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游戏教学中生活材料的应用
作者: 朱华琴【摘要】为了提高幼儿的生活认知能力,教师会在日常教学中融入生活材料。在开展游戏教学时,教师应使用生活材料组织幼儿进行游戏活动,让幼儿更好地感知与应用生活材料。在幼儿园游戏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生活材料创设游戏情境、制作游戏道具、开发游戏工具,助力幼儿提高生活认知能力,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游戏;游戏教学;生活材料;生活认知
作者简介:朱华琴(1976—),女,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钱江幼儿园。
游戏教学是以幼儿为核心、以游戏形式为载体的一种教学形式。游戏教学能够有效激活幼儿思维、促进幼儿思考、提高幼儿实践能力。生活材料作为幼儿园教学中常用的材料,能够丰富幼儿对生活的认知,培养幼儿的生活技能。在游戏教学中应用生活材料,可以充分发挥游戏教学的效用,同时加深幼儿对生活实际的认知。
一、幼儿园游戏教学中生活材料的应用优势
(一)易于获取,优廉兼备
在选择游戏时,教师应立足于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并重视游戏的难易程度,以确保游戏内容符合幼儿的成长阶段,发挥游戏教学的效用。在游戏教学中,为了让幼儿充分利用生活材料,教师应选择具有普遍性特征的生活材料,如易于采集、价格低廉、品质良好等。这样的生活材料,一方面可以搭配较为简单的游戏活动,减少教师运用生活材料设计游戏的压力,另一方面可以降低幼儿园活动整体资金的投入,充分发挥生活材料在幼儿教学中的价值。
(二)安全无毒,可塑性强
教师需要特别注重游戏教学的安全性,确保幼儿在游戏中的安全。因此,教师可以选择生活材料作为游戏教学的资源。一方面,生活材料是人们经常使用的材料,其安全性已经被验证,能够保证幼儿使用的安全;另一方面,生活材料大多是可回收的资源,具有可塑性强的优势,能够为幼儿提供再创作的机会。
(三)取自生活,灵活应用
生活材料来源于生活,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教师选用生活材料,可以增加游戏的教育功能,让幼儿有效了解生活的方方面面,提高幼儿的生活认知能力。同时,通过对生活材料的了解,幼儿可以逐渐积累生活常识、生活经验,并学会有效利用生活材料,促进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
二、幼儿园游戏教学中生活材料的应用策略
(一)借助生活材料创设游戏情境,营造活跃氛围
1.创设主题情境,培养幼儿积极情感
为了充分发挥生活材料在游戏教学中的作用,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主题情境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在主题情境中,幼儿积极参与游戏,同时进一步了解生活内容,增进对生活的情感认知。此外,教师应带领幼儿对生活材料进行创造性使用,让幼儿在游戏中产生身临其境之感[1]。
例如,教师以“神奇动物在哪里”为主题创设游戏情境,通过游戏教学让幼儿了解自然界中的动物,引导幼儿探索动物的生活习性、生存环境的知识。具体而言,教师带领幼儿利用生活材料,为小动物搭建生活场地,如草地、森林、山丘等。其中,选用的生活材料以硬纸板、废旧衣服、棉花为主,这些生活材料既可以用来布置山丘等质地较硬的环境,也能够布置草地、森林等质地较软的环境,从而让幼儿更好地感受自然的氛围。在完成布置主题情境后,教师可以让幼儿根据动物的生活习性、生存技能等特征,找到隐藏在不同环境中的小动物。这样,既可以加深幼儿对小动物生活习性与生存环境的认知和理解,也
能够切实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积极参与游戏教学。
可见,教师可以在主题游戏情境中融入生活材料,组织幼儿一起布置主题游戏需要的情境,而后引导幼儿根据情境内容和自身认知,探索与主题相关的知识,从而让幼儿进一步掌握主题内容,培养幼儿的积极情感。
2.创设创意情境,激发幼儿探索兴趣
