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自然角种植活动策略研究
作者: 张燕【摘要】随着幼儿园种植教育的快速发展,如何构建高质量的种植教育活动成为教师们的重点探究任务。文章对幼儿园自然角种植活动策略展开探讨,立足3~6岁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幼儿园种植活动特点,从兴趣激发、问题探究、兴趣延长、活动延伸四个角度出发,对种植教育工作提出几点可行之策,以供一线教师参考。
【关键词】幼儿园;自然角;种植活动;策略研究
观察、记录、交流、分享是自成一体的。在幼儿园自然角种植活动中,教师要在点燃幼儿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对幼儿的学习兴趣进行延伸,拓展自然知识,不断丰富幼儿的种植经验,以达成教育目标。幼儿喜欢亲近自然,观察自然,并能根据自己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和猜想,自然界中的花草树木、虫鸣鸟啼皆可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与探究兴趣。笔者将结合实际教学经验,以“春天的风信子”种植活动为例,为教师开展种植活动提出几点可行之策。
一、兴趣激发—观察植物,描绘样貌,点燃种植活动兴趣
兴趣是幼儿最好的教师。浓厚的探究兴趣能够促使幼儿主动走进学习活动中,对教育质量的提升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1]。基于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师可以在种植活动前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让其主动探索与种植相关的知识,为后续的实践活动做好充足准备。
(一)观察描述:说说植物的特征
为保证种植活动的顺利开展,在种植活动前,教师应让幼儿储备基础种植知识,了解植物的特点、生长方式,为实践活动做好充足准备。幼儿好奇心强,对陌生、新奇的事物有极强的探究兴趣,教师便可基于幼儿的这一特点设定种植项目,以观察、描述为主题,让幼儿说说对植物的初印象。
春天是播种的好时节,也是开展种植活动的最佳时机。为了激发幼儿对种植活动的兴趣,教师悄悄在班级的植物角为幼儿准备了风信子。在一次午休结束后,教师对幼儿说:“班级的植物角来了一个‘新朋友’,这个朋友长得像洋葱,请大家看一看、猜一猜,这个新朋友是什么?”教师提出问题后,幼儿兴奋地走进种植角,并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看到的内容:“新朋友长得圆圆的,穿着紫色的衣服。”“虽然看起来像洋葱,但是并没有洋葱的辛辣味。”还有个别幼儿用画纸与画笔将自己看到的内容画出来。在讨论中,幼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提出了问题:“这个紫色的像洋葱的植物到底是什么呢?它和洋葱是好朋友吗?”
(二)资料查找:了解植物的特点
幼儿对某一事物产生疑问后,会展开深度探究,直到找到正确答案,以满足其内心的学习需求。通过“观察描述”环节,幼儿的学习兴趣成功被激发。在此基础上,教师可通过提问、语言引导等方式,让幼儿了解植物的特点,拓展幼儿的学习经验,提升幼儿的学习能力。
在幼儿提出疑问后,教师鼓励幼儿使用水培的方式种植植物,进一步观察“紫色植物”的变化,让其进一步了解植物的特点。在幼儿们精心照料了几天后,一名幼儿惊喜地发现了一个现象,并兴奋地与同伴分享:“这个像洋葱一样的植物长出了绿绿的小芽,尖尖的,像个小三角形。”其他幼儿得知这一消息后,将这一植物与种植区的洋葱再次进行比较,发现洋葱的叶子是长长的、一根一根的,而这个植物长出的是一个绿色的尖尖头。幼儿们因此得出了结论:这个植物肯定不是洋葱。几天后,幼儿有了全新的发现:植物的根部长出了一根根白色的须。通过翻阅绘本,幼儿得知,这一根根须长在水中,充分吸收水里的营养,所以植物长出了尖尖的小芽。为了让幼儿了解植物的特点,教师为幼儿布置了作业:“请大家和爸爸妈妈通过查阅资料、视频等方式,看看这个植物到底叫什么。”作业布置后,幼儿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在课后自主学习中,幼儿了解到植物的名字为“风信子”,是一种球根类植物,它的根像球一样,没有开花的时候就像洋葱。
