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浙江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
作者: 李建宁 章近杰
[摘 要]浙江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精神在浙江的具体体现。新时代,应从动态上把握浙江精神的发展与深化,深度挖掘和研究浙江精神蕴含的德育价值和育人功能,分析浙江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和现实困境,寻求浙江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有效路径,从而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新时代;浙江精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2)01-0095-05
浙江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精神在浙江的具体体现。2006年1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浙江日报》发表署名文章《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提出弘扬浙江精神,不仅要坚持和发展“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的精神,而且要与时俱进地培育和弘扬“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的精神,以此激励全省人民“干在实处,走在前列”。2015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浙江考察时,赋予浙江“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的新使命。2016年, 习近平总书记在“G20杭州峰会”结束之际, 提出了“秉承浙江精神, 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新要求。2018年7月, 习近平总书记在对浙江工作做出重要指示时进一步强调:“干在实处永无止境, 走在前列要谋新篇, 勇立潮头方显担当。”这既是对浙江人民的希望, 更是对浙江精神的新概括和新期待。在新时代,从动态上把握浙江精神的发展与深化,深度挖掘和研究浙江精神蕴含的德育价值和育人功能,寻求浙江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有效路径,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一、逻辑蕴含:新时代浙江精神蕴涵的德育资源与价值
浙江精神是充满地域文化个性与特色的群体意识、思维方式、精神风貌和价值取向,其生成和发展是由特殊的自然环境、文化传统和生产方式等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有着极为丰富的理论内涵和强大的现实感召,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在浙江落地生根的产物,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新时代赋予的新内涵。
(一)坚定信念、执着不舍的追求精神
具有坚定信念和执着的追求精神,对真理和人生价值的追求锲而不舍,这是浙江精神的一个重要表现。改革开放40多年来,浙江人民立足自身实际,率先改革、敢为人先、务实创新、艰苦创业,取得了辉煌的发展成就,同时也培育了坚定信念、执着不舍的追求精神。浙江精神蕴含的坚定信念、执着不舍的追求精神是追求事业的成功所必需的,能引领和激发高校大学生在新时代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贡献青春力量的精神坐标和精神动力源泉。
(二)诚信和谐、开放图强的奋斗精神
奋斗精神是浙江精神的基本要求,只有奋斗,才能梦想成真。改革开放空前激发了浙江人民血脉中的创新创业因子,他们走遍千山万水、历经千难万险、吃尽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的奋斗精神正是浙江精神的真实写照,这不仅是浙江人民生产生活实践的产物,而且是浙江发展走在前列的动力因素。浙江精神所蕴含的“诚实守信、开放图强”的鲜明特征,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素质的核心内容与前进动力,能进一步激励引导高校学生坚定信念、磨炼意志、敢于担当、不懈奋斗,培养他们具备信奉诚实立身、信誉兴业、勇于奋斗的精神状态和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实践精神
求真务实是浙江精神产生和发展的核心要素。勇于创新是引领浙江始终走在发展前列的精神内核。浙江多山临水的特点使得本地人民能冲破地域束缚求发展,冲破重农抑商传统谋新路,用宽广的眼光、改革的思路、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造就了浙江人追求真理、尊重实际、遵循规律、注重实干、讲求实效的科学精神品质。浙江精神所蕴含的“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实践精神能教育引导高校学生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眼光,去认识和理解当前中国的发展以及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进一步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二、价值建构:浙江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2006年9月,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大学为杭州各高校大学生做报告时指出,大学生既要读好课堂上的书,又要读好社会这本书,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学习浙江精神,感悟浙江精神,实践浙江精神,弘扬浙江精神。浙江精神以精神样态的形式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文化滋养并丰富了育人内涵,对引导大学生加速人格养成、价值塑造、理性思维和精神素质发展提供了思想引领实践的路径。
(一)浙江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现实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坚持立德树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浙江精神有着丰富的德育思想和教育理论,具备教育资源的基本要素和特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指导思想上同宗同根、在本质内涵上同质同源、在价值思想上相生相融,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基础资源和培育载体。坚持结合优秀历史传统、浙江改革开放建设具体实践,从博大精深的浙江精神中汲取理论养分和强大精神动能,展示浙江精神在新时代的生动呈现,揭示其凝心铸魂的精神伟力,是推进高校教育改革与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客观需要,更是高校涵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光荣使命和责任担当。
(二)浙江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现实载体
高校是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思想政治教育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浙江精神蕴含的物质和精神价值,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逻辑上、内容上和要求上有着紧密、深刻的联系。将浙江精神蕴涵的德育功能合理转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现了教育基本规律、知行合一思想理念,契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在理论上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体系,在实践上创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方法和载体,在运行上构建了浙江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体制机制,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崭新视角和分析框架,具有理念创新价值。
