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德育背景下的幼儿园劳动教育实施途径
作者: 黄钿甜【摘要】幼儿园阶段是向幼儿渗透德育思想、塑造幼儿的健全人格的黄金时期。幼儿教师需要考虑幼儿的实际发展情况,结合幼儿的身心特点,对他们进行劳动教育。在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自理能力,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他们坚强勇敢、坚韧不拔等优秀品质,在潜移默化之中,实现对德育的渗透,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文章针对如何在幼儿园劳动教育中渗透德育思想提出相关策略,旨在为同行提供参考。
【关键词】德育;幼儿园;劳动教育;实施途径
作者简介:黄钿甜(1995—),女,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实验幼儿园,二级教师。
许多教育工作者容易对劳动教育这一教学内容产生误解,认为劳动教育就是单纯地开展体力活动,为幼儿起到强身健体之功效。这确实是劳动教育的一部分内容,但并不是全部。开展劳动教育是要深入挖掘幼儿的潜力,塑造幼儿的个性,培养幼儿的良好品质,让幼儿在劳动的过程中,逐步提升独立自主能力,开发创造性思维,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幼儿未来的学习与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创设游戏情境
幼儿天真烂漫、活泼好动,总体来说,他们都喜欢做游戏。幼儿教师要想提升幼儿对劳动的积极性,就需要从幼儿的个性、爱好入手,抓住幼儿喜欢做游戏的这一特点,将劳动教育与游戏进行有效融合,让幼儿能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劳动学习之中,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向幼儿渗透德育思想[1]。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游戏情境,让幼儿带着对游戏的好奇心参与教学活动,从而高效完成教学目标。
比如,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开展过家家的游戏,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游戏情境。过家家的游戏内容贴近生活,如做饭、扫地、清理卫生间、丢垃圾、洗菜、炒菜、洗袜子、洗碗等。教师可以让每个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在开展游戏之前,教师要引导幼儿各司其职,完成劳动,可以提问:“大家在家里吃完午饭以后,桌子上的碗筷一般由谁收拾呢?桌子脏了由谁擦呢?地板由谁来打扫呢?有哪位小朋友可以告诉老师吗?”这个时候,班上的幼儿积极举手发言,有的幼儿说:“在我家是由爸爸洗碗,由我擦桌子,由妈妈扫地。”也有一些幼儿的家里会对家务活做出其他的分工。在进行过家家的游戏时,每个幼儿都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积极地投入劳动中。幼儿通过做游戏,掌握了做家务的方法,而且明白了劳动的辛苦与父母的不易,进而产生了感恩之心,培养了勤劳的品质。
在教学中游戏开展的形式多样,教师不仅可以模拟家庭情境,还可以模拟社会情境。比如,教师可以创设在商场中的情境,让每个幼儿扮演不同的职业角色,以此了解不同职业的工作内容。有的幼儿扮演的是超市收银员,他们需要明确人民币的种类有哪些,并且学会结账和找零;有的幼儿扮演的是裁缝,他们需要学会如何制作衣服;有的幼儿扮演的是水果店老板,他们需要了解水果的种类和价钱等。在这样的游戏情境中,幼儿通过角色扮演更加深刻地了解了劳动的内容,从而能更好地体验劳动,并且在劳动的过程中培养了优秀的品质,教师也实现了对幼儿的德育渗透。
二、开展家园合作
幼儿学习的空间不应该仅仅局限在幼儿园中,还应该延伸到家庭中。这需要家长和幼儿园合作,共同开展教育。然而,有部分幼儿家长认为,只要把孩子送到幼儿园,让他们接受幼儿教师的教育就可以了,家长自己并不需要对孩子开展教育[2]。并且幼儿家长和幼儿教师之间往往缺乏良好的沟通,教师无法及时了解幼儿在家里的学习情况,导致幼儿教育无法落到实处。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家长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的言行举止会对幼儿的言行产生较为直接的影响。所以,幼儿园要积极地与幼儿家长沟通,实现家园合作;家长也要在家里为幼儿提供更多的劳动机会,从而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有效渗透德育思想。