游戏对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具有重要作用,在游戏教学中融入生活材料,能够促进幼儿生活认知能力的提高。基于此,教师可以创设创意情境,发挥生活材料的价值,有效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具体而言,在创意情境中,教师可以选择材质、造型、颜色具有一定共性的生活材料,从而有效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同时培养幼儿的对比思维,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提高[2]。
例如,教师创设“纸的大家庭”游戏教学,让幼儿明确游戏教学的目标,从而实现幼儿对游戏内容的目的性认知。幼儿能够通过本次游戏活动,学会熟练辨识生活中形态各异的纸张,同时初步了解纸的特性、用途等知识。为了使幼儿全身心投入游戏教学,教师对班级中的墙面进行了一次“大改变”。具体而言,教师收集生活中常见的纸张,对不同纸张进行不同形式的裁剪,制作出大小不一、材质不一的正方体,并将这些正方体固定在教室的墙面上。而后,教师组织幼儿开展游戏活动,让幼儿逐一触摸墙面上的正方体,体验不同纸张带来的不同触感。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尝试说出自己的感受,并猜测纸张的用途。
可见,在创意情境的游戏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生活中的元素作为教学材料,并对这些材料进行加工,而后让幼儿触摸、感知这些生活材料,猜测其材质、用途等。以此,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从游戏课堂中了解更多的生活知识,促进幼儿感知能力、思维能力等能力的提高。
(二)借助生活材料制作游戏道具,丰富游戏形式
1.一物多用,开发多样游戏
一物多用形式的游戏是指,在游戏教学中,教师选择单一的生活材料作为开展游戏的基础材料,同时教师组织幼儿对这一生活材料进行交流、分析、思考,进而开发出多种不同形式的游戏。教师应围绕弱结构性、强可塑性等材料特点来确定适用的游戏生活材料,以保证生活材料选择与应用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开发的多样游戏,可以锻炼幼儿的发散思维,让幼儿能够根据要求完成对“一物多用”的探索,从而有效强化幼儿的认知思维,深化幼儿对生活材料的多元认知[3]。
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围绕易拉罐进行探索,充分挖掘易拉罐的游戏功能。具体而言,教师围绕“如何实现对易拉罐的一物多用”引导幼儿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探索。第一,将易拉罐作为“啦啦舞游戏”的主要道具。在制作游戏道具时,教师指导幼儿在易拉罐中放入事先准备好的小石子,让易拉罐成为一个简易的发声装置,而后教师可以播放音乐,让幼儿跟随音乐的节奏晃动易拉罐,让易拉罐发出声音。此时,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学习“啦啦舞”,并引导幼儿在游戏中配合舞蹈和音乐晃动易拉罐。第二,利用易拉罐开展“打罐子游戏”。在该游戏中,需要幼儿蒙眼站在教室中间,教师把易拉罐分别放在教室的不同位置,经由其他幼儿间断性地敲击易拉罐,再由蒙眼幼儿猜测发出声音的易拉罐的位置,如此反复,让每一名幼儿都能够体验“听音辨位”的过程。
可见,一物多用的形式既丰富了幼儿的游戏体验,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让幼儿的综合应用能力得到切实锻炼。此外,教师可为幼儿提供一定的时间与空间,让幼儿自主探索不同的游戏形式,进一步增强幼儿的游戏体验。
2.多物一用,提高游戏成效
多物一用形式的游戏是指,在游戏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形式多样的生活材料,并组织幼儿对这些生活材料进行针对性应用。当下,多物一用的游戏形式已经被广泛运用于游戏教学中,且具有显著成效。在常见的艺术类游戏或搭建类游戏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物一用的游戏形式,在增强幼儿游戏体验的同时,让幼儿领悟不同材料在同一游戏中发挥的效用。此外,通过应用多种生活材料,幼儿能够丰富对实际生活的认知。
