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松原市锡伯屯村民俗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作者: 刘煜 金花摘 要: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形式丰富且多样,民俗旅游也逐渐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首先分析吉林省松原市锡伯屯村进行民俗旅游开发的可行性,其次阐述当地民俗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策略,希望能够促进锡伯屯村民俗旅游蓬勃发展,助力当地乡村振兴及美丽乡村建设。
关键词:民俗旅游;乡村振兴;锡伯屯村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吉林外国语大学2022年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项目“有矢不虚发,锡伯魂犹在”(202210964029)。
引言
乡村地区开展民俗旅游活动不仅可以满足游客体验当地民俗风情、开阔视野、陶冶情操的需求,还可以使其在旅游的过程中,更加深入地了解当地的民俗文化,感悟民俗文化的魅力,从而自觉传承和保护民俗文化[1]。通过对吉林省松原市锡伯屯村民俗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策略,可以促进锡伯屯村民俗旅游发展,促进消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活化商圈,这对于当地乡村振兴有着重要意义。
一、松原市锡伯屯村进行民俗旅游开发的可行性
(一)民俗旅游资源丰富
锡伯屯村居住人口以锡伯族和蒙古族为主,其中锡伯族人世世代代都生活在松花江畔,他们的生活条件极为艰苦,喜好射箭、滑雪等。自古以来,锡伯族就是能骑善射的民族,射箭活动在锡伯族文化中有着悠久的历史,被视为锡伯族的民族象征;与此同时,独具锡伯族特色的毛皮滑雪板也令人耳目一新,不同于现在的滑雪板,毛皮滑雪板是把一段上好的松木或桦木,削成滑雪板的形状,然后边用火烤边压弯木板前段,再在木板底部包上一块马前腿的毛皮,这样制出的滑雪板对爱好滑雪和喜欢非遗文化的人群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凭借锡伯族射箭和毛皮滑雪板这两项非遗项目,锡伯屯村发展民俗旅游具有一定的可行性。除此之外,锡伯屯村还有蒙古族马头琴音乐、郭尔罗斯蒙古族民歌、查干淖尔冬捕习俗、蒙古族那达慕、安代舞等民俗文化。这些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文化是当地开发民俗旅游的重要资源,对旅游者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二)国家政策支持
《“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大力发展红色旅游”“规范发展乡村旅游”。同时,吉林省人民政府也明确指出松原市将继续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持续推进乡村旅游业高质量发展。2022年,吉林省松原市乡村旅游计划出台,计划到2025年年底全市乡村旅游接待人次年均增长20%以上,实现旅游收入55亿元,年均增长25%以上。从某种程度来说,民俗旅游与乡村旅游的内容存在重叠,政策的支持对于锡伯屯村发展民俗旅游具有重要意义,打破了企业在锡伯屯村进行民俗旅游开发的政策壁垒,为锡伯屯村民俗旅游开发提供了助力。
二、松原市锡伯屯村民俗旅游发展现状
(一)发展较为迅速,但是尚在发展初级阶段
吉林省松原市积极响应《“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和吉林省人民政府的号召,将锡伯屯村民俗旅游发展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在锡伯屯村设立经济开发区,目的在于更好更快地助力当地的民俗旅游发展;同时积极兴建民宿、厕所、商超等公共基础设施。但由于当地经济开发区和基础设施建设还未完全成熟,民俗旅游尚在初级发展阶段。
(二)民俗旅游资源丰富,但是尚未完全开发
锡伯屯村民俗旅游景点众多,周边有查干湖自然保护区、长山明珠园、龙坑水利风景区、王爷府、塔虎城、妙因寺等旅游景点,有查干湖胖头鱼、前郭尔罗斯大米、蒙古族四胡音乐、莲花莲籽米、长岭粉条等土特产品,有蒙古族马头琴音乐、郭尔罗斯蒙古族民歌、查干淖尔冬捕习俗、蒙古族那达慕、安代舞等民俗文化。虽然当地拥有丰富的民俗旅游资源可供发展,但是受资金、技术、观念等因素影响,当地未能因地制宜开发这些资源,没有形成一条完整的民俗旅游产业链,民俗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有待挖掘。
