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红色文化资源嵌入幼儿园课程的价值、策略探索
作者: 刘堂平【摘要】在地红色文化资源可以展现当地有别于其他地区的革命传统和历史文化。在开展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时,幼儿园教师可以多使用在地红色文化资源,强化幼儿与红色文化资源的联系,引导幼儿在传承红色文化的同时形成家国情怀。文章分析了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实验幼儿园教师借助开展重点课题研究的机会,挖掘在地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并探索让在地红色文化资源有效嵌入幼儿园课程的实践成果。
【关键词】在地红色文化资源;红色教育课程;价值;实践
【基金项目】本文系淮安市中小学教学研究第15期重点课题“‘在地’红色文化资源嵌入幼儿园‘四润’课程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23JY04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刘堂平(1973—),女,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实验幼儿园。
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红色文化的载体,是中华民族主体性的重要精神标识,也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保护好、运用好红色资源,加强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1]。《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也指出,教师应“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保育教育结合,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保育教育全过程,注重从小做起、从点滴做起,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基”。
在地红色文化资源是幼儿方便触摸且能够重复感知的重要教育资源。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引导幼儿从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中汲取营养,并逐渐萌发家国情怀。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实验幼儿园(以下简称“幼儿园”)教师借助开展重点课题研究的机会,对淮安市的在地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收集、整理,然后立足幼儿发展水平和生活经验设计了一系列思想教育、品德养成类实践活动,丰富了幼儿园德育课程的内容,延伸了育人空间,取得了一定成效。文章从幼儿园教师的探索、实践成果出发,讨论将在地红色文化资源嵌入幼儿园课程的价值、策略。
一、将在地红色文化资源嵌入幼儿园课程的价值分析
(一)引导幼儿传承红色文化
幼儿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大多是通过其与身边环境的互动形成的。在地红色文化资源是革命前辈留下的宝贵资源,同时与幼儿熟悉的生活环境有着密切关联,与幼儿的家人的成长环境也息息相关。而且许多红色故事早已深入人心。教师在利用在地红色文化资源组织教学活动时,幼儿很容易就会发现这些文化资源与自己的关联,从而产生学习和探究兴趣。由此,教师可以顺利地培养幼儿的爱国情感,引导幼儿传承红色文化。
(二)培养幼儿的健全人格
将在地红色文化资源嵌入幼儿园课程时,教师还可以组织有趣的社会实践活动,具体展现英雄人物身上乐于奉献、不畏艰苦、勇往直前、坚持不懈的精神品质,以幼儿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导他们理解这些精神品质的可贵之处,从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让他们愿意改掉以自我为中心、怕累、怕苦、胆小等毛病,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
(三)有利于教师的能力发展
