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

作者: 乙安静

【摘要】随着“双减”政策的提出,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学科,小学数学教学需要与时俱进,迎合教育改革需求。深入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和知识应用能力成为“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重要立足点。为了更进一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文章基于“双减”背景探讨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实践策略,以期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关键词】“双减”背景;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实践策略

作者简介:乙安静(1983—),女,江苏省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

小学数学作业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知识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等都具有促进作用。为了提高小学数学作业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使学生真正掌握并能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笔者基于“双减”背景对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进行研究,以期在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同时,有效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设计分层化作业

“双减”是一项重要的教育改革政策,强调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针对题量大、难度高、重复性强等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可采取分层设计作业的策略,有效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根据分层教学理论,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是存在差异的,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差异,合理开展分层教学,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同理。

在设计分层作业时,教师应先充分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将学生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然后,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确定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由于数学学习是一个从抽象到具体的认知发展过程,因此,教师可通过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在设计作业时,对于高层次的学生,教师可设置拓展性问题,以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对于中层次的学生,可设计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帮助他们巩固基础知识;对于低层次的学生,可设计基础性的题目,帮助他们理解数学概念。以小学四年级的乘法运算教学为例,教师可设计如下分层作业。

1.高层次学生的作业设计

题目1:计算下列各题。

(1)685×8=

(2)936×7=

题目2:思考题。

(1)一根木头长6米,每米需要切成2段,共需要切成几段?

(2)老师有48本书,每本书有16页,所有书共有多少页?

2.中层次学生的作业设计

题目1:计算下列各题。

(1)376×4=

(2)489×5=

题目2:填空题。

(1)682×8=

(2)728×7=

3.低层次学生的作业设计

题目1:计算下列各题。

(1)483×2=

(2)675×3=

题目2:选择题。

选择正确的答案:

(1)372×4=1488/1794/1482

(2)426×3=1278/1269/1359

通过以上案例可以看到,教师为不同层次的学生“量身定制”了难度适中的数学作业,这样既能减轻学生的负担,又能确保学习效果。

二、设计弹性化作业

“双减”政策的出台对义务教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其要求小学教师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可通过设计弹性化作业,遵循个性化原则、渐进性原则和应用性原则,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设计弹性化小学数学作业,第一是要设计多样化的题目类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水平,设计不同难度、不同类型的题目,既要设计能巩固知识基础的基础题型,又要设计拓展性的题目,鼓励学生进一步挑战自己。第二是要设计综合性问题。教师可将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设计跨学科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拓宽学生的思维和视野。

教学几何部分的知识时,教师可采取弹性化设计策略,设计如下数学作业。

(1)多样化的题目设计。除了基本的几何形状识别题,还可增加拓展性的几何问题,如利用图形进行推理和运算。

(2)综合性问题设计。设计复杂的几何问题,比如,如何在已知长方形的面积和一条边的情况下,求出长方形的四条边长。

三、设计情境式作业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还可以强调数学作业设计的情境性,通过设计情境式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促进学生在情境中深入理解相关数学概念。

情境性设计策略在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的应用,一方面能够为学生营造真实的生活场景,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具体的生活情境联系起来。比如,教师可在设计问题时,加入购物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回顾自己的生活经验,在计算商品价格和找零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将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元素融入数学作业中,以此突出情境性设计,增加作业的趣味性和互动性。例如,设计一份数学拼图作业,让学生通过开展拼图游戏来解决数学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情境:小明去超市购买水果,他手上有一张100元的纸币,请你帮他计算他可以购买哪些水果,以及找零的金额。

作业设计:设计一张商品价格表,列出各种水果的价格,要求学生合理选择水果,计算出商品总价和找零金额。

情境式作业设计思路:通过创设购物情境,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加法、减法)转化为日常生活中的购物行为,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概念和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小学数学作业的情境式设计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加深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联。以上案例只是情境性设计策略在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的简单应用,教师还可挖掘更多情境性作业设计策略。比如,教师可以设计需要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数学作业情境,鼓励学生通过合作与交流分析并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

四、设计开放性作业

作业的开放性设计是一种有助于开发学生思维的设计思路,突出作业设计的创新性、开放性和灵活性,能够拓宽学生的问题解决思路,使学生掌握多种问题解决策略。

开放性的数学作业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在设计作业时,教师可有意识地设计有多种解题思路或解题方式的题目,并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运用多种策略解答问题,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和创造性。同时,教师还可以在作业设计中引入创新元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设计关于几何图形的作业时,教师可以这样设计:让学生自由设计一个新的几何图形并为其命名。教师要提供一定的要求和限制,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空间思维能力。

再如,教学长方形面积公式这部分内容时,笔者设计了如下开放性作业。

问题:假设你的房间是一个长方形,它的面积是15m²,你能否画出一个与房间面积相等的长方形,但它的形状不能和房间相同。

设计意图:这份作业要求学生在一个框定的范围内自由发挥,考查学生对长方形面积公式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五、设计游戏类作业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作业应具备一定的趣味性。教师可在设计作业时引入趣味游戏、数学竞赛等元素,提升数学作业的趣味性。例如,教师可设计一道通关游戏类型的题目,要求学生通过一层一层解决由易到难的数学问题,最终获得游戏的“通关密码”,顺利解决数学问题,提升数学综合能力。

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学习的基础,也是发展学生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关键。设计游戏类游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其数学思维能力。

比如,教师可以利用扑克牌,为学生设计一道游戏类题目。

小明背对小亮,让小亮按下列四个步骤操作。

第一步:分发左、中、右三堆牌,每堆牌不少于两张,且每堆牌的张数相同;

第二步:从左边一堆拿出两张牌,放入中间一堆;

第三步:从右边一堆拿出一张牌,放入中间一堆;

第四步:左边一堆有几张牌,就从中间一堆拿几张牌放入左边一堆。

这时,小明准确说出了中间一堆牌现有的张数,你认为中间一堆牌的张数是( )。

这样的游戏类作业既能够增加数学作业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确保作业的提质增效,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能力。

六、设计实践类作业

为有效落实“双减”政策,教师可以设计实践类作业,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回顾、应用课堂所学知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计算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等。

比如,教师可以设计这么一道题目:观察周围的环境,找出三个长方形区域,计算每个区域的面积,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这份作业脱离了书面作业的限制,能够以其灵活性和实践性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所处的环境,选择不同的长方形区域进行测量和计算,从而培养数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动手制作学具,促使学生动手探究,加深对相关知识的印象,比如,指导学生动手制作数学计数板。教师需事先准备多个长方形的木板或纸板,分发给学生。学生要按照步骤将其剪成若干个小格子,每个小格子内都写上一个数字。最后,用细绳将数学计数板的每个小格子固定住,这样就可以制作出一个简易的数学计数板了。

通过制作这些学具,学生可以有效巩固、深化所学知识,所制作出来的学具还能为学生所使用,体现了“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1]朱玉芳.“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实践研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2(6):77-78.

[2]雷素梅.“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优化设计策略研究[J].安徽教育科研,2023(13):35-37.

[3]郑春仙.“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研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2(36):81-82.

[4]李芳芳.“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实践策略探究[J].教师,2022(9):51-54.

[5]戴子.小学数学微实践作业设计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43(8):59-61.

[6]牛玉娟.“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问题与优化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42(35):48-50.

[7]林瑞萱.“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实践作业设计策略[J].新课程导学,2023(23):9-12.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