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核心素养下读写整合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马丽娟

【摘要】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读写整合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文章提出读写整合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要点,分析应用读写整合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以期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核心素养;读写整合;高中英语

作者简介:马丽娟(1985—),女,甘肃省临夏中学。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教师需要探索高效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读写整合是一种将阅读与写作紧密关联,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效果的教学模式,它可以提升学生的信息输入效果,让学生通过阅读有效获取语言和文化知识,也可以提升学生的信息输出能力,使学生以恰当的语言高效、准确地开展写作活动,对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具有积极影响,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一、学科核心素养下读写整合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要点

(一)合理提供帮助,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为确保读写整合教学模式取得实效,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合理为学生提供帮助,指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教师为学生提供帮助要适度,既要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完成读写任务,增强其参与学习活动的信心,又要防止出现因教师讲解过于细致而导致学生缺乏思考的问题[1]。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指导,如分享资源获取渠道,指引学生读写结合的方向等,让学生能够有效开展学习活动,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搜集信息,迁移运用所学知识,实现深度学习。

(二)全面开展评价,保障学生学习效果

有效开展评价活动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积极影响,有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细节,为学生提供符合其实际需求的指导,让学生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2]。基于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教师在应用读写整合教学模式时,可以在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对学生进行评价。在教学前,教师可以评估学生可能感兴趣的话题,预判学生学习时可能遇到的难点,以此科学设计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并灵活设计教学流程。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思维习惯和读写深度等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对学生进行指导。在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分析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判断学生是否将读写时积累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教师在教学前、教学中和教学后全面开展评价,可以更好地发挥读写整合教学模式对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促进作用。

二、学科核心素养下读写整合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创设读写情境,奠定教学基础

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是让学生开展深度学习的基础。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需要让学生主动参与深度探究活动,保持探究的热情[3]。教师要创设读写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表达想法和获取信息,以此激发学生的读写兴趣,奠定教学基础。教师可以借助纪录片、新闻、社会话题等创设读写情境,并结合情境与学生展开讨论,自然地引入读写话题,布置阅读和写作任务,让学生顺利进入学习状态。

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英语必修第一册Unit 3“Celebrations”中的Lesson 1 “Spring Festival”时,教师可以围绕“Experiences and views about Spring Festival”这一话题组织读写整合教学活动,创设情境,展示不同地区人们庆祝春节时的活动,让学生回忆自己庆祝春节的经历。教师可以提出讨论话题:“People may understand Spring Festival differently. How do you and your family celebrate Spring Festival?”。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提出新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外国留学生、外出务工人员以及老年人眼中的春节是什么样子的,并开展书面表达活动,让学生介绍自己的春节经历,表达自己对春节的看法。这样,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既可以让学生发散思维,提高听说水平,又可以使学生产生深度思考春节相关话题的意愿,为后续读写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

(二)关注阅读成果,开展微写作活动

学生在阅读后往往会取得一定的阅读成果。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基于阅读成果开展微写作活动,从而促进其核心素养的发展。教师可以组织文章结构仿写、文章段落仿写或文章精彩句子仿写活动,让学生快速内化语篇中的语言知识,提升其阅读深度和表达能力,实现提升学生语言能力的目标;也可以组织评价作者观点的微写作活动,让学生更好地挖掘语篇的主题意义,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促进学生文化意识和思维品质的提升。

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英语必修第二册Unit 4“Information Technology”中的Lesson 3“Internet and Friendships”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细致阅读教材中的两篇课文,挖掘Robert和Cathy对互联网是否可以增进友谊的看法,并开展以下微写作活动。

1. 仿写类微写作活动

这两篇课文中蕴含很多值得积累的语言元素,如文章结构、精彩句式等。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模仿课文写英语提纲,表达自己对“父母是否应该要求孩子做家务”“高中生是否应该定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等话题的看法。教师可以着重引导学生按照“introduction—body—summary”的结构设计提纲,并在主体部分使用“firstly”“secondly”“thirdly”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开展句子仿写活动,以此帮助学生内化常用的短语和句式。

2. 评价类微写作活动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评价Robert和Cathy的观点,让学生在微写作中引用Robert和Cathy的观点作为依据,结合生活经历表达自己的观点。如部分学生会认同Robert提出的“Talking online is no replacement for

face-to-face contract—images really cannot replace a real-life smile or hug.”这一观点,在微写作时引用这一句子,并写下自己的观点,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证明面对面交流对友谊的促进作用。

