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本科高校课程思政融入旅游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设计研究
作者: 黄荣娟 韦福巍[摘 要]文章以河池学院为例,探讨了课程思政融入旅游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设计,旨在为地方本科高校旅游市场营销课程的思政教育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借鉴。河池学院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深入挖掘课程教学中蕴藏的思政资源并发挥其教育功能,同时以思政元素提取、教学方法实施、教学成效评价等为抓手开展课程设计,将对应支撑的课程思政要求融入课程教学内容,使课程教学和思政教育成为系统化的有机整体,从而发挥教师党支部在课程思政中的引领作用,促使建立完善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与考核标准、制定课程思政建设高质量发展评价目标,为课程思政育人的有效开展提供坚实保障。
[关键词]地方本科高校;课程思政;旅游市场营销课程;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24)09-0091-05
2016年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确立了课程思政教育理念,提出了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学全过程并坚持将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的要求,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的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重要性[1]。2020年,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高校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充分挖掘各类课程思想政治资源和育人功能,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课程是高校学科专业建设的基础和实施人才培养的前沿阵地,课程思政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体现了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宗旨,表明了将课程思政提升至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制度层面进行全面改革部署的要义。旅游市场营销课程是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的主干课程,是达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涉及旅游市场营销分析、旅游市场营销组合、旅游市场营销创新及旅游市场营销管理等内容,包含“教、学、研、产、用”等环节,集理论性、应用性和创新性于一体,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文化素养和实践操作技能。因此,课题组围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体目标,结合河池学院旅游市场营销课程融入课程思政的具体设计方案,针对如何充分利用课程思政元素发挥教师、课程的育人功能,进而构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教学体系展开探索,旨在为地方本科高校旅游市场营销课程思政理论与实践研究提供参考。
一、课程建设目标
旅游市场营销课程的建设目标总体分为3个方面,即课程思政目标、理论知识目标和应用能力目标。
(一)课程思政目标
一是明确立德树人的定位,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具备人文底蕴与科学素养,热爱旅游事业,具有合作意识、进取精神、国际视野、责任担当、文旅情怀和创新实践能力;二是具备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能力,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念、良好的职业操守、扎实的传统文化功底、务实的创新创业能力及健康的心理活动状态。
(二)理论知识目标
一是理解旅游市场营销学的研究内容、调查方法、目标体系及发展演变过程,包括对旅游市场营销环境、消费者行为特征、市场营销战略、市场营销组合策略、市场营销发展新趋势、市场营销策划与管理等基本知识的掌握;二是能够借用旅游学、经济学、管理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知识,对课程所学知识进行融会贯通,综合性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紧跟旅游市场营销前沿技术,重视对全域旅游、文旅融合、VR技术、大数据、区块链等的学习理解,充分了解新时代背景下旅游行业岗位的目标要求。
(三)应用能力目标
一是初步掌握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借鉴吸收与开拓创新相结合的现代科学研究方法,具备旅游市场营销环境分析、市场营销战略分析和管理、市场营销策略分析、市场营销活动管理及市场调查与预测等能力;二是强化终身学习的意识,根据产业发展新要求不断更新知识、提升能力,在工作实践中能够灵活应变,善于归纳总结,持续面对挑战。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上3个总体目标,其中课程思政目标包括职业规范、文旅情怀与社会责任3个方面,理论知识目标包括学科素养和专业知识2个方面,应用能力目标包括沟通交流、实践应用及自我反思3个方面。各课程目标与思政教育要求的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
