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态学课程混合式教学与实践模式探索

作者: 黄楚敏 邹顺 陈洋 邓影

城市生态学课程混合式教学与实践模式探索0

[摘 要]城市生态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强调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如果继续只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就无法满足当今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本次教学改革探索以超星学习通平台为辅助教学手段,对“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参与式实践作业”新教学模式进行实际运用,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两年的教学实践表明,新教学模式能够有效促进教学过程中师生的良性互动,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知识应用能力,并且使课程的教学质量得到提升,可为无实践课时或者实践课时少的工科专业的专业课程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生态学课程;混合式教学;实践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24)11-0078-04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市化的加速推进,我国对资源开发和环境改造的需求也日益增长。然而这种开发和改造使得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日益增多,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恶化,因此社会对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的要求不断提升。在此背景下,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致力于建设美丽中国并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更是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基本方略;党的二十大报告则进一步明确了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1]。现今,生态环境问题已逐渐成为全球性的重要问题,生态环境危机已经对现代化进程构成越来越大的威胁。因此,社会对环境生态工程领域的人才需求越来越迫切,并对人才的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2]。目前,工程应用型人才的短缺问题尤为突出。

为了应对新一轮的生态环境问题、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教育部自2017年开始积极推动新工科建设,探索了一条为工程教育改革开辟的新路[3]。在新工科理念的指导下,培养的人才需要具备更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满足未来新兴产业和新经济的需求[4]。钟登华在其文章《新工科建设的内涵与行动》中指出,新工科学与教的关键在于创新教学方式和技术,教育技术需要具有更强的互动性、智能化和个性化特征,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以及基于新技术支持的混合式学习等学与教模式将得到广泛应用和推广[5]。

城市生态学课程是环境生态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各大高校的地理、生态学和环境工程等相关专业均设有此课程。作为一门交叉学科,该课程旨在将生态学基础理论应用于特定的城市环境建设中,强调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6]。该课程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深入研究特定城市环境下人类活动与城市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并利用有关规律来指导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一、城市生态学课程存在的问题

鉴于目前课程开设条件的限制,高校城市生态学教学容易面临以下问题:(1)传统的“满堂灌”授课方式常使学生感到枯燥,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追求;(2)由于学生人数众多而实践经费有限,实践内容往往被削减甚至取消,导致理论与实践应用脱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3)课程评价以期末考核为主,权重占比较高(50%~70%),而平时考核形式较为单一,容易存在考核效果不佳、趋于形式化等问题。上述问题导致部分高校开设的城市生态学成为一门纯理论课程,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7]。因此,使学生能够有效地学习城市生态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并提升他们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已成为城市生态学课程改革的关键目标。

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参与式实践作业”教学模式的实际应用

(一)课程设计思路

1.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思路:教师利用超星学习通等平台组织和设计教学环节,并结合丰富的线上课程资源,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时间、空间和授课方式的限制,将课堂延伸到网络空间[8]。同时,利用超星学习通等工具保存教学过程性材料和数据,作为对学生成绩进行评定的依据之一。这种教学模式(见图1)更加灵活,能够增加师生互动的频率,使学生获得更及时的教学反馈,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9]。

2.在无实践课时或实践课时少的情况下,城市生态学课程借鉴海南大学城市生态学课程的教学模式,结合《城市生态学》和《城市生态学(经典案例和实验指导)》基础教材,构建城市生态学实践教学模式。

课前准备环节:教师基于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大纲要求,制订教学目标、任务;将与课程理论相关的专业知识、视频素材以及主要实践操作指导资料发布到超星学习通平台,并设计相应的测验题;学生在超星学习通平台于规定时间内预习相关知识,完成测验,做好上课准备。

线下课堂环节:教师利用超星学习通平台辅助教学,讲解新课知识,布置随堂练习和课后实践任务;学生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完成随堂练习,还要汇报课后实践任务的进展;教师要对学生的汇报内容进行点评,提出建设性意见。

课后学习环节:学生独立进行调研实践,收集相关数据和材料,对实际案例进行研究、分析和讨论,进而深入理解课程相关概念和理论,并将其应用到实践中;教师对学生的实践调研和案例分析进行详细审查,并提供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实践能力和分析水平;在期末阶段,将优秀的实训案例设计报告在超星学习通平台展示,以激发其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参与式实践作业”模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城市生态学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得以有效融合与衔接。