通过“观察描述”与“资料查找”两个环节不难发现,好奇、好问是幼儿的天性,观察、总结现象是幼儿获取种植经验的前提。在开展幼儿园种植活动时,教师要充分调动幼儿的感官,让幼儿充分了解植物的特征,并引导幼儿展开自主探究,丰富幼儿的种植经验,为后续的实践教学做好充足铺垫[2]。
二、问题探究—自主探究种植现象,尝试独立解决问题
种植活动具有长期性、延展性的特点,幼儿在种植过程中发现的现象都可成为教育的契机。在幼儿园种植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幼儿自主探究种植现象,并让其尝试独立解决问题,以促进种植教育质量的提升。
(一)观察记录:发现问题,总结问题,提出猜测
种植记录是幼儿园种植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遇到问题或特殊情况时,教师要引导幼儿根据观察记录中的内容分析问题,寻找原因,这样不仅能拓展教育空间,而且能提升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观察记录风信子的过程中,幼儿们分别记录了几颗风信子的生长状态,并对其进行了比较,初步总结了种植成果:有几颗风信子长得快,叶子长得高高的;有几颗风信子长得很慢,叶子小小的,都要缩在种球里面了。通过比较,幼儿发现了种植中的问题,并在换水时仔细观察风信子的状态,发现几颗长得慢的风信子的种球根部变了颜色。幼儿们通过前期积累的种植经验,得出“风信子生病了”的结论。在得出结论后,幼儿们展开探讨,并询问教师相关内容。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通过翻阅种植记录,总结了以下三点原因:“1.风信子的‘家’太热了,太阳把它照得生病了;2.花瓶里的水太多,把风信子淹坏了;3.水里藏了我们看不见的小虫子,把风信子咬坏了。”
在这一种植环节,在教师的引导及幼儿的自主探究下,幼儿们观察到风信子种球根部发生了病变。面对特殊情况的出现,幼儿的探究兴趣愈发强烈,教师可借助幼儿的好奇心驱使他们尝试解决问题。
(二)解决问题:查找资料,寻求帮助,实践尝试
受天气、环境、温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种植活动中可能会出现一些意外情况。在幼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猜测后,教师可以让幼儿尝试独立解决问题,通过查找学习资料对种植现象展开深度探索,通过实践活动解决种植问题,从而进一步提升种植教育质量。
“风信子生病了”这一话题提出后,幼儿们结合已有的种植经验,制订了各种解决问题的计划,如回家询问父母、查找相关资料、翻阅绘本等。一名幼儿提出:“我们可以寻求花店老板的帮助,一起‘拯救’风信子。”在教师的帮助下,幼儿们大胆地联系了花店老板。花店老板耐心地回答了幼儿的问题,并为幼儿提供了解决方法。幼儿们耐心聆听讲解,并将解决问题的方法绘制下来。在“拯救风信子”方案制订后,教师观察幼儿的计划过程,并在植物角中为幼儿投放相关的道具,如儿童剪刀、放大镜、卡通小镊子等。在道具的支持下,幼儿们开始实施“拯救风信子”计划,先拿出儿童剪刀把风信子坏的地方剪掉,然后把风信子发霉的地方洗干净,最后把风信子的种球放在水培的玻璃瓶中,使玻璃瓶里的水和种球根部齐平[3]。
在这一环节中,幼儿的观察记录起到了极大的作用。通过对观察记录的分析,幼儿们确定了问题。在确定问题后,幼儿整合已掌握的信息,通过与花店老板交流,判断种球生病的原因,得出结论,最终顺利解决了问题。在幼儿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道具,保障了活动的进行。幼儿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慢慢掌握了一些简单的观察方法,从无目的地观察过渡到比较精确地观察,从观察事物的表面特征到观察事物的本质,保证了种植活动的质量,达成了活动目标。
