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观察:提升幼儿区域活动能力的密匙
作者: 王晓莉【摘要】区域活动是促使幼儿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领域获得成长与发展的有效渠道。因此,教师可通过开展区域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他们自主探索和互动学习,使其获得综合能力的发展。要达到这样的活动目标,教师的观察是必不可少的。文章从教师的观察入手,探讨如何在区域活动中运用观察手段挖掘幼儿的兴趣和需求,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以发展幼儿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教师观察;幼儿能力;区域活动
作者简介:王晓莉(1987—),女,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御府幼儿园。
在开展幼儿区域活动时,教师要给幼儿更多自主探索、自我发展的空间,通过观察幼儿的言行,给予其精准的指导,而不要过多地以口头讲述的方式授课。要想在区域活动中有效发挥观察的作用,首先,教师要明确观察的目的和内容,并与幼儿建立平等交流的关系;其次,要掌握观察的时机和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地观察幼儿的行为和活动的进程。只有观察到位,教师才能全面地了解幼儿的需求和发展状况,全面提升幼儿的能力。
一、聚焦兴趣,做好引导
对于教师来说,在开展区域活动时,首先要关注的是幼儿对于活动的兴趣。对于幼儿不喜欢的活动,教师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对于幼儿喜欢的活动,教师要进一步开发。因此,教师要留意幼儿在不同区域活动中的表现以及参与程度,观察他们对不同活动的兴趣和投入情况。
根据观察的结果,教师可以通过调整和优化,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提供丰富多样的资源和材料,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热情,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同时,教师还应该倾听幼儿的声音,尊重他们的兴趣和选择,根据幼儿的意愿和需求进行引导和支持,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享受学习的乐趣[1]。
户外活动是幼儿园区域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它能够为幼儿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和更丰富的资源,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开展户外活动时,教师要关注幼儿的兴趣点,进行针对性观察和引导,挖掘幼儿的潜能。
比如,在一次户外活动中,笔者让幼儿用掉落在树下的落叶、花瓣等拼成不同的图案,开展艺术创作活动。有的幼儿直接蹲在地上拼凑,还有的幼儿拾捡落叶、花瓣,预备用胶水把它们黏贴在纸片上。慢慢地,笔者发现有很多幼儿聚集在树下。原来,幼儿们都在观察树上掉下来的一只昆虫。发现了幼儿的兴趣点后,笔者便顺势开展教学,告诉他们这种虫子的学名是天牛,并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种昆虫,以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有的幼儿说天牛有很硬的壳,有的说天牛黑白相间的花纹很好看,有的说天牛会飞。最后,笔者让幼儿在艺术创作活动中加入天牛的元素,以丰富创作内容。
上述活动中,通过观察,教师发现了幼儿的兴趣点,进而延伸教学内容,拓展了区域活动的教学范围。可见,在开展区域活动时,教师要多观察,多发现,善于抓住幼儿的兴趣点,拓展幼儿的知识面。具体来说,教师可从参与程度、专注程度、表情变化、探索状况、态度表现等方面观察幼儿的兴趣变化。准确地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就能为幼儿设计和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学习活动和资源,从而提升区域活动的开展效果。
二、关注困惑,提供帮助