二、课程思政的设计思路与改革路径
(一)设计思路
借鉴已有研究成果[3-10],课题组围绕旅游从业领域内相关营销工作对应的知识点,对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设置,即设置了旅游市场营销分析、旅游市场营销组合、旅游市场营销创新及旅游市场营销管理4个模块,涵盖明确的理论知识、教学案例与实践任务。此外,根据工作岗位及工作任务设计具体的实践项目,形成“职业素养+工作任务+模块课程+核心知识+核心能力+项目训练”的结构课程,构建以“素养要求、知识要求、能力要求”为导向的立体综合实践教学模式。旅游市场营销的课程思政改革根据专业发展与课程教学的需求,深入挖掘其中蕴藏的思政资源,并使其发挥教育功能,同时以思政元素提取、教学方法实施、教学成效评价等为抓手开展课程设计。
(二)改革路径
1.思政资源挖掘。旅游市场营销课程主要包括旅游市场营销分析、旅游市场营销组合、旅游市场营销创新及旅游市场营销管理等4个方面的内容,教师可以结合旅游管理专业的特点及课程性质,融入意识形态、思想政治、职业道德、传统文化、创新创业及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2.思政元素提取。教师可以结合河池市及广西旅游产业特色,将学生了解的文化旅游、生态旅游、商务旅游、研学旅游、红色旅游、康养旅游等作为课程项目主题,引导学生团队依次完成项目的调查分析、战略制定、策略计划、报告撰写、文创作品、营销推广等课程任务,以兴趣为指引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究性。3.教学方法实施。以教学项目为载体,推动任务领受,引入“项目负责制”管理模式,实现人员的优化配置与分工合作,进一步强化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同时根据课程学习产出教育模式OBE(Outcomes⁃Based Education)的要求采用行动学习法,组织实施思政专题研讨、“双创”训练、作品展示、研究分享等,以巩固成果。4.教学成效评价。学科专业竞赛是衡量课程产出成效的重要标准,旅游市场营销课程的实践成效通过策划方案、调查报告、营销视频、学术论文等形式呈现,也可以通过让学生参加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公布的高校大学生学科专业竞赛清单上的各项比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及行业组织的专业实践活动竞赛等,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创新创业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在学校层面组织举办专业技能活动月、旅游产品营销策划赛、旅游品牌创意设计赛、旅游市场调查分析赛、旅游原创作品推广赛等活动,通过培育优质的竞赛作品逐步提升教学成效,让学生在旅游市场营销课程思政教育实践中体会到“满足感、幸福感、获得感”,从而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旅游市场营销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关系如表2所示。
三、课程思政的建设保障
(一)发挥教师党支部对课程思政的引领作用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课程思政的落实关键在教师。因此,要全面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发挥“双带头人”作用,将党建引领与人才培养深度融合。通过教育、管理、组织、宣传、凝聚、服务等手段推动教师党支部建设提质增效,引导教师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及承载的育人功能,并将其融入教学各环节、全过程。采取教研室集体备课研讨、优秀教师先锋示范、教材教案团队编写等方式,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率,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目前,河池学院把旅游管理系教工党支部建在旅游管理教研室。依托教师党员的“战斗堡垒”作用、良好的师德师风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旅游管理系教工党支部承担起了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和学习成才的责任,实践了课程思政育人、立德铸魂育人。
(二)建立完善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与考核标准
课程思政是一项系统化的教学活动过程,注重课程思政目标与人才培养目标的衔接性、教材甄选的实用性、教学内容与课程思政教育的融合性、教学方式的合理性及课程考核标准的科学性等。河池学院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公共意识和创新精神,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要,掌握管理学、经济学、旅游学的基本理论与管理方法,具有国际视野、本土情怀、团队精神和沟通技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同时具有较强的旅游管理能力、决策能力和实务操作能力,能在各行业从事旅游经营、旅游产品策划、旅游市场咨询、旅游教育培训等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旅游市场营销的课程思政目标与其分解的“人文与身心道德修养、学科与知识素质、专业与技能素质、职业与岗位素质、专创融合及发展潜力、价值观与社会责任感”等毕业要求保持一致。课程教材选用的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赵西萍主编的《旅游市场营销学》,从根本上保障了课程教学内容的权威性与实用价值,为课程思政教育开展锚定了正确的政治方向。在教学内容与课程思政教育的设计中,人才培养方案设置的面向“旅行社(含OTA,Online Travel Agency)、旅游饭店、文旅规划策划机构、旅游教育机构、旅游自媒体”等岗位群的各类专业课程都与旅游市场营销课程教学内容有关联,课程思政教育也得到了相互支撑,构成了一个自成体系的融合整体,做到了“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本课程教师把OBE理念贯穿教学全过程,采用课程讲授(含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专题研讨、案例研究、实践教学等混合教学方式,过程考核和课终考核相结合的课程考核方式。过程考核方式包括课堂表现、平时作业、主旨发言、调研报告、课程论文、专业竞赛、模拟考试等,占总成绩的40%。课终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占总成绩的60%。多维度的过程性考核与标准化的课终考核中,考核内容涉及课程思政目标要求,考核结果能合理反映课程思政目标的达成度。