三、兴趣延长—总结植物种植经验,展开深度探究
延长幼儿对种植活动的兴趣,让其对种植现象展开深度探究,是保证课程质量的途径。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后,教师可基于幼儿的种植基础,提出新的种植问题,让幼儿根据实际情况对问题展开探讨,让其在种植活动中开展深度学习。
在“拯救风信子”活动结束后,幼儿们如释重负,期待着风信子的痊愈。教师结合幼儿的活动经验,提出问题,引导幼儿展开思考:“风信子原来的‘家’在窗台下,那里下午阳光强烈,太阳照得花瓶里水的温度都升高了,所以它的种球才会发霉生病,大家想一想应该把风信子的‘家’安在哪里呢?”这一问题的提出延长了幼儿的活动兴趣,幼儿不断通过实践寻找适合风信子生长的环境。在不断实践与尝试中,幼儿们终于找到了合适的地方,将风信子放在了班级教室外面的窗台边,那个地方没有强烈的阳光,而且明亮通风。果然,不久之后,风信子快速成长,幼儿们悬着的心也随之放下。
在这一过程中,幼儿们通过观察、记录、交流、实践等环节,从无目的地观察转向有计划地实践。在问题的驱动下,幼儿的探究兴趣得到提高,通过实践性活动,其种植兴趣也得到了延长。幼儿取得了良好的种植效果,活动成就感油然而生,对种植活动的兴趣越来越浓厚[4]。
四、活动延伸—体验种植活动乐趣,巧妙延伸课程活动
受植物生长周期影响,自然角种植活动时间较长,需要幼儿长期观察。在本次“春天的风信子”活动中,教师可延伸与拓展种植活动,将其与其他不同领域的活动融合,让幼儿进一步体验种植活动的乐趣。
在为风信子搬家后,幼儿们认真观察植物的变化,并焦急地等待植物开花。“风信子什么时候开花?”“风信子的花是什么样的?”幼儿们一边仔细观察植物,一边对种植内容展开猜想。教师将种植活动与美术活动结合,让幼儿想象风信子开的花的样子,运用彩笔画下来。幼儿们画出了彩虹色的花、紫色的花、蓝色的花,艺术创作能力得到了提升,审美水平也得到了提高。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在幼儿们的精心照顾下,风信子终于开花了。幼儿们发现,风信子的花朵原来是紫色的。在此基础上,教师将教学活动延伸至美工区,让幼儿用美术材料制作风信子开的花。幼儿们使用超轻黏土、扭扭棒、彩纸等材料展开制作,运用独特的方式留下春天,留住回忆。幼儿把扭扭棒缠绕在吸管上;把黏土搓成一个个小圆球,放在纸盘中,摆成花朵的形状,搭配上绿叶;把彩纸对折,剪成一条条流苏,缠绕在吸管上……这一活动不仅调动了幼儿的学习经验,而且让幼儿通过多种方式记录了自己的探究过程与学习感受,在感受美的基础上创作美[5]。
结语
综上所述,开展自然角种植活动是幼儿探究科学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开阔幼儿学习视野的重要一环。幼儿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活动中蕴含的教育资源,从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让其在观察现象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逐渐丰富幼儿的知识储备,提升幼儿的多项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种植活动的教育价值,让幼儿养成终身受益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徐莲.幼儿本位理念下幼儿园种植活动初探[J].山西教育(幼教),2022(3):62-64.
[2]吕昳颖.幼儿园种植活动的组织实施策略[J].教师,2022(3):72-74.
[3]王妍谊.利用幼儿园种植活动对幼儿进行生命教育的思考与实践对策探究[J].考试周刊,2022(1):163-166.
[4]高海燕.幼儿园种植活动的实践与探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1(34):55-56.
[5]刘鑫.幼儿园种植活动的实施[J].幸福家庭,2021(23):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