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商科教育:时代背景、现实挑战及应对策略

作者: 吴新玲

[摘 要]随着数字经济的到来及高等教育改革号角的吹响,传统商科教育面临诸如新技术、新实践、新需求、新使命等挑战,到了必须变革的关键节点,新商科教育是其解决之道。文章提出新商科教育发展应对之策:面对新技术,颠覆及重塑人才培养模式;面对新实践,政产学研融合寻找突破;面对新需求,跨界交互培养新技能;面对新使命,立德树人强调命运共同体。

[关键词]新商科;新时代;商科教育;挑战;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2)01-0017-04

商科,在不同国家、不同高校的专业细分中存在差异,其涉及专业众多、涵盖范围较广,一般包括会计、金融、经济学、国际商务、电子商务、物流、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其中又以会计、金融、管理学、经济学为代表[1]。培养及储备商科人才对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近年来,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为商科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良好的市场前景。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商科教育的调整与适应也从未停止过,尤其是近几年,随着高等教育改革号角的吹响,传统商科教育到了必须变革的关键节点。

一、传统商科人才培养的“内忧外患”

(一)内忧

1.部分教师培养学生马马虎虎

在2018年6月召开的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时任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提出“四个回归”,其中回归本分,强调教师的本分就是教书育人,引导教师热爱教学、倾心教学、研究教学、潜心教书育人。在2018年11月举办的 “2018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年会”中,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提出大学实现三个“一去不复返的日子”,其中针对教师提出“让一部分教师认认真真培养自己、稀里马虎培养学生的日子一去不复返”[2]。现有的资源配置,向科研能力和科研成果突出的大学倾斜,而在现有的教师评价指标和师资配备上,过度分强调教师的科研能力,因此忽视了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和教师教书育人的本分。这就造成部分教师“用昨天的知识,教今天的学生,应对明天的挑战”,这样培养出的学生必然良莠不齐。这不仅是传统商科人才培养的弊病,也是当下部分学科专业教学令人担忧的现状。

2.部分学生放任自己得过且过

教育部前部长陈宝生所提的“四个回归”中的回归常识,强调教育的常识就是学生刻苦努力读书,引导学生求真学问、练真本领,对大学生合理“增负”,使得每一位受教育者都能出学习成果。吴岩司长关于三个“一去不复返的日子”论述中,针对学生提出“让一部分学生天天打游戏、天天睡大觉、天天谈恋爱,醉生梦死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从这些令人警醒的话语中可窥见当下中国大学令人担忧之处:“玩命的中学”和“混日子的大学”。一些学生进入大学后,因为没有了父母的管教、自身自控能力差,缺乏规划和目标,逐步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一些商科学生眼高手低,在学习中充斥着“理论无用论”,毕业后成了无思想、无理论、无技能的“三无”人员。

3.“水课”充斥部分大学课堂

2018年6月,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把“水课”转变成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金课”。2018年8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教高函〔2018〕8号),要求全面梳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合理提升学业挑战度、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2018年11月,吴岩在中国大学教学论坛上的报告中详细阐释了“金课”,也就是一流课程的概念。“金课”的标准即“两性一度”: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相反,“水课”则是低阶性、陈旧性和不用心的课。其认为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是学生从大学里受益的最直接、最核心、最显效的因素,而课程却是当下中国大学普遍存在的短板、瓶颈和软肋。同样,在传统商科教学中,教材、课程、知识结构都比较陈旧,与信息变化速度相比较,商科教育滞后很多。

4.教学方法和教育技术落后

对于大部分教师而言,尽管其学历越来越高,但大多只是掌握了文化知识、专业理论知识及传授知识的基本方式,因为大多数综合性大学培养出来的教师,普遍比较缺乏教育理论知识及教育技能,这些制约了教师教学方式改革之路。同时,当前的大学生是“在互联网上长大”的“网络原住民”一代,他们所接触的知识范围在不断扩大,获取知识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思想也变得日益复杂。因此,教师传播知识的渠道、方式、手段等都应随之进行改革。无论是教育部的官方发文,还是2018年1月正式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都倡导推动教学方法改革,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倡导启发式教学、研讨式教学、项目教学、实践教学、问题导向与解决式教学等;倡导探究式学习、项目学习、从做中学习、自我学习、团队学习和同伴互学等[2]。此外,倡导用教育信息化引领教育现代化,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二)外患

1. 线上学习平台、“互联网大学”的冲击

移动互联的发展改变了学习者获取知识的方式及路径,现在很多学习者会选择自己花钱到网上学习商业知识和管理知识。线上学习平台,如“得到”“喜马拉雅”“混沌商学院”“营创学院”等,会定期邀请名师(知名大学知名教授或知名企业创始人、高层管理者)为学习者提供免费或收取一定费用的商业课程。这一方面弥补了传统商学院教育知识陈旧、与社会经济发展要求脱节的弊端,另一方面又对传统商学院教育乃至传统大学教育带来一定冲击。例如“得到”将其知识传播平台定位为:商学院、视野学院、能力学院、科学学院、人文学院、社科学院等,为学习者提供方方面面的新知。线上教育及网络学习平台有着较为创新的商业模式,起源于市场需求和用户需要,时刻考虑的是如何为用户(学习者)创造价值,并从价值传播和价值最大化的角度考虑商科教育,这些正是正规大学商学院要学习和借鉴之处[3]。

