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高中阅读教学实践探新

作者: 徐丹

【摘要】在英语学习活动中,学生可以运用所学语言知识理解与表达意义,培养文化意识,发展多元思维,形成学习能力。为了切实发挥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作用,教师应当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开展教学,围绕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设计一系列活动和任务,引导学生思考、实践,从而逐步发展思维、提升能力。文章以译林版高中英语必修第三册Unit 1的语篇“The Amazon rainforest: a natural treasure”的教学为例,介绍按照分析教材、创设情境、设计活动和任务、进行评价的顺序开展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英语学习活动观;阅读教学;高中英语

作者简介:徐丹(1978—),女,江苏省兴化中学。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标》)指出,英语课程内容是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包含六个要素: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除此之外,《课标》明确,所有的语言学习活动都应该在一定的主题语境下进行,即教师应引导学生围绕某一具体的主题语境,基于不同类型的语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语言技能获取、梳理、整合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同时尝试运用所学语言创造性地表达个人意图、观点和态度,并通过运用各种学习策略,提高理解和表达的效果。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教师需要遵循《课标》的建议,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开展英语教学,使核心素养培养真正落地,使课堂从“学科教学”转向“学科育人”。

一、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内涵

(一)基本特点

英语学习活动观是一种组织和实施英语教学的理念和方式。就教学思路而言,英语学习活动观强调教师应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迁移中创新,促进学生在语言、文化、思维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的融合发展;就教学手段而言,英语学习活动观提倡教师采用一系列相互关联、循序渐进的活动来组织英语课堂教学,而且这一系列活动都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参与其中的,由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三大类构成。高洪德认为英语学习活动可以成为英语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之间的桥梁,并且总结了英语学习活动观的以下三个基本特点[1]。

1.学习活动目标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发展

教师设计学习活动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还包括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切实推动学生健康成长。在英语学习活动中,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写作、口头交流等方式锻炼语言能力、学习能力,同时逐步提升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

2.重视课程内容的整合性学习

在英语学习活动中,学生需要围绕一个中心或核心问题进行深入探究。这样的学习模式有助于学生理解阅读文章的主要内容、行文结构和语言特点,扎实掌握相关语言知识和技能,建立完善的知识框架。

3.有体现外语学习特点的认知和运用维度

英语学习活动观鼓励教师设计多样化的学习活动,以帮助学生发展认知能力和表达能力。在英语学习活动中,学生还可以通过口头表达活动和书面表达活动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通过完成任务或参与项目式学习活动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具体内涵

英语学习活动观是宏观的学习路径,而非具体的活动形式。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开展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确定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和教学任务。教师设计的语篇研读活动应引导学生对文章结构、主旨进行分析和讨论;教师设计的口头表达活动和书面表达活动应鼓励学生进行口头表达或写文章;教师设计的项目式学习活动应引导学生根据具体任务或项目展开探究;教师设计的评价反馈活动应包含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估和反馈,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教师设计的课外阅读活动则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阅读,让学生在拓宽知识面的同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2]。

二、依据英语学习活动观设计教学活动

结合英语学习活动观的相关要求以及自身实践经验,笔者确定了以学生为中心设计英语阅读教学活动的四个步骤。通过这样的一系列活动,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有效掌握英语知识与技能、提高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一)分析教材

在设计教学活动之前,教师需要深入分析教材,明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分析教材时,教师需标出教学的重难点以及关键知识点,并由此确定教学目标和大致的教学方向。此后,教师还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教学方向进行适当调整、优化,以确保教学活动更加有针对性,更符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展需求。

(二)创设情境

在明确教学内容后,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情境。教师设计的教学情境应该与学生的真实生活紧密相关,而且应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让学生主动在情境中使用英语表达、交流。

(三)设计活动和任务

设计英语学习活动和学习任务是教师在教学前最重要的准备工作之一。在设计英语学习活动和学习任务时,教师需要基于此前确定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情境确定合适的活动形式,以确保学生感觉学习过程有挑战性、现实性,并且可以从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当然,教师设计的学习任务还应有明确、具体的要求,以帮助学生按照要求顺利完成任务。除此之外,教师设计英语学习活动和学习任务时也应当尊重学生之间的能力差异,让全体学生在英语学习活动中获得进步。

(四)进行评价

在学生参与英语学习活动之后,教师需要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学习成果,分析学生的进步之处和下一步学习需求。教师反馈评价意见时,既可以给予口头意见,也可以出示一份书面的评价报告。除了及时跟学生反馈评价意见,教师还需要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使后续英语学习活动更加符合学生的需求,从而顺利帮助学生扎实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科核心素养。

三、教学案例分析

本文以围绕译林版高中英语必修第三册Unit 1“Nature in the balance”的语篇“The Amazon rainforest:a natural treasure”设计的阅读教学活动为例,具体阐述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开展教学的策略。

