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国内地金融力Top30城市产业变革驱动金融实力洗牌

作者: 刘鲜花

2022中国内地金融力Top30城市产业变革驱动金融实力洗牌0

金融力Top30城市的变化态势,充分展现了金融与实体经济同频共振的特质。经济实力领先的京沪深三地,金融中心格局稳定。金融力第四城被杭州夺得,其拥有273家上市公司,经济实力可观,近5年的金融业增加值也翻了一番,占GDP的比重提升至12.1%。

半导体、汽车制造、新能源等产业的发展,带动了一批城市逆袭。广东、浙江、江苏分别有4城入围,展现了经济大省不俗的金融实力,新晋Top30的无锡、温州、东莞、常州、佛山、台州6城均来自于这三省,且均拥有制造业强市的标签。

南京反超天津,合肥前进6名,超过长沙,加冕最快进步城市,也与制造、科创产业进步有关。西安亦前进两名,新能源产业大市再添高光时刻。而大连、沈阳、长春等东北城市却跌落Top30,南北差距继续拉大。

站在产业变迁的关口,城市之间的洗牌才刚刚开始。

和谐的金融生态,是支撑城市经济繁荣的柱石,也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2018年,新财富开启对中国内地31个省份金融实力的量化考察,2019年又对30个一二线城市进行评估。根据2021、2022年各城市金融业发展数据,我们继续通过宏观经济实力、金融业发展程度、金融机构实力、资金总量、地区资本化程度、民间资本活跃度六个维度下的16个二级指标,客观计算标准化得分(表1),以描绘Wind城市分级中一线、新一线、二线共49个城市所处的金融梯队、优劣势和发展空间,并遴选出最新一届金融力位居前30位的中国内地城市。

表1 : 中国内地金融力Top30城市分析框架

2022中国内地金融力Top30城市产业变革驱动金融实力洗牌1
资料来源:央行、各城市统计局、Wind,新财富编制

2022年,这些城市在金融力比拼中又呈现怎样的格局?

经济大省包揽超一半名额,金融第四城易主

相较2019年,2022年进入金融力Top30的城市中,第一梯队的前三甲座次并未发生变化,北京、上海、深圳依旧是最具金融实力的存在;杭州取代广州成为金融力第四城,合肥前进6名,加冕最快进步城市(表2)。

表2 :2022中国内地金融力Top30城市

2022中国内地金融力Top30城市产业变革驱动金融实力洗牌2
数据来源:新财富(按金融实力总得分从高到低排序)

纵观Top30城市金融实力总得分可以发现,各城市分化依旧严重,并可大致分为四个梯队。

第一梯队:总得分≧5分,包括北京、上海、深圳3市,其金融实力强劲,为全国性金融中心。

第二梯队:3.3≦总得分<5分,包括杭州、广州、重庆、成都、南京、天津和苏州7市。

第三梯队:2.8≦总得分<3.3分,包括武汉、西安、宁波、郑州、福州、合肥、哈尔滨、长沙、无锡、济南、厦门共11个城市。

第四梯队:总得分<2.8分,包括青岛、兰州、南昌、太原、温州、东莞、常州、佛山、台州9个城市。

相较2019年,杭州、南京、西安、福州、合肥、哈尔滨、兰州进步明显;而广州、天津、长沙、济南、青岛、南昌、太原则有不同程度的退步。另外,无锡、温州、东莞、常州、佛山和台州6个城市新晋Top30,而大连、沈阳、石家庄、呼和浩特、长春等城市却从名单中跌落。

相较2019年,Top30城市集中在广东、江苏、浙江、福建、山东等经济大省,广东、江苏、浙江分别有4个城市入围,福建和山东也贡献了2个城市。新晋的6个城市均来自于广东、江苏和浙江。

由此,经济大省不仅在经济增长、财政上缴等方面“勇挑大梁”,贡献了全国近一半的GDP、超过40%的就业人口、超六成的财政收入,其重要性也在提升金融竞争力、助力金融服务实体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北京超越上海,金融业对GDP贡献达19.7%

本次比拼中,北京、上海、深圳作为全国金融中心,在宏观经济实力、金融业发展程度、资金总量、资本化程度、民间资本活跃度、金融机构实力六个维度上均取得高分。其中,北京依旧稳居首位,综合实力得分最高。北京作为首都,是全国的政治、文化、国际交往和科技创新中心,拥有强大的资源调配能力,金融实力也十分强劲。

从北上深三地金融实力对比图可发现,北京在GDP为代表的宏观经济实力上正在追平与上海的差距(图1)。要知道,在改革开放之初,北京的经济总量不足上海的一半,到2000年的时候也只约为上海的六成多。而2021年,北京、上海GDP双双突破4万亿元,北京与上海仅有不到3000亿元的差距。

图1 :北上深金融实力对比

2022中国内地金融力Top30城市产业变革驱动金融实力洗牌3
数据来源:新财富制图

2022年二季度,上海由于疫情冲击,创下了改革开放以来的首次经济负增长,GDP被北京赶超,这也是北京历史上首次对上海的季度赶超。不过2022年前三季度,上海以3.09万亿元的GDP总量迅速实现了反超,稳住了经济总量第一的位置,展现了经济的韧性。2022年,上海以4.47万亿元的GDP总量收官,高于北京的4.16万亿元,稳住了“中国经济第一城”地位。