因为在地红色文化资源具有较强的地域性,所以教师往往没有太多关于在地红色文化资源的可以参考借鉴的教学案例。这意味着教师在实施红色教育时,需要认真挖掘在地红色文化资源的思想内涵,寻找能够培养幼儿爱国情感的教学形式,设计有地气、有灵气、有活气的教育活动,并认真打磨、完善课程内容,以有效锻炼幼儿的合作能力、思考能力、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引导幼儿从小树立远大理想,扣好“第一粒扣子”。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课程建构水平和组织活动能力可以得到充分锻炼,教师对红色文化资源的认识也会加深[2]。
(四)丰富课程内容,促进教学品质提升
将在地红色文化资源嵌入幼儿园课程,会让幼儿园品德启蒙课程的内容更加丰富、有趣,幼儿可以更好地在教育活动中成长。与此同时,这样做也会凸显园所的办学特色,推动园所的文化建设,提升园所的教学品质,让红色文化扎根师生心中。
二、将在地红色文化资源嵌入幼儿园课程的准备工作
(一)建设课程资源库
1.整合在地红色文化资源
在地红色文化资源既包括重要旧址、遗址、遗迹、遗物、纪念设施或场所,也包括重要档案、文献、影像、照片资料、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文艺作品,以及具有代表性的其他资源。为了高效设计、组织教学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在地红色文化资源的优势,教师需要先科学整合在地红色文化资源。
在整合在地红色文化资源后,幼儿园教师设计了“在地红色文化资源地图”,标出与在地红色文化资源有关的革命故事和革命人物,并附上讲解这些革命故事和革命人物的音频的二维码,供其他教师、家长和幼儿倾听本地红色故事、感受本地红色文化。迄今为止,幼儿园教师已经在“在地红色文化资源地图”上添加了岔河淮宝老区革命烈士陵园、洪泽烈士陵园、共和绍武陵园、东双沟青云革命烈士陵园等十四个在地红色文化资源的信息,以便幼儿了解江苏淮安市的红色文化。
2.挖掘在地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
在地红色文化资源包含一个地区人民的生活印记,与幼儿身边的人、事、物有关,容易引发幼儿的探究兴趣。把在地红色文化嵌入幼儿园课程,给幼儿提供充分体验和感悟的机会,而不是直接向幼儿灌输红色经典,可以充分发挥红色教育的作用,取得良好的育人效果[3]。通过走访、梳理和整合,形成“在地红色文化资源地图”后,幼儿园教师还着力挖掘在地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以充分发挥在地红色文化资源的优势。为此,幼儿园教师着重分析了彭雪枫在岔河创建和培养新四军骑兵团的故事,整理了纪录片《骑兵团在岔河》的精彩片段,以帮助幼儿理解革命先辈敢于创新、不畏艰险的精神品质。教师也整理了被誉为“魏老虎”的人民英雄魏其虎的故事,明确了如何巧妙地向幼儿讲述魏其虎机智勇敢地抵抗日伪军下乡抢粮的故事,以便幼儿感受革命先辈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精神品质。除此之外,教师还整理了西顺河二十六烈士的故事、李绍武烈士的故事、罗炳辉司令在淮南抗日根据地的故事。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借助这些故事让幼儿沉浸在红色文化中,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树立远大理想。
(二)寻找渗透红色基因的途径
1.在绘本教学中渗透红色基因
绘本是幼儿学习知识的常用媒介,也是幼儿喜爱的图书形式。在设计红色教育课程时,幼儿园教师打造了“红色书吧”,放置《红船,红船》《我爱五星红旗》等绘本,鼓励幼儿从绘本中了解革命英雄的事迹。
2.在一日活动中渗透红色基因
让幼儿通过亲身体验产生敬佩革命英雄的情感,感悟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可以更充分地发挥在地红色文化资源固本培元、铸魂育人的作用[4]。幼儿园教师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在多个主题活动区域投放了红色材料,引导幼儿在实践活动中了解革命故事、革命英雄,通过亲身体验产生爱国之情。例如,幼儿园教师组织了小班区域活动“我来打坏蛋”,引导幼儿根据绘本《闪闪的红星》的故事分析潘东子的机智策略,以培养幼儿的动脑习惯,同时让幼儿产生敬佩潘东子等革命英雄的情感。又如,幼儿园教师组织了中班区域活动“抢渡大渡河”,让幼儿在钻、爬、跳、投的过程中体会革命先辈的艰辛,形成坚持不懈、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品质。
(三)分析幼儿园情况
为了有效嵌入在地红色文化资源,推动幼儿园特色品牌建设,教师在开发在地红色文化资源的过程中,还认真分析了幼儿园的具体情况及幼儿园周边的实践活动资源,确定了改变以往红色教育课程碎片化、浅层化、实践活动随机化等问题的措施。例如,教师设计了“大手拉小手”活动,带领幼儿走进当地的红色教育基地参与实践活动,让幼儿通过与环境的对话了解历史、深化认识,从而实现课程育人的目标。
三、根据在地红色文化资源设计的课程活动分析
(一)行走课程