2. “企业大学”的冲击

由于互联网的冲击和人才日渐紧缺,一些大公司内部高等教育计划越来越热门,其通过创办自己的“企业大学”,培养具有时代性、针对性、实效性的商业人才,这些教育计划对传统商科人才培养及商科教育造成了重大影响。国外企业有苹果公司的“苹果大学”,麦当劳的“麦当劳汉堡大学”,西门子的西门子管理学院等;国内企业中,阿里巴巴的“淘宝大学”“阿里巴巴商学院”、海尔集团的“海尔大学”、百度的“百度营销大学”,还有量子大学等均是十分知名的。这些“企业大学”改变了传统商学院重学历重知识、与市场脱节的弊端,大多数基于企业战略、技术发展和市场需求,提供“对症下药”式的商科教育,有效地培养了学习者发现、分析及解决商业问题的能力。

二、商科教育面临的新时代挑战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的进行和消费的升级迭代,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出现,商业步入新时代。新时代下创新发展成为主旋律,商科教育面临诸多挑战。

(一)面对新技术的挑战

生产技术发展的颠覆性趋势,带来商科教育和研究的大变革。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智能化是其重要的特征和推力,移动互联、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悄然兴起,工业4.0催生了商业新生态,产业和经济环境发生巨变,新经济、新商业模式等的出现必然会带来商科人才需求及商科教育的大变革。例如,随着人工智能、互联网+及大数据的发展及应用,会计人才已从传统的核算会计转为管理会计,物流正向智慧物流发展,会展正走向数字化、智能化布展,传统的地面营销方式、广告传播方式、销售渠道等都正向数字营销过渡,而网络组织、自组织等新型组织形式的出现,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提出了挑战。

(二)面对新实践的挑战

与快速发展的新实践相比,商科教育存在严重滞后性,两者之间存在着鸿沟。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作用凸显,市场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需求远远大于其知识积累,传统商科教育模式、方法及内容等都受到严重冲击。随着消费数字化普及、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发展,新商业组织、新基础设施、新商业模式和新的价值观正以“去中心化”的模式构建起新的社会经济生活,产生了新的商业规律和商业文明,传统商科人才培养存在与企业脱钩、与真实应用和实际要求脱离等问题。国际化、经济全球化趋势愈演愈烈,与国际一流商科教育水平相比,国内商科教育还有一定的差距。

(三)面对新需求的挑战

传统商科人才培养的是懂管理、懂业务的专门人才,但当前社会需求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仅懂商学已不能满足社会需求,新时代需要的是创新型复合型人才[4]。它不是单纯地让学生记住多少知识或概念,而是让学生深刻认识新商业环境的特点、本质及要求,并能培养他们善于思考、自主学习、广泛学习、主动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四)面对新使命的挑战

新时代下国家发展的战略布局,对高等商科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商科的发展离不开它所处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商科人才的培养一定要为当地、本国的企业和经济发展服务。当下我国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制造2025、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等,均为商科教育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对其提出了挑战[5]。例如,“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加强,与工商企业、经济管理等部门的联系日益密切,迫切需要通晓国际商法、政企关系等应用型、务实型、复合型的高层次管理人才,具有领导潜质,有开拓创新能力,能够消除投资贸易壁垒的经贸类、金融类、会计、财税等人才。同时,数字经济在创造新商机时,也诱发了大量“见利忘义”商业伦理事件,可见,立德树人作为新商科教育的首要任务任重道远。

三、新商科教育的概念

党的十九大之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高等教育研究及实践的指南,如何培养出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型商科人才成为这一时代商科教育的新命题。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努力答好新时代中国教育的“时代之问”[5]。

商科教育面对“时代之问”,其答案即是发展“新商科”。自2017年新工科提出之后,新商科人才培养命题正式提到议事日程,产业界、教育界相继展开热烈的讨论。2017年开始,全国各地围绕新商科相继举办学术研讨会、高峰论坛、主题讲座、专题培训等,共同探索新商科发展之路,商科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引起广泛关注。

关于新商科,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人工智能与变革管理研究院齐佳音团队于2019年7月公开《新经济 新规则 新商科》白皮书成果,其给出的定义是:基于新的教育理念,以人的发展为目标,重新思考并设计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新课程体系、新教学模式和新教学平台,培养数字经济时代急需的创新型商科人才。

笔者通过对2017—2019年间新商科学术论坛核心观点的梳理及知网文献综述,结合自身实践及理论思考,也提出了对新商科的认识,即在数字经济时代,遵循社会经济发展规律、遵循新商业文明规律、遵循学习者认知规律,重新思考并采用新理念、新模式、新技术、新方法,改造传统商科教育,为学习者提供综合性、跨学科、前瞻性教育,并使之成为具备新思维、新规则、新理论,掌握新工具的创新型商科人才的教育体系。

四、新商科教育发展的应对之策

(一)面对新技术,颠覆及重塑人才培养模式

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带来的商科教育变革是一次“范式转换”的革命性变革,是对传统商科人才培养模式的颠覆及重塑,智能化、特色化、差异化、个性化、多样化、人性化是新商科教育变革的方向[6]。

面对新技术,商学院教师必须不断加强学习,更新思维方式,通过研究逐步形成揭示数字经济规律的新理论;不断更新课程教学内容并传授学生新知识、新技术、新观念。同时,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为学习者带来学习方式的根本性变化,探索及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商科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成为新时代商科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之一。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