而在金融业发展程度这一指标上,北京也在逼近甚至赶超上海。2021年,北京的金融业增加值为7603.71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了18.9%,占比接近国际金融中心城市。虽然在绝对值上,北京的金融业增加值仍低于上海的7973.25亿元,但占GDP的比重已高于上海的18.5%。近期,北京2022年经济“成绩单”出炉,金融业实现增加值8196.7亿元,增长6.4%,占GDP的比重提升至19.7%,在稳定全市经济中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上海2022年金融业增加值达到8626.31亿元,总量高于北京,但占GDP的比重为19.3%。

金融业发展程度高,北京、上海也成为资金和人才最为聚集之地。在资金总量上,北京由于总部优势,包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总部,其2021年的人民币存款余额达到19.21万亿元,傲视全国,上海这一指标也达到了16.38万亿元,仅次于北京;上海的人民币贷款余额达到8.83万亿元,高于北京的8.61万亿元,更远远领先其他城市。

近年来,北京和上海的人民币存贷额余额均有长足增加,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持续增强,其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能源等资金需求较大的新兴产业上的发展也较为亮眼。

此外,上海被定位于金融中心也在于金融机构聚集,当地拥有40家法人商业银行、20家法人券商、68家公募基金。其中,全国近一半公募基金的总部位于上海,显示出上海拥有一批能引导全国资金流向与资源配置的法人金融机构,特别是在资本市场上拥有较高话语权。

数据反映,北京综合实力正在逐步增强。除有银行、券商总部优势,随着北交所在2021年9月设立,北京补齐缺乏全国性证券交易市场的短板,其作为全国性金融中心的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作为科技创新中心,也有大批创新型企业能借助资本市场发展壮大。

当然,北京金融实力增强的同时,上海也齐头并进,其依旧是金融机构、资金、人才的汇聚之地。

此外,近年来,上海在打造国际金融、航运和贸易中心的同时,更进一步明确了制造业强市的基础定位。上海是中国工业第一大市,汽车制造业产值居全国之冠,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也进一步引领全国,展现出勃勃生机。

金融的本质是服务于实体,金融机构的职能是利用金融工具与金融交易调配资源,引导资金流向实体部门,带动更多产出,提升社会生产率。

北上深金融实力稳健增长的同时,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也在持续增强,并发展成为资本市场强市。截至2022年12月31日,北京境内外上市公司达到782家,总市值超过40万亿元,2022年新增60家公司;上海的境内外上市公司也有633家,总市值达到12.8万亿元;深圳的上市公司达到551家,总市值达到15.7万亿元,虽然数量上不足上海,但市值超上海近3万亿元。

北上深三地的上市公司总数达到近2000家,占中国内地城市的比例达到30%;总市值总计达69万亿元,占全国的比例更超过50%,由此可见三地的资本化程度之高和经济能量之大。

在实体经济发达和高度资本化之下,北上深也成为全国最具创富力的城市。2022新财富500富人中,北京贡献了77人,总财富达到2.5万亿元;上海仅次于北京,也贡献了62人,其总财富达到1.8万亿元;深圳延续了其在资本市场总值上的优势,虽然只贡献了55人,不足上海的数量,但其财富总额达到了2.2万亿元,高于上海。

可以看到,北京、上海的金融实力均在稳步增强,且服务实体经济的动能在提升。

深圳金融逆势而上,增速领跑一线

2019年,新财富曾经提出“北上深三大金融中心PK,深圳离北京、上海有多远”的疑问,彼时,深圳与北京有着金融实力总得分高达2分的差距。其中,按当时的统计数据,2018年深圳金融业增加值为3067.21亿元,约为上海的一半,占GDP的比重为12.66%。

到2021年,深圳金融业增加值达到4738.81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15.5%,相较2018年提升了近3个百分点。2022年,深圳延续上扬曲线,金融业增加值有望突破5000亿元。

对比近年北上深三城GDP和金融业增加值的同比增速,可以发现,在2021年之前,深圳的GDP增速均高于北京和上海,但在2021年,深圳的GDP增速为6.1%,低于北京和上海的8.5%和8.1%,在一线城市中垫底,且低于全国增速,这也引发了人们对深圳发展失速的质疑。而2022年,深圳又打了一个翻身仗,GDP总量达32387.68亿元,同比增长3.3%,增速领跑一线(图2)。

图2 :北上深近6年GDP同比增速

2022中国内地金融力Top30城市产业变革驱动金融实力洗牌4
数据来源:Wind、统计局,新财富制图

与GDP在2021年经历挫折相比,深圳金融业增加值则逆势而上。对比来看,2019年之前,深圳金融业增加值的增速均要低于北京、上海。2019年,深圳金融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1%,2020和2021年的增速则均高于北京和上海(图3)。

图3 : 北上深近5年金融业增加值同比增速

2022中国内地金融力Top30城市产业变革驱动金融实力洗牌5
数据来源:Wind、统计局,新财富制图

近年来,在中美经贸摩擦、新冠疫情等多重影响下,深圳金融业表现出十足的韧性。2020-2021年,深圳金融业增加值平均增长8.3%,2022年上半年增长8.9%,在各大城市中领先。深圳金融业以不到3%的从业人员,创造了全市近1/6的GDP和近1/4的税收。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