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要抓住幼儿的困惑点,并提供引导和帮助,让幼儿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教师可通过观察幼儿的表情和身体语言来判断他们是否遇到了困惑;倾听幼儿的语言表达,注意他们使用的词汇、句子结构和语音语调,以捕捉幼儿的困惑点。一旦教师发现幼儿存在困惑,就要及时给予反馈和引导,以帮助幼儿解决问题。教师也可鼓励幼儿发挥自己的力量,或通过与其他幼儿合作来解决困惑,以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在一次自然角活动中,笔者让幼儿照看自己所负责的花草。在巡视过程中,笔者发现有两个幼儿闷闷不乐地坐着,眉头紧锁,双眼无神。他们没有积极地参与到照看花草的活动中,呈现出低落的姿态,也没有与其他幼儿进行交流或互动。也就是说,与其他幼儿相比,他们的参与度较低。接着,笔者发现他们照料的向日葵有点枯萎了,而其他幼儿照料的花草却生机勃勃。通过与他们进行交流,笔者了解到,原来是因为照料的向日葵出了问题,导致他们对活动失去了兴趣。
笔者询问那两名幼儿是如何照料自己的植物的。两个幼儿齐声说,他们每天都浇水,还会为向日葵遮阳。笔者的提问,一是为了更好地观察幼儿,二是为了让幼儿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但是由于缺乏种植经验,幼儿找不到问题的原因所在。笔者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让他们每天只浇一次水,中午将向日葵放在阳台上晒一会儿太阳,再观察向日葵的变化。幼儿根据教师的指示来做,发现向日葵逐步向好,茁壮地生长着。幼儿解决了自己的困惑,重新燃起了对活动的兴趣。
综上所述,通过细致观察幼儿的具体表现,教师及时了解到幼儿遇到的问题,并提供了有效的帮助和引导,使他们重新参与到活动中并享受活动的乐趣。这不但能使师幼的关系更为融洽,还能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三、关注差异,做好辅导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要观察幼儿认知能力、动手能力、语言能力等的发展情况,以发现他们的优势与不足。幼儿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性,发展状况各不相同,教师要做的就是弥补他们的不足,促进他们全面发展。根据观察到的情况,教师可有针对性地为幼儿提供个性化指导。比如,当观察到幼儿在某些方面有进步或表现出色时,教师可以鼓励、赞扬他们,引导他们互相学习,以激发幼儿的自信心和积极性,让他们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取得进步[2]。
拍球是幼儿经常进行的一项区域活动。通过引导幼儿使用球拍和球进行投掷、接球、击打等活动,可培养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大肌肉运动能力和社交能力等。拍球活动不仅能为幼儿提供与同伴互动的机会,还能促进他们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发展。
幼儿在拍球时,笔者就在一旁观察,聚焦每个幼儿的动作细节,寻找他们之间的差异。经过仔细观察,笔者发现幼儿存在手眼协调和控球能力方面的差异。比如,有些幼儿能够准确地判断球的落点和方向,并迅速做出反应,而有些幼儿在判断球体方向和控球能力等方面稍显不足;有些幼儿能准确地控制击球的力度和方向,掌握合适的击球力度,而有些幼儿在控球的力度、平衡和姿势等方面还需要更多的指导和练习。
在这样的差异下,笔者进一步观察到,有的幼儿游刃有余地拍着球,而有的幼儿则手忙脚乱。于是,笔者让会拍球的幼儿指导不会拍球的幼儿,同时还让基础较好的幼儿尝试更难的技术动作,如边跑边拍和两手轮流拍。通过这样的引导,每个幼儿都有了一定的进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运动能力。
通过上述案例可以发现,观察策略有助于激发幼儿的潜能,帮助他们取得更好的活动效果。不同的幼儿在各个领域的潜能是不一样的,有的幼儿语言能力更突出,而有的幼儿运动能力更强。教师要掌握幼儿的发展状况,采取有效措施,让幼儿取长补短,共同成长。
四、关注情绪,提供安抚
由于年龄小,幼儿的情绪控制能力有限,他们的情绪表达和调节能力尚未完全发展,因此情绪波动较为频繁。一些细微的变化或新的经历都可能引发幼儿情绪的波动。因此,教师在开展区域活动时,要着重关注幼儿的情绪变化,通过观察幼儿的面部表情和身体语言来了解幼儿的情绪状态。一旦察觉到幼儿出现不良的情绪,教师要及时采取安抚措施,如倾听幼儿的表达,回应他们的情绪和需求,使幼儿重新投入活动中。
