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课堂“好声音”

作者: 陈风琴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实施素质教学的重要途径。

一、激发欲望,引出课堂好声音

教育家卢梭认为,“教育就是唤醒”。例如在讲授课文《乌鸦喝水》的时候,我们教师就可以在熟悉小学生认知特点之后,精巧地设计引导环节。

上课了,老师带着一小半瓶水和一堆干净的小石子走进教室。

师:“同学们,我们在上课之前来做一个游戏好不好?”

生(齐声地):好。

师:现在来找几个学生上来帮助我演示一下,我来出个题目:给一小半瓶水,给一堆小石子,怎样在不搬动瓶子的情况下用所给的材料把瓶子里的水倒出来呢?

生1(踊跃地):我知道,用吸管把水吸上来。

师:你还是没有听清我的题目呢,我是说只能用所给的材料啊?

生2:用石子把瓶子打碎,然后水就倒出来了。

师(笑着说):那样也会把瓶子搬动了啊。

生:那怎么办呢?接着老师让几个学生来演示,将小石子一个一个慢慢地丢进瓶子里。一边丢一边问:“还要丢吗?”

生(集体回答):“还要丢”……

最后老师作总结:“我们人类是聪明的,知道怎么来解决问题,但是我们今天要讲的是一只聪明的乌鸦,它也是用这种方式来喝水的,究竟发生了什么呢?让我们打开课本……”

洞悉学生心理、贴近学生生活,不仅在于激起学生的情感,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从一个个切入点发现学习的乐趣,使孩子们爱玩的天性与智慧产生共鸣,进而想说、爱说、敢说,兴趣盎然地全身心投入语言表达,由易向难,完成整个学习进度。

二、潜心指导,生长课堂好声音

教育是由细节构成的。关注细节,关注学生的每一次发言,捕捉其中的闪光之处,适时引导,加以规范,就可以使我们的教学过程充满思辨与灵性,充满智慧和创造,就会营造出一个生机勃勃的、充满活力的课堂。

如上《小海马》一课时,教师着眼于“授”,引领多样化的语言表达,从而创造了精彩互动的课堂效果。

【用第一人称的方式,介绍海马各生长时期的不同外形】

师:如果你是小海马,请为大家介绍一下自己成长变化的过程!可以采用这样的开头“我是小海马……”

三分钟准备,可以和同桌讨论一下!

师:谁愿意最先为大家介绍自己?

生:我叫小海马。我生下来的时候很小很小,就像一颗小花籽儿。等我长大了,头像马,身体像虾,变成会游泳的小海马。

师:这只小海马真聪明,把自己生下来的样子和长大后的样子介绍得很清楚!谁来向他挑战?

生:我是小海马,生活在蓝蓝的大海中。我生下来的时候很小很小,就像一颗小花籽儿。等我长大了,头像马,身体像虾,变成会游水的小海马。

师:小朋友,这只小海马在介绍自己时,还摇头晃脑的呢!真可爱!他的介绍精彩吗?

师:精彩在什么地方?

生:他还告诉了我们海马生活的地方!

师:你听得真仔细!更让我高兴的是他用了“蓝蓝的”这个词语形容大海的颜色!真是一只聪明的小海马!

(学生此时获得启发,跃跃欲试)

生:我呀叫小海马,生活在一望无边的大海里。我生下来的时候很小很小,就像一颗小花籽儿。等我长大了,头像马,身体像虾,变成会游水的小海马。

师:你们来评一评!

生:他说大海是“一望无边”的。

师:这个词语,你从哪儿学来的?

生:课外书中看来的。

师:你的记性真好!这只小海马的自我介绍,让我感到很有趣。开头语与众不同“我呀叫小海马”,让人觉得这只小海马挺调皮的!

以“鱼”解“渔”是理念,而着眼于“授”则是方法,在学生发言时,教师遵循认知规律,注重发言序列,捕捉有益资源,用适时的评价引导发言的规范,及时作适时适宜的指导点评,使之及时转化为学生学习效仿的资源,“好声音”在师生对话之间潜滋暗长。

三、捕捉细节,生成课堂好声音

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生成的过程,其间情感的交流、思维的碰撞、创造的迸发……成为课堂教学中亮丽的风景线,而学生在课堂中的“节外生枝”的声音,让课堂变得波澜迭起,往往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和精彩。

我在执教《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一文时是这样面对课堂意外的:

(学生正从文章中找出体现彭德怀与大黑骡子之间感情的词句进行热烈讨论)

生:书上怎么说彭德怀对警卫员说话时语气是平静的呢?他要杀“老伙计”了,为什么显得那么平静呢?

师(先一愣,继而说):是吗?读书,仔细读一读课文,体会一下这个“平静”的含义。

生:我觉得这里用“平静”不太好。记得我有一个好朋友转学的时候,我去送他,离别时我的心情难过极了。而彭总对于大黑骡子的感情那么深,现在要永远地离别了,他的心情怎么可能是平静的呢?应该是十分悲痛的。

生:我不同意你的说法。彭总是部队的指挥员,考虑的是每一位和他出生入死的战友。现在整个部队处于饥寒交迫的境地,食物已成了燃眉之急。如果牺牲大黑骡子这一位“战友”,而能够让更多的战友走出草地,彭总又怎会为自己和大黑骡子之间的个人感情而难以割舍呢?

生:是的,我同意。彭总爱大黑骡子,可更爱战士们。彭总做这个决定时,内心的痛苦和挣扎是巨大的,在这“平静”的背后我读到的是彭总大海般的胸怀和高山般的情义。

师:讲得怎么样?(生答:“好!”)

生:我现在明白了,

彭总知道大家和他一样对大黑骡有感情,如果他情绪激动,整个部队就可能会一片混乱,所以他的心里再难受,也不能让其他战士察觉,只有压抑着澎湃的心潮,只能“平静地说”。这就是一位大将的风度。(教室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语文课堂是充满智慧挑战的地方。当学生质疑时,课堂会出现一些始料未及的情况。教学中不失时机地捕捉这些“非预设生成”的智慧火花,运用教师的教育机智,用最大的耐心去聆听、用最大的热心去解读、用最大的诚心是赞赏这别样的声音,给学生创造一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