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大班陶艺活动的组织策略
作者: 涂海韵【摘要】有趣、有效的陶艺活动在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有着浓厚的陶瓷文化氛围,在陶瓷文化的熏陶下,德化县幼儿园可以组织幼儿开展一些趣味盎然、富有成效的陶艺活动,以此更好地发挥陶艺活动在促进幼儿核心素养发展方面的作用。教师可以采取引导幼儿“赏瓷”,鼓励幼儿“做瓷”,指导幼儿“话瓷”等策略,创新幼儿陶艺活动的形式,丰富幼儿陶艺活动的内容,以提升幼儿陶艺活动的实效。
【关键词】幼儿园大班;陶艺活动;组织策略
【基金项目】本文系泉州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第一批)课题“陶艺园本化课程开发与实施”(立项编号:QG1451-361)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涂海韵(1992—),女,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实验幼儿园。
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被誉为“世界陶瓷艺术之都”。在这里,陶瓷文化源远流长。在陶瓷文化的熏陶下,幼儿园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陶艺活动,并取得了显著成效。陶艺活动不仅丰富了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内容,还对促进幼儿审美鉴赏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核心素养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1]。在组织幼儿开展陶艺活动时,教师应该基于幼儿的发展需求、年龄特征、兴趣爱好等,丰富陶艺活动的内容,合理创新陶艺活动的形式,全面提升陶艺活动的实效。为了更好地发挥陶艺活动在促进幼儿核心素养发展方面的作用,教师应该采取有效的组织策略,如引导幼儿“赏瓷”,鼓励幼儿“做瓷”,指导幼儿“话瓷”等。
一、引导幼儿“赏瓷”
德化陶瓷兼具造型之美、颜色之美、装饰之美[2]。引导幼儿鉴赏德化陶瓷的各种美,能够让他们获得美的体验,产生美的感受,提升审美能力等。因此,赏瓷器之造型、颜色、装饰,是幼儿园赏瓷活动的基本内容。
(一)赏瓷器之造型
德化陶瓷造型逼真、精致、唯美。但是,幼儿的认知水平有限,他们对家乡陶瓷造型之美的认识并不清晰。鉴于此,教师可以通过巧妙地指导、点拨幼儿,让幼儿清晰、准确、直观地认识与了解德化陶瓷的造型之美,增强幼儿的审美体验感,发展幼儿的审美能力。
例如,在一次大班陶艺活动中,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幼儿呈现了一些姿态各异、种类不同的陶瓷花瓶,有圆口方身的、方口圆身的、圆口圆身的、方口方身的……花瓶上面还有形象生动的图案、有趣的装饰等。这些瓷器作品造型生动、形象逼真,深深地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在鉴赏这些瓷器作品的过程中,幼儿不仅领略了瓷器作品的造型之美,还对瓷器作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上面的案例中,教师依托信息技术手段,将瓷器作品的造型之美清晰直观地呈现在幼儿面前,加深了幼儿对瓷器作品造型之美的感受,促进了幼儿审美能力的发展。
(二)赏瓷器之颜色
瓷器作品鲜艳的颜色既能表现作品主题,又能彰显作品之美。对于鲜艳、活泼、亮丽的颜色,幼儿有着浓厚的兴趣。基于幼儿的这种兴趣,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聚焦瓷器作品的颜色,在观察、对比、分析中感知陶瓷作品的颜色之美。
例如,在组织大班幼儿观赏瓷器作品的颜色时,教师先鼓励幼儿大胆说出瓷器作品中有哪些颜色。因为大班幼儿已经具备辨识颜色的能力,所以这项任务对他们而言难度并不大。接着,教师为幼儿展示了一个颜色丰富的瓷花瓶,鼓励幼儿进一步分析瓷花瓶的颜色,引导幼儿思考瓷花瓶的瓶身上为什么会有红色,瓶口的装饰花朵为什么是金色的……幼儿说出的答案并不一致,但是每一个答案都是他们大胆联想、细致思考的结果。
在上面的案例中,教师引导幼儿鉴赏瓷花瓶作品的颜色,不仅能让幼儿更为清晰地感知瓷器的色彩之美,还能循序渐进地培养幼儿的想象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等。
(三)赏瓷器之装饰
