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初中化学错题管理的实施与反思

作者: 王珏

一、问题的提出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文件),要求大幅压减作业总量和作业时长,大幅压减校外学科类培训。但中考的难度并没有降低,要做到“减量保质”,甚至“减量提质”,错题是很宝贵的资源。笔者作为初中化学一线教师,建议学生准备专门的错题本进行错题的收集、整理、反思、总结,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一学期下来,错题的正确率有所提高,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1.从化学学科试题的特点来看:题目较长,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抄写;知识点零碎,整理不够完整。初中化学一道试题中一般包含好几个知识点,大多与情境挂钩,题目内容比较多,不利于错题整理的持续性,对于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意义也不大,加重了学生的课后负担,不利于“双减”工作的落实。

2.从学生执行的情况来看:笔者教授的两个班级里女生的错题管理态度和行为都高于男生,错题管理策略上男、女生的表现均不佳,没有深入分析错题原因,一开始相对比较认真,后续变成抄题目应付教师检查,也有一部分同学半途放弃这一工作。由于未做强制要求,后进生基本未做这项工作。

3.从教师的检查情况来看:由于笔者教授两个班,平时的上课、备课、批作业等常规工作已经占据较多时间,对于错题本的检查时间不够充分,指导不够具体,部分比较认真的同学会主动问错题,在解答过程中向学生输入正确的错题管理观念。

笔者向学生建议,在做错的题目旁边用红笔进行相应的错题分析标注:“审题不清”“知识盲区”“表述不清”等,或者是用两三句话对错题进行总结反思,对于需要记忆的知识画圈进行及时背记,对于自己仍有疑问的题目标注五角星,习题课上教师再次讲解后或者课后找教师进行答疑后进行整理。

后期学校引进了精斗云系统,该系统有错题再练功能,少部分学生开通了此功能,笔者有权限可以看到学生错题情况,讲题时针对高频错题会细讲,并督促学生进行总结反思,后期还会进行错题重练工作,检查学生的错题管理情况。

二、错题分析及标注

错题分析及标注的内容和方法因人而异、因题而异,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思考,找到出错的原因,培养本学科的学科素养,并以文字形式记录下来,也便于教师对此进行监督和评价。对学生不做过多的要求,主要是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错题管理模式。

(一)对于学生,主要从以下角度进行错题分析及标注。

1.从分数分析到定性分析

明确分数只是暂时的,找到真正的错题原因才能有所提高。从每一道错题入手,分析错误的知识原因、能力原因、解题习惯原因等。通常情况下,学生错题的原因答题有三种:知识不清、审题不清、表述不清。

针对知识不清这一问题,建议学生分析思路如下:这道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什么?知识点的内容是什么?这道题是怎样运用这一知识点解决问题的?这道题的解题过程是什么?(对于计算题)这道题还有其他解法吗?在此基础上,学生就可以对所涉及的知识点有较为全面地掌握。这一过程需要教师做好引导工作,并舍得给学生时间进行定性分析。针对审题不清这一问题,需要学生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在做题时圈画关键词或句、做完后进行检查工作等,同时要求学生在做题时一定要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和所给信息资料进行作答。针对表述不清这一问题,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语言规范,需要学生规范答题,在平时的学习中留心教师上课时所用语言,对相应的模板套路能够熟练记忆。

在此过程中,意识到分数更多代表的是当前一阶段的学习情况,重要的是深刻地反思做错题的原因并进行总结,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这样才可能突破自己的学习瓶颈。

2.从口头分析到书面分析

在学习过程中,反思非常重要。所谓反思,是自己与自己对话,可以是口头表达,最好书面表达。在此,笔者要求学生在错题旁进行标注或者在本子上用两三句话进行反思总结,在期中和期末考试后需要写150字左右书面分析,主要分析自己做错的原因,以及自己的对策和希望达到的目标三个部分进行总结。这样的标注和反思总结在做题或者考试前进行回看,尽量少犯或者不犯此类错误。

大多数学生都能比较准确地找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并给出相应的对策和目标,但在实施过程中,由于课业压力大或者自身懒散等问题,可以长期坚持的学生不多,需要教师和家长做好督促工作,及时给予鼓励,看到孩子的进步和成长。对于做得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在班级进行表扬,分析他们学习的进步,请他们讲述自己的经验,给其他学生做榜样,鼓励更多的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错题管理模式,并坚持做下去。

3.从归因分析到对策分析

以上分析再好,如果没有对策,没有改变,就不会成长,不会进步。所以必须进行对策分析,要求学生写下对策,并标明相应的时间进行错题重做。

在书面分析中大部分学生都可以写出对策,但是很多对策假、大、空,比如“上课好好听课”“课后好好做作业”“考前好好复习”等,需要教师进行指导,细化针对性的措施,比如“在课堂上对于教师强调的内容进行笔记记录,课后进行整理,画出本节课思维导图”“在做作业之前先花五分钟复习今天学习的内容,并记录自己存在问题的知识点,及时找老师答疑”“考前复习主要针对错题本上罗列的问题进行针对性复习”等,要让学生意识到“知而不行,行而不坚”是无法真正获得知识的、无法在学习上取得进步的,无法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远。