三、松原市锡伯屯村民俗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少规划,基础设施落后
锡伯屯村位于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民俗旅游元素虽然众多但是地理位置偏僻且范围较大,相关政府部门和旅游开发商缺乏对当地民俗旅游资源的合理规划,没有对民俗旅游资源整合开发,导致民俗旅游资源利用率低,严重影响当地民俗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交通是制约吉林省松原市锡伯屯村民俗旅游发展的主要因素。通往吉林省松原市锡伯屯村的交通运输条件差,交通通达度和便利性不够高。当地没有通火车、高铁,目前只有一条位于锡伯屯村前方的G302国道。落后的交通条件给游客进入锡伯屯村进行民俗旅游带来难度,自驾游成为游客来到锡伯屯村进行民俗旅游的主要方式。
(二)缺乏高素质的相关从业人员
目前,锡伯屯村从事民俗旅游活动的多为本地村民,其文化程度参差不齐且缺乏专业的旅游管理知识。锡伯屯村行政区划较为狭小,薪资待遇不高,工作机会较少,这就导致当地“留不住”和“招不来”具备相关旅游管理专业素养的人才。此外,在锡伯屯村民俗旅游文化外宣工作中,缺少对于外宣工作的足够重视,加之锡伯屯村地理位置偏僻,资金比较有限,没有足够的资金为外宣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撑。
(三)民俗传统传承变异,产品形式单一
吉林省松原市锡伯屯村在进行民俗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并没有本着文化本真的原则,没有坚守利用和保护并重的开发底线,过度商业化使得锡伯屯村的乡村民俗传统气息式微。例如,松原市人民政府在《关于推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落实意见》一文中提出计划培育5个县域乡村旅游集聚区,打造不少于15个乡村旅游精品村、打造不少于15家精品旅游民宿、15个精品节庆、15条精品线路、15家“后备箱”工程示范基地、15家大型商品生产经营企业,形成100个乡村旅游精品点。同质化的民俗传统传承模式下大多都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各地村寨建筑风格、手工艺品存在严重的同质化现象,造成游客审美疲劳。锡伯屯村土地类型以耕地为主,大量的耕地面积直接导致景区可使用的土地面积有限,为游客提供的服务功能不够齐全,目前能提供的服务仅限于观光、饮食及简单运动等,形式单一、功能不全。此外,锡伯屯村的民俗旅游项目也缺乏时代创意,设计经营粗放,难以满足新时代游客多方面的个性化需求。
(四)营销方式落后
吉林省松原市对于锡伯屯村民俗旅游项目的宣传多是通过公众号和文旅部门的官网呈现,尚未形成全方位多角度的营销模式,宣传力度不够,这就导致新项目的开发鲜为人知,知名度有待提升。此外,当地的旅游业经营者缺乏创新意识,缺乏对当地特色民俗旅游资源的有效传播,仅依赖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介进行宣传推广,加之开发的规模较小,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深入,没有形成较高的知名度和较大的影响力。整体来说,松原市锡伯屯村的民俗旅游宣传力度仍然不足,需要借助更多新媒体的力量进一步推广和宣传民俗旅游品牌,以此提高营销效果,打响品牌知名度。
四、松原市锡伯屯村民俗旅游发展策略
(一)合理规划,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一方面,吉林省松原市政府部门要对锡伯屯村发展民俗旅游进行合理的规划,首先要派遣相关人员对锡伯屯村进行实地调研,掌握锡伯屯村的民俗文化种类,对于可供开发的民俗文化进行登记造册,同时对于客源地市场、客流量、环境承载量等进行精准的统计分析,立足于市场调研数据,对锡伯屯村发展民俗旅游的可行性、合理性、科学性等进行分析评估;其次要公开进行招商引资,鼓励国企、私企等进行投资运营,对于招标的企业给予政策支持;最后要充分体现地方特色,深挖民俗内核,联合专业的旅游项目规划团队公司,打造适合松原市锡伯屯村发展的“精品游”“特色游”项目,助力当地民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另一方面,相关政府部门要加快对锡伯屯村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一是加大财政投入,锡伯屯村民俗旅游开发的负责人要协调好资金的使用,集中财力完善民俗旅游重点设施的基础建设;二是积极引导村民参与“美丽乡村”的工程建设,主动美化个人庭院,建设良好的环境卫生设施;三是在锡伯屯村修建火车站点,方便游客往返当地,减少交通问题给游客带来的出游困扰,同时增设直通锡伯屯村的旅游专列车,缩短游客前往锡伯屯村的时间,为游客提供系统化个性化的服务。
(二)发挥村民的作用,完善乡村人才队伍体系