具有生动有趣的装饰是德化瓷器的一个显著特征。紧扣瓷器主题的各种装饰不仅升华了主题,还增加了瓷器的魅力。因此,在指导幼儿欣赏瓷器作品时,教师应该引导他们欣赏瓷器作品的装饰。在此过程中,幼儿不仅可以更为真切地感知瓷器作品的装饰之美,还可以发展自身的审美能力。
例如,教师展示了一个德化瓷花瓶,瓷花瓶的口部、底部等有各种各样的装饰,瓷花瓶口部有一个龙头,龙的姿态形象逼真……从整体上看,这个瓷花瓶因其独特的装饰而变得更加精致,更具观赏性。在引导大班幼儿赏析德化瓷花瓶时,教师让幼儿聚焦瓷花瓶上的装饰,让幼儿理解瓷器纹饰蕴含的寓意,感知瓷器的装饰之美。
由此可见,组织幼儿观赏瓷器上的装饰,可以让幼儿更真切、全面地感知瓷器的装饰之美,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二、鼓励幼儿“做瓷”
活泼好动是幼儿的天性。在开展幼儿陶艺活动时,教师应鼓励幼儿释放天性,让幼儿利用手中的陶泥,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制作各种各样的陶艺作品[3]。教师要指导幼儿选择陶艺主题、学习陶艺技能以及创作陶艺作品等。
(一)选择陶艺主题
为了体现幼儿在陶艺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应该充分放权,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想法,自主选择陶艺作品的主题。因为陶艺作品的主题是幼儿自主选择的,所以他们参加陶艺活动的积极性更高、兴趣更浓。同时,陶艺活动在促进幼儿想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发展方面的作用也愈发凸显。
例如,在开展大班陶艺活动时,教师仅仅为幼儿提供了各种陶艺材料,并没有明确陶艺的主题,而是鼓励他们自主选择陶艺主题。有些幼儿喜欢小花朵,想要以小花朵为陶艺主题;有些幼儿喜欢大熊猫,想要以大熊猫为陶艺主题;有些幼儿喜欢喜鹊,想要以喜鹊为陶艺主题……面对幼儿自主选择的各种陶艺主题,教师给予肯定,并鼓励他们围绕陶艺主题,进一步探究创作陶艺作品的方法。除此之外,在幼儿自主选择陶艺作品主题的过程中,教师渗透了一些德育教育内容,如大熊猫是我们的国宝,我们应该保护大熊猫;小花、小草能够美化环境,净化空气,我们应该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等等。
(二)掌握陶艺技能
制作陶艺作品需要用水和泥,将泥条搓成长条,将泥条压扁,将泥条搓圆,用泥条围成圈……这些都是陶艺技能。熟练掌握这些陶艺技能是幼儿创作陶艺作品的先决条件。因此,幼儿教师应该耐心细致地指导幼儿这些陶艺技能,为他们进一步创作陶艺作品奠定基础。
教师可以对陶艺技能进行分类,将其分为揉、搓、压、圈几个方面,之后以游戏的形式组织幼儿逐一训练这些陶艺技能。在指导幼儿各种陶艺技能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基于幼儿的认知水平,精心创编一些陶艺童谣、儿歌。这样,幼儿可以一边唱陶艺童谣、儿歌,一边参与陶艺技能训练游戏,在游戏中逐渐掌握各种陶艺技能。当幼儿在学习某种技能时遇到困难,教师可以做示范,以此让幼儿解决困难,牢固地掌握陶艺技能。
(三)创作陶艺作品
创作陶艺作品的过程就是幼儿尽情玩陶泥的过程。幼儿已经自主选择了陶艺主题,基本掌握了陶艺技能,所以在创作陶艺作品的过程中,幼儿的兴趣特别浓厚。同样,当幼儿创作陶艺作品的时候,教师应该持续关注、密切观察幼儿,一旦幼儿遇到困难,教师应该及时介入,并予以指导。
例如,在创作陶艺作品时,一名幼儿想要创作一个花瓶,并把它送给喜欢插花的妈妈。但在用泥条制作花瓶的瓶口时,这名幼儿努力尝试了好多次,却始终无法做出一个理想的圆形瓶口。鉴于此,教师及时介入,对该幼儿进行了示范指导。教师找了一个圆形的瓶盖,将泥条缠绕在圆形瓶盖周围,这样,一个圆形瓶口就做好了。在教师的示范指导下,这名幼儿豁然开朗,模仿教师在一个圆形瓶盖的周围缠绕了一些泥条,做出了一个圆形瓶口。在创作陶艺作品的过程中,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都得到了发展与提升。
三、指导幼儿“话瓷”
围绕陶艺作品,教师还可以组织幼儿开展内容丰富的口语交际训练活动,以此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和高尚品质等[4]。教师可以让幼儿围绕陶艺作品,畅所欲言,用陶艺编织梦想、展现生活以及排演剧本等。
(一)用陶艺编织梦想
梦想是幼儿前进的动力、努力的方向。让每一名幼儿孕育梦想、放飞梦想,是幼儿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开展陶艺活动时,教师可以有的放矢地指导幼儿用陶艺作品编织梦想,并围绕陶艺作品,畅谈自己的梦想,以此渗透理想信念教育。