(三)制定课程思政建设高质量发展评价目标
一是进行课程评价与教学改进。学生评价主要采取学生座谈会、学生信息员反馈以及期末网上评教方式,由教务管理职能部门向教师反馈结果。教师自我评价主要是任课教师围绕课程目标达成度,对所授课程的成效进行评价,参考校、院两级本科教育教学督导听课、评课后的反馈意见。同行评价主要采取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学院同学科专业教师听课、评课的方式,使任课教师全面了解本课程的教学情况,并结合各种反馈意见形成《旅游市场营销课程质量及目标达成情况分析与改进报告》,为实现教学持续改进、促进课程思政建设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依据。二是建立课程思政教学材料档案,分类物化课程思政教学成果。将与课程思政教学有关的教改项目、教研论文、教育著作、教课比赛、教学视频、教学案例、学科竞赛、应用证明等成果整合申报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高校教学成果奖,并为入选广西壮族自治区级一流本科课程夯实基础,以此驱动课程思政建设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课程思政建设成效的区域影响力和社会评价。
四、结语
本文首先梳理了课程思政的时代背景、要求及重要价值意义,其次通过旅游市场营销课程思政的案例分析,将具体的实践做法予以凝练归纳,最后从课程建设目标、课程思政的设计思路与改革路径、课程思政的建设保障等3个方面,对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创新办法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以期为地方本科高校旅游市场营销课程的思政融入设计提供参考借鉴。虽然高校办学及人才培养的实际状况存在差异性,课程思政的落实手段也有所不同,但是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宗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体目标及“三全育人”的教学体系不会改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思政元素挖掘、教学方法实施、教学成效评价及课程思政内容还需要不断地改进,后续研究仍有待于进一步深化完善。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共教育部党组.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学习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通知[EB/OL].(2016-12-13)[2023-10-11].http://www.moe.gov.cn/srcsite/A13/moe_772/201612/t20161223_29229⁃
2849.html.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2020-06-01)[2023-10-11].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eqid=bc4ffc2f00025ba40000000364292d2e.
[3] 赵树梅,孙茜.新时代市场营销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与创新[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0,36(4):40-43.
[4] 崔广彬,郑岩.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探索:以“旅游资源学”课程为例[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7):166-167.
[5] 李凌.国际市场营销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角[J].对外经贸,2020(4):134-137.
[6] 吕培林.OBE模式下法语专业旅游翻译课程教学改革初探:以淮阴师范学院为例[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5):73-74.
[7] 李 峰,马靖忠,张嘉威,等.市场营销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J].中国市场,2019(33):78-79.
[8] 杜玲,刘轶,张龙.旅游酒店市场营销课程的思政融合研究[J].中国商论,2019(10):246-247.
[9] 梁业章,袁晓娟.项目教学法在旅游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以桂林旅游学院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8,4(3):8-9.
[10] 刘 鹤,石瑛,金祥雷.课程思政建设的理性内涵与实施路径[J].中国大学教学,2019(3):59-62.
[责任编辑:钟 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