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实证性微课题研究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作者: 谭习龙 巢红方摘 要:实证性微课题研究主要指通过对教育教学实践中碰到的微小问题进行大量的观察、实验和调查,获取客观材料,从个别到一般,归纳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发展规律的一种研究。
关键词:实证性微课题研究;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1-089-001
一、什么是实证性微课题研究
实证性研究作为一种研究范式,产生于培根的经验哲学和牛顿——伽利略的自然科学研究。法国哲学家孔多塞(1743-1794)、圣西门(1760-1825)、孔德(1798-1857)倡导将自然科学实证的精神贯彻于社会现象研究之中,他们主张从经验入手,采用程序化、操作化和定量分析的手段,使社会现象的研究达到精细化和准确化的水平。实证主义所推崇的基本原则是科学结论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强调知识必须建立在观察和实验的经验事实上,通过经验观察的数据和实验研究的手段来揭示一般结论,并且要求这种结论在同一条件下具有可证性。根据以上原则,实证性研究方法可以概括为通过对研究对象大量的观察、实验和调查,获取客观材料,从个别到一般,归纳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发展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微型课题研究”也称做微型科研,是指把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整理和提炼,使之成为一个小课题,展开扎实的研究。其主要着眼于教育教学的细节,研究的是教育教学实践中碰到的小问题、真问题,研究的周期短,见效较快。具有“切口小、周期短、过程实、讲实效”的特征。微型课题研究不需要有多高深的理论作支撑,也不需要多前卫的理论作铺垫。不必大张旗鼓地组织申报和鉴定。只要教师带着课题意识去观察教育教学生活,就可以从中捕捉有价值的研究信息。然后花些气力去研究它,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为他人和自己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微型课题研究可以改变当前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越来越“高、大、上”,远离教师的能力的弊端,使得课题研究不为专家学者所垄断,能够“飞进寻常百姓家”,变成草根化的研究,只要肯钻研,人人都可成为研究者,都可以打拼出一方属于自己的研究天地。
二、为什么要进行实证性微课题研究
1.学术诚信,捍卫真理的需要
在《背叛真理的人们——科学殿堂中的弄虚作假》的序言中,作者威廉·布罗德、尼古拉斯·韦德开门见山地尖锐提出:“按照常理,科学研究应该是一个严密的逻辑推理过程,尊重客观是科学家工作态度的精髓,所有的科研成果都要受到同行专家评议和重复实验的严格检查。在这个自我验证的体系中,不管出现什么样的错误,都会迅速而毫不留情地受到摈弃。”但是,越来越多的科学舞弊案表明,“逻辑推理、重复实验、同行评议、尊重客观——这一切统统被科学舞弊者成功地一而再、再而三地加以嘲弄”。我们现在很多的课题研究,成功的可能是100%,有的还没申报,其实就已经有结论了,原因是我们的研究是假研究,或者我把它定义成主观臆测性的假课题研究。它所起的作用就是学术腐败,生产混淆视听的课题研究垃圾信息,消耗国家的软实力。其实,有科研就一定有失败,只要是真研究,失败也是成功,它可以为别人的研究提供借鉴,而实证性研究才能尽可能保证我们的研究是真研究。只有恪守学术道德,讲究科研诚信,我们的学术研究工作才会有生命力。
2.且思且行,专业成长的需要
我们一线教师没有什么高深的理论,但我们拥有课堂教学这一绿色的原生态的宝贵的沃土,有着教育教学的实践。这是专家教授所没有的。我们很多教师像捧着金饭碗讨饭吃的乞丐,不知道怎么进行教科研。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们可以每天思考在这块地里播种什么样的种子,期望开什么花,结什么果,只要自己坚持且思且行,把日常的工作当作一种研究,从而进入一种研究状态,进行实证性微课题研究,不断探索,不断改进,总可以无限接近自己的理想,有助于教师解决当下教育教学中的迫切问题,课堂教学效益就能尽可能最大化,有助于个人积累实践经验,丰富和提升实践智慧,从而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3.充实工作,一生幸福的需要
只要我们不脱离教学一线,不断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不断反思,勤于实践,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因为每天是新的,每天都有期望,每天都在生成,所以每天我们都很快乐。这有利于克服我们的职业倦怠,从而幸福一生,使我们树立向教科研要“立美教育”的质量观。
三、开展实证性微课题的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鉴于以上认识,我们扎实开展了实证性微课题的研究,具体做法有:
1.组建学校实证性微课题研究骨干队伍
在自愿的基础上,学校组织了由副校长、教科室主任、教研组长等10名骨干教师组成的微课题研究队伍,定期与不定期地开展相关活动。
2.加强实证性微课题研究的学习
学校教科室通过理论学习、讲座、沙龙的方式,丰富参与研究教师的专业知识,掌握实证性微课题研究的一般方法。教科室主任带头开展研究,边学习,边实践,在学习中提高,在实践中调整。
3.规范实证性微课题研究的过程
选题、前测、提出设想、改革实践、后测、总结,校微课题研究骨干队伍严格规范研究过程,确保研究结果的真实性。
4.展示实证性微课题研究的成效
一学期下来,研究队伍认真总结研究经验,通过开展活动、投稿的方法来验证研究活动的成效,改革调整研究方向。学校开展了丹阳市“微课题研究展示活动“,获得了与会老师的好评,《提高三年级硬笔习字册使用效益的策略研究》《生二胎,你准备好了吗?》等多篇研究成果已刊发于《小学教学研究》《周末》等刊物。