比如,在幼儿园里,在游戏结束以后,教师要引导幼儿整理游戏场地,将器材和玩具放回原来的位置,正确分类摆放游戏用具,便于下次使用。在家里,幼儿可以在家长的帮助下开展劳动,力所能及地为家长分担家务,如浇花、洗袜子、拖地等。家长要做孩子的引导者,而不是一味帮助孩子做家务,家长可以与孩子沟通,提升孩子劳动的积极性。如在孩子拖地的时候,家长可以询问孩子:“拖地辛苦吗?自己一个人可以完成吗?如果你需要帮助的话,爸爸妈妈可以替你分担。如果你一个人可以完成,爸爸妈妈就耐心地等你拖完地,相信你拖的地一定非常干净!”在家长的鼓励下,孩子会更有耐心、更认真地完成劳动。当孩子拖完地,看到干净的地板时,他们内心的自豪感便会油然而生,并且在得到了家长的肯定以后,他们也会在下一次的劳动中表现得十分积极。同时,幼儿在劳动的过程中可能会感到辛苦,进而能够明白家长的不容易,他们会下定决心,在以后的家庭生活中,主动承担家务,感恩父母,与父母和睦相处,做一个乖巧懂事的好孩子。教师和家长要通过家园合作的方式,实现对德育的有效渗透,让幼儿对劳动产生正确的认知,让他们知道:自己想要得到某些东西,就必须要通过劳动,不能偷懒,更不能不劳而获。劳动才可以创造价值。
三、寻找教学要点
现如今,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幼儿在家里被视作掌上明珠,备受宠爱,可能很少有劳动的机会。幼儿教师开展劳动教育,主要的目的是提升幼儿的劳动能力和独立自主能力,让幼儿无须依赖他人,能够独立完成自己的事情,培养他们吃苦耐劳、勤奋刻苦、独立自主的精神品质,为他们日后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果幼儿教师能对幼儿开展挫折教育,那么幼儿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就不会轻言放弃,而是努力奋斗,尽力克服困难,从而提升他们的抗压能力。这样,幼儿即使在未来遇到了更大的挫折,也能够从容应对,这对于幼儿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因此,在开展教育的过程中,幼儿教师要带领幼儿从温室中走出来,多经历一些“风吹雨打”,避免幼儿在劳动中,因为感到劳累就轻言放弃,感到困难就不去劳动。幼儿不应该一味追求安逸,而应该通过适量的劳动锻炼自己。
比如,幼儿园里存在乱涂乱画的现象,教师可以带领幼儿清理墙面,让校园环境保持干净整洁。在清理的过程中,有的墙上粘有口香糖,清理了很久也清理不干净,因此有的幼儿着急得满头大汗,想要放弃。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告诉幼儿其他的清理方法,如可以用一把尺子将墙上的口香糖清理干净。然后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凡事不要轻言放弃,换一个角度,或许会让事情变得简单。”在教师的鼓励下,幼儿会对下一次劳动充满干劲。还有一些墙上满是铅笔的痕迹,工程量较大,让幼儿犯难。此时,教师可以对幼儿说:“小朋友们,现在我们来比赛好不好?看看谁擦得最快、最干净!”在好胜心的驱使下,幼儿开始积极擦墙面。当墙面终于被清理干净的时候,教师可以及时地表扬幼儿:“大家看,一面原本脏兮兮的墙,现在被大家清理得如此干净,老师为你们感到自豪,大家真是太棒了!”幼儿在得到肯定之后,会感到之前的辛苦与疲惫一扫而空,并且能够正确看待劳动过程的不易,学会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劳动。
四、做到知行合一
在幼儿教育中,劳动教育一直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幼儿教师应该在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渗透德育思想,注重培养幼儿各方面的能力,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幼儿园阶段是幼儿成长发育的重要时期,也是幼儿从依赖家长、教师到逐渐学会独立完成自己的事情的过程。因此,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幼儿教师应该让幼儿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积极开展劳动,同时在劳动的过程中,意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展现自己的价值,更积极地进行劳动以获得教师的表扬。
比如,在每天放学之前,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自己穿好外套、整理书本、背好书包,并对他们给予表扬,培养他们的独立自主能力。又如,在劳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幼儿演唱《劳动最光荣》这首歌曲。幼儿在唱歌的时候非常开心,在他们的心中,劳动已然成为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幼儿通过劳动,自己的动手能力得到提升,久而久之,可以学会更多的劳动技巧,能够独立完成更多的事情,促进自身的健康成长。在开展劳动教育时,教师要让幼儿意识到,勤劳是优秀的品质,是值得学习和发扬的。再如,教师还可以组织幼儿开展种植活动。教师在校园内开辟出一块空地,带领幼儿在这里种植花朵或是蔬菜,与幼儿一起插苗,一起浇水,一起除虫,让幼儿定期观察这些植物的生长情况,并进行记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能够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帮助他们了解植物的生长特点,培养他们爱护植物、热爱自然等优秀品质,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德育的熏陶。教师在进行劳动教育时不应该死搬硬套地开展劳动活动,而应该以幼儿的身心特点为基础,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开展有意义的劳动活动,让幼儿享受劳动的过程,乐在其中,这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组织劳动竞赛
