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专业认证:价值、藩篱与路径

作者: 尹龙 刘小明 李芳 李秋利

摘      要:体育教育专业认证是我国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制度保障,有利于强化体育教育专业建设、优化高校体育教师教育结构、重构体育教育专业培养标准。当前体育教育专业认证囿于权威性不足、认同度不高、实施度不够、甄别性不强等诸多现实藩篱。研究提出持续改进专业认证标准和制度建设,增强体育教育专业认证的权威性;引导高校主动参与认证,提升体育教育专业认证的认同度;引入社会组织参与体育教育专业认证,促进多元力量协同办学与治理;强化体育教育专业认证的淘汰功能,坚持评建结合的常态机制建设等优化路径,力图为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认证的精进和优化提供参考。

关  键  词:学校体育;体育教师教育;师范类专业认证;认证标准;人才培养质量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23)05-0105-06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for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 Value, barrier and path

YIN Long1,LIU Xiaoming2,LI Fang1,LI Qiuli3

(1.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Hengyang Normal University,Hengyang 421002,China;

2.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Hunan Normal University,Changsha 410012,China;

3.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Guangzhou Medic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1463,China)

Abstract: The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institutional guarante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China, which is conducive to strengthening physical education major construction, and optimizing the structure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and reconstructing physical education major training standards. At present, the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is faced with many realistic barriers, such as lack of authority, low degree of recognition, insufficient degree of implementation, and weak discrimination. The study proposes that a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standards and system construction to enhance the authority of the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guiding universities to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accreditation to enhance the recognition of the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for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introducing social organizations to participate in the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so as to promote the synergy of multiple forces in school operation and governance; and strengthening the elimination function of the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and adhering to the constant construction mechanism of combining assessment and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tries to provide several rational suggestions for the improvement and optimization of the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for Chinese universities.

Keywords: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 education;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of normal education;certification standard;quality of talent cultivation

2014年12月起,高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在广西和江苏两地开始试点摸索。2017年10月,教育部正式颁布《普通高等学校师范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以下简称《办法》),并制订五类三级标准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师范专业认证工作。随后国家陆续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和《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等文件,均强调通过师范专业认证提升教师教育质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体育教育专业是我国师范类专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且是体育学类本科专业布点最多的专业[1]。自20世纪末高校扩招以来,体育教育专业办学数量激增,生源质量持续走低,社会却在教师专业化浪潮下对体育教师的培养要求越来越高[2]。当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普遍存在重学术倾向、运动技能弱化、课程方案偏离“专业”内涵、课程设置难以满足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需求的现实问题[2]。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培养质量越来越低与社会对体育教师培养要求越来越高,形成了强烈“剪刀差”效应,“越来越不像体育生”“文不文,武不武”是社会和用人单位的常见声音。因此,借国家教育政策改革之风来改进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培养质量尤为迫切,截至2022年8月,教育部公布的体育教育专业认证高校有42所,许多高校师范认证工作实践层面已全面铺开。然而,从已有体育教育专业认证的理论研究层面看,仍缺乏对师范认证实践推进实施和体育教育专业办学长期存在问题的细化思考。基于此,有必要从体育教育专业认证的内涵价值入手,理性审视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认证面临的各种现实藩篱,探索突破困境的路径,以期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认证的改进和专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建议。

1  体育教育专业认证的价值

1.1  提升体育教师教育质量,强化体育教育专业建设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高低,是影响体育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也是体育课程改革成败的决定性因素。近年来,国家通过体育教育专业认证强化体育师范教育,对提升体育教师教育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体育教育专业认证能够促使高校体育学科内涵式发展,提高学科地位。高校扩招以来,不少地方院校合并升级为综合性大学,“师范类专业在学校内部处于弱势地位,学科发展边缘化”[3],体育教育专业在大部分高校处于“上不去”也“下不来”的尴尬地位——学科发展上,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运动技能无法与运动训练专业相比,所谓“上不去”;师范专业上,由于高校与中小学缺少真正意义上的互动,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师范性技能也很难适应中小学教学工作需求,故“下不来”。该专业在高校内部又存在财政拨款和专业建设受限的问题,处于粗放式发展阶段。实施体育教育专业认证,有利于高校从多方面展开专业建设的内涵式发展,提高体育教师教育质量,改善学科的整体地位。其次,体育教育专业认证能够引导高校建立体育师资培养的质量保障体系。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原本许多场地、师资等软硬件条件均不成熟的新建地方本科高校也兴办了体育教育专业,截至2015年,体育教育专业布点数就已达317所[1],如今可能更多,开放的体育教师教育体系遍布不同地区不同层次高校,既有的体育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难以适应新时代新需求。体育教育专业认证依据高校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国标)和教师教育标准(行标),围绕“产出、支撑、保障”三条主线[4],构建层级分明的“保底+合格+卓越”体育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5],帮助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守住质量底线,保证中小学体育师资队伍整体水平。

1.2  优化高校体育教师教育结构,实现体育师资培养分层发展

我国培养体育教师的高校众多且处于不同层次,既有实力雄厚的双一流高校,也有办学历史悠久的师范院校和体育专业院校,还有一些新增的理工类和民族类高校。国家通过体育教育专业师范专业认证,可以优化我国体育教师教育结构,实现体育师资培养的分层发展。首先,专业认证有基本监测、合格标准和卓越标准3个等级,确定在所有学校符合保底要求的基础上,引导各个高校分层分类发展。对于体育师资培养历史悠久的高校,它们拥有完善的培养体系,也获得社会的一致认可,师范专业认证可引导它们提质培优;对于体育教师教育体系还不成熟的高校,师范专业认证可起到“把好脉、开好方、施好治”的作用。可见,师范认证等级与国家和省级体育教育一流专业建设有异曲同工之妙。其次,不同地区的体育师资需求结构不同,专业认证是搭建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的桥梁,引导高校依据实际状况进行准确目标定位,避免同质化或者盲目模仿、攀比等现象,而且这种以专业为单位的制度设计可以解除学校整体身份的限制,更好激活体育教师教育专业化发展。

1.3  重构体育教育专业培养标准,调整专业质量和人才培养路径

新中国成立后,高校分科设置专门学院培养“专才”,强调运动技能领域的“一专多能”,学生的文化学习和师范性培养基本被忽略。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受欧美“通才”教育理念影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办学越来越注重学生的通识教育和社会适应性的培养,学生运动技能水平普遍下降,去“专业化”趋势明显[2]。高校体育师资培养质量下降背景下,体育教育专业认证依照体育学类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国标)和教师教育标准(行标),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为理念,从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与教学、合作与实践、师资队伍、支持条件、质量保障、学生发展8个方面重构体育教育专业培养标准。明确规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制定时,需要围绕外部需求科学制订体育师资培养目标,再根据培养目标制订毕业要求,并反向设计相关课程体系与教学环节以支撑毕业要求,配置师资队伍和资源条件,即“反向设计、正向施工”;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学习产出为导向,强调教学资源支撑度、培养目标达成度,聚焦体育师范生核心素养,全面、全程跟踪评价专业教学,建立“评价-反馈-改进”的质量持续改进机制。因此,体育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价值是推动高校不断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育师范生毕业时达到要求。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