绘本游戏是常见的幼儿园区域活动形式。教师通常以绘本为基础,引导幼儿阅读绘本故事、开展角色扮演活动等,促进幼儿语言、认知、情感和社交等多方面能力的发展。在一次绘本游戏中,笔者观察到一名幼儿若无其事地坐着,旁边两名幼儿却趴在桌子上哭。对于这样的状况,笔者没有叫停其他幼儿的活动,而是展开进一步的观察,同时安抚情绪低落的幼儿,并及时了解情况。原来,有两名幼儿在阅读有关汽车方面的绘本,另外一名幼儿想要加入,但是原先的幼儿不同意,于是双方发生了争执,受委屈的幼儿就哭了起来。
笔者先是安慰哭泣的幼儿,平缓他们的情绪;其次,让三名幼儿分别指出自己的问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最后,通过心平气和地交流,幼儿认识到友谊的重要性,重新投入绘本阅读活动中,逐步形成良好的情绪调控和适应能力。
幼儿往往无法准确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教师就需要以敏锐的洞察力,通过细致的观察读懂幼儿的情绪和内心世界,在观察中走进幼儿的内心世界,为他们提供温暖和支持。
五、关注合作,调整任务
通过参与合作类活动,幼儿可以提升社会交往能力、语言沟通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基本的社会情感能力等,这些能力的提升将为幼儿的综合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教师可观察幼儿在合作活动中的表现,观察他们是否积极参与合作活动,是否愿意分享资源、交流想法、互相帮助,与他人沟通和解决问题;观察他们如何表达自己的意见,是否能够妥善处理冲突和达成共识等等,以展开针对性引导,提升他们的合作能力。基于观察结果,教师可以调整合作任务,引导幼儿深入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角色扮演游戏是幼儿喜闻乐见的一种游戏方式。幼儿通过模仿和体验不同的角色和情景,能够触发想象、探索和表达。在角色扮演活动中,幼儿要穿上服装,使用道具,与其他角色进行互动和合作。合作是角色扮演游戏开展下去的重要保障,因此教师要观察幼儿是如何与其他角色进行互动和合作的;观察他们是否能够理解故事情节、分工合作、互相支持、友好协作等;观察他们是否能够与其他幼儿交流并接受别人的意见,不断调整自己的表演;观察他们是否能够发现问题,并与他人共同思考并解决问题。
比如,在角色扮演游戏“三打白骨精”中,笔者观察到很多幼儿不愿意扮演白骨精这个角色,都想扮演孙悟空。笔者便问:“大家都不愿意演其他角色,这个游戏不就变成大独角戏了吗?这样吧,大家分小组轮流扮演,评选出谁演的孙悟空最好,谁演的白骨精最好。”通过调整任务,幼儿合作的意愿变强了。教师的观察不仅限于单纯地了解幼儿的游戏状况,还要确保游戏能顺利进行,更好地提升幼儿的游戏水平,引导幼儿往好的方向发展[3]。
教师在合作游戏中即时观察,随时调整,能不断优化幼儿的合作,使他们享受合作的乐趣,获得更多参与游戏的体验感和愉悦感,促使幼儿成长和发展。
结语
总之,教师观察能力的提升对于幼儿发展身体协调能力、沟通交流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等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始终站在幼儿的角度上,观察幼儿的日常行为和游戏行为,关注幼儿的认知水平发展状况、心理需求等,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精准的指导。当教师的观察与指导发挥效用,区域活动的价值才能显现,幼儿才能真正获得全面、健康的发展。教师需不断提升自己的观察能力,优化和创新观察与指导的方式,全面提升幼儿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邹秀珍.看见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区域活动中教师观察跟进的实践探索[J].山西教育(幼教),2023(6):60-61.
[2]南萍.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观察能力的提高与指导策略[J].读写算,2022(22):46-48.
[3]李婷.幼儿园户外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有效观察和支持策略[J].好家长,2022(3):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