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课堂教学困惑,赋能核心素养提升

作者: 郑燕平

聚焦课堂教学困惑,赋能核心素养提升0

【摘要】文章从在质量监测中发现的桂林市平乐县八年级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出发,讨论了桂林市平乐县教育局此后采取的一系列教育举措,包括引导教师强化学习、加强研究和优化教研的具体策略,以及这些举措取得的效果。

【关键词】课堂教学;困惑;核心素养;提升策略

作者简介:郑燕平(1976—),女,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平乐县教育局教研室。

为落实《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方案(2021年修订版)》要求,2021年5月,在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的统筹协调下,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组织开展了第三轮国家义务教育数学学习质量监测工作。本次监测重点考查教师对学生的运算能力、空间想象力、数据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情况,以及学生的数学学习态度和习惯等。本文结合《2021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平乐县数学学习质量监测结果报告》进行分析,讨论了桂林市平乐县八年级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桂林市平乐县教育局为解决问题采取的措施,并总结了这些措施取得的成果。

一、质量监测结果

(一)学生数学学业表现

在本次质量监测中,桂林市平乐县接受数学教学质量抽查的初中有8所,接受调查的八年级学生共232名。监测报告显示,桂林市平乐县八年级学生在数学监测卷中能力维度的得分不高,运算能力、空间想象力、数据分析能力、推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五个维度的水平差异较大。与此同时,各项能力处于优秀水平的学生均相对较少,教学质量提升空间较大。监测结果如表1所示。

(二)学生情感态度与习惯

监测报告还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学习习惯进行了调查。研究表明,数学学习兴趣高、自信心强、学习焦虑程度低的学生数学成绩往往会更好。但从监测结果看,桂林市平乐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仍然不够高,自信心低、学习焦虑程度较高的情况仍较为显著。对学生情感态度、学习习惯监测结果如表2所示。

二、存在问题分析

(一)部分教师采取的课堂教学方式单调乏味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非常强的学科,教师需要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各种资源,把抽象的知识生动化、形象化、具体化,让学生对数学课堂感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循序渐进地学习数学知识。然而部分教师采用的课堂教学方式比较单调、乏味,这些教师让学生在听懂教师的讲解以后就模仿教材上的例题完成练习题,没有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这是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重要原因。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效果往往也不够理想,这还可能导致学生产生焦虑等负面情绪,学习效果更加难以提升,陷入恶性循环中。

(二)部分教师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仍不够重视

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不能只是讲解教学内容、灌输解题方法,然后让学生在简单的教学情境中运用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简单问题,教师需要设计具有启发性、真实性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复杂的问题。然而部分教师由于教学水平不够或者急于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没有据此开展教学,导致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情况仍然不尽如人意。

三、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

在对质量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后,桂林市平乐县的教育工作者积极寻找解决办法,通过学习更新教学理念、了解更加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切实提高了教学水平。

(一)强化学习,更新教育理念

在新的时代,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枯燥乏味的课堂组织形式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要改变这种教学现状,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桂林市平乐县教育局建议教师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始学习。

首先,认真研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新课标》是教学的指路明灯,教师应当用《新课标》的理念指导自己的日常教学,让不同学生顺利掌握数学知识。

其次,不断学习科学的教学技巧和方法。面对急速变化的时代,教师需要通过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理念、新方法来提升自己,从而设计出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活动,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

最后,掌握信息化教学手段。在信息化时代,学生的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学生走进课堂之前,他们往往通过互联网了解了形形色色的事物,课堂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渠道。为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教师还应学习先进的信息化教学手段,掌握通过网络跟学生和家长沟通、交流的方法,成为学生的榜样。

(二)加强研究,创新教学模式

《新课标》明确指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应使不同学生在接受数学学习后实现个性化发展,逐步形成适应终身发展需要的核心素养[1]。研究表明,一堂好课应该做到以下四点:一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积极性;二是能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三是能够让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利用观察、猜测、实验、计算、推理、验证、数据分析、直观想象等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四是能够获得有效的教学反馈。基于上述情况,桂林市平乐县教育局创设了以数学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帮助教师解决课堂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对课堂不感兴趣的问题。

(三)优化教研,促进教师成长

为促进年轻教师快速成长、解决年长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桂林市平乐县教育局还设计了“一核两翼三线五环节”的教研模式。其中“一核”指的是“立德树人 素养立意 导向教学”;“两翼”指的是“团队共研,专家引领”的学习共同体;“三线”指的是“教研员组织实施线”“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线”“老年教师专业再成长线”;“五环节”指的是“活动设计、活动研磨、活动实施、活动扩展、总结运用”。其中,“三线五环节”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

图1 “三线五环节”流程图

桂林市平乐县年轻教师和年长教师的比例较高,不同学校教师之间的发展不平衡,故促使年轻教师尽快成长以及改善年长教师的职业倦怠等问题较为突出。为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日常教学的针对性与时效性,桂林市平乐县教育局开展了多种教研活动,鼓励教师组成教研团队,共同研究教研问题,并聘请专家为教师的教学情况把脉,让教师得到科学的教学建议。除此之外,桂林市平乐县教育局组织全县数学教师对同一主题(或课例、课型、问题)进行多形式、多层次、多维度的研讨,让年长教师进行现场示范、现场反思,年轻教师现场观摩、自我诊断并现场变课、抽签模拟。这样的教研活动促进了年轻教师的专业成长,也解决了年长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

四、成果分析

在组织和开展上述教学活动后,桂林市平乐县的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

(一)教研形式多元化

实施“一核两翼三线五环节”教研模式后,教师参与教研的形式更加多元,由原来的单一教研向协同教研转变,由原来的实体教研向线上和线下混合教研转变,校与校之间的交流更加丰富,而且新老教师都能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年轻教师的业务水平提高了,年长教师也能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年轻教师、年长教师的问题都得到了解决。

(二)教师教学能力不断提高

除了持续学习,桂林市平乐县的教师还积极参加各种教学成果展示及论文评比活动,并积极申报课题。其中桂林市平乐县教师的教学成果《教师发展的同课深研“纵横联动·赛研双驱”共同体的探索与实践》获广西基础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数形互补.动静共生:农村初中数学“动态生成”课堂教学的20年探索与实践》在桂林市教学成果评比中获一等奖,《让每一个农村孩子都得到发展—薄弱乡镇初中差异教学的八年实践探索》在桂林市教学成果评比中获二等奖。2021年和2022年,桂林市平乐县教师在各类论文评比中获奖的论文总共45篇,申报校级以上课题的研究共19个。

(三)学生监测卷中五个能力维度水平不断增强

2023年5月,桂林市平乐县向300名学生发放调查问卷300份,回收289份,调查内容主要是监测卷中的5个维度的能力水平测试,调查结果如表3所示。

从以上调查数据来看,桂林市平乐县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空间想象力、数据分析能力、推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的差异逐步缩小,各项能力处于待提高水平的人数减少、良好和优秀水平的人数逐渐增加。

结语

总之,通过近三年的实践探索,桂林市平乐县教师初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目前仍有部分教师成长比较慢,一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学习时仍面对较大困难。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桂林市平乐县的教育工作者仍需要继续努力,找到让每一位教师和学生发展的有效方法,争取人人都能在数学学科上有所收获。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