例如,一名幼儿长大了想要当一名宇航员翱翔太空。于是,他在瓷花瓶上巧妙地添加了宇宙飞船装饰。在“话瓷”环节,教师鼓励该幼儿围绕自己的陶艺作品,畅谈人生梦想。在教师的鼓励下,这名幼儿打开了话匣子,一边憧憬着自己的未来,一边深情地描述自己的梦想。有的幼儿想要成为保家卫国的战士,还有的幼儿想要成为教师……以陶艺作品为纽带,每一名幼儿都讲述了自己的人生梦想。
在幼儿用陶艺作品编织梦想的过程中,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与提升。更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教师渗透了理想信念教育,在每一名幼儿的心中种下了一颗理想信念的种子。
(二)用陶艺展现生活
以陶艺活动为抓手,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细致入微地观察生活、了解生活以及展现生活,以此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激发幼儿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为了让幼儿借助陶艺作品展现多姿多彩的现实生活,教师应该在活动中少一些干预,多一些启迪。
例如,在选择陶艺作品的主题时,教师可以启迪幼儿聚焦多姿多彩的现实生活,选择自己喜爱的陶艺作品主题。一些幼儿特别喜欢动物园,并且产生了大胆的想法,想要在瓷花瓶上增加一些小动物的装饰。于是,教师鼓励这些幼儿组建一个小组,开展合作,共同努力,一起创作一个场景逼真、动物造型形象的瓷花瓶。还有一些幼儿特别喜欢植物园里的花草,于是教师鼓励他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齐心协力,共同创作一个百花争艳的微型瓷花瓶。
实践证明,幼儿教师以陶艺活动为载体,组织幼儿展现多姿多彩的现实生活,能够培养幼儿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并由此激发幼儿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三)用陶艺排演剧本
爱表演是幼儿的天性。在开展幼儿园陶艺活动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幼儿用陶艺作品排演剧本。在此过程中,幼儿需要围绕剧本内容创作人物角色、剧本情景等的陶艺作品。同时,在完成陶艺作品的创作后,幼儿还需要利用这些陶艺作品排演剧本,以此发展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一些幼儿特别喜欢“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故事。围绕该故事,这些幼儿制作了各种各样的陶艺作品,有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人物形象,有小木屋,有森林,有老巫婆,还有毒苹果……接着,幼儿利用这些惟妙惟肖的陶艺作品排演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的剧本。在表演过程中,幼儿根据情景挪动人物角色和周围场景等。在指导幼儿利用陶艺作品排演剧本的基础上,教师还组织他们在全班范围内进行展演。
很显然,教师组织幼儿利用陶艺作品排演情景剧,不仅丰富了幼儿陶艺活动的内容,还创新了幼儿陶艺活动的形式,极大地调动了幼儿参加陶艺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了幼儿陶艺活动的实效性。
结语
总而言之,在陶瓷文化的熏陶下,教师可以有序开展一些陶艺活动,让幼儿在玩陶泥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动手操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等,同时让幼儿的一日活动因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陶艺活动而变得更加精彩纷呈,让幼儿的核心素养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育玲.大班泥塑活动游戏化的实践与探究[J].亚太教育,2022(13):89-92.
[2]邓怡.民间泥塑资源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实践研究[D].喀什:喀什大学,2022.
[3]郭一丁.幼儿园泥塑类主题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淮滨泥叫吹为例[D].信阳:信阳师范学院,2021.
[4]施又丹.幼儿园泥工活动幼儿创造性表现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