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作者: 杨顺志摘 要:本文是《桂林山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6)01-054-002
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1.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欣赏一处美景,它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这个地方是哪里呢?(我国广西的桂林)让我们和作者一同乘着木筏,走进这幅连绵不断的画卷!
2.板书:桂林山水
二、有感情朗读课文
1.听配乐朗读,通过听感知课文内容,初步感知桂林山水之美。
2.分段朗读。
三、课文赏析
1.这篇文章作者写了桂林的_______和_______。(山和水)
师:同学们认为桂林的山水有名气吗?
师:能不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板书:桂林山水甲天下)。
师:“甲”的意思是第一,人们认为桂林山水天下第一,这是对它的高度赞扬,如果不亲自去看看,怎么能理解呢?作者也兴冲冲地乘着木筏,荡漾在漓江上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讲解“观赏”与“欣赏”的异同。
2.赏析第二自然段
水我们都见过,比如潺潺的小溪、湍急的河流,作者见过的漓江水是什么样的呢?
学生齐读第二自然段。
同学们看课文,说说漓江水都有哪些特点?
生:静、清、绿(板书:静、清、绿)。
师:漓江水有多“清”呢?
生: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指导学生用惊讶的语气读这个句子。)
师:连江底的沙石都看得到,漓江的水果然很清。
师:作者是如何来写漓江水的“绿”?
生: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
(指导学生用感叹的语气读这个句子。)
师:翡翠:绿色的硬玉,半透明,有光泽。无暇:没有瑕疵。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生:比喻(把漓江水比作翡翠)。
师: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漓江的水绿得真美啊!
3.赏析第三自然段
我们欣赏了桂林山水之美,那桂林的山又怎么样呢?
同学们齐读第三自然段。
师:大家观察这段和第二自然段在写法上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生:(1)开头也用了对比的写法。
(2)结构是一样的,都分别写了桂林山的特点。
师:桂林的山又怎样呢?
生:奇、秀、险(板书:奇、秀、险)。
师:我们看看作者是如何写“奇”的,在课文中找到相应的句子。
生: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师:奇峰罗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
形态万千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
“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这个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生:比喻,排比。
师:同学们能不能也写一个这样的句子?
________真_____啊,像______,像______,像_______。
生:学生举手回答
(例:___天上的云真美啊,像猫,像狗,像马。)
师:桂林的山有多险?同学们找到相关的语句。
生:桂林的上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师:危峰兀立:危:高。兀:高高的突起。指高高的山峰直直地耸立着,山峰笔直地挺立,感觉很危险的样子,形容山势险峻。
怪石嶙峋:有身体消瘦露骨、突兀的样子、山石形状奇特等意思。
看山势,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它虽然是静止的,却也给人徒增几分险峻之感,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小结:我们随着作者的步伐,走进了桂林的山,尽管我们没有亲自到过,作者形象的描写,我们早已经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
4.赏析第四自然段
师:山、水各有姿态,如果把山和水一起来观赏,又有怎样的姿态了?现在我们来看看第四自然段。
谁起来给我们读一读这段?
生:学生举手读。
师:读得很好!
桂林的山和水有什么样联系?同学们找找看。
生: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
师:水的周围都是山,山的影子都倒映在水中,即山水交融,水因山而增色,山因水而添秀。山水交融,已经很美了,不仅如此,在这山水之间还有空中的云雾迷茫,山间的绿树、红花、江上的竹筏小舟的点缀,使这幅画显得更美了。
师:在这美丽的景色中行船,会有什么感觉?
生: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板书: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师: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
因为桂林山水的景色太美了,就像一大幅美丽的画卷,因此小船在碧绿的江面上行驶,人就仿佛置身于画卷中游览、观赏。形象地表达了作者荡舟漓江的深刻感受。
师:结尾的诗句与课文第一、二两段的哪些句子有联系?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联系:“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与课文第一段中“我们乘着木船荡舟漓江,来观赏桂林的山水”,与课文第二段中“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这两个句子前后照应。
作用:结尾的诗句是这两个句子的延续与总结,使全文的结构显得十分紧凑完整。
四、体会作者情感
作者有敏锐的观察力,怀着好奇心来观赏桂林山水,看到如此优美的风景,心中的喜悦便油然而生,所以作者写下这篇文章,来表达对桂林山水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板书:热爱和赞美)
五、情感升华,拓展延伸
我国地域辽阔,无论是自然风光,还是人文景观多不胜数。桂林山水只是这众多景物的一个缩影,我们看屏幕,欣赏一下祖国的美景,由衷的产生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六、课文结构
桂林山水
总写 桂林山水甲天下
水 静 清 绿
分写
山 奇 秀 险
总写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热爱 赞美
七、作业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