4.从单一形式转变为多种形式梳理知识

错题本不再是摘抄错题,而是鼓励学生多种形式梳理知识。引导学生及时查看自己梳理的知识,查缺补漏,举一反三,真正地掌握知识。

错题本可以是对今天所学的一两句话的概括,可以是当天所学内容的思维导图,也可以是对错题的反思或一类题的方法归纳总结。形式可以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也可以按照学生喜好自行安排,目的是获得知识并会熟练运用知识。在此过程中,教师和家长要做好引导工作,给予学生信心和鼓励,让学生建立一套自己能够长期执行的错题整理模式,而不仅仅是完成任务。

比如在沪教版初中化学上学期第三章内容的学习中,可以鼓励爱好画画的学生通过自己画画来进行错题管理,针对相应知识点拟人化编写相关的故事等。这样的例子有很多,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喜好和习惯进行合理引导,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化学的魅力,不断提升本学科的学科素养,同时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对于教师,主要从以下角度进行错题分析及标注的引导

1.借助工具,整体分析讲评

通过“精斗云”软件分析学生错题情况,尤其是高频错题,及时与学生沟通,厘清是教师未讲清,还是未强调;是学生未弄懂,还是粗心大意等,从而有选择性地给学生作恰当的分析讲评,使学生切实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成效。每周五进行习题课,先把错误率高的题顺序打乱进行重做,然后带着学生上错题反思课,这样反思错题变成了弄懂错题,吃透知识和牢固掌握课堂所学的内容。

在此过程中,需要教师每天及时批改作业,并扫描进系统;需要学生做好每天的作业,而不是敷衍,这样数据才比较可靠有效。通过“精斗云”软件主要讲解得分率在“60%—80%”以及“60%以下”,对于得分率在“80%以上”的采用单独辅导形式。后续错题重做,有一半同学可以弄懂错题,吃透知识,甚至举一反三。

与之类似的软件还有很多,比如“智学网”等,一定要清楚借助工具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整体分析讲评,而不是被工具牵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多的是关注学生,深入沟通交流,发现学生做错的根本原因,引导其做好错题管理。

2.积累案例,精练精讲精评

记录学生作业中的典型错题,积累若干典型案例,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供了丰富的第一手材料。课后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并记录,做好学生错题的分析,及时掌握学生学习中的难点,精练精讲精评,学生学习的过程就会踏实而深刻,从而做到知识点“日日清”。

教师及时地把典型错题对学生进行变式训练,请学生讲解、学生点评等方式查看学生掌握情况。跟踪部分学生,隔天或者隔几天到自己面前进行错题的讲解分析,并请他们分析自己做错的原因,如何减少此类错误。这一过程贵在坚持,需要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努力。

比如笔者在讲授复习课“气体的制备”时,发现学生对于气体除杂这一块的题目错得较多,及时与学生和老教师沟通,再次安排一节课时,通过实验操作、知识点再讲解、习题变式练习三个环节的学习,设置问题串、课堂互动小游戏等,让学生掌握该知识,并引导学生画思维导图,总结容易犯错的知识点和题型。学生通过这次学习,能够较好地查漏补缺,后续该部分知识的得分率相对较高。

三、错题管理的反思

(一)错题管理,需要学生和教师的双向奔赴

错题,对于学生和教师都是宝贵的资源,需要认真分析和对待。教师、学生和家长三方需要共同意识到错题的重要性,错题管理的必要性。

错题管理,是学生与自己的对话,也是学生与教师的对话。学生通过错题,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反思;教师通过错题分析和与学生交流,鼓励学生、给学生提出适当建议,并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错题管理模式。错题管理是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升自我的过程,也是教师不断地发现教学盲点,改进教学方法,从而提高业务水平的过程。学生和教师的双向奔赴决定着错题管理的有效性。

错题管理,需要教师有减少作业量的勇气,需要学生有解决问题的决心。这也符合当前“双减”的要求,可以说做好错题管理,是落实“双减”的有效手段。

(二)错题管理,需要正确的方法指导

错题管理,是对知识点重新梳理的过程,需要教师给予正确的方法指导。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一定要有耐心,舍得花时间去培养学生分析错题和总结对策的能力、勇于面对困难和解决困难的能力、不断探究和超越自我的能力。学生要能够跟随教师的脚步,做好落实工作,找到适合自己的错题管理模式,并坚持到底。

四、结语

安德烈·焦尔当在《学习的本质》一书中说到,改变先有概念从来不是一个简单、直接、中性的过程。错题管理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学生和教师双方共同努力,甚至需要学生、教师和家长的三方合力,才能够比较好地完成。通过教师精选题目,精讲精评,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错题管理模式,真正做到“减量保质”甚至“减量提质”,实现“双减”。

当然这一过程可能需要比较长的时间,需要教师和学生不断摸索和坚持,教师需要及时看到学生的进步和成长,进行表扬和鼓励,家长需要配合教师做好相应的督促工作,使学生提升本学科的学科素养,未来有更好的发展。

(王珏,丹阳市第三中学一级教师,硕士,研究方向:化学教育。)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