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校共生视域下韩国高等职业教育政策研究

作者: 王佳桐 冯旭芳

[摘要]近年来,城校共生成为韩国政府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理念。基于该理念和面临的国内外环境,韩国政府出台高等职业教育重点区域事业(HiVE)项目,其愿景是创建与城市(社区)相生的高等职业院校,其目标是打造区域紧密型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目前该项目已经形成了四维战略举措、四大实施成效以及五大改进方向。探讨其在推动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方面的政策实践,特别是在促进城校共生、产教融合、终身教育方面的经验,可以为我国建设产教融合型城市提供宝贵借鉴。

[关键词]城校共生;产教融合;高等职业教育;HiVE;政策研究;韩国

[作者简介]王佳桐(1990- ),男,山西运城人,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科研处主持工作副处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浙江  绍兴  312000)冯旭芳(1983- ),女,浙江慈溪人,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副处长,研究员。(浙江  绍兴  312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3年度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职业本科教育的理论基础与推进策略研究”(课题编号:23NDJC323YB)、2023年度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共同富裕下浙江省普惠性职业技能培训体系的构建策略与实施路径”(课题编号:23NDJC370YB)和教育部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备案中心四川师范大学日韩研究院2024年度项目“日韩创业型大学支持政策与发展模式研究”(课题编号:2024RHZC005)的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719.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5)01-0060-09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与知识经济的浪潮中,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的关键纽带,其战略地位与核心价值日益受到各国政府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一个健全且高效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已成为衡量一个城市教育实力与经济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因此探讨两者之间的共生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城校共生是指城市与高等院校之间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过程。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城校共生强调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深度融合,通过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体系,推动教育资源与产业资源的有效整合,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从理论层面看,城校共生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体系,包括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等。近年来,对城校共生模式的理论研究不断被完善和补充,众多学者先后提出三螺旋理论、四螺旋理论、共轭理论、社会互动理论、资源依赖理论、整体论理论、共生理论、耦合理论等,揭示了城校共生模式的深刻内涵和重要意义,为研究高校与城市关系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韩国作为亚洲乃至全球的教育强国之一,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也取得了瞩目成就。通过国家支持和院校发力,逐步建立起具有独特创新性和实践性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在全球范围内树立了典范。长期以来,韩国政府致力于构建与产业发展紧密相连的高等职业教育模式,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投入等多维度支持,有效促进了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教育与城市的共生,为韩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与产业结构的持续优化以及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韩国政府近年来倾力打造的高等职业教育重点区域事业(HiVE)项目,与我国政府推广的产教融合型城市发展理念不谋而合。HiVE通过整合地区教育资源与产业优势,实现了城校共生、产教融合以及终身教育的深度发展,不仅提升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市场适应性和产业适配性,还极大地促进了区域经济的繁荣与社会的全面进步。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支撑国家战略发展的重要一环,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在此背景下,基于城校共生视角,深入研究韩国高等职业教育领域的政策实践,特别是HiVE的成功经验,对于推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韩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政策的历史演进

韩国经济腾飞与教育体系的紧密支撑密不可分,尤其是职业教育在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0世纪60年代以来,韩国历届政府都非常重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断推动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完善与提升,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特别是近年来,韩国政府针对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结合不紧密、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等问题,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

(一)初期探索与基础奠定期(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初)

20世纪60年代,韩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增长的初期阶段,工业化进程加速,对技术工人的需求急剧增加。为应对这一挑战,韩国政府着手建立职业教育体系,重点发展以工科为主的实业高等专门学校,旨在快速培养大量具有实用技能的人才。政府通过立法保障职业教育的地位,如多次修订《教育法》,明确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为职业教育的初步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

20世纪70年代,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韩国政府进一步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鼓励发展短期高等教育,以确保产业化发展所需的科学技术和人力资源,不仅扩大了专门学校等高等职业教育机构的规模,还注重提升教学质量,引入更多的实践教学内容,加强与企业界的合作,努力实现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此外,政府还推出了奖学金、就业援助等激励措施,鼓励学生选择职业教育路径,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

(二)体系完善与结构调整期(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末)

进入20世纪80年代,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和国内经济结构调整,韩国政府意识到,仅仅依靠传统的职业教育模式已难以满足新兴产业和高技术领域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因此,着手对职业教育体系进行全面改革,强调职业教育的多样性和灵活性,鼓励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如技术学院和专门大学,以提供更高层次的职业技能培训。

20世纪90年代,韩国政府通过《5.31教育改革方案》《2.9教育改革方案》《第二次教育改革方案》《教育发展五年计划》等一系列改革举措,进一步强化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市场导向性,推动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界的紧密联系,实施“产学合作”模式,鼓励企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并逐步推广弹性学制等,确保高等职业教育内容紧跟行业发展动态,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同时,韩国政府还加强对高等职业教育师资力量的培养,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实践经验,为高等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三)创新驱动与国际化战略期(21世纪初至今)

