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M教育理念下的幼儿园科学活动策略

作者: 施凤

【摘要】STEM教育理念横跨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学科,有助于培养受教育者的思维品质和实践能力。在幼儿园科学活动中,幼儿教师可以借助STEM教育理念改变单一的活动设计现状,培养幼儿的多方面能力。基于此,文章以优化幼儿园科学活动为目标,浅谈STEM教育理念的应用价值,以及STEM教育理念指导下的幼儿园科学活动设计策略。

【关键词】STEM教育理念;幼儿园;科学活动

作者简介:施凤(1999—),女,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机关幼儿园。

STEM分别代表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数学(Mathematics)四门学科,依托STEM教育理念策划幼儿园科学活动,有助于发展幼儿的综合能力。

一、STEM教育理念在幼儿园科学活动中的应用价值

(一)发展幼儿的综合能力

将STEM教育理念应用到幼儿园科学活动中,能使幼儿的综合能力获得进一步发展。在STEM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幼儿能在跨学科活动中积累成功的跨学科学习体验,初步发展科学能力、数学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等,为成长和发展奠定基础。

(二)突破单一学科限制

以STEM理念指导幼儿园科学活动,能改善幼儿园科学活动的单一化设计,使科学活动的内容、目标、形式等教育要素朝多元化方向发展。多学科知识与能力培养目标的融入能活化幼儿教师的活动设计思路,使幼儿园科学活动突破单一学科的限制,朝多元化方向发展。

二、STEM教育理念下的幼儿园科学活动设计要点

(一)选用层次性活动材料

在STEM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幼儿园科学活动的材料选择需具备层次性特征。这里的层次性,主要体现在幼儿科学探究需求的层次性、材料探索顺序与应用顺序的层次性、材料探究的难度等方面。首先,教师要通过活动材料由浅入深地引导幼儿展开探索,为幼儿科学探究精神的养成搭建阶梯;其次,材料的选择要为活动目标和预期教学效果服务,遵循幼儿当前的发展规律,呈现由简到难、由浅入深的活动育人思路。这种富有层次性的材料选择,能充分发挥STEM教育理念的育人优势,为幼儿发展综合能力提供有利条件。

(二)设计兼容性活动目标

基于STEM教育理念,幼儿教师在策划科学活动时,需设计具有兼容性的活动目标。在确立教育目标时,教师需依托科学活动主题,从科学、数学、技术、工程等角度出发,设计相应的目标,使科学活动具备鲜明的跨学科特征。兼容性、跨学科的科学活动目标是构建跨学科育人框架的基础,有助于更好地启迪幼儿的创新思维和科学探究精神。

三、STEM教育理念指导下的幼儿园科学活动策略

在幼儿园科学活动中,STEM教育理念可以渗透到环境、活动、材料等要素中。依托STEM理念策划幼儿园科学活动,能更好地激发幼儿的活动参与兴趣,提高幼儿园科学活动质量。

(一)创设STEM环境,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

在科学活动设计前期,创设适合开展科学活动的区域环境,营造凸显STEM理念的科学活动主题氛围,有助于激发幼儿的活动参与兴趣。幼儿教师在创设活动环境时,需充分兼顾活动场景、情境、氛围的设计。

从场景角度出发,教师可将活动区域划分为展示区、材料投放区、多媒体播放区等多个功能区,为幼儿开展科学探究提供良好的硬件条件;从情境角度出发,教师可以从画面信息、声音信息等感官角度植入科学活动的主题要素,创设声画结合的情境,丰富幼儿的感官体验;从氛围角度出发,教师在创设整体活动环境时,可从背景墙颜色、主题物品、环境灯光等元素出发,奠定情感基调,营造特定的活动氛围。兼顾场景功能、情境、氛围的活动环境设计能有效激发幼儿的活动参与兴趣,促使幼儿全情投入,获得深刻的活动体验[1]。

例如,在科学主题活动“漫游太空”中,教师可依托“太空”这一主题,为幼儿创设如下主题活动环境。

(1)活动场景设计:布置“太阳系”主题文化墙,其中包含太阳、月亮、星星、地球、金星、火星、土星、木星、水星等绘画元素;准备遮光窗帘,在墙壁和天花板上粘贴夜光星星;在地面上摆放仿造地球造型的大型纸球。

(2)活动情境设计: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卡通视频《未来太空舱》。

(3)活动氛围设计:选择蓝黑色作为科学活动的主题颜色,搭配宇航员、太阳系、银河等主题要素,营造神秘的科学探索氛围。

上述活动场景、情境和氛围构成了科学活动的环境,基本满足STEM教育理念的应用要求,能为幼儿发展多元能力提供基本的环境条件。

(二)投放STEM材料,强化幼儿的探究动机

在STEM理念的指导下,教师需投放符合科学主题的活动材料,进一步强化幼儿的探究动机。科学活动的材料包括图文类材料、实物类材料等,其中实物类材料又可以分为模型类材料、游戏类材料、认知类材料、实验类材料等。

教师对材料的选择不仅要体现科学主题,还要兼顾工程、技术、数学等学科的活动目标,使活动材料兼具多元育人功能,从而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究活动的主动性,提高幼儿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专注力[2]。

以科学主题活动“制造彩虹”为例。本次活动旨在让幼儿观察并探索生活中的彩虹现象,培养幼儿对自然科学的热爱之情。教师可准备如下STEM活动材料。

(1)模型类材料:水晶彩虹模型。

(2)图文类材料:绘本《我有一座彩虹桥》《彩虹会在什么时候出现?》《美丽的彩虹》;微课视频《彩虹是怎样形成的?》。

(3)游戏类材料:泡泡水、三棱镜、喷水壶等。

(4)实验类材料:丙烯颜料、纯净水、试管架、试管、滴管、色卡等。

上述活动材料既包含知识方面的普及又符合实践活动的需要。幼儿能在上述活动材料的帮助下,逐步完成科学实验,探索科学原理,掌握相关知识,对科学探究活动形成浓厚的兴趣,初步养成科学探究