为了激发幼儿对红色教育内容的兴趣,同时充分利用幼儿园周边红色文化资源来丰富幼儿的实践体验,幼儿园教师设计了行走课程,并在这一课程中积极地与幼儿互动,引导幼儿沉浸在红色文化环境中,思考自己与革命先辈的联系,从而逐步形成感激革命先辈的情感。
例如,教师设计了“探索革命征程—中国共产党在淮安”的行走课程,带领幼儿来到淮安市党史陈列馆,听讲解员讲述生动、有趣的革命故事,通过雕塑、油画、视频等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淮安市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和重要革命遗址,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淮安人民不懈奋斗并取得胜利的光辉历程。在这样的课程活动中,幼儿在红色资源丰富的环境中耳濡目染,很容易产生家园情怀以及感激革命先辈的情感。为了让幼儿更深入地体验革命先辈的艰辛,教师还带领幼儿到劳动基地学习插秧。在亲身体验翻土、选秧苗、测行距、种秧苗、灌水的艰辛后,幼儿认识到劳动的价值,意志得到了锻炼,精神也得到了升华。这也使得幼儿相信自己能够传承革命前辈的精神,并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
(二)项目学习活动
教师设计的红色教育活动应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推动幼儿健康成长。根据上述教育目标,幼儿园教师设计了项目学习活动,带领幼儿到周桥大塘遗址公园展开探究。周桥大塘是目前洪泽湖大堤保存最完整的石工墙。在公园里,教师特意带领幼儿轻轻抚摸石砖,仔细观察上面的图案和石砖的堆砌方式,然后提出“为什么昔日的石工要用错层的方式堆砌石砖”等问题。待幼儿把疑问带回幼儿园后,教师鼓励幼儿在建构区进行实践探索。幼儿尝试了无数次后发现,如果错层堆砌石砖搭成的石墙后面没有支撑物,那么石墙无法稳定地立起来。讨论过后,幼儿决定在石墙后增加支撑物。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进行反复尝试,仿造周桥大塘搭建了支撑物,终于让石墙顺利保持稳定了。尽管幼儿制作的周桥大塘仿制品相对粗糙,但是在这个项目学习活动中,幼儿不仅学到了知识,还锻炼了动手能力,初步形成坚持不懈、乐于动手和动脑的品质。
(三)体验式学习活动
红色教育还要尊重幼儿喜欢游戏的天性,让幼儿在开放、变化的环境中体会红色精神。为此,幼儿园教师设计了红色区域游戏、红色户外游戏、红色亲子游戏,引导幼儿真切感受家乡的红色文化,从而加深对红色文化的理解,从小树立传承红色文化的理想[5]。
例如,幼儿园教师设计了以“追寻红色记忆,畅玩红色游戏”为主题的体验式学习课程,课程包含“红色游园”“红色小剧场”“翻山越岭”“排雷大作战”“劳辛尝苦”“红色主题展”等游戏活动。在“红色游园”游戏活动中,幼儿需要把自己想对同学、家长和教师说的话写下来,然后用不同数量的鸡毛来标记自己对信件内容的重视程度,并送出“鸡毛信”。在“红色小剧场”游戏活动中,幼儿可以唱红歌、讲红色故事,体会革命先辈的情感。在“翻山越岭”游戏活动中,幼儿需要“重走长征路”,匍匐爬过重重关卡,最终“胜利会师”,通过这一活动,幼儿可以体会到革命先辈的英勇。在“排雷大作战”游戏活动中,幼儿需要两人一组玩游戏,依次将桌面上的纸杯翻过来,找到藏在个别纸杯下的炸弹玩具,并将炸弹玩具小小翼翼地放进篮子里,然后将纸杯原样放回,在游戏时间结束时,找到最多炸弹玩具的幼儿获胜。在“劳辛尝苦”游戏活动中,幼儿需要跟教师一起制作并品尝革命时期的食物,如窝窝头、野菜粥、粗粮饭等,由此体会革命时期生活的艰苦。
结语
将在地红色文化资源嵌入幼儿园课程可以强化幼儿与红色文化资源的联系,有效培养幼儿的爱国精神,推动幼儿形成健全人格。与此同时,这样做也有利于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升、幼儿园的教学质量提升。为了用好在地红色文化资源,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教师需要认真整合在地红色文化资源,寻找合适的教育路径,并不断优化、调整教学方法,让幼儿在高质量的红色教育课程中学习、成长。
【参考文献】
[1]徐子敏.把红色资源更好融入学校课堂[J].群众,2024(11):13-14.
[2]赵小军.教育会诊,助力大思政课建设:以苏州工业园区第一中学红色教育课程建设为例[J].江苏教育研究,2024(1):75-79.
[3]吴清桂.基于赣南红色文化的初中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D].赣州:赣南师范大学,2022.
[4]朱小玲.四川红色文化资源及其利用研究[D].绵阳:西南科技大学,2018.
[5]刘传禹.本土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对策研究:以洪湖红色文化资源为例[D].武汉:湖北大学,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