吉林省松原市锡伯屯村如何发挥当地村民的作用,组建一支强有力的乡村人才队伍是当地发展民俗旅游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当地应通过“村干部牵头、村民响应”的模式发展民俗旅游,村干部应对锡伯屯村的民俗旅游发展模式进行整体把控,政府部门派出专业人员辅助其进行管理决策,促使其走出一条适合当地民俗旅游发展的管理道路。其次,当地要增强村民的服务意识和管理意识,通过座谈会、村民会议、广播收听、专家讲坛等方式对村民进行定期的培训和进修,促使他们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增加对民俗旅游发展动态的了解,及时更新知识体系、提高综合素质,从而在民俗旅游发展建设工作中得心应手。再次,锡伯屯村要充分发挥年长村民的作用。年长村民是锡伯屯村的“扎根者”和“守村人”,他们长时间生活在这里,对当地的传统习俗和民俗文化有较为深入的了解,也是传统民俗技能的传承者。当地要将年长村民纳入乡村人才队伍建设体系当中,对规划设计的民俗文化进行补充和指正,同时将传统的民俗技艺发扬光大,将手艺传给更多的年轻人,从而振兴传统民俗技艺。最后,当地也要积极鼓励大学生返乡创业,提高乡村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利用大学生在大学里学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助力家乡民俗旅游的发展[2]。
(三)保持民俗保护和传承的初心,进行产品形式创新
锡伯屯村的民俗旅游保持长期向好的生命力,关键之一就是要保持游客对于民俗传统的热爱。文创产品作为当地民俗文化的缩影和载体,不仅要体现当地的文化内涵和民俗特色,还要满足游客求新、求异的心理需求[3]。当地村民可以就独具特色的射箭、毛皮滑雪板等创新开发文创产品。
1.打造射箭体验馆
锡伯屯村应基于锡伯族射箭,打造射箭体验馆,依靠锡伯族古元素建设馆内设施,将锡伯族文化以剧本杀沉浸式场景呈现,号召当地居民整理吉林省松原市锡伯屯村的文化历史撰写剧本,让游客直观感受锡伯屯村和锡伯族的文化内涵与兴衰历史。
2.建设娱乐性旱地滑雪场地
锡伯屯村应建造娱乐性旱地滑雪场地,打造“可全年滑雪”的宣传口号,让滑雪不再受季节的限制,在没有积雪的时候为游客提供不一样的滑雪体验,从而吸引游客到来;并在游客体验之前向其售卖或免费提供毛皮滑板,以此传承当地特色民俗文化,带动当地民俗旅游更好发展。
3.打造拟人化和卡通化的形象IP
根据当地村民擅长射箭和用毛皮滑雪板滑雪等特点,旅游企业可以打造一套符合当地文化特点的拟人化和卡通化形象IP,并与各大潮流文化娱乐品牌进行联名合作,也可以与酷乐潮玩等潮玩公司合作开发手办、艺术玩具、毛绒玩具等产品。文创产品除了要有“高颜值”吸引游客的眼球,还要具备实用性的功能。当地可以将独特的刺绣工艺运用到文创产品上,如带有锡伯族特色刺绣的衣服、饰品等,激发游客的购买欲望。
(四)创新营销方式,以品牌项目带动民俗旅游发展
一方面,锡伯屯村要结合当前的时代背景与技术手段,利用现代化科技,引入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搭建智慧化旅游平台,提升民俗旅游发展层次,让游客直观立体地感受民俗文化,拓展民俗旅游营销渠道[4]。另一方面,松原市锡伯屯村可以毛皮滑雪板和射箭工艺为产品重点,打造锡伯族独有的民俗文化品牌,形成有别于市场其他产品的品牌亮点,重点打造以品牌带动区域性发展的项目,同时针对品牌亮点进行内涵提升、项目包装,加强全媒体多维度宣传,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以品牌项目带动民俗旅游发展,全面提升锡伯屯村民俗旅游新形象[5]。
五、结语
松原市锡伯屯村凭借着丰富的民俗旅游资源和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发展民俗旅游具有较高的可行性,但在民俗旅游发展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亟须当地采取合理规划,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发挥村民的作用,完善乡村人才队伍体系;保持民俗保护和传承的初心,进行产品形式创新;创新营销方式,以品牌项目带动民俗旅游发展等措施,促进民俗旅游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秋雅.“体验式旅游”视角下乡村民俗旅游的开发研究[J].农业经济,2022(11):66-68.
[2] 肖虎.农村旅游开发的思考[J].广东蚕业,2019(8):86.
[3] 王然.产业振兴视域下民俗旅游发展路径探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2(17):137-140.
[4] 季荣.珲春市防川民俗村营销策略研究[D].延吉:延边大学,2022:23-25.
[5] 练迎春.平凉市民俗文化旅游发展研究[J].甘肃农业,2022
(2):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