(一)教学内容分析

1. What—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意义

“The Amazon rainforest: a natural treasure”这篇文章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介绍亚马逊雨林的独特性和重要性:文章通过描述亚马逊雨林的壮观景象和丰富多样的生态资源,说明亚马逊雨林的独一无二及其在全球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地位。

(2)阐述亚马逊雨林的生态价值:文章具体说明了亚马逊雨林在调节气候、保护物种多样性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3)人类活动对亚马逊雨林的影响:文章指出人类活动(包括砍伐森林、开垦土地等)是导致亚马逊雨林被破坏的主要原因,这些活动使得雨林面积减少,并增加了物种灭绝的风险。

(4)呼吁保护亚马逊雨林:基于上述分析,文章呼吁人们采取措施保护亚马逊雨林这一宝贵的自然资源,并强调了亚马逊雨林的不可替代性。

2. How—修辞手法和行文结构

“The Amazon rainforest: a natural treasure”这篇文章逻辑清晰,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具有较好的表达效果。例如,文章将亚马逊雨林形象地比作“充满活力的绿色海洋”,以便读者理解亚马逊雨林的生态结构。又如,文章在最后通过反问句“can we afford to damage the ‘lungs of the planet’?”,引发读者对环境保护的思考。

3. Why—作者意图

作者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示亚马逊雨林的独特性和亚马逊雨林作为地球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的地位,以及亚马逊雨林对全球气候和全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影响,旨在让读者深刻认识到亚马逊雨林的珍贵性,从而愿意采取行动来保护这一宝贵的自然资源。

(二)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考虑到学生大多听说过亚马逊雨林,但对亚马逊雨林的具体情况不太熟悉,因此教师设计了观看有关亚马逊雨林的纪录片的活动,并针对纪录片内容提出问题“What do you know from the video?”“How do you feel when you watch the video?”,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这样的互动不仅能够深化学生对亚马逊雨林的认识,还能锻炼他们的英语听说能力和跨文化理解能力。

通过播放纪录片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后,教师还和学生分享了关于亚马逊雨林的地理知识、生物知识,比如热带雨林的特点和居住在亚马逊雨林的动植物等,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做铺垫。

2.回到文本学习

在学生熟悉亚马逊雨林后,教师带领学生阅读“The Amazon rainforest: a natural treasure”这篇文章,并通过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章内容。教师在学生通读全文后,布置了以下学习任务:(1)总结文章各段落分别介绍了亚马逊雨林的哪方面特点;(2)分析文章采用的修辞手法,思考文章最后的反问句的作用;(3)画一张思维导图,生动、直观地展示亚马逊雨林的功能和特点;(4)根据文章内容,画出亚马逊雨林存在的几条食物链。

在这个阶段,教师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细读文本、厘清文章结构、讨论文章具体内容。为了帮助学生整合文章中的信息,教师鼓励他们制作思维导图、画出食物链,利用图形工具梳理文章中的关键信息,从而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这样的英语学习活动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整合信息能力、分析能力,也会推动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迁移

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开展教学时,教师也十分注重通过迁移创新类活动来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了让学生沉浸在具体的场景中运用刚学到的英语知识进行交流、尝试解决问题,教师播放了模拟亚马逊雨林被破坏的结果的动画片,并提出问题“Why can't we damage the rainforest?”“How can we protect the rainforest?”,要求学生结合动画片和“The Amazon rainforest: a natural treasure”的内容,在小组内讨论亚马逊雨林被破坏可能产生的种种后果,以及人们可以采取的保护亚马逊雨林的措施。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会反复使用自己从动画片、阅读文章中学到的英语知识,梳理、总结人们可以采取的措施。这会让他们对相关话题有更深入的理解。

(三)评价

1.参与度和积极性

学生在整个英语学习活动中均有较高的参与度和积极性。无论是在观看纪录片、讨论问题时,还是在绘制思维导图和食物链时,学生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热情,展现出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2.知识与技能掌握

通过此次活动,学生对亚马逊雨林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还提高了阅读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除此之外,在绘制思维导图和食物链的过程中,学生整合了文本信息,加深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3.创新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

在迁移环节中,学生认真地讨论了保护亚马逊雨林的措施,展现了自己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4.总体评价

总的来说,学生在这次英语学习活动中表现出色。他们不仅增长了知识、掌握了技能,还展现出了良好的学习态度和精神风貌。因此,教师应当在未来的教学中继续设计此类活动,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

结语

高中英语课堂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融合统一的特点,教师不仅需要通过英语教学传授知识与技能,还要达成育人目标。在英语阅读教学课堂上,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实施“素养本位”的英语教学。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要重视英语课程内容的文化内涵,注重通过英语学习活动启发学生,引导学生不断进行深入探究,让学生由此顺利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为未来的生活和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高洪德.英语学习活动观的理念与实践探讨[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8,41(4):1-6.

[2]葛炳芳,印佳欢.英语学习活动观的阅读课堂教学实践[J].课程·教材·教法,2020,40(6):102-108.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