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小组合作模式,促进初中化学学困生的转化

作者: 郭永山

【摘要】学困生一直是教师关注的重点,如何提升学困生的化学学习积极性与自信心,培养学困生的化学核心素养,促进学困生的化学学习可持续发展,是当下初中化学教师关注的重点之一。文章从小组合作模式对转化初中化学学困生的作用入手,提出了以小组合作模式促进初中化学学困生有效转化的策略。

【关键词】小组合作模式;初中化学;学困生;转化策略

作者简介:郭永山(1974—),男,江苏省海安市白甸镇初级中学。

如何转化学困生是每一位教师关注的重点。素质教育时代的到来对教育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中化学教师要认识到学困生转化的重要性,关注学困生的学习情况,及时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提供帮助。教师可利用小组合作模式带动学困生参与到化学学习活动中,有效转化学困生。

一、小组合作模式对转化初中化学学困生的作用

在助力初中化学学困生转化的过程中,小组合作模式起到了重要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初中化学中,从微观角度探索物质变化的本质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一部分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困难,学习兴趣不高。但是在小组合作模式下,其他学生能带动学困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在合作学习的氛围中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进而持续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2.缓解学困生参与课堂活动时的焦虑感。学困生一旦在学习过程中遇到挫折,就容易产生焦虑感,丧失学习自信心。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有了学优生的带领和帮助,学困生的焦虑感和无助感能够有所缓

解[1]。

3.帮助学困生掌握学习方法。学困生的学习效果不好,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未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困生能够取长补短,优化学习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

4.充分发挥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育人功能。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困生会慢慢地融入集体中,在学优生的示范带领下,逐渐端正学习态度和人际交往态度,逐渐形成自己的阶段性和长期性学习目标,从而落实学科育人的目标。

二、小组合作模式在转化初中化学学困生上存在的问题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引入小组合作模式转化学困生有一定的作用,但依然存在形式化、组织效果差等问题,对转化效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一)形式化问题

一部分初中化学教师在采用小组合作模式时,只重形式而不重内容,未能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优势和作用,导致小组合作模式的应用存在盲目性与形式化的问题[2],学困生学习化学的畏难情绪不能得到有效缓解。

(二)组织效果差

虽然小组合作学习在实际应用中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问题讨论中,但是由于部分教师管理不当,部分学困生会在讨论过程中聊天或是做其他与课堂内容无关的事情,导致学习效果较差,难以为学困生的化学可持续学习提供可靠支持。

(三)问题设置不合理

小组合作学习最终指向的是让学生能通过小组合作,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让学困生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但是在小组合作模式的运用过程中,部分教师设置的问题不合理,难以让学困生主动投入问题讨论中,不利于学困生的学习与发展。

三、利用小组合作模式促进初中化学学困生转化的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初中化学教师要关注学困生,制订科学合理的转化教学方案,激发学困生的学习主动性,不断提升学困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一)科学指导,引导学困生有效参与课堂学习

小组合作教学的关键是分组,科学分配学习小组能够充分发挥学优生在小组内的指导作用。为提升合作学习质量,教师一定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好分组工作。

首先,教师要对学生的化学学习基础、兴趣、能力等进行综合了解;其次,学习小组的建立要科学合理,每个小组4到6人,由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即学优生、骨干生、学困生)共同组成,且每个小组的综合水平须基本持平;最后,每个小组需推选出一名小组长,小组长需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和组织能力,乐于与同伴分享学习经验。

在完成分组工作之后,就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要做好指导工作,确保小组合作的顺利开展,并进行分层指导,重点关注学困生在小组中的表现,给予他们展示自我的机会,予以积极的评价,让学困生乐于参与课堂学习。

比如,在教学统编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水的净化”这一课时,教师要先明确教学重点与难点。该课教学重点是了解沉淀、过滤、吸附等基本的净水方法;教学难点是合理设计净水实验的基本流程。

为了让学困生参与到实验活动中,在分完组后,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明矾净水实验的要点,要求每个小组通过交流讨论设计净水实验的流程,小组成员通过分工合作操作实验。

在教师的指导及组员的带领下,学困生能充分参与到实验活动中。对于率先完成实验的小组,教师要予以奖励,奖品可以是小块明矾,也可以是滤纸等。对于学困生,教师要肯定他们在小组合作中的作用,树立起学困生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进步与成就感。

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实施,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困生能够充分参与到教学实践中,进行能力和观念的转化。

(二)实验教学,凸显学困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为提高学困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教师可让学困生更多地参与到实验教学中,加强对他们的引导,凸显他们的课堂主体地位。

以统编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水的净化”这一课中的过滤实验教学为例,该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过滤的一般步骤和关键操作点,并能了解净化水的基本方法。在小组合作学习期间,教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留足自主操作的空间,但不能放任自流。