(三)浙江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引导和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路径选择
“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要把浙江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教育和引导学生把个人的理想信念、思维方式、价值观和行为追求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达成一致,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调节作用,把浙江精神内化为学生的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不断提升学生道德修为、品格塑造和责任担当,促进道德素质提升与全面协调发展。
(四)浙江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现实要求
浙江精神蕴含的德育价值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深化改革的方向高度契合,以浙江精神涵育品行、滋养心灵、引领风尚,是改进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现实要求和重要抓手,有助于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主动适应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趋势新变化,用浙江精神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价值取向、价值标准,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标方向、价值认同、课程建设、体系完善,是新形势下高校建设加强和改进的方向。全方位、多层次地系统研究浙江精神的德育功能,深入探究和挖掘浙江精神与高校德育的结合点,能有效破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不足的难题,能及时突破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不强和亲和力不够的瓶颈。
三、数据分析:浙江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困境
(一)调查问卷的编制与检验
1.研究假设。对《浙江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状况调查问卷》的编制,提出以下设想:一是本研究的理论构想是合理的,浙江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一个四维结构的高阶构想,由科学内涵、精神实质、价值取向、实践标准等四个因子组成;二是编制的调查问卷具有良好的项目鉴别度和区分度;三是编制的调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以作为浙江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状况测量和进一步研究的工具。
2.调查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法,从15所普通高校中各选取35名学生和15名教师作为调查对象,最终保留750份有效量表。
3.问卷内容。围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标方向、价值认同、课程建设、评价体系等内容编制开放式问卷,量化分析大学生对浙江精神的认知认同情况,高校开展浙江精神教育的情况,大学生对所在高校开展浙江精神教育的认可度、满意度等情况,以及浙江精神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情况。调查题目如下:
(1)关于高校学生对浙江精神科学内涵认知认同的情况;
(2)关于浙江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情况;
(3)浙江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建设情况;
(4)关于浙江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活动的开展情况;
(5)大学生对学校开展的浙江精神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评价;
(6)浙江精神对高校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影响。
(二)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会议座谈等方式,对浙江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与分析。调查的大部分条目都是关于观点和态度的。结果显示: 当前绝大部分高校师生认为浙江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开阔了学生的学习视野,提供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新视角,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有效的理论支撑,有助于学生形成优秀的思想品质、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短板”和“瓶颈”问题。
1.学生对浙江精神科学内涵的认知认同程度不高(见表1)。从问卷调查和学生访谈情况看,学生对浙江精神的内涵理解不深,部分学生仅停留在“听过、知道”阶段。从认同上来看,学生对浙江精神总体持积极赞成态度。从践行上来看,浙江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大多停留在表面, 没有上升到理性认识层面。
2.高校对浙江精神的育人功能重视不够(见表2)。调查中发现,目前高校对浙江精神的育人功能还存在重视程度不够、组织管理不到位、评估制度不完善、保障制度不健全等问题,浙江精神教育的重要性和思想政治工作教育的育人功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大部分高校对于浙江精神的宣传、引导没有形成体系, 教育方式方法单一,以理论学习为主,学习内容比较枯燥,理论联系实际不够; 主题活动较为分散, 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对学生影响较小, 社会实践活动多流于形式,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渗透力不强,并没有触及浙江精神的实质, 覆盖面也较小, 被调查访谈的学生中很大一部分没有参加过相关的活动。
3.浙江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效果不理想(见表3)。通过分析数据结果发现,大学生对于浙江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内容针对性和实效性评价并不高,教育内容不能有效满足供给, 对浙江精神缺少立体的、生动的解读, 没有编写浙江精神专题资料和辅助教材,对浙江精神实质缺少有深度、有温度的把握, 不善于从丰富的教育素材中汲取贴近学生实际的内容, 导致学生将浙江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看作是枯燥乏味的政治宣传和灌输,普遍缺乏学习兴趣,课程的教学效果也大打折扣。
4.浙江精神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未有效结合(见表4)。调查中发现,目前高校主要采用课堂讲授的方式来对大学生进行浙江精神的教育, 而这种授课方式只是强调了浙江精神的理论教育,大部分学生认为应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理解、认同和践行浙江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将浙江精神自觉内化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外化为行动上的具体践行。
四、实践路径:新时代高校传承和践行浙江精神的路径探索
浙江精神是理论的、系统的,更是实践的、具体的,高校要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和实践自觉, 将浙江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拓展和深化研究视域和层次,构建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和有效路径。
(一)深化思想认识,加强浙江精神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