,引导学生从科学角度阅读名著,能够让学生获得不同知识和体验,积累跨学科融合阅读经验,拓宽阅读、学习视野,实现知识、能力、认知等方面的综合性提升[2]。
(三)以多元知识融合为途径:选择内容,落实教学原则
跨学科融合教学是将两门及两门以上的学科知识融合,进行综合性、全面性的教学。在跨学科融合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间的联系选择教学内容。教师如果将全部学科知识融合,用于语文教学,容易出现课堂冗余的现象,导致“贪多嚼不烂”的后果,无法发挥跨学科融合教学的价值,影响学生的成长、发展。为发挥跨学科融合教学的价值,教师应依据适度性、渐进性原则对相关学科知识进行提炼、筛选,选择科学、多元的教学内容,保障教学内容满足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所需,促使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深层次把握语文知识。
以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诗词五首》的教学为例。这五首诗词包括《饮酒(其五)》《春望》《雁门太守行》《赤壁》《渔家傲》,五首诗词的作者、主题、形式、韵律各不相同。通过分析可知,五首诗词皆有其创作背景。诗词创作背景是语文与其他学科知识的连接点。学生只有了解诗词创作背景,才能真正体会诗人的情感、精神和忧思。因此,教师可以依据渐进性、适度性原则,融入历史知识,对教学素材加以筛选。例如,《饮酒(其五)》的历史背景较笼统,主要表达作者对黑暗官场的厌恶。因此,教师可以选择较为经典的凸显官场黑暗的相关历史事件,让学生将田园风光与官场的黑暗进行比较,分析陶渊明的心境。以此类推,针对《春望》《雁门太守行》等历史背景较为明确的诗词,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搜集历史事件,在锻炼学生能力的同时,让学生全面了解历史事件,把握封建王朝时期的特点、黑暗和发展历程,从而更加轻松、深刻地理解诗词的情感,为学生深度学习语文知识、历史知识助力。
初中生在学习诗词的过程中,会因与作者所处时代不同,无法理解作者心中的情感、哀思,而将语文与历史结合,能够让学生明确诗词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为保障初中语文跨学科融合教学效果,教师在选择跨学科融合教学的素材时要遵循教学原则,确保素材适量且主次清晰,为学生提供思考、感悟的空间,充分发挥跨学科融合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价值[3]。
(四)以语文教材知识为中心:寄情于画,凸显学科特点
学生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的文本,是作者对事物、景象、人物、情感的记载。许多学生在初读时不得其意,根本原因在于学生缺乏对文本所写事物、景观、人物的联想,难以真正看到作者眼中的风景和事物。因此,教师在开展初中语文跨学科融合教学活动时,可以语文教学内容为核心,融入美术教学,将情感寄托于画,凸显语文学科的语言之美、意境之美、景象之美,构建直观、有趣的语文课堂,强化学生对文本的认识和体会,让学生主动、积极地投入语文学习中。
以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春》的教学为例。这篇文章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抒情散文,朱自清抓住春天的特点,用诗意的笔调描写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草木竞相争荣的景象,抒发了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朱自清对春天的事物描写得较为详细,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又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仿佛能看到绿草满地、百花争艳的场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美术知识,针对文本中“嫩嫩的”“绿绿的”“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等短句进行品析,在脑海中联想春天中植物的形态,并想象作者眼中看到的春天的景象,感受文本的意境,体会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关注文本中对动态景物的描写,如“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在联想静态景物的基础上加入动态景物,增强春景的丰富性、生动性、真实性,形成动静、明暗的比较关系,确定画面的构图。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联想到的场景用画笔画出来,并将文本中的鸟巢、牧童、牧笛、雨等要素加入画面中,绘制一幅生动、有趣的春景图,将作者眼中的风景具象展示,刺激学生的视觉,让学生体会文本中的语言之美、意境之美和情感之美[4]。
结语
随着知识时代的到来,初中语文教学重视学生的全方位发展、提升。跨学科融合教学是有效的教学手段,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品质等方面。文章从四个方面探究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跨学科融合教学的策略,推动学生建立语文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的联系,为学生解决综合性问题奠基。在未来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跨学科融合教学为导向,不断探究科学、新颖、有效的教学手段,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晓梅.初中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表达能力的策略[J].作家天地,2023(36):47-49.
[2]黄惠虾.新课改理念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创新对策[J].新世纪智能,2023(A0):18-19.
[3]帅道欣.初中语文革命文化作品的教学活动设计[J].现代教学,2023(24):47-51.
[4]马春瑞.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提问策略分析[J].格言(校园版),2023(36):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