劳动是一种美德,人们通过劳动,可以创造出多种价值,为社会发展做贡献。在劳动的过程中,幼儿会感到疲惫,可能会产生负面情绪,甚至开始厌恶劳动。因此,为了提升幼儿的劳动意识,让幼儿意识到劳动的意义,在日常教学中,幼儿教师应该引导幼儿珍惜劳动的机会,克服惰性,爱上劳动,在劳动中培养自己坚韧的品格。如何让幼儿对劳动产生兴趣,积极参与劳动?这就需要幼儿教师对幼儿有深入的了解。幼儿年纪尚小,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但是幼儿比较缺乏耐心。因此,为了培养幼儿坚韧不拔的品质,提升幼儿的专注力,激发幼儿的兴趣,幼儿教师可以组织形式多样的劳动竞赛,通过竞赛的方式,激发幼儿的动力,让幼儿发挥自己的潜能,全身心地参与到劳动中,从而提升自我,形成良好品质,实现健康成长。
比如,幼儿在中午起床后需要叠被子,教师可以抓住这个机会,组织幼儿进行叠被子比赛。教师先对幼儿说:“小朋友们,你们都知道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那么大家起床后,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幼儿回答:“穿衣服、叠被子。”教师接着说:“是的,大家需要自己穿好衣服,也需要学会自己叠被子。今天,我们来比赛,看看谁能把被子叠得又快又好,好不好?前三名可以得到老师奖励的小红花!”幼儿听完之后,表现得十分兴奋。比赛对于幼儿来说是非常有趣而且具有挑战性的游戏,比赛的前三名可以得到教师给予的奖励,这对于幼儿而言,是莫大的荣耀。于是比赛开始后,幼儿们便纷纷参与到叠被子比赛中。对于幼儿来说,叠被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的幼儿一开始表现得手忙脚乱,不过还是会注意观察其他幼儿的表现,模仿其他幼儿叠被子的动作,大部分幼儿都能积极参与,努力地叠被子,最终完成了比赛。教师根据幼儿叠被子所需的时间,选出了用时最短的三名幼儿,再根据这三名幼儿叠的被子的美观度依次进行点评,并给予表扬。而对于其他用时较长的幼儿,教师也应该给予他们鼓励:“虽然你们叠被子花了较长时间,但是老师看得出,你们都在用心叠被子。有的小朋友不仅把被子叠得整整齐齐,还顺便把床单也收拾了一下,做得很不错,但如果能在下次叠被子的时候速度再快一些,就更好了。”这些幼儿听了教师的鼓励和表扬,都感到十分开心。最后,教师邀请比赛前三名幼儿向大家分享他们叠被子的技巧,并依次向大家展示,让其他幼儿能更直观地学习他们叠被子的方法。这样一来,幼儿们通过比赛认识到了叠被子的不易,原来一张小小的被子竟暗藏着这么多“玄机”。同时,幼儿们也能逐渐掌握叠被子的技巧,学会直面挑战,并在挑战的过程中收获了劳动的乐趣。如有的幼儿感叹道:“原来劳动这么有趣,我以后要多多劳动,不麻烦爸爸妈妈。”教师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比赛,能够让幼儿积极参与劳动,体会到劳动的乐趣。除了叠被子比赛,幼儿教师还可以组织开展捡垃圾比赛、叠衣服比赛、给小树浇水的比赛等,以个人比赛、小组比赛、团队比赛等多种形式,激发幼儿对劳动的兴趣,培养幼儿的良好品质,提升幼儿的素养[3]。
综上所述,幼儿教师要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有效开展劳动教育,构建良好的教学环境,让幼儿逐步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在劳动教学中,实现对德育的渗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高翔,胡露,卢霞娥.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成都市金牛区机关三幼教育集团劳动教育实践探索[J].教育科学论坛,2020(20):71-73.
[2]杨芸,胡丹.把劳动植入生活,让劳动点亮生
命:成都市第十七幼儿园劳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C].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第十六期“成陶开讲”暨首届“立德树人 铸魂育人”中青年教师报告会论文集,2020:2-7.
[3]马雪琴,马富成.新时代幼儿劳动教育课程化:价值、困境与实现路径[J].教育与教学研究,2021,35(12):3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