进入21世纪,知识经济的兴起、国际竞争的加剧以及国内产业结构升级,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新的挑战,韩国政府开始实施一系列创新举措,旨在构建更加开放、灵活、高效的职业教育体系。2001年6月,韩国政府出台《专门大学综合发展方案》,其目的是通过全面结构调整,促进专门大学的个性化发展,从而将专门大学发展成为“专业技术人才的重点教育机构”。从2008年起,韩国教育部开始开展“教育力量强化项目”,试行“程式化”(Formula)的财政分配方式,以加强专门大学的职业教育力量、组织运营力量、成果创造力量。同时,韩国政府还积极推动高等职业教育的国际化,通过职业教育中心与世界各国开展教育合作项目,引进国外先进的高等职业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同时输出本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经验,提升韩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力;通过鼓励高等职业院校与国外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海外实习和就业机会,拓宽学生的国际职业道路[1]。

为了应对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韩国政府通过在高等职业院校内设立产学合作中心,不断优化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增设与新兴产业相关的课程,如信息技术、生物科技、新能源等,确保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升级同步。同时,韩国政府还改变了扶持方式,通过产学合作领先大学等项目,不仅提升了高等职业教育与城市社区的互动度,也加强了对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监管和评估,建立了完善的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确保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二、韩国出台高等职业教育重点区域事业(HiVE)项目

在全球化和科技创新的推动下,各国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激增。在韩国,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和升级,对具备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人才的需求也更加迫切。为应对这一挑战,韩国政府出台了高等职业教育重点区域事业(HiVE)项目,旨在通过构建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深度融合的发展模式,促进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

(一)韩国高等职业教育重点区域事业(HiVE)项目出台的动因

高等职业教育重点区域事业(HiVE)项目的出台并非偶然,其中既有国家层面的战略和相关政策的原因,也有区域产业发展的客观要求;既有对人口减少和地区危机的回应,也有老龄化社会对终身教育的期待。

1.国家战略与政策的驱动。近年来,韩国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将其作为提升国际竞争力、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2019年,韩国政府将“高等职业院校质量显著提高”确定为国家任务,并发布《高等职业院校创新支援事业基本计划》。2020年9月,韩国政府发布《数字化高等教育创新支持计划》,大力推进高等职业院校、地方产业、地方政府合作的“职业教育创新区”模式。2021年4月,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创造性地提出技能型社会建设构想,为韩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赋予新使命。2021年5月和12月,韩国政府分别发布《大学系统化管理与创新支持战略》和《通过增强大学竞争力应对学龄人口减少的方案》,再次强调基于地方政府与大学联动的职业教育创新区的重要性。可以看出,韩国政府紧扣时代发展脉搏,围绕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出台了大量政策,已初步形成了“中央+地方”统筹的政策支撑体系。这些政策不仅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也为HiVE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基础。

2.区域均衡发展与产业升级的要求。韩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存在差异,对职业教育的需求也有所不同。一些地区由于产业结构单一、技术水平落后,面临着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而另一些地区则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的持续优化。为了促进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和产业的全面升级,韩国政府希望制定新的政策来整合地区教育资源与产业优势,实现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深度融合,打造高等职业院校与城市(社区)共存的合作体系,即通过组合式的政策支持,引导职业教育机构根据地区产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向,培养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同时,促进职业教育机构与企业、社区的深度合作,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形成入学、就业、落户的良性循环,为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和产业的持续优化提供有力支撑。

3.地区发展危机与学龄人口减少的刺激。近年来,韩国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差异日益显著,特别是非首都圈区域由于产业单一、人口外流、基础设施建设落后,面临着严重的发展危机。据韩国雇佣劳动部2021年上半年的劳动力调查结果,非首都圈区域流入首都圈年轻人(20~30岁)的人数,2016年为42000人,2019年为85000人,2020年为93000人,呈逐年上升趋势,而非首都圈区域5名及以上企业的产业工人空缺数量约为85000人,与去年同期59000人相比大幅增加[2]。同时,这些地区的高等职业教育机构往往面临着生源不足、资源匮乏等问题,难以有效发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数据显示,韩国面临着严重的学龄人口减少问题。截至2023年12月,韩国的总和生育率仅为0.73,再创全球历史最低。2024年6月19日,韩国总统尹锡悦宣布韩国进入“人口紧急状态”。迅速过渡到超级老龄化社会,随之而来的是学龄人口的减少[3]。而学龄人口的减少不仅给基础教育带来了巨大挑战,也直接影响到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根据韩国教育振兴院新生入学率统计调查,2023年本科高校新生入学率为97.3%,高等职业院校的入学率为89%[4]。由于高等职业教育高度依赖学费,学费收入的减少将会导致优秀师资引进困难,导致高等职业院校质量下降甚至关闭,这也将加重地区危机。据韩国专业工程师学院调查分析,当学生人数超过5000人的大学关闭时,预计经济损失为4756亿韩元(约为24.8亿元人民币),就业人数将减少3142人[5]。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