小组成员在进行实验操作时,教师可从旁指导,简单如将滤液沿着玻璃棒向漏斗中倾倒等步骤,可由学困生进行操作。针对较为复杂的步骤,教师可一边指导学困生,一边让其操作。通过亲自操作实验,学困生能够逐渐体会到化学实验的趣味性所在,逐渐加深对化学知识的认知。

(三)优化问题设置,创设学困生合作互助环境

在应用小组合作模式开展教学时,教师要由易到难地设计分层问题,针对学困生设计符合他们的、难易适中的问题,让学困生能在其他小组成员的帮扶下,不断取得进步。

创设互助环境是转化学困生的有效途径,教师需发挥小组合作模式的优势,创设良好的互助学习环境。教学“水的净化”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能区分硬水与软水,教师详细讲解了实验操作过程,然后分小组让学生进行实验,并设计了如下问题:“如何利用这个实验区分软水和硬水?”

在操作实验时,教师让学困生作为实验的主要操作人员,当他们遇到不会或不明白的地方时,教师与其他小组成员及时给予指导与帮助。在互助环境下,学困生顺利完成实验,很快地掌握了这部分知识,能够回答出教师提出的问题:“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易生水垢;硬水可以软化为软水。”这样一来,学困生对于化学的学习热情有所提高,化学学习质量与效率也不断提升,并逐渐实现转化。

(四)生成学习活动单,升华学困生学习成果

学习活动单是化学课堂中学生学习的活动方案,旨在让学生自主地、有步骤地学习。教师在设计学习活动单时,要遵循“一案一单”的原则,充分考虑到各层次学生的能力和需求。学习活动单一般分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成果展示”“自我完善”四个环节。

1.学习活动单的“自主学习”环节是化学探究活动的前提,是合作探究的基础。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如果没有“自主学习”环节的引导,小组合作容易流于形式,使学困生的转化“零效”,甚至“负效”。“自主学习”环节的内容可以是“合作探究”环节中必须用到的知识清单,内容的设置可针对学优生、骨干生、学困生分C、B、A三层布置,完成这一环节的时间以5分钟内为宜。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可由学习小组的组长对学困生的自主学习进行引导、评价、督促和完善,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和评价。

比如,教学“氢氧化钠变质的探究”这一课时,教师可设置如下自主学习内容。

A类:①氢氧化钠俗称火碱、苛性钠,化学式为( ),属于( )类(选填单质、氧化物、酸、碱、盐),其水溶液中含有的微粒有H2O、( )、( )(用化学式填空);

②氢氧化钠长期露置于空气中易变质,是由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易与氢氧化钠发生化学反应,生成( )和水。所以,实验室中氢氧化钠应该保存;

③碳酸钠俗称( ),化学式为( ),属于( )类(选填单质、氧化物、酸、碱、盐),其水溶液呈( )(选填酸性、碱性),其中含有的微粒有H2O、HCO3-、( )、( )(用化学式填空)。

B类:①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都呈( )(选填酸性、碱性),都能使酚酞溶液变色;

②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都能与稀盐酸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 );

③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中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是( ),恰好完全反应后,上层清液中含有的离子有( )。

C类:①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都呈( )(选填酸性、碱性),含相同的离子( );

②检验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碳酸钠的方法:( );

③除去氢氧化钠中碳酸钠的方法:( )。

2.学习活动单的“合作探究”环节是活动的主体部分。为了实现学困生的转化,合作探究活动的设计要有层次性,确保小组内的学优生、骨干生、学困生都有自己的任务;有可操作性,避免问题化;有多样性,可以考查与实验有关的步骤、现象等,也可以考查与物质有关的结构、化学用语等。

如针对“氢氧化钠变质的探究”这一课,教师可从氢氧化钠是否变质、氢氧化钠变质的程度(部分变质还是完全变质)、杂质的转化三方面来分别设计活动单,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教师要鼓励学困生在小组活动中积极参与方案的设计和讨论、实验证据的收集、结论的总结和实验评价等活动,使学困生的化学素养不断提高。

3.活动单的“成果展示”环节是活动的外显,为合作学习提供反馈。学困生在“合作探究”环节是否有收获,收获有多大,能够通过“成果展示”环节在组内、组间充分地彰显出来,是知识、能力的内化过程。除此之外,探究方案的完善、实验证据的描述、探究结论的总结、各环节的分析与评价等环节,都能够巩固学困生的学习成果,促进小组间的竞争,使班级学生的整体化学素养得以提高。

4.活动单的“自我完善”环节是令学习成果升华的关键步骤。教师要通过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扩大探究活动的外延,弥补探究活动的不足。此环节中,教师要鼓励学困生对实验过程的安全性、实验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实际化工生产过程是否节约、高效等提出自己的见解,用化学学科知识培养学生正确的是非观和理性的社会责任感,进一步催化学困生的个人转化。

【参考文献】

[1]刘瑞.小组合作学习对学困生的影响: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合作学习模式为例[J].智库时代,2019(19):145,147.

[2]何智琳.核心素养下合作学习促进学困生转化的策略研究[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9

(33):12.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