3. 创新类微写作活动

教师可以开展创新类微写作活动,鼓励学生围绕“Do you think the Internet helps or harms friendships?”展开写作,表达自己独特的想法。部分学生可能会认为互联网有助于人们维护友谊,如“在写作业时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线上软件向同学求助,这能增进和同学之间的友谊”“人们可以利用互联网随时向朋友分享自己的见闻,以此加深对彼此的了解”等;也有一些学生会提出新的观点,如“线上交流与线下交流结合是最好的维护友谊的方法”,并举例证明自己的观点。组织创新类微写作活动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深度,提高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创新性和灵活性。

在开展微写作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自己的作文逻辑是否清晰、观点是否鲜明,在锻炼学生语言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同时,促使学生通过修改作文提升逻辑思维,提升学生对语篇主题意义的探究深度,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三)结合写作任务,开展群文阅读

在应用读写整合教学模式时,教师可以结合写作任务,让学生阅读多篇文本[4]。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在阅读时获取写作知识,激发写作灵感,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形成积极的价值观。若课外文本内容较多,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查找资料、合作梳理语篇信息等,有效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

例如,环保教育是当下的教育热点话题,各学科教师都需要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教学北师大版英语必修第三册Unit 8“Green Living”时,教师可以围绕“ideas abou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设计写作任务,鼓励学生写一篇征文,号召人们参与到保护地球的行动中,要求征文内容丰富、语言精彩、主题新颖。这一写作任务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动力。教师可以从“prevent pollution”“save resources”“wildlife protection”等角度指导学生开展阅读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文章,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与当地环保问题、环保政策相关的课外文章。由于学生需要研读的文章较多,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因此教师可以设计以下读写整合流程。

1. 组织学生自主阅读

教师可以将教材中的文章设为必读文章,将课外文章设为选读文章,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学生需要认真研读每一篇必读文章,结合教材中的图表梳理文章细节,总结文章中的语言知识;略读选读文章,选出自己感兴趣的1~ 2篇选读文章进行精读。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为写作活动做好准备,又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辅助学生开展阅读

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也可能会忽略文章中的部分知识点[5]。基于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与学生共同解读必读文章,系统梳理各篇文章中的语言知识、价值理念等,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辅助学生有效积累知识。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分析。若学生出现阅读深度不足的问题,教师需要适当分享自己的观点、与主题相关的课外新闻等,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若学生出现讨论热情不高的情况,教师需要通过开展互动、设计趣味性的阅读游戏等,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群文阅读的效果,教师可以指导阅读相同选读文章的学生成立阅读小组,让各组依照课堂讨论的流程重新解读选读文章,梳理阅读成果。这样既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深度,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3. 系统开展写作活动

在学生有效完成阅读任务后,教师可以组织写作活动。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先与学生共同设计作文提纲,指导学生将阅读时积累的相关知识整合到作文提纲中。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根据自己对写作话题的理解,完善并修改提纲,并初步完成写作任务。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自己的作品、与同学展开互评等方式找出修改方向,完成一篇内容丰富、逻辑严谨、语言精彩的英语征文。

(四)整合读写成果,提升教学效果

在高中英语读写整合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引导学生细致、深入地研读一篇或多篇篇幅较长的语篇,并让学生从中挖掘精彩的语言知识、作者的价值观念或作文的写作思路等。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容易出现知识不成体系、知识点印象不深等问题,这些问题很容易限制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鉴于此,在完成基础教学任务后,教师需要设计总结归纳环节,引导学生整合读写成果。

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英语必修第二册Unit 6

“The Admirable”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系统、深入地研读课内外长语篇,了解屠呦呦、Christopher Reeve、Martin Luther King等人物的事迹,挖掘其优秀品质,并开展概要写作活动。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整合读写成果。首先,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系统归纳读写时积累的语言知识,让学生在构建语言知识体系的同时,进一步加深对语篇内容的理解。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表格归纳各语篇的主人公的优秀品质,让学生更好地树立自己的榜样,树立远大理想,并巩固概要写作的关键知识—凝练原文主要内容和观点。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学到的学习方法,如利用互联网搜集人物经历、通过辩论提升对人物的认识等。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提升逻辑思维和学习能力,增加语言知识储备,形成积极的价值理念。

结语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需要在把握读写整合教学模式应用要点的基础上,认真探索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创设读写情境,开展微写作活动,结合写作任务引导学生阅读多篇文章,指导学生全面整合读写成果,从而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王琳.思辨能力培养下高中英语读写结合教学探讨[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2(24):57-58.

[2]罗永华,聂婷.指向深度学习的高中英语读写课教学研究[J].课程教学研究,2022(12):17-23.

[3]戚敏.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英语“以读促写”的实践研究[J].高考,2022(35):36-38.

[4]田源.以读促写,写中有读:高中英语读写结合教学开展路径[J].中学生英语,2022(44):139-140.

[5]黄海娣.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英语课堂读写教学策略[J].新教育,2022(28):67-68.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