例如,在开展游戏教学时,教师将多物一用与艺术类内容相结合,设计相应的艺术类游戏活动,如开展“没有笔的画”的游戏教学。在该游戏活动中,教师可以为幼儿准备大量的生活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创作画作。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植物类的生活材料,如玉米须、大叶蔬菜等,也可以准备玩具类的生活材料,如塑料积木、带图案的气球等,还可以准备衣物制品类的生活材料,如各种材质的布条等。在创作画作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幼儿进行针对性指导,帮助幼儿完成自己的画作。在此过程中,幼儿能够充分感受到游戏课堂的乐趣,并在创作中锻炼自己的整体思维、创意思维、动手能力、想象能力等,从而实现自身素养的全面提高。
可见,教师借助多样的生活材料开展多物一用的游戏活动,能够让幼儿自主思考材料的应用,进行个性化实践操作,从而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将生活材料开发成游戏工具,提高幼儿能力
1.将生活材料作为认知工具,丰富幼儿的生活常识
在游戏教学中,将生活材料作为认知工具,能够切实帮助幼儿掌握生活常识。在开展游戏教学时,教师应立足于幼儿的认知水平,选择能够帮助幼儿认知生活、适应生活的材料,并将其合理融入课程游戏中。在游戏中,幼儿能够逐渐掌握生活材料的实际用途,有效把握生活常识,同时逐渐提高生活能力[4]。
例如,教师开展“寻物骑兵”游戏教学,通过此次游戏活动带领幼儿了解玻璃、陶瓷、塑料、金属、木制品等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在开展游戏教学前,教师需要针对上述生活材料进行充足准备,以碗为例,教师可以按照各种材质准备大小相近、形状相似的碗。在进行游戏教学时,教师需要向幼儿说明游戏规则:当教师发出游戏开始的指令后,幼儿需要将游戏材料放到指定位置,这样即可获得相应积分,放置错误不积分。在游戏初期,教师可以适当降低难度,如教师可以发出“将金属材质的碗放在讲桌上”的指令。在幼儿逐渐熟悉游戏规则与流程后,教师可以适当提高游戏难度,如教师可以发出“从这些碗中找出塑料碗,并放在班级中有塑料物品的位置”的指令。针对这一指令,幼儿需要经历两次思考,第一次是找到塑料碗,第二次是将碗放置在正确位置,这对幼儿来讲有一定的难度。如此,幼儿能够逐渐认识不同材质的碗,了解不同材质的碗可以应用的场合。
可见,将生活材料作为认知工具能够让幼儿充分接触并了解生活中各种常见的材料,丰富幼儿对生活常识的认知,帮助幼儿积累生活经验。
2.将生活材料作为实践工具,增强幼儿的应用意识
在游戏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生活材料作为实践工具,让幼儿应用可操作性强的生活材料进行实践活动。教师通过这样的游戏教学过程,引导幼儿学会有效应用具有实践性的生活材料,从而锻炼幼儿的实际应用能力,切实培养幼儿的生活技能和应用意识。
以开展“小小家政”的游戏教学为例。开展游戏教学前,教师为幼儿准备家政工作中需要用到的生活材料,如拖把、扫帚、纸篓、清洁剂、水盆等。在实际游戏中,教师鼓励幼儿根据游戏场景,选择合适的工具来完成家政工作。比如,在清理游戏场景中的碎纸屑时,幼儿通过实际应用发现,使用拖把会让碎纸屑留在地面上;而使用扫帚,可以轻松地将碎纸屑清理干净。如此,幼儿意识到在清理类似碎纸屑这样的垃圾时,可以使用扫帚进行清理。同样地,教师可以继续邀请其他幼儿使用清洁剂、水桶、水盆等生活材料,开展家政工作的实践活动,从而让幼儿学会使用不同的工具清理各种垃圾。
可见,将生活材料转变为日常生活中需要使用的工具,能够让幼儿学会应用实践工具,促进幼儿应用意识的提高。
结语
综上所述,在幼儿园的游戏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对生活材料的应用,开展游戏教学活动。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将生活材料分别融于游戏情境、游戏道具、游戏工具三部分内容中,以此营造活跃氛围、丰富游戏形式、提高幼儿能力。在游戏教学中应用生活材料时,教师应从幼儿的角度出发,选用适合幼儿的生活材料,让幼儿实现对生活材料的有效应用,进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贾新新.生活材料在幼儿园游戏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研究,2023(31):86-88.
[2]郭浩.幼儿园游戏教学中生活材料的应用研究[J].教师,2023(27):84-86.
[3]任苏闽.幼儿园游戏教学中生活材料的运用实践策略[J].天津教育,2023(17):126-128.
[4]黄佳.生活材料在幼儿园游戏教学中的具体运用探究[J].智力,2023(10):187-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