(二)课程教学过程

城市生态学课程一般为16个教学周、32个教学学时(教师授课占18个学时,学生进行14个学时的汇报)。在完成授课后,教师要求学生在课中展示他们上一周的课后实践作业,以此帮助学生有效把握学习内容。城市生态学教学内容设计及学时分配见表1。

(三)教学评价体系优化

城市生态学课程采用线上评价与线下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超星学习通平台具备成绩管理功能,教师可以在成绩统计页面录入线下成绩,并设置各项课程成绩的权重。线上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在线学习时长、课堂表现(随堂练习、投票、问卷、回答问题、小组分组任务和讨论发言等);线下评价内容主要包括课堂考勤、实践调研报告、实训汇报等。通过实践调研报告,可以评估学生在实地调研中的综合能力;通过课堂汇报,可以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通过实训案例设计报告,可以评估学生在实践应用方面的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此外,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可利用超星学习通平台发放课程教学效果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意见。通过科学、客观、公正的教学评价,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从而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和指导,提高教学效果;也可以对学生的综合表现和反馈进行分析,从而改进教学策略和方法,实现评价与学习相互交融、相互促进[10]。

三、“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参与式实践作业”教学模式改革的效果分析

(一)增强了师生互动,提高了教学质量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课程教师针对课程改革效果进行了线上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0%以上的学生认为混合式教学资源丰富、方法新颖,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紧跟教师的思路,对课程理论知识的掌握较为牢固。同时,通过超星学习通平台,教师和学生能够得到及时的教学反馈,师生互动得以增强。另外,超星学习通平台中的课堂活动数据显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95%以上,这表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参与式实践作业”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积极性。

(二)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明显提高

学生根据具体的实践作业要求深入城市系统,了解城市系统的基本情况,这种实践练习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调查实践能力,还促使他们真正洞察城市系统社会经济的现实问题,从而提升对城市系统社会经济现象进行分析的能力。此外,这样的实践训练还能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拓宽他们的研究视野,从而有效增强他们的科研能力。

(三)多种评价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非常重要。针对课程改革效果的线上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0%以上的学生认为利用超星学习通平台辅助教学和代替传统评价能够让学生根据学习反馈主动调整学习状态,学生对于课程总成绩的认可程度也较高。

四、结语

实践表明,依托超星学习通平台开展城市生态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参与式实践作业”教学,可以及时响应学生的学习反馈,增强课堂互动性,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得到有效激发。同时,该模式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提高了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教学过程中的多种考核方式也使得学生的课程总评成绩更加合理、客观,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因此,这样的教学模式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可为无实践课时或者实践课时少的工科专业的专业课程教学提供参考。需要注意的是,该模式下,学生需要花费较长时间完成实践任务,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强度和教师的工作量,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课程难度有所增大,因此,如何进一步优化该教学模式是今后应当继续深入研究的课题。

[ 参 考 文 献 ]

[1] 方世南.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创造人类生态文明新形态研究[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5):1-10.

[2] 杜青平,陈浪城,石瑛,等.新工科背景下环境生态工程创新应用人才培养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9,38(8):197-200.

[3] 徐建行.我国新工科建设政策的演变逻辑与优化:基于多源流理论的分析视角[J].中国高校科技,2020(7):57-61.

[4] 江华,胡皓.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研究: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实例分析[J].中国高校科技,2023(5):90-96.

[5] 钟登华.新工科建设的内涵与行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3):1-6.

[6] 李明燕,郭霄,李伟,等.“城市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20(26):204-205.

[7] 付善明,常向阳,王筱虹,等.基于“能力建设”的《城市生态学》互动式教学与实践模式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7(45):180-182.

[8] 杨晶.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建筑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房地产世界,2023(16):73-75.

[9] 雷爱霞.基于学习通平台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策略探究[J].通信与信息技术,2023(5):108-111.

[10] 张凌,巩在翔,王宏彬,等.大学英语课程过程性评价的多元归因分析[J].大学教育,2023(16):42-44.

[责任编辑:钟 岚]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