精神。

(三)确立STEM目标,发展幼儿的多元能力

依托STEM教育理念策划幼儿园科学活动,教师需将STEM理念充分贯彻到活动全过程,强调STEM领域的知识及技能在科学活动中的应用,重点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与多学科实践能力。

教师可将STEM元素分层融入科学活动目标中,体现在科学活动的方方面面。如,教师可将科学与数学知识作为科学活动的主要内容,将工程探究作为科学活动的主要探究形式,将技能培养作为科学活动的主要目标。

多元学科领域的深层次融入能凸显科学活动主题,充分发挥科学活动育人功能,促使幼儿在构建科学认知的同时,积累有益的STEM学习经验,并将此类经验迁移应用到生活中,养成跨学科思考、运用多领域知识综合解决问题的意识与习惯[3]。

以科学主题活动“树叶的奥秘”为例。本次主题活动围绕“自然科学”展开,要求幼儿观察树叶,培养观察能力,了解关于树叶的科学知识。教师可将STEM教育理念融入本次主题活动的目标设计中,如下所示。

(1)科学目标:向幼儿渗透与树叶有关的自然科学知识,建构幼儿的科学认知。

(2)技术目标:向幼儿展示树叶书签、叶拓画的制作方法,使幼儿掌握相关的手工技巧,培养幼儿对手工制作的热爱之情。

(3)工程目标: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的工程思维,引导幼儿自主说明树叶手工技艺的设计与制作思路、步骤。

(4)数学目标:引导幼儿在制作树叶书签的过程中为书签编号,培养幼儿的数学素养。

(四)组织STEM活动,培养幼儿的实践能力

依托科学活动主题,教师可以策划一系列趣味科学活动,培养幼儿的实践操作能力。活动需兼具趣味性、教育性和层次性。

首先,教师可从科学角度出发,创设科学主题活动,指导幼儿观察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分析科学现象的本质规律。其次,教师可从技术角度出发,在科学活动中对幼儿进行针对性指导,促使幼儿掌握相关技能,增强幼儿的技术素养。再次,教师可从工程角度出发,将工程理念融入科学探究活动中,为幼儿搭建工程行动框架,让幼儿以工程思维有条理地探究科学问题。最后,教师可从数学角度出发,在科学活动过程中融入数学要素,培养幼儿解决简单数学问题的能力。通过参与STEM活动,幼儿的STEM能力能够获得深度发展[4]。

以科学主题活动“奇妙的水”为例。本次活动旨在引导幼儿通过探究趣味科学实验了解水的性质,如水无色无味、具有浮力和净化能力等。结合STEM教育理念,教师可设计如下科学活动流程。

(1)理论教学:为幼儿播放微课视频,让幼儿观赏自然界中的江河湖海、雨露雾气等,初步认识水多变的形态。

(2)实践活动:寻找并观察生活中的水,如自来水、再生水等,让幼儿用触碰等方式感受水的性质。

(3)实验活动:开展水净化实验,引导幼儿在饮水瓶中逐层铺卫生纸、棉布、干净砂砾和海绵等过滤材料,完成水的过滤,观察实验结果,了解净化水的方法,并能说明水净化实验的步骤。

(4)游戏活动:通过玩水枪、打水仗、玩水气球等游戏,让幼儿充分体会玩水的乐趣。

(5)调查活动:让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调查家庭用水情况,记录家庭用水量,培养幼儿的数学素养。

上述活动包含了STEM教育的四维目标。幼儿能在参与科学主题活动的过程中逐步掌握STEM知识和技能。

(五)设计STEM任务,增强幼儿的应用意识

STEM教育理念强调在真实情境中探究和解决生活问题,实现学以致用。在STEM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可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设计相关的STEM任务,引导幼儿运用从活动中学习的知识或技能完成任务,巩固所学知识。在幼儿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需注意加强主观引领与提示指导,既要为幼儿保留独立思考的空间,又要为幼儿搭建创新发展的桥梁,使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获得充分发展[5]。

以科学主题活动“垃圾分类”为例。本活动旨在向幼儿渗透垃圾分类处理的重要性,使幼儿养成垃圾分类的意识和习惯。教师可在活动结束后,设计STEM任务:“请运用从本次活动中所学的垃圾分类小技巧,在家中进行垃圾分类。明天回到幼儿园与小伙伴分享垃圾分类的方法和心得。”

上述任务紧扣活动主题,要求幼儿学以致用,将从科学活动中学习到的垃圾分类技能应用到生活中,以实际行动践行科学精神,有助于增强幼儿的应用意识。

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可从创设环境、投放材料、确立目标、组织活动、设计任务等方面入手,将STEM教育理念深度融入幼儿园科学活动中。开展活动时,教师需注重材料的层次性和活动目标的兼容性,充分发挥STEM教育的指导作用,丰富幼儿的活动体验,促进幼儿发展科学素养、技术素养、工程素养和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叶蔚青.STEM教育理念下幼儿园科学区域活动的开展[J].名师在线,2022(7):19-21.

[2]王叶佳.STEM教育理念下幼儿园科学区角活动的实践[J].智力,2021(21):191-192.

[3]徐慧君.STEM教育理念下幼儿园科学主题活动的开展探究[J].成才之路,2021(20):104-105.

[4]吴丽华.STEM教育理念下幼儿园科学区角活动的指导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5):4.

[5]陈惠珊.STEM教育理念下幼儿园科学区域活动的开展[J].考试周刊,2020(12):159-160.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