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性评价在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 王慧莉 吕万刚

表现性评价在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应用研究0

摘      要:借鉴建构主义理论、情境认知理论,依据逆向设计与协商建构的原则着重探讨表现性评价在体育课程思政中应用的理论与实践框架,充分展现诊断、反馈、促改、决策的复合功能以及表现性评价过程,即教学过程的统整性特征。以体育教育专业体操类专项课程思政为例解析其应用流程,以“明确评价目标、创设问题情境、提炼思政元素、设置表现性任务、开发评分规则、实施评价与反馈”为行动主线,发现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以体育领域问题情境创设为特色、以提炼体育课程思政元素为关键、以协商构建完成表现性任务为重点、以开发体育课程思政育人效果的评价标准为难点。旨在丰富体育课程思政的评价理论与方法路径,也为拓展表现性评价在体育课程思政中的应用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关  键  词学校体育;体育课程思政;表现性评价;体操类专项课程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22)01-0103-08

A study on application of performance assessment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Taking gymnastics courses of physical education major as an example

WANG Huili LV Wangang

(School of Art,Wuhan Sports University,Wuhan 430079,China)

Abstract: Referring to constructive theory and situational cognition theory, and based on the principles of reverse design and negotiation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framework of the application of performance assessment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which fully shows the composite functions of diagnosis, feedback, promoting reform and decision-making, as well as the integrate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ocess of performance assessment, namely the teaching process. Taking the gymnastics course of physical education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s its application process, and takes clarifying evaluation objectives, creating problem situations, refin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setting expressive tasks, developing scoring rules, implementing evaluation and feedback as the mainline of action. It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creation of problem situations in the field of physical education, the key is to refin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of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the key is to complete the expressive tasks through negotiation, and the difficulty is to develop the evaluation criteria for the effec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The purpose is to enrich the evaluation theory, and method path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and also to provide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expanding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performance assessment in this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Keywords: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performance assessment;gymnastics courses

2020年5月《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提出课程思政建设要在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1],体育课程思政也成为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渠道。体育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直接关系到能否在体育课堂教学环节真正实现“体”育与“德”育的协同共振,能否在每一堂课中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因此,对于育人效果的评价成为体育课程思政建设高质量发展中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本研究从教育评价视角切入,以课程—教学—评价一致性贯穿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全过程,初步尝试采用表现性评价对体育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进行评价,探索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中课堂评价方法的应用理论与实践框架。通过对表现性评价在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中的适宜性分析,着重探讨表现性评价在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中应用的具体流程与实践框架,并以表现性评价在体育教育专业体操类专项课程(体操、艺术体操、健美操、啦啦操)混合式教学中的应用为例,为推进对体育课程思政育人效果评价方法的实证研究提供参考。

1  表现性评价在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中的适宜性分析

1.1  表现性评价的内涵及特点

从表现性评价的概念来看,周文叶[2]指出表现性评价是在尽量合乎真实的情境中,运用评分规则对学生完成复杂任务的过程表现或结果作出判断。美国国家教育科学院院士Linda等[3]从大规模测试对受测者所提出表现要求的角度来定义表现性评价:在一项结构化的情境任务中,受测者看到提示材料后需要提供信息或者采取行动,任务质量则按照明确的标准来评分,这个标准用来评价最终成果或者评价成果生成过程。其实,表现性评价就像是连接着课堂评价与大规模测试的一个驱动器,维系着课程、教学、评价的共生关系,从而促进学习改进。从表现性评价概念内涵来看,具有以下特点:(1)情境性。将学生置身于问题情境中,在与各种复杂现实情境的持续互动中解决问题和创生意义,从而发展高阶思维以及综合素养。(2)构建性。教师设置表现性任务是根据自身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构建的,学生完成表现性任务需要自身建构反应而不是选择反应,构建反应更能体现学生富有创造性的问题解决,而不仅仅是选择答案。(3)标准化。评分规则与标准对学生完成表现性任务的行为过程表现或者学习结果作出具体、清晰的描述,使学生明确评价等级的特征,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树立目标。

1.2  体育课程思政的内涵及特点

从体育课程思政的概念来看,刘纯献等[4]认为,体育课程思政是为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体育课程教学的德育功能与价值引领,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于体育课程建设、体育课程实施全过程,充分体现体育课程目标、体育课程结构和体育课程评价等课程要素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赵富学等[5]指出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是体育课程与教学领域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理念、任务、方法和过程的总和,是学校体育落实“立德树人”要求的基础工程。李在军等[6]指出体育类专业课程思政属于隐性的思政教育,是在体育类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挖掘思政元素或资源,实现知识传授、技能提高与价值引领的同频共振,实现全员全课程育人。由此可见,体育课程思政的核心本质是立德树人,其贯彻理念是协同育人,其实施环境是体育领域问题情境。体育课程思政与其他课程思政相比较具有以下特点:(1)身体运动的体验性。将“体”育与“德”育融合,劳其筋骨、苦其心志。(2)健康行为的塑造性。 养成体育锻炼的终身习惯,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热爱生活、珍惜生命。(3)体育品德的迁移性。突出运动训练、竞技比赛与裁判规则、体育表演等体育领域问题情境的创设,将在体育运动中形成的规则意识、团队精神、社会责任感等良好品德迁移到日常生活中。

1.3  表现性评价与体育课程思政的共通点

1)共同的发生环境:问题情境的创设。

表现性评价的情境性特点符合课程思政元素融入体育课程的问题情境创设,可以在体育问题情境中展开对学生行为过程表现与学习结果的评价,其评价内容除了体育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情境问题解决的多种复杂能力,也包括由体育课程思政元素所引发的学生外在行为表现与内在心理倾向。应用于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中的表现性评价,所创设的体育领域问题情境与社会生活场景的相关性或真实度往往会影响学生完成表现性任务的投入度与持久性。将学习根植于情境中往往会打破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壁垒,一场体育比赛的神奇之处就是可以将书本所学却不会使用的那些“惰性知识”自动激活。学生在体育比赛中所获得的不仅仅是竞技成绩和名次,还有通过应对和解决体育比赛这种复杂的、不确定性的情境任务所形成的具有现实性、整合性和迁移性的综合素养。

2)共同的关注焦点:行为过程表现与学习结果。

表现性评价的优势不仅可以评价学生“知道什么”和“能做什么”的行为过程表现或学习结果,而且可以体现出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非认知因素的表现状态。应用于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中的表现性评价,所开发的评分规则与标准主要是针对体育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但体育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很难用一个量化分数去测量评价,尤其是思政元素对学生产生的心理或者思想方面的影响效果与体育运动技术的学习效果都需要一个长期积累、内化、外显的过程,所以需多采用质性语言描述学生行为过程表现与学习结果中所展示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通过表现性评价的应用,观察学生在体育课程学习活动中“能做什么”,可以直观评价学生各个学习阶段体育课程思政元素触发学生的思想倾向或引起学生的行为改变,从而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教学反馈,进行自我评价、自我调整、自我完善,以便树立下个阶段的学习目标。

3)共同的价值取向:促进学生自我构建中品行的成长性发展。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